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托塔天王晁蓋?
小時候聽書、讀書,感覺晁蓋是個大英雄,簡直天神一般的人物,但是最近看不少評論,對晁蓋的評價似乎低了很多。有人認為晁蓋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缺少遠見卓識、領導力又差。那麼,晁蓋這個人物,到底應該如何評價呢?
晁蓋是個鄉下人,有著中國古代農民的一切優點和缺點。他直爽,厚道,講義氣,有膽量,有閱歷,有一個豪俠草莽一切必備的品質。但同時,他目光不遠,格局不大,小農心理,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坐吃山空。他是個仁厚的兄長,但不是個靠譜的領導。他當保正的時候,獨自一人把西溪村的青石寶塔奪來。我的地盤別人休想動。他救了來投奔他卻被雷橫誤捉的劉唐。我的兄弟別人休想碰。他恨透貪官,認為劫不義之財就是做善事。我取了富貴順便為天下造福。
他為了救過自己的宋江親自帶人去劫法場還要讓位於他。有恩於我,必以命償之。
在他領導下的梁山,只劫財不害命,「專要與朝廷做個對頭」。這是一個農民心中最樸實的善惡觀的表現。相信這也是很多讀者心目中梁山好漢該有的樣子。但這個梁山有多大呢?只不過是一個比二龍山稍強一些的普通山寨而已。儘管軍容嚴整,但規模不夠。弟兄們也只是停留在大碗喝酒,快意恩仇,過一天是一天的想法中。至於以後怎麼辦,誰去想。有一個人想了。宋江。公務員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這個天生的黑老大本不想做黑老大,他混江湖是出於多條人脈多條路的心理,然而命運卻只把他推向梁山。宋江狠的時候有很多,但只有吃黃文炳的時候是這個平日的斯文人最斯文掃地的一次,可見他有多恨這個把自己最後的洗白道路堵上的傢伙。宋江是個胸有大志的人,他無時無刻不想著「以後」。所以不上山則已,上山了,就要干票大的。他從一開始就想著招安。他要做人上人。這就跟晁蓋有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晁蓋是個鄉下人,他接觸的是社會的最底層,他知道天下有多少鄉下人窮得去當褲子,劫生辰綱那一伙人除了他以外都窮的叮噹響,害他們窮的叮噹響的就是那些貪官污吏,就連晁蓋自己也必須去討好官吏,否則就要惹麻煩。「當官的沒一個好人。」這是他們內心的聲音。他們是不可能接受招安,與那些欺壓過她們的官員們同流合污的。他們,再加上與高俅有血海深仇的林沖,是一定「要與朝廷作個對頭」的。這樣是沒辦法撐下去的。人是會老的,不可能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林沖五六十歲還能挺槍上馬嗎?有妻兒老小的兄弟又怎麼辦呢?兒子一生下來就做賊嗎?就像陳浩南說過的,進了黑社會,一輩子也回不了頭。宋江想回頭,吳用是個聰明人,他也想回頭。怎麼回頭?只有招安。而招安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是晁蓋。所以宋江一次次出去練兵,搶奪實權,培植勢力,與晁蓋分庭抗禮。所以加入梁山的新血液都唯宋江馬首是瞻。畢竟誰也不想自己一輩子連子孫後代一起都做黑社會。
晁蓋是鬥不過宋江的。他不懂收買和駕馭人心,石秀和楊雄被他輕易讓給了宋江。他不會借鬼神天命包裝自己,在擁有「天書」的宋江面前他怎麼也不像個老大。他沒有江湖交遊,歐鵬四人居然只拜宋江不拜他。他沒有領兵經驗,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讓他的手下到最後都只是劫生辰綱的那幫兄弟,其中最能幹的一個叛變,另一個根本只想明哲保身。最重要的是,作為老大,他不夠狠。他一次次容忍宋江的挑釁,等他終於忍無可忍的時候為時已晚。那支箭是誰射的已經不重要了,究竟是不是宋江殺了晁蓋也已經不重要了。事實上晁蓋很可能就只是被史文恭手下的某個兵卒湊巧射中的。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兄弟們要活,晁蓋必須要死。「大哥,你安心地去吧,留下來的兄弟,再不會窮得去當褲子。」「賢弟,保重,你好自為之。」晁蓋最後的遺言是叫幫自己報仇的人做山寨之主,很可能是屬意林沖。他到死都不希望弟兄們被招安。這是他最後的一點鄉下人的倔強。失去晁蓋約束的梁山,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掛起替天行道的旗幟。他們開始濫殺無辜,開始殘害良人,為了達成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宋江和吳用擴大了梁山,也徹底改變了梁山,從此,好漢們不再說走就走,而是捆起了手腳,戴上了鐐銬,向著心中的美好未來蹣跚前行。對晁蓋的評價標準,應基於三點:一,要從故事發生的古代來看,而不是用現代政黨標準去解讀,更不能用當代職場標準解讀。二,要從水滸這個故事特定的江湖背景看,不能用水滸里描寫的官場標準去套。三,要學會揣摩作者對待晁蓋的態度,不能完全撇開作者的主觀態度,憑自己的喜好胡亂評價晁蓋這個作者一手塑造的人物。
晁蓋在作者筆下,並非貫穿始終的主角,充其量只是一個陪襯主角宋江的配角。晁蓋是在宋江尚未成為梁山寨主之前的過渡寨主,精神領袖,梁山元老,屬於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級人物。作者對待晁蓋,沒有暗藏的批判諷刺之意,他只不過經常拿晁蓋的過分忠厚,反襯宋江的精明無比。
作者對待宋江的態度,本身就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不是一味歌頌,也不是一棍子打死。那麼和宋江性格迥然不同的晁蓋,作者也採取白描寫法。從能看到的文字情節看,晁蓋重義氣,對待江湖兄弟一片真誠,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對待江湖同行,比如王倫,防範心不強,比較厚道。晁蓋結交英雄豪傑,明顯不像宋江或柴進那樣,帶著精明的目的或者一心想要秀存在感。所以晁蓋僅憑這一點就能獲得很高威望。即便很多人擁護宋江,也不會因此而不尊重晁天王。對招安,晁蓋沒有表過態,宋江也沒在他生前和他當面交過日後遲早要接受朝廷招安的底。這是宋江的花花腸子,宋江就是要等到合適的機會(晁蓋死了或者病了或者不能說話表態了),才公開對兄弟們實施他埋藏已久的招安計劃。所以其實招安是不是一條為兄弟著想的好道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宋江一心搞招安,到底是為大家著想,還是在為自己的青史留名努力。宋江的虛偽體現在:哪怕替某個兄弟干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他也要達到讓此兄弟對他感恩戴德拿命交換的效果。而晁蓋做同樣的好事,就實實在在儘力而為,根本不存在要你回報的問題。應該說宋江式的人物在中國主流官場職場的領導層里,是常態;晁蓋式的人物,很罕見,是作者帶有理想化的塑造。很多人評價晁蓋我覺得很好笑:一方面嘴上說不屑宋江,另一方面又不自覺地拿宋江的標準去套晁蓋。這不是雙標嗎?晁蓋沒對招安表過態,不是說他對招安沒有態度。合理推理一下:晁蓋對招安可能有兩種態度——第一,既然劫了生辰綱上了梁山,也在石碣村武裝對抗了官軍,那就根本不對招安抱任何幻想,根本不打算接受朝廷招安,一心一意和朝廷對抗。第二,如果朝廷真的能赦免梁山眾頭領,允許梁山招安,那也未嘗不可,但晁蓋一定會站在梁山立場,為梁山眾人爭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會用朝廷來壓眾兄弟服從。央視版電視劇憑空添加了宋江主動和晁蓋提起招安的話題,還設計了宋江和晁蓋談話前,專門和吳用商量的情景。晁蓋臨死前,宋江又提起招安話頭。——這是典型的洗白宋江,是要把宋江努力塑造成替兄弟們長遠打算的有遠見的領袖。由於原著根本沒寫晁蓋對招安的態度,電視劇這麼一處理,就讓晁蓋的反應變得不倫不類:好像不是贊成,但又什麼都說不出來。無法假設,如果朝廷的高官來找晁蓋招安,晁蓋會怎麼做。但我想:晁蓋就算是貴為寨主,他也會把招安這個問題,真正不帶任何成見地交給底下的兄弟們去討論決定的。大部分人贊同的話,他就不會反對;大部分人反對的話,他也不會一意孤行。這才是晁蓋和宋江本質上的不同。同樣在搞政治玩江湖,宋江玩的是陰謀,晁蓋玩的是陽謀。
晁蓋就是個忠厚但帶有悲劇色彩的好人,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晁蓋是一個守得住底線的人。
很多人說《水滸傳》里最沒有黑點的人是魯智深,其實我覺得他也有黑點,就是喜歡以自己的價值觀要求別人,如果說強行要李忠為翠蓮捐銀子還算為人仗義,救人危難的話,那麼後來他去桃花山的表現就有點過分了,
李忠、周通椎牛宰馬,安排筵席,管待了數日
結果魯智深呢,反倒認為別人不是慷慨之人,不送他金銀,臨走還把別人的金銀酒器偷了,就這點胸襟也配當好漢。
再來看看晁蓋,雖然此人才智平庸,但是為人的基本素養還是有的,水泊梁山作的那些惡他都沒有參與,書中第四十七回,他聽完楊雄石秀口述如何偷雞殺人引禍的過程,立即就變臉了。
喝到:「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
宋江問他為何要殺人,
晁蓋道:「俺梁山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弟兄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弟兄們,個個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等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孩兒們快斬訖報來」
可見他對於這種雞鳴狗盜之徒還是深惡痛絕的,是守得住思想底線的,是將「忠義」二字貫得徹徹底底的。
作為一個大哥,晁蓋既沒有什麼城府,也沒有什麼野心,還沒有什麼腦子,但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哥,一個真正的梁山好漢。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這個時候的晁蓋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土豪,靠「仗義疏財」這個最簡單的方式積累起名望,這個名望並不能帶給他什麼,他追求的只是這種被認可的快樂,喜歡找一幫人喝酒練武,這是個簡單得可以一眼看透的人。
劉唐勸他去劫生辰綱,他就答應了;吳用要拉三阮入伙,他就答應了;公孫勝找上門來要加入,他就答應了。只有白勝是晁蓋自己找來的,最後劫生辰綱的計劃也是吳用安排的,這大哥基本上沒什麼自己的主見,兄弟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劫了生辰綱之後,就見人品了。當時楊志他們毫無還手之力,最保險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殺人滅口,屍體分散開拉到僻靜地方一埋,梁中書起碼得一個月以後才能知道生辰綱丟了,而且還不知道是在哪丟的、怎麼丟的,就憑何濤他們的水平,上哪破這個無頭案子。我不信吳用想不出這麼簡單的辦法,這樣起碼能大大減少破案的可能性。但是最終晁蓋他們把楊志他們扔在那裡,只搶了財寶。因為晁大哥是有底線的,劫財可以,殺人不行。站在強盜的立場上,楊志他們官兵是隨時可能要他們性命的敵人,強盜殺官兵還要什麼道理,見了就殺便是,但是晁蓋卻能堅持只在戰場上殺人,不戕害無還手之力之人,哪怕是後來征討梁山的黃安,也沒有被拉出去斬首示眾,只是被監禁起來了。這就是晁蓋與一般的土匪強盜,還有與宋江最大的不同。派劉唐他們去打劫時,他特意強調:「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再看搶劫隊伍回山之後:只見小嘍羅報喜道:「虧得朱頭領,得了二十餘輛車子金銀財物,並四五十匹驢騾頭口。」晁蓋又問道:「不曾殺人么?」小嘍羅答道:「那許多客人,見我們來得頭勢猛了,都撇下車子、頭口、行李,逃命去了,並不曾傷害他一個。」晁蓋見說大喜:「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晁蓋把落草這事看得很理想化,覺得當好漢就是打土豪分金銀,之後就只剩下喝酒吃肉了。在他看來,革命就是請客吃飯,兄弟們聚在一起吃喝就是聚義了。恨貪官,但並不知道貪官應該怎麼反,知道百姓可憐,但並不知道應該怎麼救濟。就像江州劫法場的時候,晁蓋一個勁地喊:「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結果李逵「那裡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晁蓋沒有改變這個他厭惡的世道的能力,但他做到了哪怕做了強盜也保持基本的人性,不胡亂殺人,不禍害窮苦百姓,所以我才說,晁蓋才是代表著被老百姓稱頌的梁山好漢形象,而不是殺人不眨眼的宋江。剛上梁山的時候,晁蓋的反應是:「我們造下這等迷天大罪,那裡去安身?不是這王頭領如此錯愛,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報!」晁蓋的人品就是自己對別人有恩未必能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情能記一輩子。上山落草,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俺們弟兄七人的性命,皆出於宋押司、朱都頭兩個。古人道:『知恩不報,非為人也!』今日富貴安樂,從何而來?早晚將些金銀,可使人親到鄆城縣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緊的事務。再有白勝陷在濟州大牢里,我們必須要去救他出來。」宋江不過是報了個信,其實沒有冒任何風險,但是晁蓋認定他是自己的恩人,宋江遇到危險時,晁蓋肯豁出性命千里迢迢去劫法場。火併王倫這麼大的事,晁蓋這個大哥也沒拿出什麼主意,全是吳用和林沖籌劃的,一殺了王倫,晁蓋先嚷嚷讓林沖當寨主。其實哪怕王倫讓晁蓋當個六寨主,晁蓋也會同意的,他根本就不是個愛權的人,他追求的只是那種被別人和自己認同的快樂。終於當上傳說中劫富濟貧的大俠了,好興奮,好激動!至於然後?然後兄弟們看著辦唄,有個地方安身就成。宋江上山之後一系列樹立威望的做法其實很明顯,晁蓋就是再傻也看得出來,但是他打心眼裡並不覺得這一個寨主之位有什麼好爭的,火併王倫的時候假如林衝要當寨主,那就林衝去當好了,現在宋江來了,讓給宋江也無所謂。一直到打曾頭市之前,晁蓋的寨主之位已經被徹底架空了,他這才想到做點證明自己是寨主的事。晁蓋去夜襲曾頭市之前,林沖說可能有詐,要替晁蓋去,結果晁蓋說:「我不自去,誰肯向前。」一來是透著悲涼,二來也顯出晁蓋完全不懂任何政治,在他眼裡,打仗無非是街頭械鬥的升級版,老大拎著朴刀上去砍人,小弟們一擁而上。晁蓋不明白馭人之術,既不會收買人心,也不會拉幫結夥。宋江根本不用暗算晁蓋,晁蓋因為急於證明自己,不僅去承擔他無力承擔的軍事指揮任務,還去搶本該由秦明、李逵他們來乾的踩陷阱蹚地雷的任務,就算僥倖拿下了曾頭市,再打一兩仗也遲早會把自己折騰死。晁蓋對梁山未來發展的看法無非就是有錢就吃沒錢就搶,從這一點來說他確實不如宋江,但是他對自己的兄弟至誠相待,毫不摻假,從不市恩,真的把兄弟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兄弟的性命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這一點十個宋江摞著摞也趕不上。晁蓋有膽識,重義氣,不折不扣的好漢一枚。但是說實話,如果晁蓋當年不死,梁山不會成為後來的梁山,試問多少英雄好漢,不是「仰慕公明哥哥多時,但願常伴哥哥左右」,關勝,呼延灼,秦明,那一個不是因朝中奸佞當道而不得志,五花大綁著和宋江交涉發現他老宋三觀相契才勉強落草。如果換做是晁蓋,梁山只是一座升級版的二龍山,只有宋江,梁山才是你現在讀到的梁山。作為山裡的龍頭老大,骨子裡卻又流淌忠於宋室的血液,宋江不僅為自己更為梁山108個弟兄的未來做打算,現在是兵強馬壯,以後呢,等到老了打不動了,後代每個都被貼上賊人草寇的標籤,到那個時候,又去怪誰。
不知道,我們注意到沒有。從計劃劫生辰綱,到生辰綱案發;從大敗何濤,再到火併王倫;直到大敗黃安。晁蓋雖然是大哥,卻是遇事就慌,毫無主意,事事都是吳用安排的。
晁蓋聽到劉唐,說送他一套富貴(劫生辰綱)後。雖然是怦然心動,卻依然不敢幹。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下原著就可以知道了。
晁蓋道:「壯哉!且再計較,你既來這裡,想你吃了些艱辛,且去客房裡將息少歇。待我從長商議,來日說話。」晁蓋叫莊客,引劉唐廊道客房裡歇息。
晁蓋後來,為什麼敢劫生辰綱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吳用出場了。我們再看原著。
晁蓋道:「我也曾聞這阮家三弟兄的名字,只不曾相會。石碣村離這裡只有百十里以下路程,何不使人請他們來商議?」吳用道:「著人去請他們,如何肯來。小生必須自去那裡,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入伙。」
晁蓋此前,既不認識劉唐、也不認識公孫勝;甚至連三阮都不認識。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劫生辰綱時,從組織到策劃,主要是吳用一手包辦的。
我們看看生辰綱案發後,晁蓋的表現。原著中是這樣寫的。
晁蓋問吳用道:「我們事在危急,卻是怎地解救?」吳學究道:「兄長,不須商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晁蓋道:「卻才宋押司也教我們走為上計。卻是走那裡去好?」吳用道:「我已尋思在肚裡了。如今我們收拾五七擔挑了,一齊都奔石碣村三阮家裡去。今急遣一人先與他弟兄說知。」晁蓋道:「三阮是個打魚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許多人?」吳用道:「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 如今山寨里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伙!」晁蓋道:「這一論極是上策!只恐怕他們不肯收留我們。」吳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伙了。」
晁蓋在作這個案子時,恐怕會認為,這個案子設計的非常巧妙。否則,晁蓋在案發後,不會一下就成了傳說中的壇三爺。吳用卻顯然不會這樣樂觀,因為案子能不能破,那得看警方破案的決心,而影響警察破案決心的原因,卻多的去了。所以吳用在作這個案子時,就已想好了,案發後應該如何作。
於是案發後,晁蓋慌的六神無主,語無倫次,只有一個接一個的疑問。而吳用卻是侃侃而談,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簡單的去看,這似乎是施耐庵塑造人物比較失敗。因為,晁蓋、吳用這樣一問一答,把晁蓋等人後來的計劃,雖然介紹清楚了。但是,也把晁蓋的大哥形象毀了。因為,這樣的晁蓋,哪有點大哥的樣子。整個就是一個草包。
但是,我們仔細去看。就會發現,施耐庵塑造的晁蓋,就是一個草包,而且草包的,超出了正常人的想像。我們再看看原著。
晁蓋道:「既然恁地商量定了,事不宜遲!吳先生,你便和劉唐帶了幾個莊客,挑擔先去阮家安頓了,卻來旱路上接我。我和公孫先生兩個打併了便來。」
吳用,劉唐,把那生辰綱打劫得金珠寶貝做五六擔裝了,叫五六個莊客一發吃了酒食。吳用袖了銅鏈,劉唐提了朴刀,監押著五七擔,一行十數人,投石碣村來。
晁蓋讓吳用、劉唐先走。說自己收拾好了,馬上也到阮氏兄弟家。但是,晁蓋收拾了多長時間呢?足足有十多個小時!因為,吳用接到案發的消息後,不到一個小時就走了(當時應該也就是中午十二點左右)。晁蓋什麼時候走的,直到半夜一點時,還沒有離開家。直到官差大舉殺入村莊後,才匆匆跑路的。
一個人作了驚天大案,知道案發的消息後,竟然還在家繼續呆了十個小時,直到官兵追到了家裡,才選擇了跑路,這得多草包才能做到呢?
在這十多小時里,晁蓋到底幹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施耐庵沒有交待,我們只能妄加猜測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晁蓋肯定又悔、又恨。總而言之,一不該啊,二不該,三不該啊,四不該。可是,世上沒有賣後悔葯的。晁蓋不想離開自己的家,晁蓋也不想捨棄這樣一大份家業,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現在,晁蓋也許只能有一個幻想了,那就是宋江告訴自己案發的消息,只是想和自己分點錢花,如果是這樣,自己還是有救的。但是,等到半夜,大批官兵殺進了村莊,晁蓋只能丟掉所有幻想跑路了。
晁蓋實在不是一個當江湖大哥的料。因為他既缺乏擔當,也缺乏頭腦,更沒有一種自信、從容,而且又沒有江湖人特有的那種邪氣。在梁山腳下。晁蓋的表現就更是一副草包樣了。我們看原著。
大家正在那裡商議投奔梁山泊,只見幾個打魚的來報道:「官軍人馬飛奔村裡來也。」晁蓋便起身叫道:「這廝們趕來,我等休走。」阮小二道:「不妨,我自對付他,叫那廝大半下水裡去死,小半都搠殺他。」公孫勝道:「休慌,且看貧道的本事。」
你瞧晁蓋這副慌張樣,「這廝們趕來,我等休走。」堂堂大哥,這種話都喊了出來?以至於阮小二安慰他說,不妨;以至於公孫勝安慰他說,休慌。
但是,因為晁蓋的小弟們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所以當他們被逼到絕路上時,遂表現了驚人的戰鬥力。而晁蓋這個大哥的江湖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高了。
剛上梁山(火併王倫前),晁蓋的表現依然還是一個草包樣。我們看看原著。
晁蓋心中歡喜,對吳用等六人說道:「我們造下這等迷天大罪,那裡去安身!不是這王頭領如此錯愛。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報!」吳用只是冷笑。
晁蓋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吳用道:「兄長性直。你道王倫肯收留我們?兄長不看他的心,只觀他的顏色動靜規模。」晁蓋道:「觀他顏色怎地?」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晁蓋為代表的團隊,靈魂人物一直是吳用。晁蓋只是一個擺在台前的傀儡。如果沒有吳用,晁蓋整個就是一個沒頭腦。
後來,晁蓋當了梁山的大哥,但他的表現,依然還是毫無長進。總而言之,遇事就慌,遇到毫無主意。我們看看原著。
只見小嘍羅報上山來,說道: 「濟州府差撥軍官,帶領約有二千人馬,乘駕大小船四五百支,見在石碣村湖盪里屯住,特來報知。」
晁蓋大驚,便請軍師吳用商議,道:「官軍將至,如何迎敵?」吳用笑道:「不須兄長掛心,吳某自有措置。
其實,從晁蓋出場,到晁蓋謝幕。他都沒有過一次值得圈點的表演。換而言之,從來都是一副毫無擔當、毫無主意的樣子。在宋江上梁山前,晁蓋代表的團隊,一直是以吳用為中心。無論小事、大事都是吳用拿主意,如果等晁蓋拿主意,大家什麼事也不用幹了。
晁蓋從頭到尾,都是遇事則慌,而且毫無主意。他能成為大哥,只是因為他進入了一個優秀的團隊。
晁蓋遇事則慌、而且毫無主意,這對一個大哥而言,是致命的弱點。但是因為,他進入了一個優秀的團隊,所以這種缺點就可以彌補了。因為,有優秀的小弟在旁邊輔佐,晁蓋的這個弱點,也就不是弱點了。
晁蓋、吳用、劉唐三個人合在一起。一個優秀的團隊,就基本成形了。
說到江湖名聲、地位,有晁蓋在,那是一點也不缺;遇事從容、自信、有主意,有吳用在,那也是一點不缺;說到敢想敢幹、不怕犯罪,有劉唐在,也一點不缺。
但是,這三個人形成的團隊,實在有點單薄。於是,吳用就提議,應該讓阮氏兄弟加盟。此時的阮氏兄弟,只是三個要名聲沒名聲、要地位沒地位、要主意沒主意,要賊膽沒賊膽的人。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下原著就可以知道了。
阮小五道:「他們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瓮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活!我們弟兄三個,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學得他們!」
阮小七又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和他們過一日也好。」 吳用道:「這等人學他做甚麼?他做的勾當,不是笞杖五七十的罪犯,空自把一身虎威都撇下。倘或被官司拿住了,也是自做的罪。」 阮小二道:「如今該管官司,沒甚分曉,一片糊突。千萬犯了迷天大罪的,倒都沒事。我弟兄們不能快活。若是但有肯帶挈我們的,也去了罷。」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阮氏三兄弟,現在是一心當強盜,卻是苦於沒有帶領他們上道。所以,一聽晁蓋、吳用邀他們加盟,自然是非常高興。
最初的晁蓋,只是一個敗家的富二代;但是因為家裡有錢,所以表現在外,實在有點像大哥。
晁蓋家有的是錢,一些濫五濫六的人,為了能從他身上刮下點錢來,自然走到哪裡,都會對他前呼後擁、連吹帶捧的。而晁蓋為了維持這種虛榮,自然得不斷的給大家花錢。總而言之,來的都是客,誰給我晁蓋面子,我就給他銀子。
於是濫五濫六的人,接連不斷到晁蓋家白吃、白喝、白拿,吃完、喝完、拿完,自然得替晁蓋造一造名聲。總而言之,晁天王慷慨、大方、義氣、夠朋友;這撥人吃完了,那撥人再來吃。換個正常人,看到這種場面,難免會感覺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但是晁蓋不這樣想,晁蓋總覺得自己這是本事,這是能耐。否則,為什麼會那樣多的好漢,都喜歡到我家呢?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好漢,都喜歡叫我大哥呢?
其實呢?如果晁蓋他爹是個普通老百姓,晁蓋永遠也不會有這種本事。因為,這種本事,非常簡單,那就是家裡有閑錢,甘心當敗家子就可以了。我記得《三言二拍》中有一個敗家子,就是這樣過日子的。最後把家業敗光了,也就沒有人,把他當頭蒜了。
晁蓋他爹死的比較早,如果他爹能活著看到他後來的樣子。恐怕只能說一句話,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坑爹啊!
看到這兒子,這樣有出息,晁老太爺活著,恐怕也只能收拾鋪蓋捲兒,跟著兒子跑路了。當然了,許多執迷不悟的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總認為晁老太爺能教育這樣有出息的兒子,那實在能稱得上教子有方了!
晁蓋後來能成為真正的江湖大哥,是一個典型的,團隊運作的案例。換而言之,晁蓋不是一個當江湖大哥的料,但是因為他的團隊是一流的,所以他成了大哥。
晁蓋代表的團隊,是第一流的團隊。
這個團隊最主要的缺點呢?就是他們的大哥,太缺乏擔當、霸氣、也太缺乏頭腦。但是,因為團隊是第一流的,所以這種缺點,很容易彌補。更主要的是,晁蓋沒有大哥的內在,卻絕對有大哥的外在。
因為,晁蓋怎麼也是有錢人家出身,而且成天被江湖人前呼後擁,奉承、吹捧,所以身上自帶三分大哥氣質。換而言之,習慣居中而坐;也習慣人們的尊敬。所以,只要不遇事,誰見到晁蓋,也會覺的,晁蓋天生就是當大哥的料。因為,表面一看,還真有點天王的風範。
你還別說,大哥這種氣質,也不是誰都會擁有的,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就拿演戲來說吧,如果讓一個大明星扮演大哥,通常很容易演出那個大哥樣來,如果讓一個跑龍套的人去演,如果他沒有點演戲的天賦,是無法演出那個大哥樣來。為什麼呢?大明星走哪,都是讓人前呼後擁,也習慣居中而坐;所以人家自然就會流露出那種有身份的樣子,而且絲毫不做作。一個跑龍套的人,他成天讓這個喊過來,那個喊過去的,天天就看別人臉色過日子。讓他裝出個大哥樣,那可不是件容易事。
從這層意義上,晁蓋有名聲、有地位、有氣質(雖然只是外在),吳用有智謀、有主意,劉唐有勇猛(不著調到了那種程度,自然勇猛了,因為沒有他不敢做的事),三阮有勇武。
如果仔細看《水滸》原著,晁蓋大約就象民國的黎元洪。那都是走了狗屎運,爬上了時代頂峰。你別看他們好像很風光,實際上從來都是給人當配角的。最初的黎元洪,說死說活也不敢領銜革命,卻被革命黨人,硬推上了大哥的位置。
最初的晁蓋,在案發後,躲在家裡十多小時,不肯跑路,直到大批官差追到家門口,才跑路當強盜的。晁蓋真正走上江湖的原因,與黎元洪參加革命的原因,還真有的一拼。
晁蓋能維持大哥的位置,最初是因為他有著第一流的團隊;後來能維持大哥的位置,是因為江湖人所說的義氣,就如是白道所說的忠君。沒事火併大哥、搶大哥的位子,那是犯大忌的。
晁蓋後來出師曾頭市,大約只是想證明自己不是傀儡,證明自己也是有當大哥能力的。但是出場沒有幾分鐘,就帶著無窮的恨意,離開這個曾讓他憧憬、迷茫、害怕、風光、憋怯的江湖。
晁蓋死前,會後悔曾經劫生辰綱嗎?也許不會的。因為,一個曾對對江湖充滿幻想、憧憬的富家子弟,最後走入了江湖,誤打誤撞成了一個江湖的神話。雖然內在的心酸、無奈,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他的一生也曾精彩過、風光,所以他不會後悔的。
可是,我敢說,如果按晁蓋的路走,絕大部分人,不會有這種感覺的。因為,草包一樣的富家子弟,被人推著走進了江湖,卻誤打誤撞成為一個江湖神話,恐怕比抓個大獎也難!
鄉鎮黑社會頭子,因為幹了一票生意走漏了風聲被通緝不得已落草為寇。之後一心想成為黑社會中的龍頭企業,可惜眼界不夠寬,格局不夠大,一起犯過事的兄弟都棄他而去不說,後上來的也沒人拿他當回事,最作死的一步棋就是把一個比他心黑手狠得多的江湖大佬請上了山還為之肝膽相照。最後一步錯步步錯,一怒之下帶兵出征一場大敗不說還被人下了黑手,臨死之前終於明白了一切,留下了一句話死於非命。然而這句話並沒有什麼卵用。
我倒覺得晁蓋能成為水滸前半部的梁山首領,與故事主題是符合的,那就是一個「義」字。
七星聚義,劉唐不就是因為晁蓋的義氣名聲,才帶著生辰綱來的嘛。
雖然他沒遠見,格局小,但他心裡想的就是守著梁山家業,給前來投靠的兄弟一個容身之處,大家稱兄道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瀟瀟洒灑地過完這一生,不受朝廷的鳥氣,足矣。
他沒宋江有那麼大的志向,老想著精忠報國,為梁山兄弟謀個好出路;也不像李逵,老想著殺上東京,奪了皇帝的鳥位,自然不會有那麼長遠的目光。
他重的是義,宋江重的是忠。所以梁山大廳前半部叫聚義廳,後來成了忠義堂。可108將聚義,因「義」而聚,聚的不就是個「義」嘛。
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
晁蓋才是好漢
他兒子哪吒真的強看完《哪吒傳奇》以後,我覺得此人膽小怕事,剛愎自用
村長中比較有本事的
格局。
聚義廳 和忠義堂就是晁宋二人的區別忠義水滸傳,晁蓋體現的是個義字,宋江體現的是個忠字。所以晁蓋的時候是聚義廳,是與朝廷做個對頭。宋江時候是忠義堂,是替天行道。
有王倫的梁山,大宋朝數不勝數;有晁蓋的梁山,不過是為禍一州一郡的地方黑惡勢力,大宋也不在少數;而有宋江的梁山,大宋朝只有兩個,另一個是方臘。
如果把梁山比作一家公司,那麼王倫就是公司的開創者,因為管理水平一般加引狼入室將公司拱手讓人,晁蓋是引入優秀管理人才團隊,靠金銀開路將公司成功上市的董事長,而宋江才是將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成為世界TOP500、黑白通吃的靈魂人物。
每一個組織發展壯大都要經歷一個瓶頸,梁山的瓶頸在於:單純的生產力水平(打家劫舍)無法滿足好漢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光靠打劫客商、劫富濟貧和生辰綱那十萬貫,用不了多長時間幾千兄弟就只能喝西北風了,然而晁蓋完全沒有預兆性,不懂得開源節流,只知道肆意大擺宴席、揮霍無度,連第一次出兵攻打祝家莊都是宋江提出的建議,用的理由就是攻下祝家莊,倒有兩三年錢糧可供支用,也是從這裡開始,梁山開始脫離黑社會的範疇,成為嚴密的武裝軍事組織。
因此晁蓋只能算是梁山的事業引導者,他是一個談不上有很高組織能力和高瞻遠矚的掌權人,滿頭滿腦想的是兄弟的當前快活,對於未知的危險、發展的規劃沒有預見性,全靠宋江、吳用、林沖等人的相互幫襯,才沒有捅出太大簍子。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妖言水滸》這本書?
※《古本水滸傳》——未被刪節的施耐庵全本水滸?
※如何解釋水滸傳中人物的綽號?
※《水滸傳》為什麼設置晁蓋這個人物?作者施耐庵的用意何在?
※《水滸傳》有哪些關於性壓抑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