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清兩朝都沒有吞併朝鮮半島?
看看明朝的疆域圖
我國海疆,南起海南島,北至庫頁島,中間唯獨留下朝鮮半島不在中華版圖。這是為什麼? 甚至往上追溯,以大唐之強盛,也只是滅國而不能做到納入版圖,又是什麼原因———————————————————————————————感謝大家的回答。我很認可古代朝鮮半島相當於蠻夷之地佔領成本高的觀點,但這不是我最想要的答案。至於不征服之國這個政治問題,我想若是這個地方是山東半島,你會不征嗎?說到底是利益不夠大。
但是朝鮮半島比之前庫頁島、外興安嶺,甚至黑龍江,應該價值大很多的,庫頁島這些地方都拿在手裡了,對朝鮮半島的統治比控制庫頁島還難嗎?
這個問題往大里說可以用漢民族和高麗民族的關係問題。
從唐糾集新羅、契丹、靺鞨、突厥等聯合軍,先滅百濟,之後絞殺了東北亞大國高句麗開始,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當年漢武帝屠滅衛滿朝鮮建立的四郡之地復歸唐手,安東都護府駐節在平壤,高句麗和百濟的土地都被唐佔領,後來新羅與唐爆發戰爭,雙方在大同江一線握手言和。後來隨著渤海國和契丹的崛起,遼東遼北的軍事壓力加大,加上吐蕃崛起,唐安東都護府從平壤北移到遼陽城。新羅開始蠶食大同江北到平壤的土地。
後來大遼大金次第崛起,到元設置雙城總管府,朝鮮半島北部一直在中國北方王朝的控制下,在這個時候,平壤已經成為高麗人的土地。到元末明初,高麗北拓,攻佔雙城總管府。後來紅巾軍掃蕩遼東,進入朝鮮半島,被李成桂等人在平壤擊敗,此後李成桂一度擊敗北元遼東軍閥納哈出,此時鴨綠江以南的蒙古化女真人和蒙古化高麗人開始倒向高麗民族,隨後,明軍佔領遼東,馬雲葉旺暴打了納哈出,開始招撫鴨綠江兩岸的女真人,隨後到1388年,明朝在雙城總管府舊地設置鐵嶺衛,明麗關係驟然緊張,高麗隅王試圖對遼東動兵,結果搞出了威化島回軍。
李氏朝鮮建立之後,李成桂和朱元璋這對兒老菜皮只有相殺沒有相愛,朱元璋指定了朝鮮的國號,卻拒絕冊封李成桂為朝鮮國王,李成桂則不斷地唆使鐵嶺衛的高麗化女真人襲擊明朝邊防,明朝不勝其煩,只好把鐵嶺衛內遷,後來遷移到今天的遼寧鐵嶺,同時也對朝鮮加以報復,主政遼東的明軍將領(此時馬雲和葉旺已經去世)不斷鼓動和拉攏鴨綠江南的各個女真部落,授意他們到鐵嶺衛舊地居住,騷擾朝鮮邊境。雙方大衝突沒有,小摩擦不斷,朱元璋一直把高麗和朝鮮當做敵國對待,甚至為了鞏固遼東邊防一度停了遼王的宮殿修造。
然後1398年,李小五奪權,同年,老朱病逝,第二年,朱老四起兵靖難,1400年,李小五再次奪權,次年,登基稱王。而自顧不暇的建文帝隨手就冊封了李芳遠。朝鮮國王的王位正式被明朝承認。1402年,南京陷落,短短五年時間東亞大陸上頭號強國和第三號強國先後政權更迭。
這倆篡位的逆子惺惺相惜,當年李芳遠到南京朝見的時候路過北平,這倆人就私下見面,要知道,藩王私自會見外藩使者這可是地地道道的謀反罪行,更何況那個使者還是王子。
這倆篡位奪權的熊孩子基情到什麼程度?朱棣要專心去打北元,動不動出塞往貝加爾湖跑,不想在遼東牽扯太多精力,不僅正式承認了李芳遠朝鮮國王的地位,頒發了朝鮮國王金印,還直接在江界開了互市,等於直接承認了鴨綠江南全部都是朝鮮領土。李芳遠當然要奉上自己的忠誠,於是明朝和朝鮮的關係就一路戀姦情熱,在東北亞密切配合,大家可以查一查明朝時期在遼東的女真族到底過的有多慘,什麼李滿住、董山、哈朗出等等等等。在明朝和朝鮮的兩個大磨盤之間女真各個部落艱難求存了一百多年,直到清朝崛起強壓朝鮮低頭,這才鬧掰。
總之,朝鮮並不是一直如此羸弱,在從十五世紀初開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雖然不足以正面與明抗衡,但是仍然是東北亞除了明之外最強大的一股勢力,明朝雙方從對抗到和解,明朝用土地換盟友,最終將這個東亞的二號強國拉到自己的身邊(至少在十五世紀上半葉,日本根本無力與李氏朝鮮相比),明朝雙方的緊密合作對於維持東北亞的穩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何況,朝鮮半島土地雖小,農業極其發達,明朝初年就有五六百萬人口了,統一民族、農耕、具文立法。哪裡那麼容易吞併?更何況,朝鮮軍隊的戰鬥力是從十五世紀七八十年代才開始衰落的,在那之前李氏朝鮮的軍隊絕對是一支能打敢戰的強軍,在己亥東征、四郡六鎮之戰,成化犁庭當中都表現的非常好,要幹掉這樣一個國家,大明也得舉傾國之力,還不一定保證打得贏。
先吐槽一下題主,中國古代的疆域邊界其實很不穩定,經常發生變化。大部分邊疆都是羈縻狀態。 或者用宋、元、明、清幾個王朝的制度講叫土司制度。就是封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以爵位,承認一些部落中的貴族,使他們稱臣。很多地方中央政府根本沒有進行過有效管理的行政管理,至於那些部落的勢力範圍有多大,很難考證,比如你所說的庫頁島就是這個情況。你給出的那張疆域圖看看就好了,明宣宗的疆域就比永樂小了不少。這些地方土司有自己獨立的兵權財權,中央王朝式微的時候,或者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人家說反就反。如:南詔,西夏,後金。萬曆三大征規模最大的播州之役,就是貴州土司楊應龍反叛引起的。明朝動員二十多萬軍隊才平定了叛亂,播州楊氏在當地割據七百多年,歷經唐五代宋元明,你看都到了萬曆朝,連貴州都尚未完全統治,妄談管理庫頁島,征服朝鮮。
其次,一個王朝的疆域其實和前朝有很大關係。新王朝不僅會繼承吸收前朝的制度,疆域也是如此。比如唐朝與南詔議和,北宋也承認大理的獨立地位。元朝沒有統治西域,明朝也不會發兵攻打西域,所以後來清朝因平叛重新掌控那片土地才會命名為新疆,顧名思義新的疆土。而自秦始皇以來,歷代對朝鮮半島的統治時間太短了,隋唐自視繼承漢晉,故屢次發兵遼東,欲恢復舊土。但唐朝與新羅的戰爭失利,失去對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的控制之後,朝鮮的獨立地位就確定了。五代,宋(不和朝鮮接壤),遼,金和元均未再次建立對朝鮮半島的完全統治,都是當成屬國。取元代之的明,和後來的清朝自然沒有理由去征服朝鮮。
其實與其征服朝鮮倒不如征服越南法理性來得強,畢竟中央王朝對越南進行了上千年不間斷的有效統治。所以你可以看到自越南脫離南漢獨立之後,北宋元明都有趁越南內亂進攻越南的行為。因為有前朝殷實的統治法理可依。明成祖還成功過一次,成功統治北越二十年。可惜此時越南已經出中國獨立出去近五百年,法理雖在,但民心不在。如果元朝能像征服大理那樣征服越南,相信今天的歷史會很不一樣。
先糾正一個問題,唐朝可是在朝鮮半島這裡建立過「安東都護府」的,只是後來唐朝國力衰弱,新羅內亂,918年高麗重新建國。 到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又把朝鮮列入不征之國,太祖定了基調,終明朝一朝皇帝們對朝鮮都沒有了想法。 清佔領朝鮮以後,朝鮮又向清稱臣,進貢。 原因大概有兩點: 一,朝鮮王朝的事大工作做得很好,作為一個小國,朝鮮侍奉大國做得簡直標準到位:稱臣,進貢,學習大國文化,永遠和大國一條心。你作為主人會忍心對吐舌頭搖尾巴的寵物狗下手么? 二,元朝對於朝鮮的處理有一條說法:「高麗去京師四千里,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 朝鮮這個破地方啊,離京師遠,又破又爛人還窮,習俗還雜亂得不行,出點什麼岔子還不好處理,佔領朝鮮不是什麼好事,不如就按舊制走吧。
疆域並不是越大越好,存在著一個管理邊界的問題。從距離上來說,離中央政府越遠的地方,管理成本越高。從環境來說,還要考慮經濟產出及當地的文化習俗及治理成本。朝鮮半島放在古代就是那種落後荒蠻之地,沒有什麼經濟產出,同時交通又遠,當地人又難管束。連東北都已經是很惡劣的存在了,更何況朝鮮。打下來難,管理也難,還需要吃掉帝國內部其他省份的財富去治理。隋朝三征高麗是其滅亡的重要原因,前車之鑒,除非實在閑的慌錢花不完士兵沒地方用,沒有哪個皇帝願意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朝鮮在古代也沒有多少戰略意義。扶植一個親中的政權聽他們歌頌天恩多開心,遠比直接管理成本低廉多了。
「天朝獨尊,四方蠻夷」這思想被洋人懟了一百多年,還沒改呢?朝鮮是不是在各位想像中是不是特別廢物啊!唐征朝鮮耗費了大量軍資,仍然沒有力氣徹底打敗這個國家。
到了後來,雖然說可以亡其國,但為什麼沒有佔領朝鮮呢?我不列舉越南、緬甸等,我們拿後來的拿破崙帝國佔領西班牙舉例,我們可以看到:對於一個成文成種的國家,你只能打敗,不能消滅!除非雙方文化力量懸殊!例如日本吞併琉球,美國吞併夏威夷。那麼對於唐、遼、金、元、清而言呢,軍事上雖然有差距,但是文化上是相當的。你不能因為他文明的一部分來源於你,而否定他文明的成就不輸於你,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當年中國就是抱著這種想法被日本人在甲午年欺負了。就好比俄國、美國、日本乃至中國文明的一部分來源於歐洲文明,但是這能說明俄國、美國、日本乃至中國文明就弱於歐洲文明嗎?你雖然可以用軍事手段打敗這個國家,但只要他文化在,他立國的薪火在,你就會遭受到綿延起伏的反抗,最終拖跨你這個國家。我們現代的人總以為古人狹隘無知,實際某種程度上比我們這些現代人看的還要遠大,從短期來講佔領朝鮮確實有收益,但是長期來講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維穩,代價是昂貴的,佔領朝鮮就像一隻老鼠只看的到蛋糕,卻看不到伺伏的捕鼠夾。中國幾度征服越南,越南幾度復國,前車之鑒歷歷在目,這種鼠目寸光之事,也就只有坐在電腦手機前的地圖政治軍事家才幹的出來。
(PS:由於即興成文,誤拉隋煬帝三征高麗舉例,我的理由是因為,當時的高句麗,的確是朝鮮半島上具有代表性的政權,但是沒想到畫虎不成反類犬。)洪武二年,朱元璋宣布的「不征之國」: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臘國、西洋國、瓜哇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渤泥國。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李成桂和朱元璋差不多是一個時候奪取政權的。然後明和朝鮮就分別經歷了靖難之役和王子之亂。朱棣和朝鮮太宗惺惺相惜,一番py之後,關係就算確定了。中國還是作為朝鮮的宗主國。但是相比於遼啊,金啊,元啊,明顯明朝人更加溫柔,也更容易滿足於朝貢的模式。朝鮮人也覺得明朝人非常呀撒西,就很親密了。之後壬辰倭亂之後,朝鮮和明就更鐵了。畢竟一起打過日本人。中韓關係靠日本嘛。至於大清。清朝不是沒打過朝鮮。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朝鮮抱住奄奄一息的大明不肯改事大清。大清鐵騎曾經殺進漢城然後把朝鮮國王趕到江華島上去了,稱為xx胡亂(好幾次胡亂,我忘了這是哪次了QAQ)威武不能屈,後來朝鮮屈了。但是心念舊恩,所以一直和大清非常冷淡。而且,用後崇禎的紀年,用明朝的儀軌和服飾之類的。清朝也很煩,但是想著人家口頭已經服了,而且鴨綠江邊上互市也比較活躍,這時候打架性價比太低,於是也就由他去了。再後來,就分別海禁了。清和朝鮮的關係再次活躍起來,應該就是要到高宗朝了。(才疏學淺,求大大指正)歷史系在讀,想先對這個問題本身談一點想法。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本身具有很強的後見之明。當我們問出這個問題時,其實是將「國家——領土——利益」這樣的近現代自西方形成的國家觀念的合理性和普遍性視為不證自明的,天經地義的。但其實不然。不是古往今來從東到西的君主都有一套一樣的價值觀念。放到中國來講,如果你問明代皇帝為什麼不征服朝鮮,他可能會反問你為什麼我需要去「征服」?中國古代的國家觀念是不同於現代世界的。這樣的觀念根植於不同於西方的政治「外交」(中國本身並無「外交」這一現代辭彙所代表的事務)實踐。從宏觀上來講,中國古代的統治者更多關心的是國內事務,而外國事務,外國人,甚至是定居外國的中國人並不甚關心。對於明代君主而言,怎麼處理好君臣關係可能遠比征討朝鮮要重要。如果對比明代皇帝與今日中國的執權者的to-do list,征討朝鮮所處的重要性截然不同。所以,如果要說為什麼不征討朝鮮的話,我只能說「不重要」。而這種不重要是價值觀世界觀層面的,而不是人口產出資源層面的。認清古今世人在世界觀價值觀上的流變,我想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使我們避免很多後見之明。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東北地區也就是明清時期說的遼東是在清朝末年才被開發的,也就是說在明清時期東北那邊還是窮的叮噹響,朝鮮半島更是所謂的「貧瘠之地」,如果真的要打朝鮮半島的話所需要的資只能從國內運送,這在當時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再者說朝鮮半島的王朝在明清建國初期乖的不像話,這種態度也沒必要耗費人力物力去征討。雖說在明清中後期朝鮮半島不太老實,一直在蠶食遼東地區,不過遼東在當時也不是啥富裕地方,對於中央來說意義不大,再加上明清國力的下降,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麼著了。
明朝的時候,或許還有這個實力。但是明朝的時候,洪武二年朱元璋又把朝鮮列入不征之國,太祖定了基調,終明朝一朝皇帝們對朝鮮都沒有了想法。
從清朝開始,王朝的戰鬥力就逐漸不行了。明清朝代的時代相比隋唐怎麼樣?明朝還有一定競爭力,但是相比起來總得來說還是不如隋唐吧?所以明清兩代處理朝鮮問題時,自身實力本身已經處於王朝的中後期,實力大不如以前的朝代。
其實在隋唐的時候,就遠征過朝鮮,只可惜最後還是「失敗」了。
朝鮮在那時候叫做高句麗,這個在東漢時嶄露頭角的國家,利用中原的數百年亂世,成功的在東北地區擴張勢力。到了隋朝建立時,已經將遼東半島、大半個朝鮮半島和大量東北地區的土地收入囊中,還將首都搬遷到了半島上的平壤。
逐漸強大起來的高句麗,曾經主動試探向遼東西部繼續擴張的可能性,但被當地守軍成功擊退。作為回應,隋文帝派出水陸兩支大軍征討高句麗。結果陸軍因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而不了了之。水軍也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最後是高句麗國王主動服軟,讓隋文帝不再有繼續花大力氣用兵的念頭。畢竟,相比後世的明清兩代,京畿重地位於關中的隋朝,並不會將地處一隅的高句麗,太當成一回事。畢竟朝鮮這個破地方啊,離京師遠,又破又爛人還窮,習俗還雜亂得不行,出點什麼岔子還不好處理,佔領朝鮮不是什麼好事,不如就按舊制走吧。
這裡,作為世界強大的王朝一直沒有征服朝鮮(古高句麗),可以引用元朝對於朝鮮的處理方法進行歸納:「高麗去京師四千里,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
因為有個遼東走廊。。。
我覺得吧……首先是沒必要,因為那裡的原住民畢竟和我們不太一樣,讓當地人來治理不更好嗎(X人治X就是這個道理吧……)……然後吧,那裡的地理位置不那麼優越,也不那麼適合種田……吞併了沒什麼用,還要派人去管,派人去守……還有吧,我覺得皇帝總有點瞧不起那裡……(連被我吞併也不配……)
根本原因是地理問題。
推薦天涯的一個神貼《地緣看世界》,在講到東北地緣時順帶講到。
如果看東北地形圖,和明長城對比來看。就明白東北的明長城外大都是少數民族。明朝的東北大部分時間都面臨蒙古或女真的威脅。所以明朝征服朝鮮的後勤面臨著威脅。
第二控制朝鮮的成本高,利益小。朝鮮半島大部分是山地,在古代農業時代是窮山惡水。而且當地人容易依靠山地反抗打游擊,導致控制成本太大。就像美國推翻薩達姆容易,但佔領伊拉克維持穩定卻很難。所以到明朝把朝鮮作藩屬國了事。清朝也明白這道理,所以雖然兩次入侵朝鮮獲勝,但並沒有佔領吞併朝鮮。
至於和庫頁島之類比是不恰當的,當時外東北和庫頁島人煙稀少,人不滿萬,容易控制也容易丟……所以被沙俄搶了。朝鮮當時起碼也是個上百萬人的國家。
自己去看地形圖和明長城圖,手機就不發圖了。朝鮮三面環海,易守難攻。且遠離中原,出長城之外總有游牧民族崛起,極其容易隔絕朝鮮遼東跟內地的聯繫,根本不利於控制,極易脫離。
有答主說因為文化的原因,這是站不住腳的。近代俄羅斯侵佔我國東北部外興安嶺地區,採取的是移民政策,經過幾代人的同化,現在海參崴已經完全俄化,沒有人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了。有點像我國對XJ的策略,但還不完全一樣,我國並沒有打破「大雜居小聚居」的基本政策,導致部分地區還是有潛在隱患,這一點其實是可以跟老毛子學習的。所以說因為文化問題沒能佔領,是不存在的。 我覺得根本原因還是古代交通不發達,中央集權對邊疆管理不是很方便,又因為本身朝鮮半島有獨立的政權,也並非我族,就採取番屬政策,這樣來說其實性價比還是挺高的。
簡單的說就是,老朱家在發家的時候,在遼東只是一路推蒙古人去了,壓根沒向南進入朝鮮半島,為什麼?因為朱元璋起義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推翻元朝統治,奪取天下。至於其他的弱小國家,沒事招惹他們幹嘛?還有,就算打下了朝鮮半島又能幹嘛,不僅資源少,而且政治上也對周邊其他國家釋放了不友好的信號,這對建國之初的明王朝,是極為不利的。
真是相當有意思,說不過就拉黑嗎?你還不如直接認輸好了。還能給自己留點面子。哈哈哈~~~否則就別怪我曬你 @艾克斯出來了
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
我只能說幸好沒有征服他們,不然棒子又會說我大四川是棒國的固有領土,說四川泡菜發源於「棒島」了
朝鮮那地方除了沿海哪還有適合耕種的平原?中朝邊界的長白山又隔斷了兩地之間的聯繫,無法長期穩定的殖民同化,三面又是沿海,很容易形成事實上的海島,形成自己的文化並同化掉外來者,看看台灣,現代交通及信息如此發達,都能在五十年的時間裡由大一統轉變為島民,更何況在古代?越南也是同理,再說了古代朝鮮對於大一統的中原王朝是很恭敬的,大義上來說也沒必要打。
推薦閱讀:
※明朝的總督和督師是啥區別?
※如何看待歷史貼吧袁崇煥吧和毛文龍吧之爭?
※靖難之役中,當時天下還有誰可以與朱棣匹敵?
※不做安安餓殍,第一次出自哪裡?
※如何評價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