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旗艦手機賣不到 4000 元以上?

很明顯能看出來,我們國內的手機廠商都在2000以下的檔位廝殺,他們的旗艦機為什麼不能定到更高的價位呢?利潤保證了,才能更好的研發下一代,才能保證一些基本的品控,不然這樣把旗艦打入千元檔,利潤率下降,只拼參數會陷入低價低質的泥潭。求解答,為什麼我們做不出賣相好的高端機?

iPhone6用戶,沒用過安卓。


給企業一點時間好不好?

我們在2499時代喊著2999,好吧,手機公司達到了。

我們在2999時代喊著3499,好吧,華為,vivo,oppo,鎚子做到了。

我們在想能不能突破3499,華為,oppo也做到了。

現在要突破4000+,那也是需要時間的,好吧。

另外,大家也給點支持好伐?

一方面喊著為什麼做不到4000多塊錢

一方面又把紅米,魅族那種配置丟出來比,憑啥這麼貴,還說vivo,oppo廣告費說事。

賣3000+價格的手機廠商,基本上還是要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節操的。

你見過HTC,三星,蘋果,沒事和小米,魅族,堅果,360什麼的撕個嘩?

你見過HTC,三星,蘋果的粉絲跑人家CEO底下喊799?1799?

你加過HTC,三星,蘋果,成天不給電視做廣告,天天就靠CEO轉發微博做廣告?

雙重標準哈。


品牌溢價不夠,還要慢慢往上做。


本來是可以賣到這個價格的,只不過被小米攪局了。

否則中國市場基本上都是OPPO VIVO這種路線的廠家。

多年前,VIVO還叫步步高BBK的時候,那個時代的手機營銷玩法,就是電視廣告轟炸+明星+線下瘋狂鋪貨。如果現在還是這樣的玩法,中國用戶的用手機成本,根本降不下來。有些人1年甚至半年1換手機,做夢呢?一般都用個2,3年以上的。


本答案不是啥嚴謹的答案,錯誤不少,如有不爽記得看我簽名~(刪除了有關經濟學定價的瞎掰)

說說為什麼國際品牌旗艦貴的原因之一~

舉個例子,現在國產手機界最流行的全金屬機身,為什麼要麼像蘋果,要麼像HTC?

因為是這兩家最先實現大規模量產的。

為了生產金屬機身,原有生產塑料機身的設備不能用了吧,於是更新。

金屬機身會屏蔽信號,天線要重新設計,要一點點測試吧。

初代ONE M7量產機小瑕疵不少,到了M8才讓人基本滿意,天知道M7剛量產的時候報廢了多少次品?

上面都是為了研發新機用的成本,機器還沒上市呢,個個都是天價

耳聞蘋果為了代工廠能滿足自己的生產需求,親自派人去富士康手把手教其規劃更新生產線。

之前說這段的時候,突出了一個成本,後來覺得,這裡應該突出的是廠商的技術實力,大概技術實力是品牌溢價的一部分吧。

到了國產這邊,方案別人幫你驗證過了,生產流程人家幫你驗證過了,甚至設備人家都幫你更新過,找的代工廠是蘋果用剩下的產能,不知道要少走多少彎路。

然後你要賣的跟人家同價甚至還要貴?憑什麼?

另外,國際品牌還要承擔天價營銷成本,像小米這樣的廠商幾乎全部出貨量都在國內所以只在國內營銷就行,但是國際品牌卻是要在全球投放營銷費用。國產廠商單機出貨上百萬就早已回本,國際廠商單機沒個500W可能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攤子太大,大有大的難處,沒辦法成本均攤唄。

發現很多人認為研發,人工,營銷,產線更新,次品報廢,這些都不是成本......

低端機之所以便宜,是因為高端機把路鋪好了。


國產的旗艦手機賣不到4000元以上的最主要原因是,就目前國產的現狀,手機的硬體設計、做工、軟體實力等附加在手機成本以上的價值還十分有限,不足以支撐起4000元以上的價位。

其次;再次因為技術水平不及美韓日,國產廠商的品牌運作還處於初級階段,雖然很善於炒作,但都是撕逼型的嘴皮子功夫,沒有技術實力,也只是紙老虎;

第三,國產手機的零部件水平目前還處於手機產業鏈的底端,對於零配件的話語權還不高,甚至是有求於人,不管是CPU還是屏幕還是攝像頭,這些核心的部件都是需要依賴高通三星夏普JDI索尼等國外公司的,同樣的配件,我能賣給客戶甲也能賣給客戶乙,這樣國產廠商就很難樹立自己的核心優勢,導致產品同質化比較高,同質化高搶市場就得拼價格。

蘋果三星賣4000以上,是有以上三點做支撐的,蘋果有一流的硬體設計和軟體開發實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軟硬體的合作,花4000買一部iPhone你能感受到這確實是頂級人才做出來的產品;三星旗下幾乎擁有整個手機產業鏈的所有業務,自然能發揮出很大的優勢,花4000買一部S6,你雖然也覺得有點貴,但它確實是安卓陣營里綜合體驗最好的手機。

至於現階段花4000買一部國產機,除了被坑的感覺,也只能說你腦洞開大了。

不是看不起國產,舉個例子,聽說魅族要放棄MX Pro這條產品線另起高端,就舉魅族的例子吧,我元旦2499買的4Pro,現在1999,如果想換機放在二手市場出的話,1500都難賣,也就是說這9個月因為降價或折價少了1000塊,再舉例2013年9月份發布的MX3,上市2499,魅族自己的回收價是300塊左右。這樣的價值保持能力,如何做高端?

高端不是說做就做的,需要一步步積累和循序漸進,像上面的,沒有那個實力硬著頭皮說要做一萬的機器,也不是說沒人買,只是一年後,你能說你對得起這些人嗎?


他們的旗艦機總是在配置以外的某些方面很廉價。


在商品定價中,走在最前面的才有溢價。這也是為什麼2k,甚至是4k屏有人問津的原因。


沒人提華為的美腿妻,銷量過700萬了吧。


目前定價四千,且賣得比較好的,只有三星蘋果和索尼。

其實把它們歸納在一起,然後對比國內外其他中低端手機,可以看出,

這三個品牌,他們都有自己的「賣點」,這個賣點的影響力足以提高他們的價格。

比如,蘋果獨有的iOS,索尼防水大法及相機系列技術,三星強大的研發能力和硬體技術,以及附帶著它對市場的控制能力。

或許相比之下,三星的銷量不比以往,索尼蘋果似乎也開始失去一部分市場。但顯而易見,失去的那部分,未必是他們真正在意的那部分。

就好像,小米手機,從來沒想過去和蘋果爭用戶。

三星蘋果索尼,他們的高端手機,面向的市場,正是願意為了體驗它們的特色而支付更多錢和精力的人。

這並不存在用小米就窮,用三星蘋果索尼就人傻錢多的說法。

同樣一條牛仔褲,CK和美特斯邦威的區別就是,有人願意花上千元去體驗CK的舒適感和特色工藝。而普通人覺得,美特斯邦威的手藝,已經滿足了自己的需求。

所以,國內的旗艦機,之所以沒有賣到四千以上,是因為它們目前還不具備讓那部分「挑剔」的人去認可它們的技術或者特色。

如果有一天,米魅中華酷聯,它們其中有一個公司,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技術,比如3D投影技術(看視頻,視頻聊天),語音識別安全支付(用聲音甚至聲波的識別能力來進行防偽防盜),堪比單反的照相能力,等等。只要率先達到其中一項技術,並完整的呈現出來,那具備這項功能的手機,就可以將價格提高到四千以上了。

或者,它們製造的手機,能夠系統的解決很多問題,達到更新時代的效果,比如,一個手機連接了無數商家,出門不需要帶任何證件,會員卡,銀行卡,只要帶個手機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也能讓那部分人願意掏四千或者五千塊錢給這部手機買單。

也就是說,要麼擁有超前的技術,要麼擁有強大的附贈功能。

當然,還是有那麼一部分人,他們不需要3D投影技術,不需要語音識別安全支付,不需要堪比單反的照相功能,這部分人將佔據手機用戶的八成。這八成用戶里,又有一小戳人,他們只會一邊用著兩千多的手機,一邊說,願意為了3D投影技術那些破玩意兒花錢的人,都是裝逼,都是人傻錢多。然後瞟一眼旁邊的山寨機用戶,不屑的吐出三個字,窮屌絲。


從技術層面來說,本身就是偽命題。而題主說的低價低質死循環也壓根不存在,小米華為都發展的非常好,可以說是世界領先的高增長。

放眼市場上你所說的國際品牌旗艦,哪台2K做不下來。iPhone 6買2K蘋果會虧?但商業的目的就是多賺錢,賣5288還這麼多人趨之若鶩,當然往貴了賣。為啥?消費者的不成熟

1. 貴的就是好的。

2. 貴的就是高檔。

所以那些iPhone用戶,甚至Z3用戶,Mate 7用戶紛紛成為了自來水,用什麼誇什麼,還不忘去噴小米魅族連5毛都省了。差距是有,但絕沒有主流消費者心目中那麼大。

廠商傻嗎?都不傻。小米的目標就是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用戶。蘋果的目標就是那些預算充足想省事的用戶。雖然MIUI可能更好用,但在鋪天蓋地的iPhone硬廣軟廣面前這些消費者其實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至於國產廠商何時可以賣到4K+的價位?目前以余大嘴為首的關鍵人士還是停留在:換個定價就可以。這種級別。也就不難理解拿出的只有Mate S這樣噱頭大於實質的作品。至於P8 2888的定價,我非常肯定溢價部分比iPhone高得多。

回歸正題,國產廠商能不能做出精品旗艦機?我認為是可以的,砸錢用好元件(這裡是真的好,不是小米PPT里的好元件),砸錢做用心的設計是可以的。但市場撐不起4K以上的售價,你可以燒錢,可以定價,但誰來買單?我敢說iPhone現在的製造工藝就夠所有其他廠商砸N倍的研發經費了,這還沒涉及自己做內部的旗艦級晶元。

小米嘗試進入3K的小米Note頂配版看情況可以定義為未達預期。而Vivo,Oppo系甚至華為的旗艦機在3K在也只是有不錯的銷量,還遠遠比不上蘋果,三星在5K+的銷量,更不用說是利潤了。市場情況如此,你是國產廠商的高管,你能說服自己說服董事會去砸錢做一部很有可能沒法回本的真·旗艦嗎?小米華為為首的國產廠商很謹慎,還在慢慢的向3K試探中。

當然,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由高速發展進入平台期,最後會演變成寡頭競爭和拼成本控制+差異化。所以Vivo之類的能發展下去但很難做大,小米華為倒是有戲慢慢高端,而到時的問題很可能會換成:iPhone什麼時候跌破5K?

總結:

1. 國產廠商有能力做4K以上的旗艦,有技術差距但可以砸錢彌補並且至少小米華為有這個錢

2. 現在做的就是慢慢培養市場對國產旗艦機的信心,但華為之前出的Mate7還不錯,最近的P8就有點過度自信了;小米則在小米Note頂配版卡死(被自己多年經營的1999困住了);Vivo、Oppo等始終不溫不火。

3. 後期蘋果三星會不會先降價鞏固自己的地位(現在是用上一代旗艦來打3K+市場),就不好說了

PS,其實不只是手機業。汽車行業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之間的鴻溝要大的多得多,並且已經定型,這裡就不展開了。


獨一無二技術的溢價能力。

你對比下三星的發布會和鎚子小米的發布會就可以很明白這道理。

三星發布會上只會介紹自己最新的黑科技,而鎚子小米一個別家處理器就可以吹半個小時了。

因為這些能賣上4000的頂尖手機企業,能在他的旗艦機上讓你體驗到最新自主研發的科技,然而國內廠家卻不能。

所以,當都賣到4000的時候,你會選擇什麼呢?就不想體驗下曲面屏,新一代spen,最完美的sa屏幕。。。?還是要支持國產?

一分錢一分貨,鎚子賣貴了那銷量簡直就是可笑。

我們回到oppo和vivo為什麼能賣到3000以上的這個問題吧,oppo的旋轉攝像頭(女生摯愛),vivo的hifi音效(音樂發燒友摯愛)。這些都是當時獨一無二的,所以他們就掌握了溢價能力。(評論有人說vivo發燒友不用。我只想說,如果vivo當時失敗了,魅族,小米就不會去學著也裝上hifi晶元。)

而鎚子呢?一個可以刷機的系統?還是情懷?

這也是小米note頂配上3000銷量失敗的原因,他沒有我必須去買他的理由。

所以,要賺錢,企業打價格戰就可以了,賣899,799,699,甚至399怎麼都可以賣,不重要的地方偷工減料點,怎麼都有的賺。

但是要成為擁有溢價值的品牌企業,就必須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做到獨一無二。

這裡,我真心比較看好華為,

更新下:

我看有很多人說品牌價值,這點我絕對不否認,很多人根本不懂配置科技什麼的,那個咬了一口的蘋果logo就值6000了。

但這裡說的是,國產為什麼不能上4000(很多人各種舉例上4000的機子,鑽牛角尖有意義么?那機子現在的銷量能看么?)。

所有品牌不是一出生就驕傲的(沒錯,我又想噴那個天生驕傲的了),蘋果讓大部分國人真正接受的時候是在4出來的時候。為什麼?獨一無二的工業設計,視網膜屏,ios系統的完美,以及其生態鏈,等等一系列當時簡直巔峰的技術(其實在一代的時候就已經顛覆了手機業,只不過並不完善罷了,國人也不太熟)。這些黑科技在一起,當時就炸翻了全世界。這才讓蘋果有了在6000領域裝逼的資本。試想如果當時的蘋果只是和其他安卓機一樣的,本質相同,沒任何亮點,換個外觀換個殼,還能有今天的逼格么?三星當年的9000,9100,note,沒有這幾台吊炸天,開創先河的機子,能有今天的三星手機品牌?

所以,國產上4000不是沒可能,關鍵問題是現在能不能做到對現有手機的暴髮式創新,讓人覺得我花最貴的錢,體驗到了現在最新的科技。讓人覺得,我用的是質量最好,最流行,最先進,走在世界前沿的手機。很自然的,這手機的品牌價值,相應的也就上去了。

而這一切,不是高通聯發科套裝能給的,是要企業自己研究,自己創新,而不是撿人剩下的流水線。

中國的手機業氛圍真不好,高通和聯發科使手機行業入門成本太低,而這種低門檻最容易導致的就是來圈錢的太多。你要這種來圈錢的也能賣上4000,呵呵噠,中國人民還真不是傻子。


時間未到,首先國內的市場太大(現在都是第一了),所以必須先爭奪國內的份額,而國內市場飽和後才能去其他地區爭奪份額,所以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就不是成本的事。

我承認小米4的成本(特別是軟硬體研發,流水線改造等)遠低於水果6。但如果小米發瘋一般投入巨大的成本,搞出一台搶佔各種第一的機器,核算完成本後,售價5288,你告訴我你買嗎?消費者買不買賬?

所以答案其實很簡單,小米和其他國產品牌的品牌溢價以及高端認可度,還沒有達到三星,水果,索尼的高度。因此,不是「因為成本低,所以賣得便宜」,而是「因為不敢賣得貴,所以要爭取低成本」。


因為他們自己說不出來自己的手機憑什麼能賣到4千以上,然而三星和蘋果可以。


因為品牌溢價和技術沉澱不值那個價錢。

在品牌溢價和技術沉澱不夠的情況下強行賣高價的品牌有:OPPO,VIVO,華為。確實有人買單,但是我不買。你願意買一台愛國芯的華為P8嗎?3888,劃屏都卡。

S6貴,但是S6有14nm 7420+UFS2.0+LPDDR4+雙面第四代大猩猩玻璃,拍照除了G4之外吊打所有友商產品,這才是賣高價的理由。

貴得有貴的理由,不能強行貴。


華為MATES標配4199!高配價格未出,估計5199!!顫抖吧!!!


價格越做越低是好事嗎?(from:有什麼不好呢? - 零零發 - 知乎專欄)

我相信很多人內心有這樣的疑問,或者要吐這樣的槽。恰好過去幾個月里我在知乎也看了一些其它的問答,放在這裡,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自公元 1900 年至今,以低價競爭切入市場從而取得成功的公司有哪些? - 市場營銷

紀念任天堂125周年——你所不知道的任天堂史前史 - S.I.R的遠古遊戲周刊 - 知乎專欄

(上面關於任天堂這個,其實我是想請大家關注最後一段的這一句:「這台主機將擁有當時日本業界最強大的性能,最優秀的遊戲陣容,以及極低的售價。」)

其實,除了奢侈品,你所看到的現在所有「高大上」的東西,在起家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是依靠「老子就是貴」來發展的。甚至是今天高貴(非奢侈)的代表蘋果,在1976年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設計出蘋果電腦,1977年推出第一代個人電腦AppleII的時候,他們憑藉的是什麼去佔領市場?

你猜對了,是便宜。

有關工業產品成本和價格的話題,又夠再開一個大話題了,我這裡只說結論: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工業上的所有努力,一直都是在努力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售價。能夠真正的降低一整個品類商品成本和售價的公司,不但不low,相反,從歷史來看,都牛逼的不得了。

……


經過幾年的國產大爆發,手機也和筆記本一樣進入了參數化的時代。

參數化時代的特徵是,

用戶覺得:設計不值錢。設計分為很多,外觀設計,內部設計,散熱設計等。

當一個產品進入這個階段,再怎麼強調的用戶體驗實際都很差。因為產品用戶體驗的基底和優秀的硬體設計是離不開的。


Moto X Pro剛上市時,國行64G售價是4699


國產賣2000,國際大廠賣5000,多出來的3000是幹嘛用的?

讓你們體驗最尖端,最前沿的軟體技術、工業設計用的。

沒了這些賣5000的大廠在前面開路吃癟,你認為國內還能如此輕易的造出2000元旗艦機?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上捧小米的很多,捧魅族的文章卻不多?
魅族的mBack沒有申請專利嗎?為什麼小米5也能用這個設計呢?
魅族要進入國內手機市場前三,有多大難度?
如何看待flow耳機召回?
為什麼那麼多的國內廠商都在借鑒魅族的小圓點,腰圓鍵,mback,而不去借鑒蘋果?

TAG:手機 | 蘋果公司AppleInc | 魅族科技 | 華為 | 三星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