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關於射箭的古文,說有個人不會射箭,然後去請教一個會射箭的大師?

大師沒有教給他射箭,只教給了他射箭的正確姿勢,說不用瞄準,只要姿勢正確,閉著眼睛都可以射中


應該是出自蘇軾的《仁說》

仁說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四肢百體,一不如法,差於此者,在毫釐之內,而失於彼者,在尋丈之外矣。故曰:孟子之所謂「仁者如射」,則孔子之所謂「克已復禮」也。君子之志於仁,儘力而求之,有不獲焉,退而求之身,莫若自克。自克而反於禮,一日足矣。何也?凡害於仁者盡也。害於仁者盡,則仁不可勝用矣。故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不如禮,在我者甚微,而民有不得其死者矣。非禮之害,其於殺不辜,不仁之禍,無大於此者也。

什麼閉著眼睛也能射中,純粹是不懂射箭的人穿鑿附會。


我想起了一篇古文,扁鵲有三兄弟。老大會預防、老二會調理,到扁鵲這裡都是已經發病了。用腦子想想就是古人為了文章好看寫的噱頭,你當真就輸了。


我為什麼想到的是賣油翁

陳康肅公堯咨(zī) 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jīn)。嘗射於家圃(pǔ),有賣油翁釋擔(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頷(hàn)之。

康肅問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shú)爾。」康肅忿(fèn)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瀝(lì)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唯手熟(shú)爾。」康肅笑而遣(qiǎn)之。

此與庄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一個人去請教大師箭法,問:「什麼樣的箭法才能稱為高超的箭法?」

大師說:「目中無箭,心中有箭。」

「大師的意思是能閉著眼射箭才能算高超?那大師可否一試讓我見識見識?」

大師搭弓拈箭,閉眼射出箭矢,未中靶。

大師轉頭對那人說:「看到沒,別沒事瞎機靶琢磨,看不到目標怎麼射的中目標,把普通的技藝發揮到極致就是高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不小心裝逼失敗,只要足夠機智,還是有補救機會的。


推薦閱讀:

表十餘上 是什麼意思?
龍鍾為什麼是沾濕的意思
怎麼理解三思而後行這句話?
什麼時候讓你覺得以前學到的古詩古詞古文還是很有意義的?
中華文化中的「龍」,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美好典故?

TAG:文言文 | 古文 | 射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