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陶淵明不寫菊花源記?有什麼典故嗎?

謝邀!

菊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聞菊花台,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落英繽紛,採摘陰乾、生曬蒸曬、烘培泡茶。翌日,暑氣消散、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

這個是給@小河冰封 消火的。


桃樹是木本,菊花是草本。

桃樹可以自然成林,春華秋實,四季景緻。遠觀近賞,皆有其妙。都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人以桃林為依託來居住生活,再自然不過的事。更何況人是靈長類,對桃樹有天然的親近心(好吧這句扯淡)。

觀賞菊花,多是人工種植,培育品種,數量有限。菊花是一時之景,「我花開後百花殺」,可供賞玩,但很難依傍。你可以依樹傍林而居,怎麼在菊叢中棲息?畢竟人不是貓,鑽不了草叢,人個頭大,更適合於木本的桃林。

桃樹和菊花並不衝突,可以在桃樹下種菊花。改遷菊花容易,培育桃林可難。當桃林與菊花並存,自然以桃林為主,至少大多數時候桃林都比菊花顯眼且個大。

從含義上來講,桃花是春天,象徵希望;菊花是秋天,風蕭水寒。桃花源記是一種夢想和希望的寄託,顯然用美好的春天和桃花更恰當。

詩人也有人性,也是人。人的天性就是猴(好吧這句又是扯淡)。詩人雖然性情高潔,但靈長類這種生物畢竟喜歡群居。桃花源正是這樣一種群居氛圍,人人忘俗,皈依本真。這比獨自孤高的菊花,有更多理想化的趨勢,更符合詩人的理念。

這樣看來,桃源是詩人的理念和憧憬,菊花是詩人在世俗中的心理依託,兩者意義不同。作為一篇超越凡塵的作品,自然選桃樹而非菊花。


在他們那個年代,菊花還是菊花的意思


世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桃花源,只不過陶淵明寫出了自己心中桃花源而已。


謝 @debugman邀!

@果凍小人兒劉陶然 的答案里涉及了植物與其對應的意向(不過似乎沒寫出來),我大致同意這個意見的。

「菊」一字在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中凡七見,出處如下:

《九日閑居一首並序》凡兩見

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九日閑居序》)

酒能祛百病,為制頹齡。(《九日閑居》)

《和郭主簿二首》凡一見

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飲酒二十首首》凡兩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飲酒五首·其四》)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五首·其五》)

《歸去來兮辭並序》凡一見:

三逕就荒,松猶存(《歸去來兮辭》)

《問來使》凡一見:

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

薔薇葉已抽,秋蘭氣當馥。

歸去來山中,山中酒應熟。 (《問來使》)

這七見中,前六見意見統一,都認為是陶淵明的詩作

後一見於《問來使》,《問來使》這首詩是否為陶淵明所做,有爭議,因此此處擱置不論,只看前六處。

第一、二處《九日閑居》,陶公之於「菊」當是見於滿園盛開之菊而本於《西京雜記》所載而發: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此處乃是襯托鋪墊,反襯出下一句的慨嘆: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九日閑居並序》)

酒菊二物尚能有其用,何以一高才之士,任憑時日飛去,而一無所成?自悲自嘆也。

第三處《和郭主簿》和第六處《歸去來兮辭》,都有一個特點,菊和松並用。我們暫且不想菊花是什麼意向,松樹的意向很明顯。

《論語·子罕》中說: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劉禎《贈從弟》中說: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不畏嚴寒,堅貞不屈,就足以涵蓋青松一詞給我們的印象,而這些印象,也恰恰是在詩中青松的意向。現在讓我們回過頭去看《和郭主簿其二》的下句: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很顯然,陶公將這二物同譽為「霜下傑」,是將菊花與青松等同看之。因此菊花在陶公這兩首詩中的意向就是堅貞不屈,不畏嚴寒的象徵。

第四、第五處都出自陶公的《飲酒》。結合這句「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個人傾向,第四首的菊應該指的菊花酒,而第五首的「採菊」,依照平常訓詁訓「采」為「採摘」之意的話,那麼,也這裡的「採菊」也是為了釀酒而采。換句話說,第四處、第五處應該同於《九日閑居》中「菊」的意向的運用。

以上,我們分析了菊花在陶詩中所承擔的角色和所代表的意向。我們看到,無論是哪一種運用,菊花是合乎個人的,是指代一種堅貞不屈的意向的。這與陶公構造一個「理想鄉」所要藉助的意向相去甚遠。而如果我們細看《桃花源詩並序》,個人認為,桃花意向使用應該是本於《詩經·周南·桃夭》這首詩的,也就是@果凍小人兒劉陶然 所提及的《詩經·周南·桃夭》中桃花是代表著「家室美滿」。

總之,陶公選擇桃花而非菊花,其原因應該是因為菊花和桃花代表的意向不同。

==================(更新一點)=====================

《陶公好菊花考》

稱陶淵明(下省稱陶公)好菊花者蓋宋人語,如周敦頤《愛蓮說》:「晉陶淵明獨愛菊。」唐人做詩,喜將陶公與菊連用,如王摩詰《偶然作》詩云:「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再如李青蓮《九日登山》詩云:「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此皆因陶公《九日閑居》而化用之也。及其《和郭主簿》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已然刻木三分,唐宋以降,未有出其右者。唐人自王、駱始,乃喜用古人高潔之氣,本於《古詩十九首》而譬於建安七子,兩晉南北朝之靡華,本自不喜,謝靈運善借山水,陶公善寫田園,根自然,不同於靡華而征比漢魏風骨,故唐人詩皆屬意二人也。陶公寫田園,所見者,田園之色也。桃李榆柳菊葵之屬,皆廣布田園可見,是以陶公不必如後世稱其愛菊也,蓋因物而感,見情而發,其寫菊者,皆寫己心。後人寫菊詩,皆遜陶公,是以尊陶公之善寫菊也,既而已,時間汗漫,尊陶公之善寫菊,久而已變為稱陶公之愛菊也。

寫菊自陶公,獨寫菊之高潔傲霜,是以黃巢詩云:「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蘇學士詩云:「菊殘猶有傲霜枝」,鄭思肖詩云:「寧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其託言大志也好,其爭言堅貞也罷,未曾脫離陶公寫菊之句:「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陶公寫菊,乃菊花詩之祖,唐宋以降,皆未脫離此,或蓋陶公首賦菊花以「高潔堅貞」之意向乎?陶公賦此,謂陶公之愛菊,似武斷耳。《和郭主簿》詩稱松,《歸去來兮辭》亦稱之,其餘諸詩並有見之(用松多於用菊也),以此,謂陶公愛松,不亦可乎?謂陶公之愛菊,蓋後來人有所寄託己意也。


受邀而來。

桃樹是木本,較高,能夠遮蔽山洞口。便於隱居者躲藏。

菊花我家陽台上種了很多,是草本多年生的,不夠高,也沒桃樹看起來給力。

桃花結桃子還可以吃,菊花最多泡茶喝。


菊花源?

你說嗓子眼嗎。


他拈指一算,菊花要被你們玩壞了


你還是沒有看懂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裡面的生活只是沒有戰亂,比較和諧而已。

並不是一種多麼美好的生活。

再者桃花俗艷嗎?桃花的美麗,不亞於菊花的,菊花的象徵,不過是文人的意淫。

類似問題還有什麼漁人為什麼告密等等。你看的是小說故事,有些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桃花是人民的,菊花是文人的。


菊花源記? 初極狹,才通人,彷彿若有光?╭(°A°`)╮


菊花源……腦補一下那場面我就受不了了……

另,桃花的落英繽紛真的很美,而如果你見過開敗的菊花,會覺得非常的……難受。


菊花多野生,桃樹多是人種的。只有桃樹,漁人才會窮其源,進而找到桃源。如果是菊花滿地,漁人會很快退回,沒有後文了。

補充兩點,春天水多,秋日水枯。以漁人的身份,更加合乎道理。

作者要寫春天,而不是寫秋天。進入桃源之後有。 殺雞設酒。這四個字,放在秋天,太一般。而放在春天,顯示桃源的富庶。


桃,逃。

潛意識裡想要避世的感覺吧


作為一個基佬,我無恥的腦補了菊花源記(羞羞臉(#^.^#)

可能是因為畫太美,不好寫吧!寫了也估計被和諧


桃花是木本,一般是樹,才能成林。

菊花一般是草本,是草,不能成林,是菊花田。

從景觀角度講,林是一種屏障。而花田或者花境的概念則更多的是一種修飾,引導的作用。

桃花源如果山前種的是菊花估計就沒法兒與世隔絕了吧。


中無雜菊,菊花鮮美,殘菊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菊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