2008 年的「四萬億」投資迄今為止有什麼長遠的積極效果?

【請看清題目】消極負面效果大家都很清楚,但是長遠的積極效果,希望聽一下大家意見。


多圖。

現在人們通常所指的「4萬億」一般是指廣義的「4萬億」,更多地帶有貶義。嚴格意義上「4萬億」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現在已經被混淆了。

準確的「四萬億」概念見下圖,約40000億元投資,主要去向是基礎設施建設(鐵路等)、災後重建(汶川)。

40000億人民幣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對這個量級沒有概念的話,有興趣的可以查一查2007年(四萬億政策之前)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是多少。——4萬億量雖大,但還在中國的承受範圍內。

再看看40000億的投資去向:「鐵公雞」、電力、棚戶區改造,以及汶川災後重建,再加上熱炒的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請仔細想一想,即使沒有經濟危機,你覺得在這些重要領域政府會減少投資嘛?只會增不會減的好嗎?

舉個不準確的例子,如果2008年沒發生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或許2008,你就可以在新聞聯播上看到這樣的新聞:5月宣布投資建鐵路,6月宣布開始汶川災後重建,8月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等等。仔細一算,加起來也要有2萬億。但是,經濟危機來了,為了保8,為了促就業,更是為了增強人民信心,總理會專門站出來告訴大家「我們要投四萬億!」

就是這一針強心劑打得太猛,全國上下投資信心暴棚。各級地方政府紛紛表示領會了國家的政策的精髓,到處追加投資。原本的「40000億」經過地方一級的擴大,至少變成了200000億以上。如果說4萬億國家還可以慢慢消化,那麼20萬餘億的投資嘛……

為什麼「4萬億」後,國家出現了明顯的房價失控、環境惡化?仔細看看「4萬億」投資的領域,房地產沒占太多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也不多吧?那麼2009年後房價暴漲、環境惡化是誰造成的?

沒錯,就是地方各級投資造成的。手裡握著這麼多貸款,也沒有那麼多鐵路、機場可修,那怎麼辦呢?花不出去可是違背精神啊!仔細一想,當然就是投重工業最快,還能快速帶動就業。於是,鋼鐵、水泥、化工等各大項目紛紛上馬。如果已經有工廠,5萬產能的擴到20萬,20萬的擴到50萬,不愁錢花不出去。

舉個例子,見下圖,看看幾個大行業的資產增加情況,2009、2010增速明顯加大:

2010年開始,各重工業領域投資逐漸到位,影響也漸漸開始顯現。單位GDP能耗、資源產出率等指標都非常不理想。最直觀的一個影響就是霧霾開始加重(當然霧霾加重原因複雜,重工業投資增加只是原因之一)。

還有事情要忙,先簡單寫到這,綜上我認為就兩點:

1. 嚴格意義上的「4萬億」:投資額度在中國承受範圍內,投資領域也集中在基建、民生,積極影響大於消極影響。例如其他答案中提到的高鐵等。

2. 廣義的「4萬億」:包括了各級地方政府的大規模不理智投資,總量超過20萬億,這部分才是使「4萬億」成為一個貶義詞的直接原因。

個人認為,政府在制定「4萬億」政策時,本身宣傳意味更強烈,卻低估了地方政府盲目跟隨的放大效應。


高鐵,可能大多數人對高鐵有很多負面看法,但是我認為高鐵對中國的積極影響是革命性的。


最重要的是緩和就業,保持社會和政治穩定。社會穩定政治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四萬億起到了時間換空間的作用,避免因為出口加工貿易垮掉,對上下游就業機會的崩潰。至於高鐵,基建也是另一個附帶的好處。如果沒有四萬億,可能帖子里的一大半人目前都還在找工作。


居然沒有人說到這一點?!

麻煩去看看4萬億投資都投在哪兒呀!數據都不看就評論,也真是勇氣可嘉。

沒有記錯的話,這4萬億中的25%——一萬億都投入了四川地震災後重建。

南方周末 - 發改委主任張平詳解四萬億投資

僅僅幾年,如此大規模地震造成的可怕廢墟就基本重建好了。

幾千萬人民經此大災,很快就能從慘烈的天災後緩過來,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並開始對新的生活充滿希望。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長遠的積極效果?


貨幣供應量的增加無非通過兩個途徑流入社會:1)銀行信貸;2)行政撥款。這才是大家盯著發改委的原因所在!

無論上述哪種,分配的先後順序都是從國企到民企再到個人(或最終生產者/消費者)。如果考慮過程中複雜的尋租,就很容易明白和解釋一些詭異現象,諸如明朝末年,國庫虛空、民不聊生,但海量白銀卻都埋在官宦巨賈的家中、地里。

因此,在現有的分配機制中,超發的貨幣無法刺激消費。原因很簡單:官宦巨賈的消費增長已經是非常marginal。而他們手頭上的這些大量閑錢會分三路殺出:

1)追逐投資性收益,以致各種投資型產品價格虛高;

2)購買大量所謂的藏品、藝術品、奢侈品,同時推高這些東西的價格,出現虛假繁榮;

3)流出海外(千年來,官宦巨賈終於找到了「退出機制」,而不至淪為另一個和珅)


三十年內不會爆發世界級的熱戰、冷戰乃至經濟戰。

因為美國唯一的潛在對手,沒了……


討論四萬億的積極作用是沒有意義的。法規規定了老師不能打孩子,但的確打某些不聽話的孩子也有他的積極作用,但這作用是不能提倡的。

不討論他的積極作用在於,消極作用實在是太大,大到已經不能拿積極作用來抵消某一點了。另外一點,所謂的積極作用,就算沒有四萬億,一樣會出現的,僅僅是時間問題。

該以此為鏡,知得失興替!


通貨膨脹、發改委權力加大、政府拖延深化改革、國進民退、固定資產投資爛尾(如某些高鐵)。。。


讓有思考能力的人徹底認清了腐敗體制下,國家投入的錢到底都去了哪裡,其效率到底有多低。也就是明辨是非。

對中國民智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四萬億最大的貢獻是讓中國人明白了以後不能再走這條路。


我認為樓主的出發點不太恰當。四萬億政策,就是為應對金融危機使我國外貿出口行業驟寒,政府為保增長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劑短期見效的猛葯。政策的出台完全是短期形勢所逼,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將三至五年的投資放到一年甚至半年就完成的。短期看確實有效,保證了我們國家經濟"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寒流下一枝獨秀",但長期看確實罕有優點。四萬億所被人詬病的地方,相信樓主也了解很多,這裡就不再贅述。至於前面的諸位所言高鐵等投資成果,我覺得反而是隱患。因為投資要講收益,高鐵確實是得益於四萬億投資加快了不少進度,但超前投資所帶來的問題就是成本回收過慢或者根本無法回收(盲目投資),沒有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規劃。所以政策出台即是以短期為目標,談不上什麼長期的益處。


不同意高鐵,難道沒有四萬億就沒有高鐵嗎?經過論證,每年若干億按部就班根據發展程度的修建高鐵才是正常的思路吧。

然後,我知道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我還是想問,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至今有哪些長遠的積極效果?

有些思考是沒有意義的,謝邀。

摺疊我吧。


統治階級考慮的首要問題是社會(統治)穩定,社會穩定的首要因素是大家都有活干,沒精力去鬧事(就像當年上山下鄉類似)。當時經濟泡沫太大,產能嚴重過剩,所以靠花未來錢去消化這些問題,否則很多企業會倒閉,一堆人會失業,至於底層人生活有多的大改善,不得而知。以上說法純屬虛構加胡言亂語。


拿出去4萬億,真的到市場上只有4萬億嗎?

懂點準備金的都知道,如果存准率20%的話,10塊錢存銀行,最後到市場上會有50塊,那這四萬E我就呵呵了。


4萬億最大的作用,就是抵消掉了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

在這裡討論4萬億的作用,實際上沒什麼作用,反正獨裁者做任何事情,在知乎這個右傾氛圍內討論都不會有理智的結果。

失望。


四萬億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加快了農村城市化進程,讓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

同時延緩了一線大城市的老齡化進程。若是沒有四萬億,北上廣需要更早面臨人口老齡化。

至於負面效應,我覺得,即便沒有四萬億,這一切遲早都會來的,因為造成這一切的並不是四萬億本身,而是當前的體制。

四萬億讓這一切來得早了一點。

所謂早死早超生,可能也沒什麼不好。


如果非要總結出積極的影響,主要是造就了一批億萬富翁,是擁有實權者和他們的親友,他們可以大批移民和到海外掃貨掃樓如同買白菜,揚天朝國威。同時也使貨幣貶值,讓廣大老百姓感受到物價高漲,大部分人會比以前節約,一部分人會更努力工作、珍惜現在,同時使人民漸漸明白他們並不是合格的政治家而是只考慮個人工作業績和自家利益的普通人。民智漸開。

另外就是使地方債飛速提高,倒逼政府現在不得不考慮新領域的改革。


給政治站隊的問題 ,沒有討論的餘地


講一個明末的故事。江南大地主代言人東林黨把大能臣魏忠賢搞掉之後,崇禎沒有徵集不到餉銀裁撤了一大堆公務員職務,銀川驛站的一個小卒李自成就怒了,老子飯碗沒有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要真說影響的話就是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淘汰落後產能了。製造業全都向東南亞印度轉移。鋼鐵過剩。GDP下行。百姓全部套牢沒有存款。貪官加緊移民。

最後自然的經濟危機早就擺脫了,看看歐美強勢復甦。還是要看真正的製造業。。。蓋房子就是扯淡。


鞏固了無產階級陣營


我從你兜里拿了200塊錢,請問有什麼深遠影響?影響就是,我今天可以拿200,明天就還可以再拿。


1,國有資產的升值

2,廣大農民的新農合

3,打擊了中國不斷滋生的自由主義思潮,比如農二代大學生,

鞏固了我國社會主義的體制

4,高鐵

5,打擊了外資企業


額…寫論文需要了解相關經濟決策,剛好看到這個題。瀏覽了下面幾個高贊的答主,站在現在2017年末的角度,感覺四萬億投資是有用的,確實是對中國的經濟跌落起到了延緩作用。

首先,2008年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經濟都開始下滑。而4萬億投資將我國經濟增速的延緩推遲了四年,大批的基礎設施建設,穩定了就業,也為後期我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部分的硬體基礎。

看後面好多人在diss高鐵,我???雖然說鐵路總局長年虧損,但是人家壓根兒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經濟個體。否則減少較少客戶的線路運行次數、提高票價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嗎。火車和高鐵乃至飛機的存在,都是為了方便國民出行吧。國家財政不足以也沒必要讓飛機成為人們的日常出行的工具,因為大部分人的日常出行遠不到需要飛機的地步。如果說火車是為了滿足人們出行的必要需求,那高鐵就是提供一個更加方便、舒適的出行選擇,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也是必要的吧。我們有權利不選擇高鐵,但政府應該提供這個選擇,我們的政府不僅做到了,而且現在來看,做的還很好。

然後總額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萬億用來重建震後災區。這你也有意見??那你憋著吧,真無話可說了。

雖然造成了產能過剩、環境被破壞等負面影響,現在也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法。一帶一路和供給側改革以及加大對環保的關注和監測。

雖然也有負面影響,但卻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張超事件,外媒涉華新聞造假程度如何?與其本土新聞造假程度相比如何?
媒體報告丹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全球最幸福國度,最清廉政府,沒有窮人是正確的嗎?
如何看待青年身穿旭日旗上街被扒衣事件?
汽車媒體必備的技能有哪些?
有沒有可能,楊永信是對的,而媒體們都做錯了?

TAG:媒體 | 投資 | 經濟 | 通貨膨脹 | 中國經濟 | 中國 | 宏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