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勇敢的心》里塑造了那些與歷史相違背的事件和人物形象?
這部電影會給觀眾造成哪些誤解?
勇敢的心裏面涉及了5個主要歷史人物:
蘇格蘭反抗軍領袖 威廉·華萊士蘇格蘭國王 羅伯特·布魯茲(羅伯特一世)英格蘭國王 愛德華一世英格蘭國王 愛德華二世
英格蘭王后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影片的故事背景是蘇格蘭抗英戰爭。先說主角華萊士。
華萊士在起義前的故事沒有嚴謹記載,所以基本靠腦補。電影中選擇了流傳比較廣的說法,也就是他小時候父親被英格蘭人殺死。而華萊士確實去學習過,學成歸來直接就造反了,壓根沒想過老婆孩子熱炕頭一輩子。電影中華萊士起兵的導火索是未婚妻被英格蘭貴族強行行使初夜權,而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初夜權這種東西都是個大大的問號,中世紀的記載中沒有提到過,反而是文藝復興後出現了一大堆記載言之鑿鑿地表示確有此事。根據傳說他妻子確實叫梅倫,也確實被英格蘭人殺害,但是是因為英格蘭人對華萊士起義的報復。所以影片把這兩件事的因果顛倒了。影片中華萊士的形象高大偉岸,根據記載他身高兩米,確實比較符合。但是他的人品就有點不敢恭維了,華萊士每攻佔一地, 都會殺盡包括平民在內的所有英格蘭人及其外國僱傭兵,從不抓俘虜,心情稍好一點的時候會放過婦女、兒童與僧侶,然而,大多數時候他心情不好。由於殺戮過重,他的手下很多人都抑鬱了,經常找神父傾訴這一點。影片中華萊士有幾場比較大的戰役,一個是斯特林戰役,一個是約克城之戰,還有就是福爾科克戰役。
斯特林戰役改動極大,這場戰役不是平原對決,而是在橋上打的,英軍過橋到一半的時候被華萊士斷了後路而圍殲,不是影片中那樣拿重騎兵怒撞長矛陣。約克城確實被打下來了,不過跟上面提到的一樣,華萊士屠城了。福爾科克戰役蘇格蘭慘敗,華萊士並沒被抓,但是他交出了指揮權,7年後他被內奸出賣交給了英格蘭。總體來說華萊士改動不大,為了主角形象進行了部分拔高。最後愛德華說他求饒就饒他一命也是假的,愛德華一世只想讓他趕緊去死。二號男主羅伯特·布魯茲。全片被黑得最慘的背鍋俠。
首先,「勇敢的心」指的就是他,不是華萊士。羅伯特死後,根據他的遺囑,他心臟被裝在盒子里,由麾下騎士道格拉斯帶至耶路撒冷安葬,途中在西班牙道格拉斯遭遇了異教的摩爾人,雙方大打出手,道格拉斯揣著盒子大喊:「向前沖吧,勇敢的心啊,就像以往你慣常的那樣,道格拉斯將追隨你或者奮勇戰死。」隨即沖入敵陣戰死。心臟後來被帶回蘇格蘭安葬。結果影片中勇敢的心變成華萊士了。此外,羅伯特很能打,曾經有過陣斬英格蘭騎士的記錄,在中世紀國王中是非常罕見的。羅伯特也沒出賣過華萊士,事實上他倆沒見過面,羅伯特主要在西北部活動,華萊士則在東南部活動,說白了就是兩支獨立的蘇格蘭起義軍。華萊士是被一個蘇格蘭內奸抓住給英格蘭的。
羅伯特一度確實臣服於英格蘭,因為愛德華一世太牛逼了,他打不過,而且那是華萊士戰敗幾年後的事情了。1306年羅伯特被推舉為蘇格蘭國王,正式和英格蘭決裂,愛德華一世震怒,發兵大敗羅伯特,但是愛德華一世一死,繼位的愛德華二世軟弱無能,羅伯特再度崛起,打得英格蘭節節敗退,一直從愛德華二世打到愛德華三世,最後羅馬教廷出來打圓場,英格蘭就此承認蘇格蘭獨立。所以羅伯特是影片第一背鍋俠,明明是蘇格蘭獨立的功臣,卻莫名成了個捅盟友刀子的懦夫,悲劇啊。大反派愛德華一世。
影片以蘇格蘭為主角,自然愛德華一世就成了大魔頭,然而在英格蘭人看來,愛德華一世當得起「一代雄主」的稱號。愛德華一世人稱「長腿愛德華」(考古發現他的遺骸高達188cm),是13世紀最偉大的英格蘭國王,他在位期間,蘇格蘭始終未能脫離英格蘭統治,只要親自上陣,羅伯特和華萊士都討不到半點好處。除此之外,他還開創了大規模使用長弓兵的先河,幾十年後憑藉這一兵種,英格蘭一度橫掃法國。影片中愛德華一世非常暴虐,這和他晚年是一致的,而之所以晚年變得殘暴,是因為他的結髮妻子艾琳娜去世了。愛德華一世非常愛她,在發喪的路上設了很多十字架,還親自寫了墓志銘:我的豎琴奏出哀傷的歌,她活著我熱烈地愛她,她死了我也不能不愛她。而自此以後愛德華一世對蘇格蘭的統治就更加高壓了,最後逼反了華萊士和羅伯特,所以說,這故事本質是一個中年喪妻男報復社會的悲劇。最後影片虛構了愛德華的死亡時間,福爾科克戰役發生於1298年,華萊士被捕於1305年,愛德華一世死於1307年,影片中把這三件事放一起了。愛德華一世的遺言也不是想聽華萊士說mercy,而是對愛德華二世說的。
「帶著我的骨灰沖在前面,直到最後一個蘇格蘭人投降!」在他的墓碑上寫著這樣的話:「愛德華一世,蘇格蘭之錘,堅守忠誠。」廢柴愛德華二世:
影片中最符合歷史的人物,愛德華二世確實是廢柴+同性戀。影片中有段愛德華二世寵臣被殺後怒而欲弒父的劇情,這倒誇張了,愛德華二世是著名軟蛋,沒這膽子,不過隨後他爹怒抽他倒是事實,愛德華一世看這不成器的兒子很不爽,經常打他。愛德華二世一生寵信寵臣,同時和這些寵臣之間有著同性性關係,這些寵臣經常狐假虎威,專橫跋扈,最後引起了貴族們集體不滿,在貴族支持下,王后伊莎貝拉逼迫愛德華二世退位,傳位給他們的孩子愛德華三世。隨後愛德華二世被關進大牢。不久之後,愛德華二世被伊莎貝爾下令處死。伊莎貝拉對這個同性戀丈夫恨之入骨,因此處死的方式極其殘忍——愛德華二世被一根燒紅的鐵棍插入了肛門,慘叫聲傳到了幾公里外的村莊。聖母女主伊莎貝拉:好萊塢歷史電影標配的聖母女主,然而歷史上的伊莎貝拉不但不是聖母,還是個狠角色。伊莎貝拉是法蘭西國王腓力四世的女兒,外號「法國母狼」。
光看外號就知道是什麼貨色了。首先她壓根不可能認識華萊士,華萊士死於1305年,伊莎貝拉1308年才嫁過來,1305年的時候她才13歲。再然後,她恐怕也不會怎麼同情蘇格蘭人——連自己丈夫都能用燒火棍爆菊花的人,恐怕沒興趣對外國人心存憐憫。伊莎貝拉跟蘇格蘭確實有過關係,1315年她跟著愛德華二世親征蘇格蘭鎮壓羅伯特,結果慫貨愛德華二世還沒開打就嚇尿了,帶著自己的男朋友們溜了,伊莎貝拉差點被蘇格蘭人俘虜。結果九死一生回去以後,伊莎貝拉發現愛德華二世居然在愉♂快地開BL party,暴怒的她和愛德華二世大吵一架,結果愛德華二世直接宣布你這女人太煩人,於是沒收她全部財產,每天給一塊錢零花。估計考慮到兒子愛德華三世還小,伊莎貝拉忍了10年,1325年忍無可忍的她終於帶孩子會了法國娘家,並且在那裡認識了因為反對愛德華二世而流亡法國的馬其伯爵莫蒂默,兩人迅速對上了眼,勾搭在了一起。隨後兩人起兵反攻英格蘭,在貴族支持下一路暢通無阻攻下倫敦,愛德華二世被迫退位。然後他怎麼死的上面說過了。伊莎貝拉和情夫莫蒂默大權獨攬,然而她兒子愛德華三世實在太牛,僅僅過了一年,年僅16的愛德華三世就帶兵斬殺了莫蒂默,軟禁了親媽,奪回了政權。當然,這兒子真不是華萊士的種,出生的時候華萊士都死了8年了。羅撒西公爵 ,請進! 關於影片里的斯特林橋戰役
轉載
我的觀點是影片&<&<勇敢的心&>&>里,第一場"斯特林橋戰役"過程更加像羅伯特布魯斯領導的"班諾克伯恩戰役"而並不像歷史上的"斯特林橋戰役".
第二場華萊士輸掉的戰役自然是"福科爾戰役".我根據來自邱吉爾的&<&<英語國家事略&>&>
我借到的&<&<英語國家事略&>&>(上) 作者: 溫斯頓 邱吉爾 (英)
翻譯: 薛力敏 林林
校對: 林葆梅
中國圖書分類法編號: K561.0
2042
上
本書在前言里譯者說到"..本書的原名&<&<英語民族史&>&> 鑒於此書主要記述英國和其他英語國家的歷史,我們把書名改譯為&<&<英語國家事略&>&>...."
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於北京
現在再略把目錄摘錄一下
第一卷: 不列顛的誕生
第一部分 島上民族
第一章 不列顛
第二章 征服
第三章 羅馬行省
第四章 淪陷的海島
第五章 英格蘭
第六章 北歐海盜
第七章 阿爾佛列德大王
第八章 撒克遜的黃昏
第二部分 國家的形成
第九章 諾曼底人的入侵
第十章 征服者威廉
第十一章 再動蕩中發展
第十二章 亨利 金雀劃
第十三章 英國習慣法
第十四章 獅心王
第十五章 大憲章
第十六章 醞釀過程
第十七章 雛形國會
第十八章 愛德華一世
第十九章 辦諾克本河畔之役
第二十章 蘇格蘭和愛爾蘭
第二十一章 大弓
第二十二章 黑死病
列出目錄是為了讓你相信我確實借到了這本書
斯特林橋戰役
下面是&<英語國家事略&>溫斯頓邱吉爾對有關華萊士和斯特林橋戰役的敘述
節選自 第十八章 愛德華一世
人們常說,貞德是第一個在西方舉起民族主義旗幟的人,但是在她之前一百多年,就有一個逃亡的騎士從蘇格蘭西南部的避難所站出來,他體現了蘇格蘭的民族精神,領導蘇格蘭民族走向勝利.他就是威廉華萊士.愛德華一世在法國作戰有勝有敗,還常常借到報告說,蘇格蘭的局勢不斷受到破壞,而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那裡是比較平靜的.華萊士得到本民族的支持,他的民族同任何民族一樣鑒定頑強.他在這個基礎上發揮自己超級的軍事才能,儘管當時國家十分貧困,統治十分落後,他卻能把一群散漫爾勇敢的人組成一支英勇無畏的軍隊,使它敢於以寡敵眾.這支軍隊的建制比較特殊,五人一組,十人一班,二十人一排,逐級而上,直至千人,各級均有一名長官.根據規定,凡違反任何一級長官之命者,均以死罪論處,這樣,爭取自由鬥爭就從最底層有了保證.
薩里伯爵維爾尼(沃勒)是愛德華一世的北方指揮官.當蘇格蘭叛軍的劫掠行徑打到令人忍無可忍的地步時,他率領大軍奔赴斯特林.1297年9月,他在坎伯斯肯尼斯大教堂附近的斯特林橋頭遇到了華萊士的軍隊.英格蘭軍隊中有很多蘇格蘭人,其中一人提醒維爾尼伯爵說,跨過下場的橋樑到對岸擺開隊伍是極其危險的,這位騎士說明了他算出的一些數據,簡直不亞於現代的作戰參謀.鑒於部隊需要十一個小時才能全部過橋,他問道,如果敵人趁部隊還沒有全部過橋就襲擊先頭部隊,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呢?他提到上游有個渡口,至少可以先派一支側翼部隊在那裡渡河,但維爾尼伯爵根本不聽.華萊士則密切的注視著英格蘭軍隊的過橋進度,在適當的世紀以全部兵力猛撲過去,佔領橋頭,消滅了維爾尼的五千先鋒部隊,維爾尼隨後撤離了蘇格蘭的大部分地區,他的要塞相繼陷落,只能退守特威德河一線.
下面是羅撒西公爵推崇的 馮·迪特里施 關於 斯特林(斯特靈)橋戰役的敘述
原文 http://www.qingyun.net.cn/cgi-bin/personal/pview.cgi?op=artpn=fengord=3
9月11日上午。
英軍身穿華麗光鮮的鎧甲和戰袍,高舉各色旗幡,排成雙列縱隊,小心翼翼地跨過木橋。
華萊士和莫雷站在克雷格修道院的最高處,「檢閱」著敵人的武裝遊行。他們要等待恰當的時機發起衝鋒。不能等到英軍全部過河,那樣他們將面臨1:3的數量劣勢;也不能太早出擊,那樣敵人還有反撲的力量。
山坡上的一萬六千名蘇格蘭人努力抑制住撕殺的衝動,列隊等待首領的命令。
過了橋的英軍密密麻麻擠滿了狹窄、泥濘的橋頭。
11點鐘,進攻的號角吹響了。憋足了勁的蘇格蘭步兵,頓時爆發出「扁丫挺的!扁!扁!!扁!!!」的吼叫,平端長矛,揮舞刀劍,高舉板磚,像山洪一般湧向山下。同時,一支精銳分隊殺開血路直奔橋頭,去封閉包圍圈。
遭到攻擊的英軍驚慌失措,遍地的沼澤和泥塘令他們施展不開。起義軍的衝擊兇猛而迅速,措手不及的英軍立時被打亂了陣形,潰退到了堤道和橋頭東南的河曲,被緊緊地壓縮成一團。無法奔跑衝擊的騎兵只能笨拙地原地掙扎,被敵人的長矛刺成蜂窩。摔下馬來的騎兵和跌倒的步兵則被自己的同伴踩成了肉醬。僅少數重騎兵在木橋被拆毀前突出重圍,還有一些聰明的士兵脫去鎧甲泅水逃脫,直接跳下去的或擠撞中落水的則被沉重的鎧甲拖下河底。
站在南岸的老瓦驚駭地望著血肉橫飛的戰場,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部下像牛羊一般被驅趕和屠戮。他已回天無力:僅有的木橋已拆斷,高漲的潮水淹沒了涉渡場,留在南岸的英軍無法渡河解救身陷絕境的袍澤。老瓦手裡本來有三百名威爾士弓箭手,如果他們沒有過河,至少還可以用致命的箭雨來滯遲和殺傷密集衝鋒的蘇軍,給同伴一些支援。但他們現在也同樣被困在北岸的泥潭裡苦苦掙扎,自身難保。
到12點鐘,眼看大規模的戰鬥基本結束,魂飛魄散的老瓦留下少數人馬繼續防守斯特陵,自己率殘部狼狽逃走。他許諾十個星期內帶援兵回來,但一路馬不停蹄,一直奔入約克,連頭也沒回過
剛才查了一下餵雞百科 斯特林橋之戰雙方的兵力對比居然在不同文字的版本里數量差距驚人: 英文、德文、義大利文和葡萄牙文版:蘇格蘭2000步兵300騎兵,英格蘭1000騎兵8000步兵 西班牙文版:蘇格蘭7000步兵150騎兵,英格蘭600騎兵25000步兵 法文版:蘇格蘭6400步兵180騎兵,英格蘭6400步兵350騎兵 俄文版:蘇格蘭10000步兵300騎兵,英格蘭15000步兵1000騎兵
投降的蘇格蘭貴族要求帶500英格蘭騎兵繞路,那麼總數應該不止500騎兵,350很可能是有金馬刺的正式騎士,則騎兵大概有1000,其中騎士級600,步兵是騎士的10倍,加長弓手就是6400
蘇格蘭正規軍大概180騎兵出擊150,正規步兵是騎兵的10倍就是2000,剩下6400是徵召的農民
關於損失數量各種版本還是比較一致的,大多認為英軍戰死5000-6000人
關於戰役過程各個版本敘述也比較一致,華萊士的戰術大概就是兵法上說的「待敵半渡而擊之」,英軍先過河了5400步兵和100騎兵,正在排陣型的時候蘇格蘭長矛手從兩側埋伏地點衝出,搶佔了橋頭,之後蘇格蘭軍主力沖入混亂的英軍中開始交戰。橋太窄使得南岸的英軍被堵在橋頭而無法增援北岸苦戰中的友軍,北岸的英軍也因為橋太窄而無法突破蘇格蘭人的防線撤退到南岸。最後渡過河的5000多英軍幾乎盡數被殺,只有100多人僥倖脫掉了自己的盔甲游泳逃回南岸。本來剩下的英軍數量還足以和蘇格蘭軍再戰,但英軍主帥薩里伯爵喪失了信心,下令燒掉斯特林橋並率兵撤退,蘇格蘭軍由此取得大勝。
斯特靈橋戰役_百度百科
斯特林橋戰役_百度百科
斯特林橋戰役是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中的一場戰役。1297年9月11日,在蘇格蘭斯特林近郊、橫跨福斯河的斯特靈橋上,安德魯·莫瑞(Andrew Moray )與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的軍隊擊敗了第七代薩里伯爵約翰·德·瓦朗(沃勒)(John de Warenne, 7th Earl of Surrey)與休·德·克萊辛翰(Hugh de Cressingham)所率的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聯軍。
1297年9月10日,英格蘭軍和蘇格蘭軍在斯特林橋遭遇。如果把斯特林看成為蘇格蘭北大門的話,斯特林橋--這座架設在福斯河上的木橋無疑就是打開這扇大門的鑰匙。在斯特林鎮邊上的峭壁之上矗立著一座巍峨的城堡--斯特林堡。城堡裡面的駐軍承擔著守衛斯特林這座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小鎮。從斯特林堡向下眺望,斯福斯河兩岸的一草一木全都盡收眼底,此時的駐軍司令是驍勇善戰的理查·德·沃德格里夫爵士。
9月10日這天,威廉·華萊士在福斯河對岸的制高點奧丘山上發現了從南方洶湧而來的英軍,這正是約翰·德·沃勒內親自率領的征討大軍,他此行的目的是來解除蘇格蘭人對斯特林的圍困。沃勒內指揮的英格蘭軍隊全都由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很多人都有在歐洲大陸作戰的經驗,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士氣也非常飽滿。在英軍將士的眼中,即將和自己對陣的蘇格蘭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威廉·華萊士和安德魯·穆瑞指揮的蘇格蘭軍大約有一萬六千人,但是其中大多數人是從未上過戰場的農民,他們裝備極差,只有一百五十名鎧甲騎兵的裝備可以和英軍媲美。因此,儘管在數量上蘇格蘭人佔用接近三比一的明顯優勢,但是英蘇雙方的力量對比還是比較懸殊的。儘管在實力上英格蘭軍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地利上他們卻處在下風。英軍沒有渡船,他們只能從斯特林橋和坎布斯肯內斯、基爾丁兩處淺灘渡過福斯河。兩處淺灘只有在水位很低的情況下才能通行。斯特林橋是一座狹窄的木橋,最多只能讓兩名騎兵並肩通過。不僅如此,兩側橋頭的堤道土質鬆軟,重裝騎兵完全無法施展。沃勒內發現,在奧丘山的山坡上布陣的蘇格蘭人對自己的左翼構成了致命的威脅,英軍卻很難把蘇格蘭人從山上趕走。如果蘇格蘭人趁著英軍的人馬在斯特林橋上擠作一團的時候發起攻擊,英軍必將一敗塗地。更重要的是,蘇格蘭人有一個英格蘭人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那就是他們視死如歸的愛國熱情,他們在為蘇格蘭的獨立而戰。
為了向英軍表明自己的決心,華萊士在福斯河北岸的奧丘山的山坡上布陣。沃勒內明白一場惡戰是不可避免的,出於對沙場禮節的尊重,他派遣兩名多明我會修士過河。沃勒內讓兩名修士轉告華萊士,如果他能接受「王上的和平」,自己將保證華萊士的生命,並對他以往所犯之「罪行」既往不咎。對此,威廉·華萊士的回答是:「告訴你們的人,我們到這裡來不是為了什麼和平,我們是來打仗的。我們要向你們報仇雪恨,我們要解放自己的國家!!他們想來就來,我們已經做好的準備,就在這裡恭侯。」 華萊士帶有挑釁性的回答不僅讓沃勒內目瞪口呆,也令原本趾高氣揚的英軍將士為之氣沮。英軍將領之間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一些人認為華萊士的宣言不過是「歹徒在虛張聲勢」,其他的人則主張要小心謹慎。為了統一眾將的意見,沃勒內召開了一個緊急軍事會議,會議上一名在歐文向英軍投降的蘇格蘭騎士理查德·魯迪爵士告誡薩里伯爵:「大人,如果我們上橋的話,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因為我們只能兩個兩個並排通過橋面,敵人正對著我們的側翼,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衝下山來攻打我們,集中兵力打擊我們的前鋒。離這不遠有一處淺灘,在那裡,我們一次可以通過六十人。請撥給我五百名騎兵和一小隊步兵,我將率領他們繞到敵軍的背後,打擊他們、粉碎他們。我的伯爵大人,與此同時,您和大隊人馬就可以萬無一失的通過斯特林橋了。」 大多數英軍將領們都不贊同魯迪爵士的意見,在他們看來兵分兩路是不明智的,這可能是英格蘭貴族的傲慢和對蘇格蘭的「變節者」的不信任所致,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倫諾克斯伯爵那不能兌現的諾言讓他們不得不小心謹慎。但是也有少數將領在原則上同意他的看法。於是,英格蘭的將軍們各執一詞,爭得不可開交。最後,稅務官休·格雷辛漢站了出來,大聲喝道:「你們不要在這件事情上繼續糾纏下去了!國王陛下的金錢不能被這樣白白的浪費。讓我們衝過橋去,盡忠盡職吧!!」 沃勒內對於格雷辛漢的越權舉動非常不滿,作為一員久經沙場的宿將,他很明白貿然進攻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可是,將士們的情緒已經被格雷辛漢煽動了起來,如果這時候不進攻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全軍的士氣。沃勒內再三權衡以後,向全軍發出了進攻的命令。
英格蘭大軍走上斯特林橋
以基爾頓城主(此城堡在約克郡)馬默杜克爵士率領的重裝騎兵為先導的英格蘭大軍開始通過斯特林橋,正如魯迪爵士先前所指出的那樣,狹窄的橋面只能同時並排通過兩騎,英軍的行動異常困難。一英里半外的奧丘山上,華萊士和所有的義軍將士一樣目不轉睛的觀察著英軍的一舉一動。英軍的隊伍以手持愛德華一世的王旗的掌旗手為首,後面緊跟著薩里伯爵和大隊的騎士,在一面面長三角旗、令旗和燕尾旗(備註6)的簇擁下,騎士首領和男爵門身著華麗的禮服和全副的鎧甲浩浩蕩蕩的,他們好像是去參加狩獵而非上陣廝殺。指揮大軍渡河的是財務官休·格雷辛漢、羅伯特·德·薩默維爾爵士以及斯特林堡的守將沃德格里夫爵士。
眼看著越來越多的英格蘭士兵穿過斯特林橋踏上了福斯河北岸的土地,蘇格蘭義軍當中的氣氛也愈發緊張起來。如果不是華萊士和穆瑞再三強調了服從命令的重要,奧丘山上的蘇格蘭將士們早就象1296年在鄧巴那樣衝下山去和英格蘭人拚命了。此時,華萊士站在福斯河北岸岸邊的克拉格修道院的鐘樓上耐心的觀察英軍的行動,他在等待一個最恰當的時機,他要一擊成功。如果過早進攻的話,蘇格蘭人只能消滅一小部分敵軍,當真如此,反而讓沃勒內有了反擊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把英軍全部放過橋來打,義軍在數量上有3:1的優勢,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場殲滅戰。中午11點,華萊士命令傳令兵吹響了進攻的號角。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怒火的蘇格蘭戰士們立刻象脫韁之馬一般衝下了山去,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和長矛,口中不斷高呼:「幹掉他們!!幹掉他們!!」。在蘇格蘭人衝下奧丘山的一瞬間,他們端平了手中的長矛,徑直朝著英格蘭的貴族們衝殺了過去。與此同時,另一隊蘇格蘭戰士正在向斯特林橋進發,他們的任務是封鎖斯特林橋頭,切斷兩岸英軍之間的聯繫,然後再和主力部隊一起將已經渡河的英軍包圍消滅。一陣短促而激烈的肉搏過後,斯特林橋的橋頭被蘇格蘭人佔據了。他們的大膽行動在英軍陣中造成了極大的混亂,橋上的英軍將士們既無法前進,又不能後退,擁擠和推搡令數以百計的英格蘭人掉進了水流湍急的福斯河中,沉重的披掛和武器很快就讓他們失去了生命。蘇格蘭人的正面攻勢衝垮了英軍的陣線並在英軍將領中製造了一場混亂,他們試圖讓自己的戰馬從深陷的泥沼中脫身,大多喪身於蘇格蘭人的長矛之下,間或有一兩個躲過了長矛卻在墜馬之後死於坐騎和蘇格蘭人的踐踏。蘇格蘭人的迅猛攻勢打了英軍一個措手不及,被沖得七零八落的英軍很快就被壓迫到了斯特林橋與河堤西南的河灣。正在此時,蘇格蘭騎兵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北方向河堤衝來,指揮重裝騎兵的馬默杜克爵士羅伯特·德·茨溫格穩住陣腳,他立即改變了進攻的方向,把自己的矛頭指向了迎面而來的蘇格蘭騎兵。英軍裝備精良的重裝騎兵輕而易舉的擊潰了輕裝的蘇格蘭騎兵,老於戰陣的茨溫格並沒有對潰退的蘇格蘭騎兵窮追不捨,因為他已經覺察到戰局正在朝著不利於本方的方向發展,他吃驚的發現愛德華國王和薩里伯爵的旗幟全都沒了蹤影,戰場上堆滿了英格蘭士兵的屍體,蘇格蘭人佔領了橋頭切斷了自己的退路。茨溫格沉默了片刻,頃刻間,他的外甥在他的鞍前倒了下去,被激怒了的茨溫格率領他的部下徑直衝向了據守的橋頭的蘇格蘭人,他用自己那柄引以為傲的寬邊重劍在蘇格蘭人當中殺開了一條血路。當茨溫格和部下騎兵安然無恙的返回南岸之後,他立刻下達了拆毀斯特林橋的命令。英軍陣中的三百名威爾士長弓手原本打算堅決抵抗蘇格蘭人的進攻,然而那些四散奔逃的英格蘭人因為躲避憤怒的蘇格蘭人而衝散了他們的隊伍。可憐這三百精銳部隊,他們沒有對戰局起到任何作用便盡數葬身沙場,更可悲的是他們並不是被蘇格蘭人所殺而是讓自己人的馬蹄踩下了地獄。斯特林橋被拆毀之後,滯留在北岸的英軍將士們陷入了絕境,他們為了逃生紛紛跳入了福斯河中,那些平日里趾高氣揚的騎士們拋棄了自己的武器、甲胄、戰馬和尊嚴,和普通士兵一樣跳入了福斯河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他們中間只有一小部分人活著游回了南岸,有成百上千條生命消失在了湍急的激流中。
戰役的進展果如魯迪爵士預料的一樣,沃勒內原本希望看到一場對蘇格蘭「叛軍」的偉大勝利,然而映入眼帘的卻是蘇格蘭起義者對英格蘭王家軍隊的屠殺。他眼睜睜的看著蘇格蘭人狂暴的砍殺著自己的士兵,卻因為威爾士長弓手的毀滅而束手無策。沃勒內眼見大勢已去,便在收容了從北岸逃回的殘兵敗將之後撤出了戰場。他留下自己的親戚威廉·費茲·沃里內守衛斯特林堡並許諾在十個星期之內返回。安排完一切之後,沃勒內飛速向南逃竄,直到進入了英格蘭境內才收住了腳步。 英格蘭人在斯特林橋之戰當中的損失是非常慘重的,大約一百名重裝騎兵和五千名步兵(包括三百名威爾士長弓手)戰死沙場。最為蘇格蘭人所痛恨的稅務官休·格雷辛漢被蘇格蘭人扒了皮。蘇格蘭人把扒下來的皮切成長條後,將這些長條編綴成一條皮帶,華萊士就是用這條皮帶來系配劍的。蘇格蘭方面的傷亡微不足道,但是兩主將之一的安德魯·穆瑞受了致命傷,數周之後不治身亡。穆瑞去世後,他的部下全都投到了華萊士的麾下。斯特林橋之戰在當時的歐洲是一個奇蹟:一支裝備極差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民軍打垮了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職業軍隊。
下面節選自 第十九章 班諾克本河畔之役
1314年夏天,一支強大的軍隊渡過特威德河,在愛德華二世有名無實而又令人無所適從的指揮下,向蘇格蘭軍隊所在地挺進.英格蘭大軍有2萬5千人,其中至少有3千名全副盔甲的重裝騎兵.徵集如此龐大的軍隊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要保證他們的給養則更加困難.蘇格蘭新的保衛者羅伯特布魯斯面臨著英格蘭的報復.蘇格蘭軍隊約有1萬人,還像福爾克大戰時候那樣,主要是長矛兵.長矛兵英勇頑強,無所畏懼,一旦入陣,則戰死到底.布魯斯感到,儘管長矛兵十分堅強,但是他們在遇到弓箭手和鐵甲騎兵的輪番進攻的時候,還是難以招架.於是他預先採取了巧妙而有遠見的三條措施,顯示出自己的軍事才能.
首先,他在選擇陣地時,選中了兩側有茂密的森林作為屏障的地形;
其次,他在陣地前沿挖了許多的小圓坑,上面用樹枝河草皮掩蓋起來,以對付騎兵的衝鋒,後來,英格蘭愛德華三世的弓箭兵在對付法國的克雷西戰鬥中也採用了這種辦法;
第三,他把人數不多而訓練有素的騎士隊伍留在身邊作為機動部隊,準備對付企圖在側翼發動進攻的敵軍弓箭兵,安排就緒之後,他便靜待英格蘭人的進攻.
6月24日上午,英格蘭人開始進攻了.密密麻麻的重裝騎兵衝下山坡,亂鬨哄的涌過班諾克本河,向對面山上的蘇格蘭圓陣殺將過去.許多戰馬陷入陣前的圓坑,隊形打亂,但他們還是衝到了蘇格蘭長矛兵的面前,和他們拚命廝殺起來."當兩軍開戰後騎士和戰馬沖入蘇格蘭人的槍林時,長槍打落在地上的鏗鏘聲和戰馬倒地的凄叫聲響成一片.雙方混戰了一陣."兩邊都不肯撤退,全線的戰鬥持續了很久.強大的弓箭兵部隊無法發揮威力,他們採取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戰鬥中用過的方法,把箭射向空中,可是殺傷的多半是自己人.後來一批弓箭兵調到了蘇格蘭人的左側.布魯斯已經採取了有效的措施,他的騎兵部隊極其敏捷的打擊弓箭兵,把他們趕回待命出擊的大批人馬中,英格蘭大軍已經有些混亂.它的增援部隊源源不斷的調上陣地,混亂隨之加劇.最後,布魯斯軍中的大批後勤人員出現在蘇格蘭人右側的山頭上,一邊揮動旗幟,一邊吶喊,愛德華二世和他的大批近衛軍搶先撤退,造成了英格蘭人的全線撤退,頃刻之間,撤退變成了大潰退.蘇格蘭圓陣中的士兵衝上來,沒等英格蘭人退過辦諾克本河,便把他們殺的屍橫遍野.英國騎士從來沒有一天之內死過這麼多人,即使在玫瑰戰爭的陶頓戰役中,也沒有遭到如此慘重的損失.
影片里的"斯特林橋戰役"過程
英格蘭大軍集結完畢,然後展開陣型,能夠正面使用長弓和重裝騎士. 首先,英格蘭長弓手向蘇格蘭軍隊放箭,最重要的是然後重裝騎士衝擊蘇格蘭軍陣,並且倒在了蘇格蘭長矛陣面前,更為重要的是之後,蘇格蘭的騎兵從側翼攻擊了英格蘭軍隊的弓箭手.然後英格蘭軍隊的將領和一些近衛軍搶先撤退.....
按照邱吉爾和馮·迪特里施的描述,英格蘭軍隊的作戰地點應該是在橋頭,並且大軍的陣型根本沒有展開,更加沒有什麼重裝騎兵的衝擊,長弓手放箭和意圖側翼進攻,也更加談不上蘇格蘭的騎兵突擊了英格蘭的長弓手
而反觀"班諾克本河畔戰役" 英格蘭大軍陣型展開,使得威爾士長弓能夠正面放箭.首先重裝騎兵衝擊蘇格蘭軍陣,並且倒在了蘇格蘭長矛陣面前..然後是布魯斯的蘇格蘭騎士從側翼突襲了英格蘭軍隊的威爾士長弓手,造成了英格蘭軍隊的混亂.最後側面山頭出現了蘇格蘭的旗幟,造成了英格蘭軍隊的"主將撤逃"(我想大家還記得影片里有個鏡頭是交代英格蘭軍隊主將撤逃吧)
我想說到這裡已經夠了,影片里的第一場勝利"斯特林橋戰役"過程其實是歷史上布魯斯領導的"班諾克本戰役"!
影片里的第二場戰役就是"福爾克戰役"也就是華萊士輸掉的那場戰役,影片里的戰役過程基本和歷史一致.
節選自 第十八章 愛德華一世
他(威廉華萊士)在1298年親自指揮了福爾克戰役,戰果同斯特林橋頭戰役截然相反.華萊士的軍隊已經壯大,他採取守勢迎敵.他沒有騎兵,也沒有弓弩手,但是對長矛兵的堅固的圓陣充滿信心,這些長矛兵具有一戰到死的頑強精神.打頭陣的英格蘭重裝騎兵在長矛陣的迎擊下敗下陣來,這時,愛德華將威爾士長弓手調集上陣,安插在二線騎兵中間,集中射擊蘇格蘭圓陣的某些環節.在箭雨紛飛之下,蘇格蘭人死傷過半,英格蘭騎兵踏著屍體打入缺口,蘇格蘭人的陣線一旦被衝破,長矛兵就遭到無情的坎殺,一直被追殺到森林深處,華萊士和蘇格蘭軍隊再次隱藏起來,忍飢挨餓,但仍然不放下武器.
蘇格蘭人是不可征服的,到了1305年,華萊士被俘獲,押往西敏宮,在嚴肅的氣氛中審判,他被弔死在泰伯恩絞刑架上,並且被剖腹分屍.但是,蘇格蘭戰爭卻像一位編年史所說的那樣,"冬去春來,周而復始",羅伯特布魯斯接過了華萊士手中的火炬.
3000重騎+2萬步兵對
可見福爾克戰役里,華萊士確實敗在了愛德華一世的威爾士長弓手裡,在福爾克戰役里華萊士的軍隊里沒有騎兵
羅伯特布魯斯領導了影片里堪稱經典的第一場勝利,並且最終成為了蘇格蘭國王.
傳說他在和英格蘭人作戰的時候數次戰敗,期間受到了蜘蛛結網的精神啟迪,才鍥而不捨最終使得蘇格蘭贏得了"自由"
其實"勇敢的心"在歷史上指的是"羅伯特布魯斯的的心.而非華萊士的?
因蜘蛛網而重新燃起鬥志的不是布魯斯 而是威靈頓.
華來士是個英雄 勇敢的心是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 不過貌似也有人說不該是他。
羅伯特因為其晚年據聞因深感自己曾為了家族利益而反覆無常,排斥異己又利用盟友,於是決心對西班牙發動十字軍以洗脫罪孽。但他本人已病重無法隨軍遠征,即囑咐忠誠的部下道格拉斯領導隊伍,並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在死後保存在盒子中而同行。其死後道格拉斯忠實地履行了職責,在西班牙,一次遭遇異教徒襲擊時,他將盒子擲向對方高喊「勇敢的心,請指引我們!」(一說為留在懷中並對其自言自語),然後率領隊伍打敗了對手帶著盒子返回
不錯,承認這段所說的真實性,根據這段所說,很明顯羅伯特晚年時對自己曾為了家族利益而反覆無常,而心生悔意,由其是在上帝面前懺悔,所以他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在死後保存在盒子中,以鼓勵和警示後人不要像他生前一樣搖擺不定。所以,從羅伯特的舉動來看,羅伯特自己同樣認為自己不夠為勇敢的心,但是他激勵後人要有顆勇敢的心。
不過,還是梅爾·吉布森最能YY,連法蘭西母狼都能被他想像那個樣子。。
最大bug勇敢的心說的是蘇格蘭王蘿蔔頭布魯斯不是威廉華萊士
推薦閱讀:
※蒙古帝國跟埃及哪位法老做過戰啊?地點在哪裡?是戰敗了嗎?為什麼打到伊比利半島上去卻沒有征服埃及呢?
※"別拿穿越不當工作"這本書怎麼樣?
※古代的雞鳴比現代早嗎?
※古代犯人問斬為什麼要在秋後問斬?
※为什么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里没有季布,龙且,虞子期,钟离昧;但是却给英布封了九江王?
TAG:電影 | 歷史知識 | 蘇格蘭Scotland | 歷史文化 | 勇敢的心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