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大半個月讀《戰爭與和平》《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書么有必要麼?

現在在一所普通大學讀大一,從小酷愛讀書,《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復活》《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這些書都曾使我震撼。但是,突然感覺時間過的好快,馬上二十了,「出名得趁早」,我還一事無成。依然想看書,想「橫掃大學圖書館」。可是現在同學都去加入社團學生會,或者打工賺錢了。我再花費很長時間讀《追憶似水年華》《戰爭與和平》這樣的書值得么?


大半個月能啃下來我敬題主你是條漢子

前幾天去拉雪茲神父公墓找普魯斯特的墓 找了半個小時 很好很普魯斯特


在偉大面前,功利性只會讓你一無所獲,並且玷污了藝術


讀書應該是花費零散的時間,吃飯、睡前、車上等等。不是要你什麼都不幹了去看書。


你現在不看以後要再看,可能只有把腿摔折,或者像李東生、令計劃那樣坐牢才有機會了。而你工作之後會發現:(1)社團不過是狗屎一坨;(2)發傳單、端盤子這種底層方式的融入社會然並卵。


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如果花大半個月讀到一本讓你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不同場景,面對不同問題,心中都會回想起來的書,簡直是太值啦。

哪怕讀過之後內容忘記了,只剩下零碎的句子,就算零碎的句子也忘記了,你的審美感受也是真實的。

人在十幾歲之前背誦了大部分故事(教學大綱/考試要求),但是有些詩需要一輩子的人生閱歷才能去理解。多年前念誦過的不明所以的句子,在你以後遭遇同樣的情景之後會在心中頓悟。

想想你可以在別人的文字間體驗不一樣的生活,自己的生命都被相對延長了,簡直太值了。


大半個月你根本讀不完追憶似水年華

我斷斷續續讀了大半年


我覺得名著是完全值得花時間去讀的。引用毛姆的話說:「一百年前的作品比我們想像的有趣的多。」同一本書,不同的時間去讀,會有不同的感悟。在歷經那麼多歲月之後,這本書依舊吸引著那麼多的人去讀,可見其價值。

拿《戰爭與和平》與《追憶似水年華》舉例。這是兩本風格完全不同的書。

首先談文學上的價值,在這兩本書里,你可以學習到很多寫作上的技巧。《戰爭與和平》講述的是一個宏觀的故事,裡面的出場人物不計其數,作者寥寥幾筆,就可以勾畫出一個鮮明生動的人物。你可以在裡面讀到每個人的心聲,領略到小說世界的博大。《追憶似水年華》寫的是個人的成長經歷,寫作風格華麗而細膩。

納博科夫在《文學講稿》里評論,《戰爭與和平》採用的是多聲部的手法,而《追憶似水年華》採用的是單聲部的手法。讀過這兩本書,方能體會到文學技巧的細膩與廣博之處。

其次我們再討論這兩本書在現代的價值。《戰爭與和平》並不是一本告訴我們要放下戰爭,要愛好和平的勸導書,而是一幅探討愛情、價值觀和人性話題的巨大的畫卷。我們隨著裡面的人物感受著時代帶來的衝擊,以及個人的內心鬥爭和情感的成長。

在《追憶似水年華》里,以個人視角展現了整個法國上流社會的風采,同時作者對感情的描寫十分的細膩,特別是幼年時期對於母親的依賴,情竇初開時期對於希爾貝特的思念,以及長大成人後,方明白斯萬在作者長輩們的認識中以及上流社會的光環之外,那格外深情的一面。

感受過永恆,才會明白自己真正的目標在哪裡。我想,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等你快畢業時,你就會明白,留在你記憶里的是那些可愛的,富有生氣的各個小說人物。看到他們的命運,你會思索。而那些社交活動,我只想說,留在腦海里的會很少很少。並且,你不會思考他們,畢竟你們的人生不無不同。借我蘇老的話「這是一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又是一個書籍貧瘠的時代」。


讀《戰爭與和平》這樣的書很有必要:

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作為世界文學史上的不朽名著,最突出的藝術成就是那氣勢磅礴、宏大複雜的結構與嚴整有序的布局。托爾斯泰以一天才之筆,游刃於戰爭與和平、心理與社會、歷史與哲學、婚姻與宗教之間,主次分明,匠心獨具。《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因其場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慾,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後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從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衝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 —在這幅畫里都應有盡有。」作者把戰爭與和平,前線與後方、國內與國外、軍隊與社會、上層與下層連結起來,既全面反映了時代風貌,又為各式各樣的典型人物創造了極廣闊的典型環境。 這是托爾斯泰創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長篇小說。 《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讚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閱讀不是說明自己讀了多少書用來標榜自己,而是通過閱讀解決自己的問題。


大學這麼美好的時光你居然用來混社團,端盤子,發傳單。。。。


我覺得你的書讀得夠多的時候 就不會問這種問題了 為何從你問題中讀到優越感?


《戰爭與和平》很好讀,不要畏難,看進去就很好繼續了。讀書心態不用這麼苦逼吧,如果真的這麼掙扎放一放也可以啊。另外,也不需要用整時間跟研習教材一樣吧,放床頭好了,睡前來一章,很愉快啊。

祝好。


首先打工和讀書不衝突。許多書讀了其實未必懂了,多了解現實社會,多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多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讀進去的東西才會生根,簡歷也的確會好看些。心態開放也很重要,我見過不少讀書非常多從小就什麼都讀的人想法和處事為人卻很偏執。另外多拓展閱讀面,除了小說多讀一些其它方面的書,心理學、科學、社會學、歷史、政治、經濟等等,知識結構全面才會影響思維方式,以後才會有大用。以上是基於題主的「是否有用」這點的個人看法。如果題主只是單純愛看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精神食糧,又何必考慮有沒有用?另外,你的同學只不過是做他們認為他們該做的事罷了(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總之先賺錢再說罷了),題主應當獨立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發展。至於題主問花很長時間去讀一本書是否值得,你可以想一想你的大學生活中有多少事才是真正浪費時間的,比如和同學聊天講笑話,玩遊戲,上網,看無聊的綜藝節目等等(僅舉例,不一定代表題主)。史蒂芬金說真正愛看書就會把所有時間都拿來看書,哪怕是在餐桌上,不要管什麼餐桌禮儀之類的。你會發現打工之外你也有的是時間看書,為了你的未來即使犧牲一些比如和不太熟悉的甚至很熟悉的同學的交情是完全值得的,反正你畢了業就會發現你關係最好的同學對你的個人發展也未必有用,除非你讀的是個別名校的某些專業或者他爸是敏感詞。(你也許會遇到一些不理解,但如果你最熟悉的那些同學是一些不願意尊重你的這些個人選擇的人,那你熟悉他們有何用?)這些犧牲掉的東西在你將來工作後是可以補回來的(個人認為談場戀愛和適當的冒險不算浪費時間)。還有,也不是什麼工都值得打的,完全學不到東西也不能寫進簡歷的工就不要打了,你的時間比那點薪水值錢。所以總結一下,問題標籤里的讀書無用論我認為是針對學校教育,而真正的讀書遠遠不止學校里學的東西,此讀書不等於彼讀書,並且要終身學習。其次中國早就過了以前那個把鐵飯碗當信仰的時代了,但是多數人並沒有完成心理轉換,大多數人的經驗認知是滯後的,因為他們只能看到在過去被驗證有用的經驗,這點全世界都一樣。然而社會變化非常快的今天,當前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沒有人能告訴你,你必須自己下判斷,這時候知識結構越全面越有利。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有用是指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是別的什麼,愛讀書總是非常好的,讀書應該是一面同時照見世界和自己的鏡子,題主不要用「一所普通大學的學生」去定義和限制自己,也許是最有用的。


你可以把我們想像成所謂的,詩人

我們會寫書

說是寫書,還不如說是在釋放生命

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地方來安撫、宣洩我們生命的能量,正如農民耕地,蜜蜂采蜜一樣自然

我們不過是在自然的做著生命讓我們做的事情,而已

所以你們可以完全不理我們的書

我們只是一堆瘋狂的生命的工具

狂繪著自己的世界

我們生命的能量註定我們需要這樣,甚至世界,與自己背道而馳

你們不必,不必,非要和我們一樣

絕聖棄智

孔子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看書

書是什麼

不過是一些人的思想,在腦子裡亂了,生命需要釋放,僅此而已

你們不需要,不需要從中去學習些什麼,生命是一樣的,人人的思維都是平等的

你們不需要刻意去理解些什麼,因為那本就是無意義的,毫無意義的

你根本不可能去複製一個人的生命,靈魂

對,書是我們的靈魂

你們成天吆喝怕鬼,還天天抱著鬼讀

小心哪天它吃了你

就像是讀了馬列就要去掃大街

儼然成了一尊尊傀儡

誰說你們必須要那樣

只是你自己已被他人的生命的能量毒害

人需要活出些自我來

自我

自我

自我

不是複製

不是複製

不是複製

二十四孝害了多少人

千年流毒,無人抗議

可魯迅一篇文章,到處又開始轟轟烈烈地批判二十四孝,為什麼

為什麼千年無人抗爭,一朝千鼓齊鳴

人的主見呢

難道千年來我們都不曾擁有主見,一直被一本本傻傻的書所指使嗎

可怕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不讀書

任憑生命發展出它自己的模樣

這段字的生命沒你的長


你可以一邊打工,一邊讀書。一定注意利用碎片時間。
讀書有時不是說你花大把時間就能得到更多收益的事,讓自己多經歷多鍛煉對理解書本也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能在實踐中加深對書中知識的思考和利用。
切身之談,可供參考。


當你把豐富的閱讀經歷當做涵養的沉澱而並非炫耀的資本時,你讀過的書才真真正正與你融為一體。


非常值得,老托的東西真的值得細細品讀,我讀過兩遍《戰爭與和平》兩次閱讀都有新感悟,我認為真正的經典確實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而且老托的《安娜.卡列尼娜》也很棒,人物描寫非常真實。

就如同最近我讀完了《資治通鑒》和《康德哲學講演錄》一樣,讀完感覺有很多收穫,我認為花一定的時間精讀經典對人生都有益處。

《追憶似水年華》我現在正在閱讀,希望能有所收穫。


題主厲害了。。。

《追憶》我用了近兩個月才看完了譯林出版社的《在斯萬家那邊》


不談功利,為了愉悅讀書


花大半個月讀這個書還不如不讀。而且把《戰爭與和平》與《追憶似水年華》並列著,是很詭異的。你還是花半個月讀《戰爭與和平》吧,後者肯定不適合你。


這麼問,說明你肯定沒讀過。

讀完了你要是還有這種問題,兄弟你還是不要混知乎了罷,混混貓撲鬥魚啥的挺好。

《戰爭與和平》我看了兩三個月,還是硬著頭皮讀下來的,我不信你大半月能讀完。

以上。


如果你在考慮是否必要 那就不要去讀 真想要去讀是不會在乎必要與否或是值得與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對安德烈的教育?
年紀大卻不懂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哪些幫助人打開心智的書?
學生時代有沒有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或者事情?
從你的經驗來看,「乖小孩」普遍會長大後沒出息嗎?

TAG:成長 | 讀書無用論 | 格物致知 | 追憶似水年華書籍 | 戰爭與和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