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刀鋒》里的拉里那樣去生活,在中國可行嗎?
出於某種不知名的原因,對追求權力和金錢沒有動力。想像拉里那樣追隨內心去生活,但又有點擔心生活沒體驗到,反而(萬一)在一個舉目無親的地方被類似傳銷集團的黑社會組織控制,那真是太得不償失。不知有沒有相關體驗的朋友,能說說。
我覺得還好吧,起碼挺開心。
在看刀鋒不算早,在那段時間,包括之前幾年,我恰巧也在嘗試這麼生活,這麼說好像有點裝逼,唉,但確實有點。 所以看這本書剛開始有種很熱切的感覺,像是尋找一個答案,反倒是越看越平靜了。
首先你需要一個契機,有點像拉里看到好友死去開始反思人生,思有點開始參悟的味道。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找到。
其次是生活方式。我看的書不多,不過還是要腆著臉說我愛看書。愛看書這個詞是一種非常籠統的說法,裡面自然有大文章,這裡不必詳述,為了答題就簡單的這麼說吧,是不是和拉里挺像的。為了這樣做我幾乎放棄了社交,網路社交不再涉足,平常的活動比如大學的社團,學生會統統沒有參加。文化課除了高數就不怎麼學了,基本都是泡在圖書館看書,乏了就自己出去散步,也是一個人,手拿地圖半年不到已經把這個城市跑了一圈,生活也算節儉。作為一個女生這麼做肯定有人會覺的我這人有問題是吧,但是我和目前接觸範圍里相處的人還不錯,互不相犯其樂融融,事實是一個人出行對於我自己來說更好。
就我的經驗,捨棄掉大部分社交是挺有必要的,因為目前大多數中國青年的心裡是混沌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出門往哪兒走,上街還是教學樓?上大學要幹什麼?談戀愛有沒有一個底線原則?有的人也從來不會考慮為什麼和怎麼辦這兩個問題,所以看起來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其實一年下來也是沒做多少事。 要過那種生活,有規律非常重要。
我說的以上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自己得有一個穩固而且志同道合的社交圈。我的朋友大多數也愛好文學,看的書多了畢竟想的就不一樣了,能給出我不少無論是文學上還是生活上的建議。我們的關係沒那麼熱烈也沒那麼冷清。
說這麼多就是一個意思,你得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每個人要的東西就不一樣,這個也會隨著年齡閱歷的改變而改變。當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之後你就明白自己必須得捨棄什麼,保留什麼,拉里就是一個沒有廢話的典型例子,捨棄掉了不必要的,生活自然簡單明快起來。
至於承受別人怎樣的目光嘛。讀書讀到開心時候自然也就不介意了。而且跟書中說的一樣,總有人了解並受到你身上活躍氣息感染而靠近你。拉里式生活的基礎有兩個,一是父母雙亡,二是每年3000美元的年金。有類似的條件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能過上追隨內心的生活。
拉里自己也說過,如果不是他手裡的財產,他要做到這樣隨心所欲也是很難的事。但也並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你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拋棄一切物慾和生活享受,徹底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心靈的孤獨和生活的窮苦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的,所以更加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樣生活。
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維特根斯坦。
世界上只有一個巴黎
在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在心裡就已經自我否定啦,推薦你看看 @貪心老鬼 的微博,這樣的生活太苦,反正我做不到
拉里之所以成為讀者艷羨萬分,自由坦蕩的拉里,一是因為父母雙亡,了無牽掛;二是體驗過極致的飛行員生活,經歷過常人無法企及的生死。印象很深的是拉里和毛姆關於錢的對話:毛姆認為,錢很重要,錢可以防身,可以做喜歡的事情,可以讓不喜歡的人滾蛋。而拉里認為,金錢是自由的束縛,想要罵一個人,沒有錢照樣可以做到。
這就是拉里和常人的區別。大多數人的金錢觀是第一種,當你做到第二種,也許就能離拉里更近一些。
另外,此時的大環境與彼時截然不同,束縛和誘惑太多,可以說是追求覺得的自由的阻礙之一,也是追求內心寧靜的強有力誘惑。看過《刀鋒》的人都知道,拉里離開了故鄉,四處流浪,他的落腳處不止一個地方。
題主說像拉里那樣生活,到底是在說什麼呢?
想過流浪漢的生活?晃膀子?
這條路能不能行得通,我想最重要的應該不是你現在所處的環境吧。
你真的焦慮到不尋求真理就睡不著、吃不香嗎?
你真的願意拋開情人溫暖的懷抱,去寒冷貧瘠的地方思考人生的價值嗎?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水滸傳中的王倫一人以及他的下場?
※2015年你最後悔做過的事情是什麼,你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
※你當初成績最好的那個同學現在幹嘛?
※如果人生是有境界或層次的,那些提升了你的境界或層次的動因有哪些?
※什麼才是真正的三觀不同?
TAG:旅行 | 人生 | 生活經歷 | 流浪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