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傳統武術的外三合怎麼練?
01-20
看相關資料說,傳統武術講究六合,內家拳更為重視,拳論是:
「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又說:「雖為六合,其為一也」(大意如此)但以外三合為基礎,內三合為高層次東西請問:這個外三合怎麼練?
手足肘膝肩胯先後練習順序?分開單練?一起練?角度?平行?垂直?
同步?主次?定勢狀態下?動勢狀態下?由定勢轉動勢?由動勢轉動勢?最好有圖。。。比較雜~請大家隨意發揮,講得越基礎,越淺顯越好~(ps 沒師傅。。。)謝謝各位啦!
謝。
外三合不必去專門練。
身架整了自然就合了。你需要練的是身架的整,而不是動作上的外三合。
外三合是表象,不是本質。謝邀,合不合是結果,不是目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就複雜了,可大可小,可為練法,也可為用法。不必糾結拳理,武術必然是先有實踐後有理論,初學者老老實實的和師父練功學拳就是了。 附
最簡單基礎的,入門就是樁,要不然,誰廢那麼大的功夫去站樁,扎馬步等等。樁即是功,也是勢。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用處。此處不說。繼續,外三合,無外乎,你一動,全部合上,所有都到位,這一合,可以分為外撐合,和內裹合。均是出了整勁。最簡單的是內裹合。這個詞都是我瞎編的。就是整個人抱裹起來。形意拳裡面的束,太極拳裡面的欲左先右的先,八卦掌的擰,等等。姿勢動作到位,勁合住,外三合自然也就出來。
然後,前面各位前輩也有提出,肩胯最難。所以,1、手足,2、肘膝,3、肩胯。練倒是,一起練的,哪有分開練,分開練的話,時間夠用嗎?只不過,感覺找的時間不一樣而已。感覺就是1/2/3的節奏。
角度?平行?垂直?同步?主次?這些都和具體的姿勢有關。定勢狀態下?姿勢擺對了,就外形合了。動勢狀態下?動勢在移動的過程中是放鬆狀態,但是,在動勢完成的那一瞬間,合上。由定勢轉動勢?鬆開就動。接觸就合。由動勢轉動勢?動勢轉動勢放鬆狀態,手足相顧,上下相隨。姿勢到位,自然合上。由於本人功夫有限。有幫助最好,沒有就當看笑話吧。沒有什麼練不練 的,順了、通了,自然就合上了,就是練。功力很重要,根據你門派里的功法,循序漸進的練就好了。
最重要是肩與胯合,這個合了其他不合都難。————————————
吶乾貨+基礎
練出毀滅性的擊打力量在於1、合理的動作線路、2、肌肉的正確發力順序
1、注意動作路線。只有動作方法正確,動作規範,線路合理,才有利於提高速度。由運動原理可知,運動直線到達終點的距離是最短,時間最省因而便於動作加速。2、避免肌肉的松馳現象。根據肌肉收縮的力學特點。肌肉不具有完全彈性,而具有明顯的時間效應,收縮時間過長其收縮力與速度就會下降。所以肌肉不要過早收縮,以免引起肌肉疲勞和松馳。例如;正確的沖拳是;拳要打到目標的一剎那間才急速把拳握緊。從生理學角度來看,肌肉放鬆的方法掌握越好,就越能經濟地使用能量和儘快地補充被消改善肌肉的協調關係,提高神經中樞之間的協調性,能增加有關動作的速度,其原因在於各協同肌群之間的協調關係得到改善,就能減低因對抗肌群緊張而產生的阻力,從而更有利於主動肌群收縮,提高動作速度。 3、 要做到快速有力,就要發揮腳,腿,髖腰肩的共同作用,協調配合。並根據肌肉的發力順序原則,由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 同時在發力的一剎那,配合呼氣,屏氣蓄勁,以氣催力,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最終達到增大擊打的目的。謝邀~~~
我見過有人練太極拳,身上有內外三合;有人練心意六合拳,身上有內外三合;有人練通背,身上有內外三合;有人練形意,身上有內外三合;有人練詠春,身上有內外三合;有人練截拳道,身上有內外三合;有人練蔡李佛,身上有內外三合。
14年-15年的時候,在英國學了一段時間的拳擊。每次訓練,教練口中充斥的是,relax,body strength,use your whole body,from the earth 這樣的詞。有幾個練了幾年的,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這些全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開館的大叔更厲害。平時看起來就是個和藹的大叔,有次給我做示範空擊了幾次,氣場頓時不一樣,眼睛掃到哪,拳頭就打到哪。意識一到,手就到了。拳種不同,加上老師的教法不盡相同,導致這些人的訓練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都出現了內外三合。所以個人更傾向於把內外三合看成是功夫到了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至於怎麼練,你看,上面那群人,甚至有練法完全不同的呢。但訓練的過程,一定會是開發人體的協調和放鬆。定式把住架子,喂招熟悉動作,散手檢驗所學(大體如此,依不同拳種有所差異)。一旦習慣了正確的發力方式,一起手便是外三合;水平再高點,意識一動,手就出去了。就像走路一樣,腦子裡輕輕帶一個意識,人就邁腿走起來了。說穿了,就這麼簡單。但是!!!心知不為之!!!「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通焉」!!!「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通焉」!!!
「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通焉」!!!重要的話說三遍初學者老老實實跟著老師學。走對路子了,才能練出來。內三合外三合是一個標準類似質檢標準似的.內三合有了,打人如瘋魔,看到就打,從不收力,往死里干.(這一點,我是確定的.)外三合有了.....你沒師傅學什麼拳啊.寫代碼多好啊
隨便找個套路或者單式反覆練。譬如我打金剛搗錐到三千遍左右,就有點合住了。
打羽毛球,三個月
一出步,就出手,步要跟的上,手要夠的著,不出界限,手到腳到,膝要不過蓋,站的穩,肘要沉,不過界,前不露手,後不露肘,上下相隨,一轉胯,就轉肩,外三合,一身整勁,不偏不倚,中正
根節催,立身中正,全身放鬆,腰胯彈抖發力,自然是都合的。想想自己是一個陀螺,腰胯提供旋轉的動力,胳膊腿都是被腰胯甩出去的,自然外三合內三合都有了。關鍵是多練,體會自己身體的感受。
很多你以為有什麼訣竅才能做到的事情,其實都要靠努力來完成。比如學習,比如內外三合。
傳統武術領域總是各種神棍,說的雲里霧裡的讓人似懂非懂其實不懂有意思么……找個拳館練上幾個月拳擊或者散打自然就明白這幾合是什麼意思了,不練的話光靠嘴說或者看教學視頻沒什麼用。
現在都以外三合習練形意,但好像誰都練不出前輩大師的功夫。我十年前也是盲目追求三合,直到現在學到了真東西,才覺得大家的習練方法有誤區。內家拳的實質是一種在肌肉不緊張狀態下的發力方式,以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替代每塊肌肉的緊張收縮畜發能量。因為肌肉不緊張,能量就不在肌肉中傳簇,而是在骨骼經脈中傳簇。因為要拋棄肌肉緊張發力,所以太極拳的發力就不讓大腦參與,而是要習練出身體自己的能量控制中心,這個身體自己的控制中心在形意中叫心意,在太極中叫心神,用心意或心神抽合周身壓縮旋轉的能量傳簇,就是前輩大師說的以心行氣。在習練以心行氣時,要通過外形的壓縮旋轉產生能量傳簇,用能量傳簇找出心神,然後心神可以反過來抽合能量傳簇。學會心神抽合後,套路的外形動作都是心神抽合能量傳簇驅動出來的,此時打套路的作用就是習練強大的心神抽合,強大的心神抽合就是陳長興先生說的拳由心發。
所以,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內里能量傳簇是內家拳的一切!沒有能量傳簇的就是花架子,這是被無數人真正驗證的。
外形動作自始至終都是在為以心行氣心神抽合服務的,沒有內里的能量傳簇,別說外三合,就是外萬合也什麼都不是。有了內里的能量傳簇,外形自然就合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功夫就是飯碗的時代,真正的內家功夫是只傳子孫不傳徒弟的,所以楊露禪先生才靠偷拳學藝,就是前輩大師寫的書中,也只說功夫結果,根本不告訴您怎麼習練。現在人望文生義,將功夫結果拿來當過程習練,所以本末倒置,將內家拳均習練成花架子。所以習練內家拳時,不要關注外形動作,而是要關注壓縮旋轉的能量產生和傳簇,習練出內里能量傳簇了,外形自然合了。三合是功夫結果,不是習練方式。想了解更多的內家拳發力方式,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 傳統實戰太極拳。你的口訣不對。我背過:
內三合,心氣膽
外三合,手腳眼所謂眼與心合,氣與力合,步與招合,有贊為證!
一點眉攢二扎心
三紮...上門表演貫口,一次二百元,車費另計。我這邊得到的教導,歸結起來就一句話:不動不打,一動就打。
就是身體整體的協調性。
盤架子
推薦閱讀:
※太極拳中的四大金剛中的兩人為什麼做膝蓋手術,是不注意嗎?還是太猛了?還是練拳的必然結果?
※練太極拳對膝蓋的傷害是必然的嗎?如何避免傷害?
※練太極對身體有什麼改變?
※抖杆子分多少種?都有什麼特點?
※站完樁身體很累如何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