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里,陳燦最後為什麼最後沒有選擇蕭穗子呢?


很多人說陳燦沒有喜歡過穗子,怎麼會呢?有一場戲,文工團演出結束後,天已黑,大家坐在卡車裡趕路,其他人都打盹兒睡著了,只有穗子和陳燦是醒著的,穗子掏出好吃的給陳燦,陳燦吃完把剩餘的揣進兜里,然後使勁搓了搓手,給穗子捂手。這就是活生生的喜歡啊。

至於為啥沒在一起,陳燦說文工團要解散了,別人問他怎麼知道,他說聽副司令爸爸說的,郝淑雯說你也是幹部子弟,以前怎麼沒聽你說過,陳燦說這有什麼好說的,巨大的反差讓陳燦在郝淑雯的心目中形象瞬間高大起來,這時候她開始在門當戶對的意識上,嗯,可能還有覺得陳燦為人比較低調吧,開始喜歡他。

並不認為陳燦是渣男,穗子把金項鏈塞他手裡讓他做牙托的時候,陳燦一臉難以言喻的表情,他知道自己的家庭不會同意自己同擁有勞改犯爸爸的穗子在一起,卻又沒辦法全意拒絕喜歡的女生的好意,感覺他內心是很複雜的。

但是穗子真是善良,郝淑雯知道她當時喜歡陳燦(後面在海口兩人見面時郝提到過穗子給陳燦金項鏈做牙托的事,表示她是知道這事的),卻橫刀奪愛,還主動以炫耀的口吻告訴穗子他倆好上了,這是朋友嗎?我要是穗子絕對不能忍,可能從此以後就和這兩口子都相望於江湖了吧。


不是最後,是一開始就沒有吧。

餃子不夠吃,穗子就給一碗。

老早在門口等他,只為近距離聽他吹起床號。

一聽他滿臉血,不顧一切衝過去看他。

知道他掉了牙吹不了號,回頭拿自己的金項鏈給他。

號手又不傻,再是個木頭也能看出來姑娘的心了。

只是他對穗子沒想法。


1.從感情上來說,陳燦和穗子更多是曖昧,他沒那麼喜歡穗子。首先,在兩人的互動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穗子更加主動,包括暖手也是穗子先給了糖,只有送番茄是陳燦主動的。其次,在駐營地早晨那場戲中,陳燦出帳篷遇到穗子,穗子想跟著聽他吹號,被他婉拒,說要去撒野尿。如果他很喜歡穗子,肯定珍惜所有兩人能夠獨處的機會,不會那麼簡單的處理。

2.從家庭背景來說,陳燦無法選擇穗子。陳燦的父親是昆明軍區司令(具體記不太清,但級別不低),而穗子是父親被打成右派的普通人,在那個政治意識決定一切的年代,兩人很難有結果。哪怕放到現在,也很難想像省長的兒子會娶一個家庭有污點的普通女孩。

3.從精神層面來說,陳燦也可能和郝淑雯更接近。有一個細節,在排練紅色芭蕾舞劇的間歇,陳燦吹了拿波里舞曲中的一段小號。在那個年代,只有高幹子弟有渠道接觸西方音樂等文化,而且不怕被扣上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階級鬥爭的帽子。後面拿來鄧麗君磁帶的也是他,而郝淑雯則從廣州帶來了緊身襯衣、喇叭牛仔褲。她和陳燦同為特權階層,的確是門當戶對的。

陳燦在鑲上蕭穗子送的金子之後,牙齒雖好了,卻還是不再吹號,成了追金逐利的商人。他終究沒有背叛自己的家庭,而她,終究是一片痴心錯付。


原著里是郝靜雯半夜上了陳燦的。

就電影本身來看的話:

1、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點,家庭出身。陳燦是高幹子弟,而蕭穗子是勞改犯的女兒,她爸很後頭才被釋放出來。在那個年代,門當戶對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可能一開始陳燦對蕭穗子的喜歡是有的,電影里也看得出來,比如說給穗子偷西紅柿,在大卡車上給穗子暖手,但是陳燦是一個內心十分有打算的人,尤其在後面他最先得知文工團要解散,就已經想好轉業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來。心裡這麼有打算的人,是非常清楚自己不可能和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女人成家的,他不會為了蕭穗子與家庭抗衡。

順口提一點,陳燦的那場車禍大家不覺得太過巧合了嗎?說完文工團要解散,話音還沒落呢,這廂就出了車禍,磕壞了牙齒,以後都不能吹號了,並且在蕭穗子給他金項鏈做牙托的時候,他抵不過,接過項鏈的時候還是非常抗拒的,因為他壓根不想再吹號。

2、陳燦與蕭穗子之間是有曖昧,但陳燦並沒有多喜歡蕭穗子。陳燦對蕭穗子的好,幾乎都是為了給蕭穗子對他好一點的回應。他給蕭穗子西紅柿,是在蕭穗子給他餃子之後;他幫穗子暖手,是因為穗子給了他糖,蕭穗子對他的那點心思他是知道的,對於一個男生來說,一個就算說不上喜歡,但至少不討厭而且也還不錯的女生對他的好,男生是可以接受的,給回應也只是為了留住那份好,放在今天來說,說白了即使養備胎。但是放在陳燦身上,說養備胎也不成立,只能說是玩一玩,因為陳燦壓根沒想過給穗子轉正的機會,上一條已經說過,家庭原因。

3、還有可能是,陳燦一直喜歡的其實就是郝淑雯,可能就是男生的「我越是喜歡你,我就越表現得不喜歡你」。他們去慰問演出完回來那一場,從卡車上下來,郝書雯和蕭穗子同時向陳燦伸手,陳燦是有猶豫的,然後才伸手向蕭穗子,然後傲嬌的看著郝淑雯。還有練槍那場,郝淑雯和陳燦比槍,蕭穗子說陳燦你傻呀,郝淑雯的意思是你無論輸贏都要給她背手風琴。但是陳燦絲毫不介意,還挺樂呵。


謝。

現實中這樣的事情也不少吧。有的時候,哪有什麼必然的因果關係。蕭穗子克制又羞澀的深情不是陳燦那樣的人能消受的起的。陳燦看上去不炫耀出身,但是舉手投足無不顯露出紈絝子弟的優越感,充滿虛偽與虛榮,怎麼能指望他為了蕭穗子放棄那麼多。


有沒有可能是他本來就不喜歡穗子,在郝和穗子共同的面前,遞給穗子西紅柿,接穗子的手而不是郝的手,這些都是為了引起郝的注意…然後還有他和郝打靶那次,明知道會輸,還是故意輸了給郝背手風琴。


個人感覺,在那個年門當戶對才是陳燦放棄穗子的原因


謝邀。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陳燦對蕭穗子是有一點喜歡在裡面,比如給她西紅柿,下卡車時選擇拉蕭穗子一把。但是兩個人的關係因為誰也沒有捅破窗戶紙所以沒有進一步的發展。最後小郝主動表白,兩個人在一起了。

2.門當戶對的原因(個人感覺小郝和陳燦之間愛情的因素較少)

3.陳燦和蕭穗子之間更多的是在文工團里那種有著「默契感」的感情,他吹她跳,她給她金項鏈也是為了讓他堅持吹,但是最後文工團取消了,也就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是不現實的,陳燦最終也沒有堅持下來。這也就是命運的安排。


那個年代很看重出身家庭成分的


開始也沒有啊 一個右派的子弟怎麼配得上軍區副司令的兒子


雖然穗子和陳燦看起來男般女配的,但是其實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現實估計倆女生的顏值不相上下,又因為家庭背景,還有一位樓主說的對,陳燦給穗子的好,只是對穗子給他的好的回應和回報。你要相信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是會去主動追求的。


不愛,愛情不是單方面付出。


我認為穗子是電影里唯一一個處於中間地帶的角色,既不是一生順風順水,平地青雲,卻也沒有像劉峰他們一樣遭遇不公,親臨戰場。(這也是在戰爭中文工團只在後方進行表演時讓她作為「記者」前往更前方)無論是在社會裡還是在戰爭中,穗子所代表的都是最為多數的人-普通人。因此才選擇她的視角作為電影的視角,將劉峰等人的青春和其他留在文工團等人的青春作為對比。諷刺的是當劉峰和小萍在鮮血和炮火中沐浴,文工團的青年還在後方輕快地敲著快板,翩翩起舞;當劉峰拖著殘疾的身軀面對失神的小萍黯然神傷,文工團的青年卻因為部隊的解散而醉飲痛哭,文工團的人是幸運的,他們從未經歷過慘淡的人生和戰爭的洗禮,卻也有充滿笑與淚的平凡青春,相比之下,劉峰和小萍卻親身經歷了一個時代最陰暗苦澀的部分,時代帶給他們的,只有傷痕和悲愴。但即便如此,他們最終仍然以平和的態度繼續著自己超凡卻又無比平凡的人生,這不僅是一種無奈,也是對自己已逝年華的釋然。但正如電影結尾的旁白所言,當一代人芳華已逝,面目全非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謝邀

太好看了,在我心中分還要高過9.1

芳華一半講的時代一半講的青春,又都刻畫的入木三分。

電影中即使一個保安隊長也刻畫的極好,人物刻畫就可以拿滿分的。

故事很順暢人物線切換的舒服,想表達的都表達到了。(最後的旁白挺好的)

其他前面各位大神已經答的很好,也有個別細節理解不太一樣,我就不添亂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喜歡的很,也有深度讓我思考了很久,我再想想,有時間再多寫點


陳燦為什麼最後要選擇穗子?

陳燦是穗子男朋友?至少我從電影里沒看提到 今天陳燦可以對穗子好明天他也可以對淑雯好 只是穗子一廂情願的回應 誤導了大家陳燦和穗子就應該在一起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 (淑雯和穗子不相上下 但她贏在起跑線上)

最後的選擇很正常


說白了,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陳燦的父親是昆明軍區副司令,昆明軍區歷史上是正大軍區級,85年註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昆明軍區最初建立的目的是針對國民黨的保留力量,主要在金三角中緬邊境一代,後期也是79年中越戰爭的主力軍區之一,另一個是廣州軍區。所以陳燦的父親至少在55年受勛時是個少將,那麼就是一個屍山血海的老革命。而蕭穗子父親在平反則說明很可能是早期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被打為右派。那麼這兩個家庭的子女在那個時代有什麼結果不言而喻了吧,更何況陳燦只是一個官二代~雖然很多大院子弟去了文化娛樂領域,但那個時期很多虎賁將領的子女還是多進入了作戰部隊,文工團則說明了陳燦只是個普通人~


謝邀,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邀請了

對這個問題,我覺得郝淑雯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叫做門當戶對。那個時代,那樣的思想下面,這也無可厚非。

至於陳燦之前有沒有愛上穗子,個人感覺沒有吧,印象中看不出來。

這幾天刷完小說再來補充吧


門不當戶不對,所以也就沒有選擇蕭穗子也可能是不夠喜歡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馮小剛「中國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的言論?
如何評價改編自嚴歌苓「自傳體小說」的馮導新片《芳華》?
非北京人看《老炮兒》有什麼感受?
推測一下:《我不是潘金蓮》里的首長是什麼級別的?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有哪些不易發現的細節?

TAG:馮小剛導演 | 金馬獎 | 芳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