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行家面前不值票價的東西卻被大多數不了解的人喜歡?

比如攝影師開起來(應該是「看起來」)毫無構圖層次的照片卻被小女生說很好看。四位數耳機因為低頻不突出被朋友說的不如十元包郵。配置一般毫無特色的手機卻被好多人追捧問原因回答像素好啊(成像質量真的很一般毫無細節)等等?


有人研究動物對痛覺的感受,

發現就連龍蝦這種比脊椎動物低級不知道多少的節肢動物都確確實實是有痛覺的,但是又有種種證據證明這些低級動物的痛覺和人類的痛覺確實存在區別。最後得出結論:人類能夠感受到的東西,許多低級動物也都有,但是低級的神經系統,讓他們的感受更加低級、粗糙,而人類的感受就精緻細膩得多(比如小朋友肚子痛,大夫可能會問是脹痛還是擰著勁的疼?肚子疼都有這麼多疼法,而魷魚身體一處受傷全身都會感到疼痛)

我認為,對各個領域的外行來說,上述結論也同樣適用。

因為他們沒有受到過相關的訓練,所以他們對相關領域的事物的體驗也是相當粗糙的。既然粗糙,他們評判好壞所需要的就是直接的、簡單的、強烈的刺激。

比如一副照片整體的色調是不是吸引人、比如一首音樂是否有簡單明快的旋律簡單重複的節奏、比如一個耳機是否有明顯的低音(因為更差的耳機就沒有了,這個對比很明顯,也就形成了低音越強耳機越好的錯覺)甚至對美食的評判,太多人都還是簡單的處在吃完能有多強的飽腹感上、那顯然肉多油大口味重的佔優。

可面對行家,上面那些評判方法就太粗糙了,他們需要更細膩的感觸來滿足他們早就敏感得不行了的相關神經的需要。這些簡單的刺激在他們眼裡就變成了簡單、重複、單調、枯燥。

是的,我也是許多領域的「外行」,任何人都是某些領域的「外行」所以我們必須善待「外行」因為沒有經歷過相關的訓練,人都肯定是外行,而你也許就是他們愛上你喜歡的某個領域的一個契機。

當然了,許多人會固執己見,還沒入門就開始反對權威。這樣的人當然可能在某一領域獲得成功,但整體上他們是反智的,是不願意接觸新知識的。這樣的人生是無聊的,但反正這樣的人在更多的領域神經大條感受粗糙,所以也無所謂咯……我們只要小心自己不要成為這樣思維僵化的人就好了。

解決方法?保持好奇保持開放的心態多看多學


律師:你這個案子有一定風險。

騙子:2萬代理費包贏!

當事人:我喜歡騙子。


題主想問的看懂了,但是題目確實有點問題,行家認為最差的往往大眾也認為最差,大眾不容易理解的是行家心中的好。

大眾比較喜歡最直觀的東西,比如攝影,大光圈+艷麗的顏色最討喜,我自己也都承認其實我最喜歡的就是拍這種糖水片,省心省力看著還舒服。但內行看的東西顯然不一樣,第一次看紐攝是帶著一種朝聖的心情,畢竟是被所有攝影師推薦的書,但是沒翻幾頁我的世界觀就崩塌了,有些優秀範例都照糊了!對,作為一個外行,在能夠體會拍攝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情感之前,在懂得去欣賞作品裡優秀的構圖和光線運用之前,評判好壞只能靠最直觀的感受,比如糊了沒。

如題主所提的手機拍照一樣,大眾並不了解那些東西會影響一張數碼照片的好壞,但數字的大小很直觀,所以像素高、光圈大就是好,這就是用最樸實的視角能夠得到的最正確的評判。大眾的視角沒錯,畢竟在絕大多數行業中,我們自己也都是大眾。


想起一個故事。

俄羅斯早期研製收發報機。那還是電子管的時代,電子管大家都懂的,燒電池良品,體積大裝B要件。於是專家們絞盡腦汁想把機器的體積縮小,耗電降低。專家們認為軍人一定是希望機器好用、省電、便攜。

機器設計出來了。交到參謀部技術科。不久之後打回來了。說不實用,必須改。那怎麼改?已經是最佳設計了啊?專家們苦惱極了。

於是參謀部跟專家們說,我們給你們方案,照著方案改。。。。

方案拿來了,原設計把電池和機器放在一起了,萬一電池沒電怎麼辦(其實是可更換電池的,就是沒有裝獨立電池盒,僅有電池倉)?萬一炮火打過來電池爆炸怎麼辦?要加裝電池盒,電池要可以整體更換。於是體積增加了20%。

原設計整台設備是一體的,不行,要模塊化,不論哪部分損失都可以迅速更換。而且要和其他設備兼容。於是體積又增加30%,同時耗電增加50%。

要抗震、要防火、要有背帶……一系列指標達到後,整機體積增大了一倍,耗電增大了一倍。專家們欲哭無淚。

「因為考慮到便攜,而且收發報機是連隊以上配備,所以還沒要求防彈呢!」參謀部卻如是說。

所以專家們最愛的,到用家手裡就是另一回事了。


很多人沒答到點上,並割裂的看待了問題。有些人的答案是把行家擺在了「原本就是行家」的位置,而忽略了人的變化。

行家也是從小白開始的。當大家都是小白的時候,也會只喜歡白亮的照片,喜歡亂七八糟卻色彩鮮艷好像有點設計感的「藝術字」,喜歡以像素為賣點的手機。

行家並沒有一開始就是行家,他也會經歷這個階段。只不過當他慢慢在某個行當里混了經驗,見得多了,慢慢就會有變化。那些藝術字看得煩了,覺得底蘊也就那麼回事,反倒是碑帖百看不厭;一味白亮的照片其實太鬧,有時候還會喧賓奪主,反倒是更有講究的照片可以多品一點時間;手機像素這種東西,見得多了,實不實用,心裡太清楚了。

所以如果把事情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就很明顯了。行家也是從小白過來的,只不過行家現在經驗豐富了,見過更好的,就能比較出哪個是差的。小白不同,見得不多,對現在看的都還沒回夠味呢,見到更好的,他也有可能說好,但對他來說,也就是「什麼都好」這樣。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mismatch了唄。一把CR的折刀上千美元,大眾看看:破鐵片子唄。奧尼爾灌籃,專家看身高力量足夠,難度並不高,大眾看看:好暴力好爽。關注點不同,mismatch。


行家: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說學逗唱;

民眾:相聲只要能搞笑就可以了。


純粹是扯淡的問題,那麼多人xjb答

請問哪個專家認為是「最差」的東西,卻得到了大眾的喜愛啊?注意是「最差」!

所謂專家認為「最差」的東西,卻得到大眾喜愛,那只是因為那並不是最差。那隻能說明專家的見識少,看的少,沒見過世面,沒見過更差的東西。

而大眾見過。

專家說,這垃圾遊戲不知道為啥這麼多人愛玩,那是因為你沒見過更垃圾的遊戲。

專家說,這垃圾歌不知道為啥這麼火,那是因為你沒聽過更挫的歌。

專家說,這垃圾照片不知道為啥這麼多人追捧,那是因為你沒見過更爛的照片。


我來講講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三點因素:

1. 從眾心理

這是中學政治課本里就提及的一種人人皆有的心理現象,顧名思義,牆頭草。好比十年前人人都聽台灣腔大著舌頭唱的RB,而兩三年前就又忽然一窩蜂都喜歡聽民謠了,都開始眼神迷離地盯著詩和遠方了……大家都音樂品味和喜好全都不約而同地群體性轉變了?很多人稱之為「跟風」,實則從眾心理在作怪。

大家都覺得Beats的耳機好,你在聽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以一種「發覺優點」的心態去聽,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引導生理的現象。而你如果真的感覺哪兒哪兒都不好聽的話你會說么?大家可都聽這玩意兒,你居然聽不出好?!如此這般地一來二去,引導著引導著……呵呵…「Beats至少也沒那麼爛嘛!還不錯!」

從眾心理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喜好、審美、品味甚至是原則和信仰。

2. 商業手段

「一個不太好的東西要被大家所喜歡」,仔細想想這個命題你會突然發現,這tm就是各個做產品的企業成天朝思暮想絞盡腦汁在做的事啊!

營銷是幹嘛用的?市場部是幹嘛用的?設計師是幹嘛用的?包裝是幹嘛用的?廣告是幹嘛用的?宣傳是幹嘛用的?洗腦是幹嘛用的?活動是幹嘛用的?……大家對一件事物的好感大於它的實際使用價值就對了!否則這個企業的市場部、營銷部、設計部就都可以解散了……

但專業和高端領域則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影響也越來越小,這是由用戶或顧客的群體特徵決定的,導致產品特性也會改變。

看著每年老羅拿個鎚子在台上來個單口,你就應該清楚營銷的力量了。而這的確也讓不少爛貨甚囂塵上。

3. 閥值原理

這個原理的名稱是我臨時想到的,如果有什麼近義的學名歡迎知友們指教。這個原理很簡單——當一個人在某一領域修為越高時,這一領域的一切事物要想被他欣賞則需要越高的要求和越多的條件。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當大眾絕對一首歌不錯的時候,這首歌可能滿足了以下幾點要求:歌詞押韻、曲子上口、內容共鳴。但我作為一名音樂人,我在聽一首歌的時候不僅會聽詞曲,還會注意歌曲的流派、編曲的結構、和聲的運用、樂器的音色、演奏的技法、錄音的制式、話筒的選擇、混音的技巧、母帶的水準……由此可見,一首歌要想使我滿意則需要更多的條件,換言之,「閥值」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閥」本身也會隨著修為發生變化,這不是簡單不變的二維死標準,而是標準不斷發生變化的「三維動態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行家覺得好的外行反而一臉懵逼。

只不過,達到閥值後的心理狀態都是一樣的——滿意。


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信息不對等,或者知識不夠,又或者品味有限。國產車配置高還便宜,日本車配置那麼爛還賣這麼貴?佳能看好像很牛逼啊,電視上成龍天天抱著eos感動常在,肯定錯不了,尼康賓得徠卡阿爾帕林哈夫都是啥?交響樂有最炫民族風好嗎,聽著都快睡著了!買耳機買魔音啊逼測啊,別人買了都說牛逼,聽著很爽啊,森海拜亞akg都是什麼鬼?淘寶上xxx牌子工具好好用呢,客服好可愛呢,pb吉多瑞世達賣那麼貴,有病啊?衛生院發的感覺很棒啊,杜蕾斯岡本都是啥玩意,賣那麼貴想騙鬼啊!!!!!

另一方面更無語,我的認知程度讓我只能把它歸結為智商問題。。。舉個栗子吧。。。

妹子:咱們去看那啥啥啥電影吧

我:走吧

妹子:聽說拍得可爛啦!

我:那還看個啥勁?

妹子:有那誰誰誰哇!!!!!

。。。。。。。。。

。。。。。。

。。。

============================

佳能感動牙膏廠這個就是調侃一下中低端祖傳cmos加擠牙膏忽悠新手搞得很噁心,高階一些的還是挺不錯的我也很喜歡,大家不要誤會嘍~


外星人啊


被廣大人民群眾喜歡的東西,是艷俗的。

美是一個概念。定義美很多時候是根據喜歡的人多少而定。最低叫艷俗。往上叫含蓄,再往上叫矯情。最高級叫病態。是一種人越來越少的趨勢。一旦病態被大眾接受,會呈急劇放大趨勢。

所有賣的多的都符合艷俗狀態。而你所謂的好其實也只是一種含蓄的或者矯情的或者病態的審美。大眾不喜歡只是還不到時候。一旦到了時候,病態就會變成艷俗。沒變的時候依舊是病態。

以上

這可是馬未都說的。不是我。


題主主要是在說oppo ,vivo吧。


我覺得,考慮問題角度不同,普通人大部分考慮的是性價比,多少錢買多少東西,而行家,追求的是最好和極致,普通人肯定也都知道,好的東西貴,可那些並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所消費的起的。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這種無聊問題可以統一用一個答案回復:

這世界上什麼人都有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