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薇》里的老兵為什麼在回家時反而心情不好了?

《採薇》里的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很疑惑老兵為什麼在回家時反而心情不好了?難道是近鄉情怯?還是擔心家中的情況?總感覺老兵回家心情傷悲我能理解,但是卻描述不出來,希望能有專業人士幫助解釋一下。


不是老兵回家時心情反而不好,而是他心情就沒好過。

此詩描寫的是士兵長期行軍在外、思念家鄉,以及年老之後回家途中的猶疑彷徨。

鑒於題主只問為什麼回家的時候心情不好,我也就只回答這個問題。

回家本來是非常開心的事情,幾十年都沒回過家,幾十年對家鄉日思夜想,好不容易回到家了,怎麼能不開心?但士兵年紀輕輕、正是韶華就被迫離開家鄉,等他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幾十年過去了。時光彈指一揮,自己老得軍隊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廢物了,這才被遣送回家,這得過了多長時間。

春秋初年,由於通訊不暢,生產力不發達,幾十年過去,家裡的環境也許沒什麼變化,但認識的人必然是物是人非。父母長輩都已經死光了,兒時的夥伴興許都認為自己打仗打死了,早就忘記了我這個人,更小的孩子當然根本都不認識自己,自己對於家鄉似乎就是一個外來者、局外人。

明明自己生在這裡,長在這裡,然而這裡的一切與自己無關,你說悲不悲涼?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則悲情更增一倍。想起以前離開家的那個場景,家裡路邊的楊柳青青,桃花含笑,父母戀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多麼好的風景,但又是多麼不舍,指不定就是一去不回,心情低落到了極點,要是我能不走,那該多好。

現在我終於回家了,我好開心,但卻漫天飄雪,這飄的不是浪漫,是悲涼。

悲傷離開的時候春光明媚,興緻沖沖回家的時候肅殺蒼涼,真是天意弄人啊。

更讓人痛苦的是「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沒有長輩可依靠、沒有知心人可以訴說,沒有心上人在等待,沒有兒孫滿堂。

世界之大,我一無所有,唯一牽腸掛肚的就是我的家鄉,好不容易回家,我才知道,這個自己日思夜想的地方,也是連一個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的地方,想把這種痛苦的心情宣洩出來的渠道都沒有,我想把自己這幾十年來勝利的自豪、痛苦的折磨、無數個在黑夜中思念家鄉的深切一一訴說,但沒有人可以說、也沒人理解。

你說悲不悲涼?

這首詩和「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宋之問是犯了事,有可能連累了家人。他回家的時候是在想,自己的罪行有沒有連累家人,他們有沒有因為自己而充軍、坐牢,自己回去會不會被鄉里人鄙視,所以路上心情無比矛盾。

這首詩和樂府《十五從軍征》以及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更接近。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想我出發的時候,楊柳輕輕的飄動著,如今我要回到故鄉了,卻是雨雪紛紛飄落,道路漫漫,忍飢挨餓的多麼辛苦,我的心裡充滿了傷悲,可誰知道我的哀傷啊?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一位士兵回家歸途的感受,可以看出多年征戰卻沒打敗敵人,換來的是社會滿目蕭條,出發的時候,滿懷希望,回來時年事已高,戰亂還未停止,忍飢挨餓,極其悲涼

老兵歸來,不是凱旋歸來怎麼可能高興。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我的理解:當年離開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如今我想起她們的時候,天地間似乎只剩下漫天雨雪。那彷彿看不到盡頭的路,上面載滿了枯竭的肉身……,然而我的悲傷卻無人所解!

沒有人喜歡戰爭,尤其是熱愛生活的人。參考第一句。

當無數被迫聚集在一起拿性命換無解的人們互換意見以後更是即憤慨又無力。

出門征戰太久,身心俱疲,苦不堪言。而想要尋找過去生活里的美好慰藉時卻發現一切磨難就像是經歷了漫長的時光,突然間所有悲傷都顯得如此乏力。

而這樣的心境轉變不能有人理解,才是一些個被冠名「無病呻吟」的文青最痛苦的事情!(能有此才華還被抓去參軍的文人,當時要有人理解他才有鬼……)


你可以結合《十五從軍征》這首詩來理解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詩經桃夭 ?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中「執子之手」手」要讀「sāo」還是「shǒu」?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的不是指男女之情嗎?
為何在《詩經》中「狐狸」多喻男子,而至現在多指妖媚女子?
關雎中的最後一句「鐘鼓樂之」的「樂」到底怎樣讀?

TAG:文學評論 | 詩句 | 詩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