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的作品賣點在哪裡?

似乎我沒什麼發言權,類似的靈修書籍沒看過多少。

最近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個人覺得是一本很好的療傷書,因為本人前一段時間一直處於失戀的痛苦之中無法抽身,後來母親推薦了這本書。故事很簡單,道理很簡單,關鍵是有這一樣東西作為藥引。鄙人之前都是喜歡一些費腦子的書籍(譬如偵探類),很少會接觸這種輕鬆的書,用很輕鬆很簡單的故事,換個角度講述一些其實我都已經知道的道理,很容易讓我接受。

前幾天買了9本書,其中四本都是她的。


先不談這本書,談談我對心靈的感受,我覺得有些性格品質是天生的,但是與社會的價值觀和輿論導向又格格不入,使得這個人很想改變,但事實是根本就改不了。然後 這個人就會破罐子破摔,覺得自己是個徹底的失敗者,陷入痛苦中。

很多時候某些小缺陷根本不是病,而且這樣小缺陷沒法改正,但人們常常為了不能改變這種小缺陷而自責痛苦,就如同性戀,同性戀是不能治療的,但是由於社會倫理和人們習慣的思維方式就覺得它是罪惡。然後同性戀者可能因此承受巨大壓力。 很多缺陷就像同性戀,是天生的,如果人呢一定要為了迎合社會迎合大眾去改變那一定陷入痛苦中。

這本書的賣點我覺得是神秘主義+心理調節。樓主你被太多條條框框限制了,旅遊攝影你眼中的空中樓閣的東西,很多是出生就帶有的性格,本身就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喜歡做一些別人無法理解的怪事,但事實就是這樣,怪癖每個人都有,只是輕重有別。 如果一個人完完全全要求自己按照社會的道德倫理開生活,那肯定很累,因為這樣是理想主義,總之社會的價值觀是人形成的,它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拿它的條條框框來限制人,有些小怪癖是很正常的,追求些空中樓閣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


喜愛爭鬥的人這樣說沒毛病,但是你強制別人認同你是什麼鬼?


看看外面世界是什麼樣的,遇到事情先找原因,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該解決問題解決問題。

不值一提的原因就pass掉,可以改進的原因就改進掉,然後好好的


不是回答賣點在哪裡,只是簡單說下讀之後的感受和變化。

三年前大學剛畢業家裡有這本書隨便翻了翻我覺得是坨屎。

三年後前一陣子又看了一遍,說真的 看完了雖然觸動很深,但我也就是當枕頭書沒覺得它會影響什麼。

一直到最近,我發現我很多思考被這本書影響了。比如說已經發生的事實不去糾結,放做以前我可能會很煩躁的事情現在都覺得是來磨練我。

還有在我剛在知乎搜索「張德芬」這個關鍵字的前10分鐘,我剛剛加完班,心態不是煩躁,而是覺得何其幸運。幸運自己喜歡做的事、擅長做的事和工作中做的事剛好是一件事,又能賺錢又開心。

其實當我意識到我這麼想是依據書中的觀點時,我自己都嚇了一跳。可能是近半年看過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吧。


我們太在乎別人太容易被人影響不做別人認為的自己不為難自己有多少人太在乎別人為別人活著從布問問自己的內心


先說結論,看張德芬的書對我是有幫助的。

從《遇見未知的自己》開始看的,後來看過其他幾本,感覺故事的內容很貼近我們所在的現代都市生活。

其實書上的道理都是很淺顯,只是大家平時不會想到要去仔細思考,真正能應用到生活中。

這些書能啟發我靜下心來對生活有了更多思考,在生活中實踐。

說回對於「靈修」這個詞,可能社會上爭議比較大。

我覺得不必過於神話,沒必要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看完張德芬所有的書或者太過投入「靈修」的學習。 書畢竟是人編寫的,內容未必完美,其實沒必要過多糾結細節。

關鍵還是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實踐,別忘了自己當初看這本書的初心。


剛看完這本書,由於是小說情節,讀起來還是比較吸引人的,只讀了一遍。很多道理,總結出來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詞:心態吧。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當事情發生了,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很難超然物外。書中許多觀點,並不新穎,古人也有類似的思想,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當你太去在意的時候,你感受的悲傷越深刻,那麼快樂也就越深刻。

文中也有些中庸的思想,做一件事情,你不必在意事情外的價值,而是事情本身,但是人是有社會屬性的,事情外在的價值比事情本身更有吸引力。往往支撐著我們的不是這件事情,而是事情附帶的價值。

比如說工作這件事,比如銷售這個職位,當然我沒有從事過,僅僅從表面上看到的,吸引人的就是銷售所帶來銷售額。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總會有各種ego(小我的追求),但也是這些小我可能才構成我們的生活品質。很多東西如果你不主動爭取根本很難得到,你自己都不主動爭取,誰還會為你爭取呢?

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說得很有道理,但是很多道理都是可以自圓其說的。讀書的目的,就是作者真正的把你說服,否則這本書對你根本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不過也就是書庫里多了一本書,讓無聊的日子貌似充實了一點而已。

帶著生活中的問題去想這本書,要麼攻破這本書的觀點,要麼被這本書起到作用;而不是看著這本書去想生活,那麼這本書也就說明了部分的生活。


上面這位說的:「人生就像雞肋,了無生趣,活著沒意思,又沒勇氣去死。怎麼都很難高興起來。

活著難道是為了過這樣的生活嗎?」

完全是我2個月前的寫照,相信很多人也過著這樣的生活,當生活已了無生趣,有人像好朋友一樣,不為什麼來疏導你 教你 為什麼我們不願意相信,不管對與不對我們都不會損失什麼,最終能否感悟都靠自己,優秀都是要靠刻意練習。加油!

明年希望能夠台灣一行,遇到更好的自己!

到時候會購買張德芬老師大陸未發行的書。


真的非常棒,讀完心中平靜了很多。


之前大學的時候買的一本書,翻開大致過了下,雞湯書一部,沒太大感觸

工作三年後,偶然翻開這個本書,覺得受益很大,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覺大有感觸;通過一個主人翁的親身經歷去一一說明真我(和平,喜悅)和身體,情緒,思想,身份的關係,其實就是說了你看待問題的方式,問題已經發生,你看待問題的方式,會導致後面的結果;即已經發生的事情要客觀看待,產生的情緒要完全接納,思想的重點放在當下,不要擔憂未來和過去

準備入手張老師的其他的書


她的書,看了一遍,想要再看第二遍。看了第一部作品,想要看完所有的作品。

幾年前就買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時還是大學時代,懵懂無知的少女,看了幾頁,便合下了書,因為看不懂。但最近又翻開了它,看完,那些糾纏於自己心頭多時的困惑已經完全解開了。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自己。Follow my heart!


張德芬的書是良心之作,她書中的愛,慈悲,喜悅完全契合佛教的理念,把佛教的思想更好地融入生活,她也說過,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靈修,讀懂她書的人自然會懂,她是一名抑鬱患者,用自己的經驗,把智慧分享給大眾,當今社會太浮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需要療愈自己,有正確的人生觀才能很好地活在當下的社會,喜馬拉雅有她的節目,值得看,是關於自我,父母,教育,婚姻等多方面,當今世界,物質世界越豐富,精神世界越來越匱乏,張德芬的是真的是解救了一大批迷茫的人。


最近都在看靈修方面的書

先看的是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這本書算是良心作了,書中一直在引用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的說法,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里也推薦了下張德芬!我看了看她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完全是 當下的力量 的讀後感啊,張 強加自己的故事到裡邊去,書中一直說的老頭應該是洪南洲,這個老頭據說是靈修的高手(不一定)!那個ABC公式就是 當下的力量里的公式!在她作品背後看到要把她自己的了解到的都分享出去,只談自己感想,感受,不如讓看官去讀讀實實在在的作品的好!

引用別人多提一下,書中應該只提到了一次 當下的力量 而且是書下注釋的那種!

讀她作品感覺都快成神了,裡面的一些思想我贊同,要愛,喜悅,和平!但她說的已經有點癲狂的感覺了!可能是我悟性太少,道行淺!還是謹慎些好吧,靈修好,但是就像張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書後說的 「像很多宗教的領袖,其實都有很多醜聞。很多我見過的靈修大師,自己人性一點都沒有修好,可是嘴上說的非常好聽,令人看了錯愕。」

以上,這是我個人看法,還是要有自己的原則,主見,警惕!


推薦閱讀:

在愛情和金錢面前你們會選擇什麼?
太善良直接的人不適合做生意?
說一說當遭遇兩難抉擇時,你們是如何選擇的?一邊夢想,一邊現實?
感覺自己快被生活的現實給打敗了,總之一大堆事情都撲面而來,該怎麼去面對。?
喜歡一個不可能的人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TAG:書籍 | 現實 | 夢想 | 勵志 | 脫離現實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