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協同理論」被指抄襲,原作發文痛批,這件事該怎麼看?

2014年11月20日, 杜克大學的Adrian Bejan發文討伐過院士:Heatlines (1983) versus synergy (1998) 文筆之風騷,簡直是在打臉,啪啪響。

現摘錄幾段精彩段落試加翻譯:

「沒有什麼比發現兩種idea之間的"血脈關聯"更刺激的事了!」

這個idea是我某年打籃球受傷閑的蛋疼的時候想出來的。

提到場協同理論(Synergy)這個詞,古希臘語里是這麼描述的:「…………」。

但是這個Guo,勾結了雜誌的編輯,把我老早之前的東西拿來一抄,套上這個單詞,居然發表了。

「場協同理論」這麼個生造出來的概念,居然還有一群人追捧,比如這個Ma……

結論:都是抄我的。

關於事件的當事人:

文中的Guo已經是78歲的人了,97年就評上院士。維基百科裡寫的主要成就是「開創了場協同理論(Field Synergy)」。過增元

被抄的Adrian Bejan要年輕點,從履歷上看是71年本科畢業,那麼大概現在65~66歲左右,維基百科裡還特別註明他打籃球是一把好手,這一點和他文章里「某年打籃球受傷悟出idea」的部分遙相呼應。Adrian Bejan

以下是某年小木蟲里對「場協同理論」實質意義的探討,現在看來不禁令人唏噓:

場協同原理 有沒有實質意義


【本文經過先生授權】

更新:

後來Bejan又陸續發表了若干攻擊性的文章,用詞越來越激烈,甚至可以稱為人身攻擊。他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幾篇:

  1. Bejan, 「Entransy,」 and its lack of
    content in physics.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136.5 (2014): 055501.

  2. Bejan, Comment on 「Application of Entransy Analysis in Self-Heat Recupe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4, 53, 1274-1285.

  3. Bejan, Heatlines (1983) versus synergy (199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81(2015), 654-658.

過先生和其他老師針對Bejan的攻擊基本都寫了反駁文章,並發表在相應的期刊上。相應的反駁文章如下:

  1. Z.Y. Guo, Closure to 「Discussion of
    『Entransy』」, and Its Lack of Content in Physics,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136(5), (2014), 056001.

  2. J. Wu, Z. Y. Guo, Reply to 「Comment on 『Application of Entransy Analysis in Self- Heat Recuperation
    Technology』」, Ind. Eng.
    Chem. Res. 2014, 53, 1274-1285.

  3. Z.Y. Guo, Comments on 「Heatline (1983) versus synergy (1998)」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81: 654-658]- Comprehensive differences between field
    synergy and heatline for conv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85 (2015) 247-249.

但是過先生他們逐漸發現Bejan的攻擊越來越超過學術討論的底線,其用詞從合理的學術討論用詞到了「hoax」, 「scandal」, 「copy」, 「duplicate」等帶有誹謗性質的辭彙。過先生他們懷疑,僅限於科學期刊的反擊能否維護我們的合理權益。

為此,過先生聘請了一名美國律師和一名中國律師,分別給Bejan發出了律師函,要求他道歉和賠償。隨後Duke大學校方介入了此事件,經調研Duke大學校方認為過老師的研究工作不是抄襲。但是Duke校方出於一些因素,不想進行法律訴訟,而是希望通過和解方式解決爭端。

最終Bejan選擇了道歉,並向過先生髮來了簽名後的道歉信,同意我們公開使用,具體內容如下:

「我承認,你和你的同事獨立構想和發展了(火積)理論。對於我對你的該項工作的不恰當的描述,我表示道歉。特別而言,我鄭重撤回我對下列詞語的使用:「騙局」、「醜聞」和「抄襲」。我理解這種語言並不能促進學術討論。」

這部分的原文為:

「I acknowledge
that you and your colleagues independently conceived of and developed entransy.
I apologize for inappropriate descriptors that I have used regarding your work.
Specifically, I disavow my use of the words 「hoax」, 「scandal」, 「copy」. I understand this type of language does not
further academic debate.」

至此我們澄清了以下事實:

  1. 原題中的「抄襲」根本不存在,更罔論所謂「打臉」;

  2. Bejan承認他的用詞是不合適的, 他企圖把嚴肅的科學討論變成無底線的人身攻擊;

  3. 我們歡迎嚴肅的學術討論,但我們拒絕詆毀、誹謗和人身攻擊。

======================================================================

  • 感謝 @吳月邀請。題主的「原作發文痛批」無疑已經帶有傾向色彩,此事尚無定論Bejan怎麼就成了原作呢。我們課題組正在撰寫反駁Bejan的文章,發表之後我會更新在這裡。
  • 「文筆之風騷,簡直是在打臉,啪啪響。」請問打臉是什麼意思。一般理解的打臉不應該是在Bejan發文噴之後過先生證明自己沒有抄襲才算打臉嗎?
  • 維基百科裡面過先生的主要成果是:

過的主要貢獻是開創了場協同理論(Field Synergy)、積理論(Entransy)以及熱質理論(Thermomass Theory),建立了熱流體學

而不是題主所寫的那樣。實際上第二點entransy theory才是Bejan長久以來的攻擊點。

  • 匿名用戶的答案說「過先生看來以前未作出過比較有力度的澄清」,實際上每次Bejan攻擊的文章之後過先生都會寫Response,但確實力度不夠大,所以這次打算專門發一篇文章來澄清。「很多文章感覺就是為了發文章而寫的,把已有的熵產分析換成(火積)的形式,出結果很容易」,這點我承認,因為灌水容易嘛。
  • 學術爭端歸學術爭端,Bejan這次攻擊已經帶有人身攻擊的色彩。實際上Bejan已經多次在各種期刊發文攻擊過先生的工作,從近年來的(火積)理論、應用(火積)耗散等概念建立的優化方法等開始攻擊,最近這次已經攻擊到過老師更早的工作,並且不顧形象地暗示有「勾結編輯」等行為。
  • 題主沒有提及的還有一點:Bejan攻擊的不僅是過先生一人,中國工程熱物理學界的老前輩王補宣先生也在此文中被連帶攻擊:Bejan暗示王補宣先生作為期刊編輯與過先生「勾結」發表文章,並且暗示兩位先生運用了院士的影響力(見下圖),這種誅心之論發表在學術期刊上我也是頭一次見到。

  • Bejan此文攻擊的對象其實不止場協同原理一點,請看下圖:

  • 可以見到,Bejan基本把過先生從八十年代中期到現在的學術成果都歸結於抄襲自己,尤其是對(火積)理論有深仇大恨的樣子,把(火積)理論全盤歸結於抄襲他的「entropy generation minimization」理論,也就是所謂「熱力學優化」理論。下面這篇文獻基本上是總結了(火積)理論從提出到目前的結果,並且花了兩段專門講entransy theory和entropy generation minimization的區別,不知道Bejan是沒看呢還是裝作沒看到。看看這篇文章,我覺得兩個應用範圍、導出結果、物理意義都不同的理論怎麼也說不上是一個抄一個的。Entransy theory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heat transfer – A review and update

Entransy theory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heat transfer

  • 最後一點,也算是小道消息,誅心之論:Bejan的entropy generation minimization理論近年來逐漸邊緣化,研究經費申請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找一個目標來攻擊挑起筆戰,重新進入學術界的視野中心也是很自然的。過先生的理論近年來也算是比較熱點的領域,去年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變革性重大項目,入選了湯森路透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清華主持的自然科學基金變革性重大項目熱質理論科學問題啟動

Influential Minds: Presenting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注意到匿名用戶的回答里這句話:「很多文章感覺就是為了發文章而寫的,把已有的熵產分析換成(火積)的形式,出結果很容易」,這不是砸Bejan的飯碗嗎?

這種情況下Bejan的行為我覺得就不難理解了:過先生被攻擊應該有運氣不好被Bejan選中了的成分,也有Bejan捍衛自己飯碗的成分。

======================================================================

寫到這裡,總結一下:

  1. Bejan此事尚無定論。我們正在撰寫反駁文章。
  2. Bejan的攻擊已經不是純粹的學術討論,而帶有人身攻擊的成分,這在Internation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期刊上是很少見的。
  3. Bejan的攻擊文章實際上攻擊的重點並不是場協同理論,仍然是(火積)理論(entransy theory),過先生也寫了文章來澄清entransy theory和Bejan的entropy generation minimization理論的不同。
  4. 事態有進展我會在這裡更新,請勿將此回答轉載到其他地方。


清華的那個回答怎麼沒有了?我還等著看他更新的反擊呢。

過先生的團隊不能僅僅是回應了,得反擊啊,都欺負到頭上了,怎麼能僅僅「每次都有response」,力度差遠了。

==============以上是修改============

我去,這個Bejan的用詞太狠了,irritating可不是「刺激」的意思,是「氣人」的意思。

沒把這個文章列出的所有文獻看一遍,不太好給出自己的判斷。

對於Bejan,換熱器優化中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熵產悖論了。

確實是一直看過先生的場協同論述,覺得還挺有道理的,單相對流傳熱強度用場協同來評價還是挺好用的。至於(火積)耗散,一堆人創造了很多概念,我弄不太明白,很多文章感覺就是為了發文章而寫的,把已有的熵產分析換成(火積)的形式,出結果很容易。如果說點最簡單的,過先生對於(火積)的定義我覺得也有道理,從電場里引過來的這個概念適用於表徵物體的向外傳遞熱量的能力,這個能力和導熱能力是有概念上的區別的。

另,華中科大的劉偉教授提了一個熱勢的概念,個人覺得挺好。

回過頭來說這事兒怎麼看。個人覺得過先生這樣的前輩,抄襲剽竊是不可能的,這種行徑太過於有損自己的聲譽,王補宣先生(B.X. Wang)這樣的老前輩也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在同一期刊上出現這種事情,很匪夷所思,能通過peer review,說明還是有人對這個理論比較認可。Bejan這麼兇狠的文筆,看來不是第一次對過先生的理論有意見了,過先生看來以前未作出過比較有力度的澄清。還是等清華團隊怎麼回應這個事情吧。


這件事在下略知一二。

其實緣起根本不在場協同理論,而在於「火積」理論和構形理論的爭論。

97年,Bejan在國際傳熱傳質雜誌發了一篇構形理論的論文探討體點問題,也就是在一個均勻發熱的正方形基底布置一定量的高導熱材料,如何降低正方形區域的最高溫度。這個理論後來延伸很多,追捧也很多。Bejan對此理論很自信,或者說自負。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相關論文,Bejan已經把這個理論拓展去搞社會學科、生物進化、飛機外形設計之類的了,在某些文章中甚至將其自比達爾文進化論,大有靠這個理論問鼎諾貝爾獎的勢頭。

後來,過院士基於熱電比擬提出了火積。基於這個概念,他們也研究了體點問題(文章07年也發在國際傳熱傳質上),不過目標改為整個區域的平均溫度了。得出了一些結構,這些結構對應的區域平均溫度低於用構形理論得到的結果。這當然會讓bejan不爽了。

但是事情還沒完。bejan是用熵產分析傳熱的大牛,發展有熵產最小化理論。這個辦法廣受應用,大家有事沒事都拿熵產分析一傢伙,不少為發文而發文的文章都是這麼寫出來的。其實bejan自己也知道這個分析辦法有局限,也就是在換熱器分析的時候出現悖論,即並非熵產越小導致有效度越大。bejan自己也對此進行過分析,不過實話說,他那個解釋很牽強。

話題接回來,過院士團隊也拿火積理論分析換熱器,居然就避免了悖論,發現基於火積定義的熱阻越小,換熱器有效度始終越大(文章大約在10年還是11年,也發在國際傳熱傳質上)。

人一輩子難得有幾套東西的,搞學問的都知道,大多數人一輩子一個理論也搞不出。bejan提出構形和熵產最小化,在國際上影響力這麼大,相當難得和厲害了。哪想到居然有人說自己的理論有缺陷。而且針對這些缺陷連篇累牘大發特發論文(除了過院士團隊,還有很多別的學者也發了不少研究文章,包括西安交大陶院士,海軍工程大學陳教授等)。

bejan估計越看越不能忍了(純屬揣測)。於是,陸續有出版文章說火積沒有物理意義,無用,或者說火積抄襲熵之類的論文發表。比如,Grazzini G, Borchiellini R, Lucia U (2013) Entropy versus entransy. J Non-Equilib Thermodyn 38:259-271 ; Herwig H (2014) Do we really need "entransy"?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a new quantity in heat transfer analysis. J Heat Transf 136:045501;Awad MM (2014) Discussion: "entransy is now clear". J Heat Transf 136:095502。這些文章貌似都被過院士團隊駁斥過,駁斥論文在相關期刊應該查得到。不知道這些作者是否是bejan張羅的。後來bejan自己忍不住了,發了一批文章,如Bejan A (2014) "Entransy", and its lack of content in physics. ASME J Heat Transf 136:055501;Bejan A, Lorente S (2012) Letter to the Editor. Chem Eng Process 51:34。文風跟樓主列舉的一篇類似。這些論文也被駁斥過。但bejan很好玩的地方是在後續論文里堅決不提及以前的論文里被人指出的問題,堅決不提過院士他們的反駁。好像每次都是發現新大陸一樣——「哈哈,我逮到一個抄襲者!」這種心態是很值得玩味的。有意思極了。

大家注意看樓主說的這篇文章,本意是攻擊場協同,在文末bejan也不忘再黑一下火積。如果不熟悉這一段公案,說不定對文末bejan對火積的攻擊感到突兀。

總體上在下的觀感是,bejan人雖然牛,學術上造詣頗深,但人品有點宵小之徒的感覺。


我也在關注這個事情,Bejan毫無疑問是國際上最有power的傳熱學者,甚至沒有之一,過院士應該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這個事情不僅僅是一個理論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是國內學者和國外學者之間的一次論戰。過院士這個理論提出後,每年在國內都會組織數場研討會,國內的西交陶院士團隊,何院士團隊,海軍工的陳林根教授,山東大學的程林教授都是研討會的發言者,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清華的過院士團隊,梁新剛教授,西交本科清華博士的陳群,山大本科清華博士的曹炳陽都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好手。

事實上,上次在西交的研討會我也參加了,有教授提出Bejan對過院士的言辭太過於激烈,過院士應該強力反擊,但過院士每次還是耐心地去寫一些Bejan comment的反擊文章,措辭都較為委婉,就這一點基本上能看出來過院士的修養。

這個理論最早是過和掏一起提出來的場協同理論,後來過院士將其發揚光大,成了火積,實際上後面的理論方面的構建主要是過院士團隊,國內其他高校主要是在他們合作的一個973構建內將這個理論應用於不同領域,看是否會有反例出現,事實上,並沒有

本人看好過院士團隊能經得住考驗,這件事情意義還真比較大


我看完這兩篇文章,只想說大牛吵架可以約在一起坐著聊嘛。在雜誌里吵把我們文章都擠跑了。。


過院士已經在同期刊上發了反駁的文章Comments on 「Heatline (1983) versus synergy (1998)」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81: 654(順便一提,收稿兩天就接收了,連摘要里標點錯都沒改,不知是不是SCI最快接收的論文?)。簡單地說,過院士認為Bejan的heatline理論只是將對流換熱形象化,不能像場協同理論一樣指導換熱器優化設計。


Adrian Bejan做了許多工作,但他提出的構形理論,存在明顯的致命錯誤和問題,就是用簡單性的靜態結構模型,解釋熱力學和熱傳導現象,這類具有動態結構的複雜性問題。用漢語表達就是「文不對題」,而且在「假定」方面就存在錯誤,也就是說「假定」是不成立的,因而原本就屬於偽命題。

實際上哈肯提出的協同學,也同樣存在致命的問題,因為只解釋了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原理模型。而且,哈肯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所以他是具有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的,值得我們尊敬。

問題是,在一塊不完整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學基礎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構建原理和模型就會因「先天不足」而站不住腳。這是過院士提出的場協同理論的致命問題。

在科學的探索和研究過程中,問題是可以討論的。


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1. Bejan是熱工學科的大牛,他將熵產最小化原理用於各種熱工系統。他憤怒的原因應該有2條:1)很多應用火積耗散理論解決傳統問題的作者都提到「熵產悖論」,用此來說明火積耗散理論能克服熵產最小化理論的不足。但其實「熵產悖論」是Bejan在其著作的前半部分用熵產最小化原理優化換熱器時發現的問題,Bejan後來發現是由於應用熵產最小化理論時系統不孤立,當Bejan考慮與換熱器相連接的製冷系統,確保系統孤立後,發現熵產最小化理論能夠得出正確結果,並不存在熵產悖論。因此,這應該是Bejan憤怒的原因之一。當然這裡必須澄清,過院士團隊在其著作和發表的文章中並未提到「熵產悖論」。2)由於熵產最小化原理已經發展的近乎完善,很難申請到新的課題,像Bejan這樣的大牛也面臨經費問題;而火積耗散理論近些年很火。這裡面是一種狹隘的文人自我情緒。
  2. 過院士團隊提出的火積耗散理論與熵產理論的物理內涵和應用場合不同:火積耗散表徵的是傳熱能力的損失,反應系統傳熱能力的裕度,主要用於傳熱設備或系統傳熱性能的一般化改進,與「傳熱效率」相比具有普適性;而熵產表徵系統可用能的損失,主要用於各類熱工系統的能效優化。
  3. Bejan這樣的大家對其他學者進行人身攻擊,實在有失風範了。


有沒有對場協同理論和火積理論比較感興趣的,留下qq,組群討論。


也是感到疑惑啊。。。

不過火積耗散分析或等效熱阻分析比較容易讓人理解,而熵產分析比較複雜,兩者結果指向性應該是類似的,並不會產生原則性的錯誤


哪位對火積理解的透徹,可以講講,最近也在研究火積,理解不了。


圍觀。。。

這個Bejan怎麼把 B. X Wang也捎帶上。。。


bejan 是哪裡人?全名是什麼


推薦閱讀:

對於維珍航空事件,為什麼國內大部分公知、律政精英、大V、新媒體都靜默了?
在中國生存壓力真的那麼大嗎?
如果淮海戰役失敗,後來的國內局勢會如何發展?
如何看待台灣理智的「台灣本土主義者」?
中國是否有可能出現少數民族主席?為什麼?

TAG:法律 | 科研 | 物理學 | 中國 | 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