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詩經》中「狐狸」多喻男子,而至現在多指妖媚女子?
如《詩經·衛風·有狐》中,以「有狐綏綏」起興,用狐狸喻男子,而在後世的神話或民間,狐妖都為女子形象,「狐狸精」更指媚人的女子(貶),這種變化是如何產生的?
題主提到的《詩經》中這一句,屬於藝術化的狐意向。比較質樸,沒有神異化和妖媚化的傾向,更像是詩經的先民以狐自況的自我關照。上古時期即有狐神之圖騰崇拜,塗山氏、純狐氏、有蘇氏等部族均屬狐圖騰族。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的《塗山歌》「綏綏白狐,九尾龎龎。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據《呂氏春秋》又加增補而成,今本《呂氏春秋》失載。詩中提到了九尾白狐,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徵。
秦漢時期,狐狸地位也是非常尊崇的。 唐宋時候,各種志怪小說狐狸化為好女子魅惑男人家喻戶曉,《朝野僉載》記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飲食與人間同之,事者非一主。時有彥曰:無狐媚,不成村。」由此可見,狐狸在封建社會,最早是受到女性的喜愛,並將它作為討好配偶的神祇的。到了明清,話本小說里不得志的書生儒生YY美貌無私的狐狸精投懷送抱,距離今天時間短,又是白話,流傳廣泛,就形成了狐狸精的印象。日本的狐狸形象倒是正面的多,甚至被認為是稻荷神的使者。稻荷神是日本神話中的穀物和食物神,主管豐收。形象有時以男人形態出現,有時以女人形態出現。
.周人的「狐」,是喻諸侯¨¨¨¨¨¨¨¨¨¨¨¨¨¨¨¨¨¨¨¨¨¨¨¨¨¨¨¨¨¨¨¨¨¨
『引言』 ..衛文夫人日夜思念東征的夫君,於是給前線寫去了此信。她哪裡知道齊霸伐蔡
原本小菜一碟,然管桓耍霸道卻摟草打兔子,東征後又南伐楚國,苦了思婦。此簡書經衛
文宮廷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有狐》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雄狐鬼祟 淌淇魚梁 我心憂憂 憂君無裳
雄狐鬼祟 淇岸抖瀝 我心憂憂 憂君無帶
雄狐鬼祟 狐步淇側 我心憂憂 憂君無衣
【札記】 《無名氏·詩序》曰:「刺時也。」.失之,文義只有思念之義也。《無名氏·大序》曰:
「衛之男女失時,喪其配偶焉。」亂曰,割裂歷史、就文釋義,豈不亂曰。《朱熹·詩集傳》曰:
「國亂民散,喪其妃偶,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亂曰,純屬演繹《大序》之亂曰矣,難
不成那「鰥夫」是那「寡婦」的左鄰、你朱老夫子是那「寡婦」的右鄰?而《方玉潤·詩經原始》批駁曰:「婦人思夫久役無衣也!」實之,方儒讀懂文義矣,不愧將過兵之人。
狐在周與狼一樣,周人視之為.「君之獸」,周人多以狐指代君子。宋桓夫人一早去淇河魚梁替母
親衛宣新妃収魚笱,遠見一隻狐狸鬼鬼祟祟地在魚梁偷竊魚笱中的魚,不禁見狀生情而未驅趕。
任狐狸偷吃了魚笱中的魚後、上岸從容地抖瀝皮毛上的水,然後緩步離去。她憂慮的是她的「雄狐」,是否象眼前這隻雄狐一樣濕了下裳、腰帶、上衣。
此簡書寫於公元前656年春。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推薦閱讀:
※關雎中的最後一句「鐘鼓樂之」的「樂」到底怎樣讀?
※《詩經》中的《將仲子》里的杞樹、桑樹、檀樹與里、牆、園有什麼方位關係?求方點陣圖
※「倓然托國,淹然委身」是什麼意思?
※古漢語為什麼專門有一個「姎」字用於女性自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表達古人怎樣的愛情觀念?它的深層愛情內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