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大陸導演,港台導演在國際重量級電影節上獲獎多嗎?
而且這似乎並不影響很多人認為香港導演水平優於大陸導演?(題目建立在把李安當作美國導演的基礎上,各位不要激動)
這樣吧,不說李安,我們來說說其他的港台導演。不知道@麻友友 同學的觀點緣何如此肯定,「台灣就不說了,香港一直被稱文化沙漠。」
香港的,先說說王家衛吧。王家衛四次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在1997年斬獲最佳導演獎項,還在2000年的戛納貢獻出影帝梁朝偉。可以去看看戛納的閉幕典禮,評審團主席在宣布影帝影后的獎項時都會說出片子的導演,由此可見,影帝影后並不完全是表演獎項了,也是對片子本身的一種認可(主競賽十幾二十部片,拿獎容易嘛)。07年王家衛第一次執導英語片《藍莓之夜》,直接被戛納欽點為開幕電影,試問大陸哪位導演能有如此大的榮譽。王家衛還擔任過戛納主競賽評審團的主席,而唯一斬獲過金棕櫚的陳凱歌也只不過當了次評審而已。
許鞍華兩次入圍柏林主競賽,一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貢獻兩次影后《女人四十》《桃姐》。
關錦鵬4次入圍柏林主競賽,貢獻一次影后《阮玲玉》,獲過一次泰迪獎最佳長片《愈快樂愈墮落》,一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
至於台灣的,就說幾個比較有名的。侯孝賢,一次柏林主競賽入圍,六次入圍戛納主競賽,《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兩次威尼斯主競賽入圍,斬獲一次金獅獎《悲情城市》。
楊德昌,一次柏林主競賽入圍,兩次戛納主競賽入圍,斬獲一次最佳導演《一一》。
蔡明亮,一次柏林主競賽入圍,斬獲銀熊獎傑出藝術貢獻,三次戛納主競賽入圍,三次威尼斯主競賽入圍,斬獲一座金獅《愛情萬歲》。
加一句,能入圍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已經是莫大的榮譽。
————————————————————————————————————————————看到題主在其他回答里的評論實在是覺得樓主觀點太過偏頗。「說道亞洲電影(只討論藝術不討論電影工業),唯有日本和中國大陸具有更深的層次,港台和韓國都是幼兒園水平,當然香港是幼兒園大班。」「但港台和韓國文化快餐化是一個事實。」
以上觀點實在是讓人難以苟同。日本「具有更深的層次」就算苟同了,中國大陸比其他地區的電影藝術領先在哪?如果按照樓主的獎項的觀點來看,那麼韓國的電影產業絕對不輸於其他地區。
林權澤作為韓國電影的扛鼎人物。兩次入圍柏林主競賽,並獲終身成就獎,這是亞洲電影人第一次獲此殊榮。兩次入圍戛納主競賽,一次捧得最佳導演獎。兩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
如今的韓國電影幾大導演,金基德、李滄東、朴贊郁等在三大電影節上斬獲頗豐。
金基德作為新一代韓國電影代表人物,兩次入圍柏林主競賽,一次最佳導演獎。一次入圍戛納主競賽,一次入圍一種關注單元,並榮獲該單元大獎。四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斬獲一次金獅。這樣的成績不能說不耀眼。
李滄東兩次入圍戛納主競賽,捧出全度妍的戛納影后,以及獲得一次最佳劇本。一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
朴贊郁兩次入圍柏林主競賽,一次入圍短片主競賽,並獲短片金熊獎。兩次入圍戛納主競賽,一次評審團大獎,還有一次評審團獎。一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
就算不說獎項,韓國目前在各種類型片的探索上也完勝目前的中國大陸。不知道題主的這個結論是從哪兒來的,李安、楊德昌、侯孝賢和王家衛都算是港台的導演吧,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得獎也不少吧,李安在奧斯卡也拿了兩個最佳導演了吧,大陸國際重量級電影節上首推張藝謀了吧,另外還有陳凱歌,賈樟柯,顧長衛等,比較起來港台的並不輸吧
李安: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兩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兩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楊德昌:嘎納最佳導演侯孝賢: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王家衛:嘎納最佳導演改了之後的問題還是蠢蠢的。
我去,題目沒常識就罷了,還有個沒常識的麻友友附和。。。。港台拿獎的太多了吧
還是那句話:不問是什麼就問為什麼的人就是耍流氓。不得不說無知者才無畏呀!
中國人口13.6億(2013年底)
香港人口718萬 (2013年中)
台灣人口2337萬(2013年)你在搞笑嗎?、、李安淚奔
中國的奧斯卡情結,看看奧斯卡究竟和中國結下了怎樣的情緣?
1.黃宗霑1955年憑《玫瑰文身》獲奧斯卡最佳黑白片攝影獎
(華裔美國電影攝影師)
2.吳漢1984年憑《殺戮戰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在《殺戮戰場》中飾演了一個小角色,從而由柬埔寨華僑醫生而進軍好萊塢)
3.蘇聰1987年憑《末代皇帝》獲奧斯卡最佳配樂原著獎
(中國電影作曲家)
4.張藝謀1990年憑《菊豆》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5.張藝謀1991年憑《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6.陳凱歌1993年憑《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7.顧長衛1993年憑《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8.李安1994年憑《喜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9.李安1995年憑《飲食男女》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10.李安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1.譚盾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12.鮑徳熹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13.葉錦添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
14.張藝謀2003年憑《英雄》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15.趙小丁2005年憑《十面埋伏》獲最佳攝影獎提名
16.李安2006年憑《斷臂山》獲最佳導演獎,這是中國導演第一次獲此殊榮
同年由章子怡,鞏俐,楊紫瓊主演的歌舞片《藝伎回憶錄》獲四項提名
17.旅美華裔導演楊紫燁2007年憑《穎州的孩子》獲最佳記錄短片導演獎
18.奚仲文2007憑《滿城盡帶黃金甲》獲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對了,還有李安的《少年派》。這個資料不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099531.html
看出差距了吧,大陸的能有個提名就牛B哄哄了,人家台灣可是實實在在得過,還不止一次
大家一邊罵這個題目偽命題、菜鳥、外行,一邊津津有味的大寫特寫,說明能掃盲、需要掃盲是主流
題主的結論是偽命題,排名第一的已經列舉過了。我說點題外的,不要過分看重獎項,所有的獎項都是人情,導演的人情,製片公司的人情,評委的人情,甚至師徒關係的人情。入圍的獲獎的不能代表該電影或是人員就技壓群芳了,只不過是恰逢其時。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導演就不能像阿米爾汗一樣,拍個簡單的故事,野心都這麼大嗎?
※為什麼中國大陸拍不出《一隻狗的使命》這種類型的片子?
※桃姐接到劉德華和他的朋友們的電話,為什麼很快的掛掉了?
※《失戀33天》反映了主流社會文化中對什麼的需求?
※為什麼中國電影質量不高,與哪些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