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有境界或層次的,那些提升了你的境界或層次的動因有哪些?
1.或者是哪些事業與財富帶來的地位上升更新了你看事物的角度
2.或者哪些曾衝擊到內心的事情改觀你對世界與人際的看法 3.或者是哪些認識的高人影響的你的人生價值與看法 4.或者是哪些書籍帶來擴大的知識結構擴充了你視野 5.或是哪些去過的地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影響到你的看事物的文化框架6.或是哪些出現在你生命成為你的信仰的事物拓展你的人生信念
7.或是哪些藝術或音樂把你的審美提高到另一個層度8.或是哪些文化名人或學者作家對你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9.或者簡單講 讓在你某種程度上reborn的事物
- 道歉
小時候不聽話,經常跟媽媽搗蛋,有時很過分,會招到我爸的毒打,有一次屁股都打腫了。但這些不算什麼,因為每一次我爸都會讓我去給媽媽道歉,這才是最讓我痛苦的。我總是完全任務似的說聲「媽媽我錯了」,當交差,心裡是不認錯的。
好像是大學,在一場本系與外系的女籃比賽場邊,我跟另一個同學突然爭執起來,我按捺不住就罵娘了。過了一會,我主動去跟他道歉。那感覺很奇妙,像是努力翻過一個很高的門檻似的,要很用勁才把話說出來。但從此,突然好似悟到了什麼。就覺得很多東西真的不用那麼執著啊。執著於一些錯的東西死不認,有什麼意義呢? 從此我就圓滑多了,也看得開多了。沒有人生來會道歉,但我們應該學會道歉。- 讚美
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間才學會了讚美別人。可能是高三。
有一天,跟幾個朋友在河邊篝火一晚上,扯談這中,有個兄弟說:「我覺得諶斌你長得就不錯啊。」 我其實小學時覺得自己長得丑,很自卑的,初中時大家玩鬧,慢慢看得淡了,但第一次有人這麼說我,確實很開心。突然好似悟到了什麼。
推己及人, 所以我從此會留意朋友們的一些變化和特點,經常性地讚美他們,如:XXX,你的頭髮真好;XXX,你皮膚真白。XXX,你唱歌真他媽不錯。等等到後來第一次跟女朋友同居了,又發現,女人是真的喜歡聽甜言蜜語啊。並且我那麼多年的練習,在面對女人的時候,還明顯不夠。因為女人是必須天天讚美的,並且又不能雷同,也不能說假話。這可難為我了,但也讓我找到了樂趣。
到後來,跟了幾任老闆,見到很多高層,又發現,越是職位高的人,越虛心,越會發自內心的讚美你。往往他們一句真誠的「good idea!「 」good job" ,能激發我更多的熱情。而一些平級的同事,面對你的各種想法,總是以質疑來證明自己更聰明,那種談話往往是索然無味的開始和結束。後來也看到《人性的弱點》中「讚美他人」的部分,覺得感同身受。沒有人生來會讚美別人,但我們應該學會讚美別人。- 改名
我有改名的習慣,其實不是一天兩天了。
很多年前,我在一個QQ群里,改了個名字,然後因為沒有被認出來,一些關係很好的人,突然就對我說的話視而不見了。於是我驚覺,原來改名還有助於我看人情冷暖。再後來,有一次做了個論壇,因為我很反感幾個版主因為相互交好,聯手攻擊某個會員,又因為之前我也因為有版主跟人吵架,我無條件的助拳,沒想到回頭那傢伙還不念我的好,倒打我一鋤,讓我突然對小圈子有了與之前不一樣的看法,於是我關閉論壇,改了名字,與那些人很長時間都沒再聯繫。這次改名重點是第一次體驗到「和尚出家」般的感覺。那天在下班回去的車上,我決定關閉做了一年的論壇,決定跟那麼多朋友不作告別的告別,剎那間像是出家,當時在車上眼淚就下來了,什麼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的種種古話,一下就瞭然於胸似的。但,從此在網上突然就自由自在了。我說我想說的話,我不抱跟任何人成為朋友的目的,但是視任何人為我的朋友。我簡直是在網上活蹦亂跳,比之今日在知乎過猶不及。中國人喜歡談感情,往往不自覺地就對人不對事,老子換一個名字,你不認識我,讓我們專註於事上吧。這也是我心裡一絲隱隱的想法。(好像又羅嗦了,並且這一次這麼認真,你們會認為一點也不好玩啊,本來還想多寫點的呢)- 信仰科學:
- 《我們愛科學》,小時候學校發的,現在還能依稀的記得一些,諸如催熟是靠乙烯,梅花輪子方便上樓梯等等經典的東西,也能很明確的想到裡面關於蘋果梨的錯誤介紹,不過這本書給我領進了科學的大門,從那之後,我變得喜歡刨根問底,喜歡追求原理。
- 小時候的小製作極大的增加了我的動手能力,加上老爸是電工,我基本上拆開過我能拆開的所有東西,做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諸如遙控坦克,檯燈,四驅車,遙控船,皮筋船,嘗試過做遙控飛機,但是失敗了,不過兒時的技術和老爸的鼓勵使我不管什麼東西都想自己做來試試。
- 初中的生物實驗使我徹底愛上生物這一學科;而化學則是誤打誤撞,初中化學老師說「理科好的人未必就能學好化學,文科好的人也許化學很好。」我恰好理科很好文科很查,不過偏要證明給他看,於是化學就好了……
- 高中老師給了我化學實驗室和生物實驗室的鑰匙,整整實驗樓裡面一層半樓的屋子我都有鑰匙,周末和每周的兩個休息課是我最歡樂的時刻。
- 《可怕的科學》是我第二次廣泛的攝取各種稀奇古怪知識的來源,雖然高中才接觸到這一系列叢書,雖然這書是給小孩子看的,不過我依舊很喜歡,收藏了全套……
- 高中開始有個叫《中國科技縱橫》的雜誌,很棒,讓我了解了很多東西,也有了很多談資,可惜這書在大學的時候停刊了……這之後逐漸的接觸了很多雜誌,很多網站,但是終究沒有那種很爽的感覺。
- 大學的化學老師很早的就把我帶入實驗室長期參加他的項目,使我更全面的了解了如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徹徹底底的信仰科學了。
- 大學的時候對實驗結論的解讀和老師有所不同,於是發現了不同聲音的重要性,知道了包容其他人的思想,知道了未知的,和自己不同的理論不一定是錯的,知道了很多理論其實是不斷進化的(諸如酸鹼理論)。
- 方便的實驗條件使我養成了如果有疑問先去實驗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看到人在討論a++和++a到底什麼樣的時候很想笑……、
- 工作的時候,發現了松鼠會,發現了果殼,有種丟了很久的錢找回來的感覺。
- 追求問題根本:
我知道我做的並不好,姑且寫來分享。
- 老爸從小的教育就是趙世奇如果這樣的話會怎麼樣,使我對問題的前因後果有了追求,而不是單獨的知道怎麼樣就可以了,那樣我會覺得缺點什麼。
- 家裡很寬容我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收藏和做法,我媽把我的屋子叫盤絲洞,但是從來不會動我一抽屜拆開的電池,各種散落的零件,稀奇古怪的傳動軸等等。很多時候,老爸看到我做東西的時候回去指導我,或者買些我喜歡的東西,比如電烙鐵、全套的內六角之類的給我。
- 我接觸到的第一個網頁是百度,別笑,真的是百度,而後的日子裡,知道了wiki,知道了Google,從此過上了有問題問Google的日子。
- 大學的老師給了我一套相對科學的探索問題的方法。
- 麥肯錫的問題分析模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同時也讓我知道了,這種方法不僅僅可是分析所謂的科學問題,同樣也可是用來適用於其他類型的問題中,使我有了種多年的內功心法終於有了招式的感覺。
- 大學的一位老師、工作後的我很討厭的一個人、到北京後的一位長者在平時的交流和偶爾的長談中給了我很多啟發,使我對一些事物的認識有了新的深入的了解。
- 知乎的一些好答案和幾位知友的教育讓我在一些很迷茫的問題上找到了方向,印證了一些自己猜測的想法。
- 和一些同學的交流,和理念的相互灌輸,使我的方法和理念相對成熟了一些。
- 對世界的態度:
這個年紀談態度其實有點扯淡,和很多人比,我還能算是嫩黃瓜,哈哈。
- 小時候家裡的一些事情讓我喜歡躲在角落裡面看其他人的各種態度,喜歡看人的表演。
- 《趣味哲學》是我讀的第一本讓我有一點點哲學感覺的書,從此知道了世界上還有個叫哲學的東西很有趣,至少比政治書裡面寫的有趣很多。
- 在書店打工時,一本多少年沒人買的《蘇菲的世界》被我當糧食買回去看了,之後第一次思考人生,第一次混混沌沌的一周左右。
- 從網上知道了《西方哲學史》這東東,下了看看,有一些模糊的感覺了,不過是說話,至今為止沒有看懂那書。
- 老羅推薦的《自由主義的書單》中所有的圖書都下來了一份,至今沒看完,不過看過的幾本確實在思想上有很強的作用。
- 因為喜歡自己獨自騎車四處遊盪,所以除了欣賞風景更多的是去思考問題,逐漸了有了看到路邊的喜怒哀樂都會情不自禁的笑的感覺,開始嘗試著用自己覺得科學,覺得理性的方法去理解自己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 因為對PPT和修電腦有著相對熟練的了解,某一次突然理解了境界這個詞是真的存在的,而且確確實實的是不突破它,永遠不知道上一個境界是什麼樣子,有種看玄幻小說的感覺,同時也在想自己到底還有多少詞語沒有體會到其中的含義,於是時常就會有那種頓悟的感覺,雖然有點扯淡,但是我很享受每一次的小發現。
- 一直以為身邊不會有和自己一樣的去思考那些讓人渾渾噩噩的問題的人,不過有次和一位長者交談,得知他也有同樣的經歷,超級開心,當晚借一個契機聊到後半夜三點多,印證了自己的很多觀點,也很苦惱自己找不到那種走出渾渾噩噩的答案,只能靠其他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而這位長者卻吧自己的答案寄托在道家身上。第一次聽到別人說出了和自己類似的看世界的觀點和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去描述自己的感覺的那種苦惱。
- 一次厚臉皮私信@周曉農老師,求指導求書單,曉農老師給了很多靠譜的書籍推薦,再次打開那些甚至曾經讀過幾次的書重讀,發現了一些事情真的要到自己思想完善到一定程度了才能明白。
- 和小背心聊天和重讀《懺悔錄》,讓我有一種模糊的敞開自己而不是封閉自己的感覺,覺得只有融入這個世界了,才能理解這個世界。
羅嗦了很多,其實我也是個小屁孩,希望去掉糟粕之後這答案還能有點你想要的東西。
感謝邀請。
排行老二:朝鮮族,女孩,家裡排行老二,從小就知道姐姐欺負你是應該的,弟弟欺負你要讓著,有委屈忍著,想要得到重視和寵愛,唯有自己成績好和不給人添麻煩。所以一直很獨立,不依賴別人,對別人好不求回報,別人對你好要感激。這種性格在我大學期間也遇到了麻煩,一廂情願地對別人好對那人是一種負擔。不美:因為不夠漂亮,沒有天生的資本,就好好讀書。怕找不到男朋友,就上了一所女生少的學校和院系。用善良和真性情來武裝自己,使我對世界的認識始終都很單純。
優秀團隊:有幸本科畢業參加工作認識了幾個遠遠高於我的前輩,並進入了他們的團隊,一起並肩工作,他們對工作的認真、執著、追求完美的精神感染了我,回想起來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創業團隊了。選擇第一份工作很重要,選人選團隊比公司背景更重要。碩士畢業參加工作進入了一個正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同樣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各方面頂尖的人才聚集,帶著我們這些新兵,使得我們快速成長。現在這些人都成為了公司的核心領導,我也成老人了。很遺憾公司大了,這種精神沒有被很好地傳承下去。
職位提升:不可否認,職位對一個人的成長太重要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一直信奉,從什麼角度看問題,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孩子:我生小孩的時候,還認為自己是個孩子,怎麼做一個母親呢?從孩子出生到現在7歲,我已經體會到媽媽養育我們的艱辛、受了委屈,還無論如何不能做逃兵。孩子是一株小苗,什麼都是新的,而我們一天一天在衰老,為了新的生命,就是耗盡我們又有什麼不甘呢?當媽媽之後會更多一份責任心和對父母的感謝。
委屈:女人的胸懷也是委屈撐大的。被不公正地對待過,當同樣的場景再次出現,決定權轉到了我的手裡,想起當初受的委屈,做決定時就會格外謹慎。
繪畫:從小喜歡繪畫,讓我對美早早有了認知。同時,做什麼都希望能夠美,造就了追求完美的性格。
茶:源於一段網戀喜歡上茶,那人沒見過也不知道去哪了,反正找不見了。但是感謝他讓我從此愛上茶,在煩躁的時候泡上一壺茶,會帶給你安靜的情緒。在我感覺「無論如何也跨不過去那道坎」的時候,都是茶、書、音樂幫我平復的。大約一兩年的光景吧,那段期間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優美的音樂。現在書很少讀了,音樂也不聽了,忙得不行。
知乎:剛上知乎的時候只是想學習和尋找答案,然後就愛上了這裡,好像找到了新生一樣,分享和幫助別人是多麼快樂的事,自己「有用」太振奮人心了,此處略去5000字煽情文字。死亡。尤其是你生活中的死亡。會產生一種短暫的休克療法,讓你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當然這種狀態不會維持很久,但每次都會讓我看待事物變得更加虛無,矛盾的是,同時我會更加珍惜自己的時間,重新判斷事物對於我的價值。
舉幾個例子:
2007年,我從快客買了份報紙,看到一則新聞,講幾個北大畢業生畢業旅行,在雲南出車禍,其中一個死者就是我的師妹,她剛結婚不久。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也許是最後一次在快客買報紙。
2008年,得知一個前同事剛過40就肝癌死了,以前是我特別敬重的兄長,經常在一起喝酒,就是因為嗜酒,他英年早逝。
2009或2010,另一個前同事,看上去特別有福相,肥頭大耳,也是結婚不久,急病身亡,相信與工作過勞有正相關。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包括我的舅舅,煙酒不沾,兩袖清風的好官,60幾歲就逝世了。死亡讓許多價值判斷或者因果道德律變得虛無,我只能選擇相信,只有死亡,才是最終極的平等。
也只有放在這根尺子上進行丈量時,你才會明白,什麼是對於你最重要的。比如父母,比如理想。- 讀王小波的文章,思考獨立人格
- 上羅永浩的課,重新看待政治
- 去斯坦福讀書,了結名校情結,從此看淡名校
- 去柬埔寨旅行,體會到世界的多元,思考國家的興衰,文化的變遷,先進與落後。
- 一個人到異國旅行,擴大了人生的邊界
- 有了自己的孩子,重新理解愛
我能說一個比較不靠譜的情況么。
雖然我至今沒多高的「境界」,但我感覺我確實有過「提升」的經歷,而且那次提升來自一次觸摸。 那時候經歷了一些變故,痛苦得很無奈得很,某天晚上猥瑣地跑到宿舍頂樓樓梯道的大窗戶旁點了根煙。因為自己新上手所以會產生醉煙的現象吧,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晚的風實在是吹得太愜意,我覺得自己有一種長期的緊張焦慮終於得到舒展的感覺。好像回到真實的我。 然後我覺得這一刻很美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啊,實在是太神奇了。 然後我伸出手指放在了鋁合金的窗沿上,那一瞬間我好像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觸摸,冰涼的觸感,圓滑的邊沿,堅硬而溫柔的金屬感……我覺得實在是太神奇了!為什麼我能有這樣的感覺?我突然覺得自己哪輩子可能就是一塊無知無覺的石頭,現在卻那麼幸運是個人,僅僅因為能感受到這樣的觸覺我就應該感恩,慶幸自己生而為人!因為自己是人,能從人的角度這麼豐富地體驗世界!我能看能聽能觸摸我甚至還有一顆心去體驗那麼龐大那麼嘆為觀止的世界和人類社會。額(⊙o⊙)…我吸的真的只是煙,五塊錢一包的紅河,不是大麻啊真的不是。
而且真的從此過了很多年,我總是能記得那一次觸摸。也讓我真的感激,讓我找到生命的意義。生命如此偉大,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說起來我自己都懷疑自己在故弄玄虛,可是有時候聽人講了一大堆的道理覺得哇塞可有用了,過不久又會忘記,回到生活的常態,自己的某次(怪裡怪氣的)體驗,卻留下不磨滅的痕迹。
1,行萬里路,閱盡人間風光百態,感悟造化無常。
2,交年長的朋友,包括年長的女朋友,盡知每一個人都是一本好書。
3,獨處,一個人行走,一個人閱讀,觀照自己內心的真如性情。4,開公司,學習入世之道,小則獨善團隊,達就兼濟世人。5,讀歷史,參古書,與先哲交心。6,覓得信仰,相信來生。對上帝的信仰。我認為只有對上帝的信仰才是超越的維度。
如馬丁路德金牧師所說,「生命的長度並不是指它的延續與壽數,而是生命要達至它的個人目標與理想的向前動力。那是人對本身福祉的內向關懷。生命的闊度是對他人福利的外向關懷。生命的高度則是對上帝的向上攀越。」(《完整生命的三個層面》,全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c4a4f0100bug0.html)對於成熟,人永遠不可能生來就成熟或幼稚,和父母討論了很多次,因為不相信性格可以遺傳,到現在依然覺得人的成長是被有些人,有些事逼的,經歷的多了,自然會顯得辦事老練。
關於質疑,我逐漸相信,質疑是我們獲得存在感最強大的力量,質疑自己,質疑現在的生活,能真正讓我們跳出混沌,一步步找到自我。關於誠懇,正在逐步發覺,誠懇是處理人與人關係最強大的力量。和老師,和同學,和親人的交流,誠懇讓我得到了很多。關於看書,曾經在一段時間內,放下了愛看的書,或是浮躁的看不完一本書,曾經在一段時間內,覺得書能交給我們的太少,倒是經常聽說一句「學到了書本裏學不到的東西」,但後來發現錯的徹底,確是自己的眼界太窄,能看的書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書裏的東西還沒學完,怎麽說已足夠,現在堅持一個星期兩本書,學著做讀書筆記,正在獲得巨大的滿足感。
關於思考,我一直認為思考是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對於這種思考,我定義為意識的覺醒,人最害怕就是不知道,被愚弄,自己做錯事,卻不知,現在習慣每天晚上睡前思考一些問題,回憶一天的生活,享受這樣的過程。關於大學,大學上了三年,現在才想起,除了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接觸社會外,最重要還是學習,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關於知乎,實在感謝知乎,去年後半年,人生的第一次失戀,讓我自己陷入巨大的危機,對於從前的自我,從前的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不信任,從李開復老師那裏知道知乎,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片凈土,正在一點點的學習怎樣提出問題,並合理分析解答問題,以前刷人人,現在刷知乎,我很享受,並一步步獲得存在感。關於自我,回答這個問題,有點跑題吧,不過今年十九歲,回答這個問題做個紀念,過幾年來看,我希望我有更多的轉變和成長。謝謝。有一種看待人生層次或者境界的角度,由弘一法師提出,其入室弟子豐子愷總結,我深以為然之。
第一層: 物質的境界,即物質生活的境界,在這層樓生活的人們,觸目皆是油鹽醬醋,亭台樓閣,鳳樓霄漢,關心的是財富紅顏,美酒香茶,良宅豪車。
第二層:精神的境界,即精神生活的境界,在這層樓生活的人們,追求的是心靈的滿足,關心的是藝術,文化,科學,知識,見聞
第三層:靈魂的境界,即靈魂生活的境界,在這層樓生活的人們,追求的是人在宗教和哲學上最終的歸宿感
另一種從詩詞角度近似的描述就是: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名言)
從個人的境界改變來說,個人認為,有立才有破,在這個事情上,受人三千誨,不如一朝歷。個人的經歷和積累才是根基,心靈雞湯也好,榜樣偶像也好,只是個引子,那是對個人經歷起到了提煉,催化的作用。在這個事情上,沒有太多捷徑可走,差異的只是各人的悟性不同而已,也就是說同樣的生活經歷,不同人獲得的感悟是不一樣的。李叔同(弘一法師)的一生,可以說是這條路的一個清晰的寫照,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相關資料,我就不在這贅述了,個人認為其人才情在近代中國史之內,不做第二人想。最後唯一可以說的是,樂於改變,樂於嘗試,樂於遊歷,必然是一個豐富自己經歷的有效途徑。看待痛苦、孤獨
人生來一定會有痛苦和孤獨,以前信奉佛學,一切順其自然,結果進入消極的避世主義觀念,只求獨善其身,冷眼看萬物。後來神揀選了我,神邀請我進入到痛苦裡面,因著信靠他戰勝痛苦,更看到每個痛苦背後都有一個從善的機會,因著自己經歷且勝過,就可以更好的去幫助經歷同樣痛苦的人,我想這是痛苦最美妙的意義。突然想起,孔子教導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聖經教導我們,自己想要別人怎麼對自己,自己就要怎麼樣去對待別人。一個是獨善勿做惡,而另一個是要求我們進入愛裡面,去愛別人。轉變對科學的愚昧崇拜以前總是看科學很酷,但終於明白科學並不科學,科學無非是尚未被推翻的暫時的理論而已,而科學的立命之基也是基於信心的,所有科學的基礎都是公理,而公理是無法被證明的,只能憑著信心接受。人類一點一點發現已存的自然規律並加以運用,而我更對神的完美創造感到著迷,那是怎樣的智慧可以創造生命,可以讓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運行,神所造的自然萬物是何等美妙。突然想起,一個科學學者與一個基督信徒對夕陽的不同理解,科學學者用地球自轉解釋了夕陽現象而洋洋自得,而基督信徒因為看到神的奇妙創造而深深感恩充滿喜樂。試問是誰讓地球能夠自轉又繞太陽公轉呢?
建立對人生意義的體悟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我不知道這個答案,即使我滿腹學識很有智慧,即使我家財萬貫,即使我與人一切關係美好,我還是不知道有什麼意義,因為人必有死的那一天,人在世上短暫的生命無論怎樣豐富多彩都還是要走向滅亡,人活著就是等死么。如果沒有永生,人能有什麼盼望呢,沒有盼望的人還能什麼愛和公義呢,突然想起,一個電影片段,幾十個被培養的殺手,從小一起長大,有一天頭目要他們每人殺死身邊的人,只有兩分鐘內拖出一條屍體才可以活命,在這樣沒有盼望的時機里,他們只能放棄友情。感恩神賜予人永生的生命,因著看到上帝的應許,我們心存盼望,因著這樣的盼望,我們滿懷信心在這破爛不堪的時代仍充滿愛心,且輕看所受的痛苦和侮辱。而人生的意義,就是回應上帝的呼召。 看清罪的本質我們常以為,觸犯法律殺人放火才是罪犯是有罪的,是罪大惡極的。可我漸漸明白,驕傲、嫉妒、懷疑從神創造的第一代人身上就有了,這三樣是最隱藏又是最可怕的罪,因著這些,美好的神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被破壞。試著回想下,自己生命中那些深惡痛絕的人,那些恨之入骨的人,他們大部分並沒有犯法律上定義的罪,而更多就是因為 驕傲、嫉妒、懷疑而成為了我們的敵人。第一次看到「優雅的宇宙」紀錄片時,某位量子物理學家說了一句話,大致是:all the phenomena of universe can be simply put in ONE equation.Isn"t that elegant? I think it"s simply elegant.而這個宇宙越是有紛繁表象,想到他們深處那延伸而不曾有斷裂的連結,就越發覺得自己找到回到自己的路了。那個瞬間成為永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或者是哪些事業與財富帶來的地位上升更新了你看事物的角度
2.或者哪些曾衝擊到內心的事情改觀你對世界與人際的看法 3.或者是哪些認識的高人影響的你的人生價值與看法 4.或者是哪些書籍帶來擴大的知識結構擴充了你視野 5.或是哪些去過的地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影響到你的看事物的文化框架 6.或是哪些出現在你生命成為你的信仰的事物拓展你的人生信念 7.或是哪些藝術或音樂把你的審美提高到另一個層度8.或是哪些文化名人或學者作家對你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9.或者簡單講 讓在你某種程度上reborn的事物1、第一次用上蘋果電腦發現貴的東西真的是有它貴的道理。2、第一次看別人開著好車子帶女朋友兜風,那姑娘開心的樣子,讓我覺得沒點經濟實力真的是過不成啊。3、我有個高中同學英國留學,畢業季肯亞15日游,回國了自駕西藏,完了以後又台灣環島。我一看別人的生活都已經這樣了,我還在天天網上瞎胡鬧呢。4、看國家地理雜誌,原來別人過的那麼幸福我都不知道。5、11年出國到非洲打拚,原來世界真的可能那麼的不一樣。6、工作三年第一次看完四書五經,發現古人真厲害。君子二字真的不得了,我也要當君子。7、交響真的可以衝擊心靈,但是搖滾更能觸動靈魂。8、吳承恩,西遊記。我第一次知道人的想像力可以達到這種層次。9、28年前,我born了,那是我生命的開始;10年前,我走出家門,跟媽媽擁抱,說了聲我走了,踏上去讀書的列車,那是我人生的開端;但我總歸還沒有FALLEN過,還不需要reborn。如果人生是有境界和層次的,那麼我可以告訴你那些促進我往上走的動因只有一個:慾望。謝 @諸葛畫皮人 邀。
好熱鬧的話題,很多知乎牛人都給出了答案,說得都挺好的。
在我看來,我之所以成為了現在的我,唯一的內動因,就是我想成為更好的我。而這個內動因,是從我找到自我的時候開動起來的。至於是不是提升到什麼境界/層次,我不知道,也不關心。
此外,對於題主附加說明中第9項中提到的reborn,我想說說我的看法。在我看來,reborn的前提,是之前的那個我要死去,才能reborn出現在的我。我不認為我reborn過,因為我之所以是現在的我,是基於之前的我的所有行為的集合,缺一不可。學生時代的我「死去」了嗎?沒有,學生時代的我在我的歷史年輪上刻著深深的痕迹,以各種形式影響著我的行走軌跡。我順著這條行走軌跡才能抵達現在的我。之前如果有半點偏差,都不會是現在的我(或者說不是100%現在的我)。即使說,某個時間點之前,我沒有找到自我,之後找到了,在這個時間點,我也不認為是reborn。沒有之前的我,就沒有後來的我;沒有因就不會有果。
我可能跑題了。18歲,幾位親人的離世讓我初有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喜歡的人的高考考入經濟學系,讓懵懂的我想要找到和她的語言共同點,所以讀了很多報紙,極大的開闊了視野,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復讀期間看了開復的《世界因你不同》,之後看了我最喜歡的電影《死亡詩社》,讓我有了非常初級的,做自己,different的想法。之後大學因某項目和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交流數月,在他啟發,已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幸福了嗎》等書籍啟發對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後就已經初具學習思考能力了,自己主動去尋找好書,名家大家故事,並不斷思考,自認為對世界和人生有了些不一樣的認識.
我很清晰的記得,我上了大學以後才學會感謝,因為離開了父母以後,遇到很多困難,但周圍有很多好心人會給予額外的幫助,這讓我很感動。
我工作以後才學會道歉,一方面是對領導的道歉,即便你不覺得自己錯了,也要低頭認錯。一方面是向同事或下屬道歉。當你到了一個管理位置的時候你就發現,被冤枉,吃點虧真的沒 什麼,做事情要緊。孤獨,仰望星空,梵高,尹珊珊,世界盡頭,村上春樹
一,接受一切,懷疑一切(有些瘋狂)。
二,絕不輕易下判斷,說a好,馬上嘗試找a不好,或相關的東西。三,不後悔,認為一切事情都能看到好的一面,一切事情都是成長的緣由。四,相信自己,然後相信自己的判斷,然後相信別人。五,多聽人說話,多接近自然(非常棒的經驗)。六,階段性看書,即猛看一段時間書,然後不去看(不代表不思考),覺得自己不行了,還缺很多東西要學習,然後再去看書(曾經的經驗,在那個時候有非常多的收穫)。七,人以善為本,但不可被人欺辱,或早或晚要找回來。一,承認人的局限性,謙卑的去學習吧~~~
二,人若能從最黑暗的底層掙扎而出,那麼人便不怕任何失敗。三,人要不斷變好。四,人要有責任,做個獨立的君子。五,人有多惡,就有多善,反之也對。六,順勢而為。七,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輩子的財富。小和尚覺得七是個好的數字,所以寫了兩組14個,兩組沒有任何的關聯,甚至每個句子都沒有任何的關聯,只是這樣寫有助於去看而已。當然呢,有些東西是湊數用的,究竟哪些正確,俺只能說,自己判斷吧。這裡很多的想法在我的生命里都曾經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有很多次被推倒又重建,不得不說是個有趣而煩惱的過程,畢竟沒人會希望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會被輕易的打碎。再多的也有,有些別人說了,有些也想不起來了,那就不說了^O^大概是接受人性的不美,學會了審視和思考。
常說要接受現實,完全瞭然做人不能太黑白分明,只因黑白之間還有一處隱藏的灰色。投身人與人的相處磨合,從黑白分明中看到灰色的複雜層次,並因此而充實。我任性又固執己見的感知,這句話已經透悟於心。卻又自相矛盾的責問冷漠的存在,窺探事實的無奈,為了迫切的適應而選擇主動接受。
總是習慣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他人甚至還有自己。時間久了察覺其實是逃避,我沒有真正深刻的意識到黑白之間灰色的意義,也過於極端和道德至上理想主義。評判他人的標準有些單一恆定。
而歡喜的完全理想世界,本是不存在。
書本和劇集中的美好與和平,其實也只看到了願意相信的一切,選擇忽略甚至忘記了不美好的事物。少時也曾質疑為何會有戰爭,難道尊重和平會如此困難重重?可是人性哪有那麼簡單,慢慢體會人是多面性和善於偽裝的,當資源不夠用時,利益牽扯的複雜性,你難以預料便無法控制那些發展。
此後我明白了一些三觀重合,但又破解了思維衝突的想法,以下為整理摘錄:
不要輕易的下結論,不要去判斷一個人。直面醜陋,坦誠地面對自身的醜陋,我們不是什麼道德楷模,我們會嫉妒,會小心眼,會輕視別人。我們不應當以上帝視角審判任何人,也不能因為自身的醜陋面而厭惡自己。坦誠地承認世界的醜陋,自己會撒謊,會在人前裝地人模人樣;別人也會撒謊,會在你的面前一副正義凌然的樣子。不要輕信表象,因為你難以料到背後的真實面,也不要過於極端並生出處處質疑的念頭,姑且不要全部當真即是,坦然地接受以上。
直面人性險惡,並以此作為理解人際關係的基礎。相信制衡的利益關係,不以道德作為約束他人的砝碼。把狂熱寄托在事業上,而不是某個特定的人或群體。後來更漸漸體會出,這樣在看待領域內和世俗問題上,會更深邃一些,審時度勢時更自如一些。
如果實在無法理解觀看《legal high》第一二季,日劇探討的深刻意義和嚴謹認真的態度,便是多數人喜愛日本文化的一些客觀原因吧。
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謹記不去否認全部,學會忘懷,沒有完全的大惡,更沒有完全的大善,而你也沒有那麼的完美。
把心中的那條清澈河流,匯聚成充斥著不安分危險因素的汪洋大海,即便生物們在廝殺 但你不能阻撓萬物的定律,承認這個世界存在的這些隱性規則。
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這樣的審視需要一些時間來接受如此不堪的自己,但試著理解那些表象背後的本質,會察覺並包容這個世界的美好與不美。任何進步都來自總結和反饋,完善個人用良好的心態適應積極改變,審視和思考,養成閱讀的習慣,對事物產生更多想法和不同角度的定義。
人性哪是一兩句話講的清楚的。
三觀就是一個打自己臉的過程。去年的認知看法大不相同。
作為少不更事的參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2188189/answer/121547406?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無邀自來
逐條回答題主的問題1.我目前還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從高中開始熱愛讀書,喜歡哲學,接觸那些教科書之外的知識,讓我開始理性的思考,學會質疑,而不是依附於權威和標準答案,相信科學而並非經驗,看待和處理問題能出於公正和理性而不是標榜道德,所以,並沒有哪些事業與財富帶來地位的上升更新了我看事物的角度,我看問題角度變換源於自身的修養提升。回到這個問題上,我個人認為,不是什麼財富和地位讓人有看事情的角度,而是看事情的角度能使之擁有這樣的財富和地位。
2.我相信最能夠衝擊人內心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的事情就是近距離的面對死亡,或見證新生。二十多年來,由於長輩的身體十分康健,加上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一場葬禮,也沒有進入過產房親眼看見孩子的誕生,所以,這兩者中的哪樣我都沒有過經歷。除此之外,讓我最大改變的事我認為是我的初戀。高一那年我愛上了一個鄰班的姑娘一發不可收拾,之後開始改變自己,做一些自己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事,雖然最終沒有成功,高考之後也失去了她所有的聯繫,但這三年的時間讓我明白許多,也有了非常多的收穫。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結果,而且,有些事情重要的不僅僅是結果,我認為這段經歷就像是騎車去西藏旅行,雖然最後可能走不到終點,但至少領略到了川藏線上那些美麗的風光,怒江十二拐,排龍天險,在海拔四千多的地方藍天白雲中沒命地蹬著自行車。這段經歷,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型。另外,我認為人經歷初夜之後也會是一次很大的成長。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3.影響我的人很多,有些未必是高人,但他們身上的一些特質會對我潛移默化的造成深遠的影響,比如我的父親,和我初中語文老師和高中教政治的班主任,還有我上面提到的那個姑娘。至於對我有深遠影響的名人,國內有魯迅、韓寒、王朔、王小波、馮唐、羅永浩、陳丹青。國外的大多是哲學家和思想家,比如尼采、叔本華、康德、羅素、盧梭、休謨、波普爾、愛默生、桑德爾等。還有一些藝術家和歌手對我也有較深刻的影響,因為非常之多,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4.列一些書單吧,很雜,但都是我覺得很好的書:
魯迅:《魯迅雜文全集》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沉默的大多數》柏楊:《醜陋的中國人》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周國平:《善良豐富高貴》陳丹青:《退步集》馮唐:《不二》《三十六大》《活著活著就老了》《如何成為一個怪物》尼采:《悲劇的誕生》《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休謨:《人性論》柏拉圖:《理想國》盧梭:《社會契約論》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桑德爾:《公正》索威爾:《美國種族簡史》先列這些,以後想到了再補充。
5.我是內蒙人,從小在呼倫貝爾草原上長大,但跟蒙古族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在地域上也可以說東北人。我是漢族人,我的習俗同絕大多數漢族人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也沒有什麼地域性的宗教信仰,接受的教育也是最普通的教育,不學蒙語,另外,我的普通話可能比絕大多數地區的人都好些。大學第一次真正意義的離家,在鄭州念書三年,上學的時候途徑過一些城市,短暫停宿,在校的幾年也去過許多地方旅行,但這些地方沒有給我造成過什麼樣的影響,即便是生活了三年的河南,也沒有讓我發生過什麼大的變化。中國很多的文化已經被同質化了,特產已經隨處買的到,許多特色的飲食也不再是一處獨有,城市都已經變成千篇一律的高樓和街區。而那些早已商業化了的景區,拙劣的仿古,過度的保護和開發,加上擁擠的人潮,已經很難給人帶來什麼心靈的洗禮。在這裡轉一條五嶽散人今天發的微博:「歷史有三種表現形勢:書本里、建築中、人的行為,三者都有的話,你就是你所宣稱的文明之傳人,少一個或許還行,少了兩個,你宣稱的文明其實就已經不存在了」。而看看現在中國,到底剩下的還有哪個呢?
6.我認為羅永浩應該算一個。他已經用行動證明了很多,而現在,他還在證明更多。但這僅僅是崇拜,遠遠談不上信仰。沒有信仰是我今生最大的遺憾之一。
7.我自認為我算是個愛好音樂的人,同時也是個耳機愛好者。在音樂風格的喜好上面我很雜食,基本上什麼都聽,沒有覺得什麼突然接觸什麼音樂類型然後就對審美有特別的提高,只是聽的多了,有些歌就很不屑於聽了。但如果非要說什麼對審美有特別的提高的話,我覺得是音樂劇。推薦《悲慘世界》,看過後會對音樂藝術的和審美的理解有一次升華。其他的藝術,我懂的不多,就不露醜了。
8.同回答3。
9.讓我在某種程度reborn的事物嘛……歡樂豆算不?(笑)推薦閱讀:
※什麼才是真正的三觀不同?
※你所理解的天才是怎樣的?
※你最落魄的時候是什麼樣?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活著?
※完全沒有想像力、個人生活非常單調是怎樣的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