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主流文學都對王小波特別冷淡?

王去世的時候,有社會各界的人追悼,為他送行,但就是沒有小說家,作家。只有劉心武發表了一篇悼文而已。他在文學史上真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為什麼撇開個人的偏愛不談,就他睿智的思維,就他駕馭文字的能力,就他作品的可讀性,他的多重學者身份,為什麼走不進主流文學圈呢?


王小波文學的可讀性不高,注意這裡的可讀性是讀者讀了之後能不能完全理解。面對他文學作品裡的大量想像,雙線交錯並行,反諷,戲諷等等是讀者不能完全理解的。他的書不是傳統的一個小說只表達一個所謂的人生哲理,信息量很大。

李銀河在一篇書序大概說過這樣的話,王小波是遊離於文壇之外的作家,因為他不以教化為目的而寫作,而是為了追求愛、純真和自由。這我想也是王小波最與眾不同之處,也是和其他作家最不一樣的地方。

王小波現在真的不為主流文學所認可嗎?不知道題主對主流文學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指的只是認可程度,在現當代文學史中,一些較早的版本的確沒有對王小波文學作品的分析,但是在後來的新的版本中王小波已經是對90年代及以後的文學影響頗深的作家了。

最後,文學作品的優劣從來都與主流和非主流無關。主流文學作品也並非都是不堪一擊,非主流邊緣文學也並沒有人否定,希望大家也不要對主流文學有特別大的莫名的偏見啦,比如還沒看過這個作品就說它爛得不得了。。。而且就算王小波不是主流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明白它的意義就好。


剛好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在身邊,上一張圖來給題主看看書里的評價。教材里的評價應該算是主流了吧,可以看出現在對王小波的評價是正面和認可的。至於當時為什麼冷淡,教材上也寫到了,王小波是以「局外人」身份參與寫作的,他的寫作超出了當年文學思潮的範圍,超越時代所以不被認可或者不被注意是歷史上發生過無數回的事,時間會證明一切


竊以為,在中國...主流文學的定義...就是為我D服務的文學...然後...你就懂了唄

參考周作人和周樹人在不同時代的不同評價


看到還是有一些人的認同我還是誠惶誠恐的,其實我說的原因算是比較側面和間接的,最近看他的雜文發現,大量對文。革的回憶以及對社會的批判和反思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主流所不能接受的而已。

答案最後更新一張圖片,來自王小波本人。我想他自己早知道這個情況了,無奈這麼多年情況並沒有好轉。

謝邀。看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是熱愛王小波的,慚愧並沒有看完他的所有作品,但是他的寫作風格和批判思維讓我想起了錢鍾書,但又有不同,他的文字現在看來一點也不過時,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思維超前且敏銳透徹的人。

具體來說,我認為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1. 王是個天才式的人物,他的思想並不一定能在當時被普遍接受。你知道的,哪怕是文學這種東西在中國也是會論資排輩的,參考最近很火的某文聯主席的新聞,你就知道主流文學是怎樣一群人在把持,當然因為與人格格不入,性格上可能也格外孤傲,你知道的,有些天才很多時候看別人都是傻逼,例如喬布斯。

2. 中國的文學風氣讓人吐槽都無處下手,小人得志,歌功頌德的人爬滿主流文學牆壁的時候,誰又能看到王小波這樣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就問一句,當代主流文學從王小波那批人之後恕我孤陋寡聞,誰能站出來被人看到?

王小波的文章看著是一種享受,有趣。


因為文學沒有主流。


因為不是一路人。罵他罵不到點上,誇他對不起飯碗,只好冷處理了。


私以為 你喜歡的 就是主流!


您的邀請像是一個待辦事項,我有職業病,不回答不行。可我一回答就顯得外行了,真心不懂。

小說領域,我只讀過魯迅毛姆卡佛這一類大眾作家;對於王小波這類神一樣存在的作家,僅僅是停留在聽說過的層面。

我更願意這樣猜測:反而恰恰是王小波對主流文學特別冷淡,以上猜測僅供參考,萬一是呢!


所有所謂的主流文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有中心思想。就像是高中語文試卷上的閱讀題,總要讓讀者歸納出一個中心思想。

講真,我從未在王小波的字裡行間總結出什麼中心思想。不過可能大抵是我水平實在不夠。(個_個)

但凡是主流文學,總是"積極向上"的,富有深層的崇高蘊意。或是讓失意者重鑄信心,或是讓走在迷途的人找到方向,或是讓壞人幡然悔悟,或是讓好人更加意氣風發。

罒ω罒

這麼看來,主流文學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不僅擁有供人賞析的文學力量,還擁有著讓世界更美好的偉大使命。

(???????)

現在,讓我們來看王小波的作品。看過一兩本他的書的讀者都了解,王小波寫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有趣。而這有趣,有時候也可以有趣的很絕望。其實,李銀河曾經提到過,"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輩在讀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之後說:沒有感覺到這本書能夠提升人的靈魂。王小波為這一評價相當鬱悶,耿耿於懷,不然不會在一篇雜文中專門提到: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別人的靈魂,而是提升自己的靈魂。"

(艹皿艹 )

王小波的文學與主流文學的一切毫無關係。他的文學既沒有政治功能,也沒有商業目的,是純到不能再純的純文學。他的作品,不是給需要教導的身心不健全群體看的,更不是給需要醍醐灌頂的壞人看的。他的作品,是為了讓尋覓美的人,找到一點美,找到一點有趣,找到一點性感的絕望。

下面一段話摘抄於《沉默的大多數》李銀河在王小波逝世十五周年為丈夫寫的一段話。

來啦 ,

  王小波與當代中國文學主流在價值觀的遊離是官方評價對他的文學保持沉默的原因:一個既存的評價體系只能根據用慣的標準來評價好壞,給予褒貶;對於一個完全遊離於這個評價體系之外的東西就只能是狗咬刺蝟,無從下嘴了。

  儘管官方評價一直保持沉默,讀者和認真的寫作者卻不是這樣。前者從十五年來各種版本的王小波作品選本層出不窮,盜版書也狂賣不止,可以得到證明;後者有馮唐的文章為證:他第一次讀到王小波是在廁所便秘的時候,發現的快樂使他差點像阿基米德一樣光屁股跑上街。他發現的是什麼?他從王小波的文學發現: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他稱王小波是現代漢語文學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所謂「開始」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判斷:在「開始」之前是一片虛無。

ps:我還木有看《愛你就像愛生命》決定明天就去買!入了波叔的坑,就要好好躺完(。?`ω′?)


當前國內的文學主流還是基於現實主義風格,這個看文學期刊就能大致了解,其實也不用看什麼期刊,回想一下你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本有多少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就知道了。王小波的小說主旨幾乎都是被消解在文本邊緣,風格非常後現代,況且很多題材還非常「不合適」。。。。批判對象也非常「不合適」。。。所以你懂的。。。


因為其雖有深刻思想,卻不無肆虐病態,只是抒發了部分人的內心需求,實際並不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因為上面不爽。


因為大家不讀書……


無所謂主流不主流,你住在高大的城堡會感覺良好,我住在平靜的小屋裡同樣也會感覺良好。當高大的城堡一天天的變得冰冷褪色,相反我卻覺得平靜的小木屋更加溫暖而富有人情味了。

做任何一件事、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不會考慮它格調不格調。


畢竟天朝主流文學和主流作家(流行網文另說) 基本和主旋律還有D及ZF或多或少是相關或者相符,不是很好說清楚,意會吧。

而王小波的書,冷靜的思考裡面很多對上述天才式的嘲諷和打臉啊。就算聯繫這麼多年後的時事,也是臉好疼……


答題前我想先問一句,什麼叫「主流文學」?「冷淡」又體現在哪裡?

就題主「王去世的時候,有社會各界的人追悼,為他送行,但就是沒有小說家,作家。只有劉心武發表了一篇悼文而已」這句話補充一點事實,從中或許可見一些端倪。 先上一張圖。

05年的時候北京燕山出版社和社科院文學所主辦過一個「世紀文學60家」評選活動,由專家和大眾分別對20世紀中國著名作家進行打分,然後取平均值進行排名,上圖是前三十名,不論分數的權威性和置信度,他們起碼可算是20世紀中國文壇最知名的30人。

下面來看一下這30人中,已經去世的人,他們的追悼會簡況,再與小波的進行對比。

1.有較深厚政治背景的 6人:魯迅,老舍,茅盾,巴金,曹禺,聞一多。 魯茅聞的追悼會,自然無需多說,都是重大的社會事件,老舍追悼會上鄧小平和李先念獻了花圈,巴金追悼會有賈慶林和劉延東出席,有這樣的政治背景,追悼會上想必少不了一些所謂的「主流作家」。

【說明一:「有深厚政治背景」多半不是說作家本人與政界關係密切,而是說他們的社會影響力非常廣泛,曾在革命或政治運動中寫過一些有「先進性、代表性」的作品(如魯迅的雜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至後來被當權者所認可。但聞一多特殊一點,本身就曾是民盟領導人】

2.雖然沒有像前6人一樣深厚的政治背景,但也可以算作是「與革命或體制有關」的作家 5人:汪曾祺,戴望舒,蕭紅,孫犁,史鐵生。 汪曾祺1985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戴望舒曾在胡喬木主持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工作;1942年,延安文藝界舉行蕭紅追悼會,在延安的作家及文藝工作者深切悼念蕭紅;而孫犁曾任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史鐵生沒辦追悼會,但有個追思會,是在北京798舉辦的,余華、格非、鐵凝都去了,此三人都與作協或文聯有關。

以上諸君,其追悼會也是較為「主流」的。

【說明二:是否與體制有關,向來不是評價作家好壞的標尺,但會影響到作家的追悼會,以及很多人口中的「主流」程度。本文意圖不在評價作家高下,而只論其追悼會的類別,故需考慮是否與體制有關聯】

3.與體制關係不那麼密切,而有作家、文藝圈人士參會的 2人:朱自清、徐志摩。

朱自清的追悼會是由梅貽琦主持的,也有一些學界名流參加;徐志摩的追悼會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操辦的。

4.遵照遺囑,沒辦追悼會的 2人:沈從文,錢鍾書。

5.其他 3人:張愛玲,死後幾個好友簡單地給辦了個追悼會,情況不詳;

周作人1967年曾被紅衛兵抄家,以他的「小資」身份,死時怕是也沒人敢給他辦追悼會;

郁達夫被日軍秘密殺害,他的追悼會上,革命人士佔主流,但社會影響不大。 此外,賈平凹、余華、莫言、王安憶、金庸、北島、王蒙、余光中、白先勇諸君今尚健在,不作敘述。另有幾君情況不詳,亦不敘述。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麼呢?

可以看出,很明顯的一點是,與政治或體制的關聯度,是影響作家「主流」程度以及追悼會類別的重要因素。畢竟整個二十世紀的前四分之三,中國都處在各種各樣的社會變革和政治運動中,直到286把發展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基於這個社會現實,我國的作家對政治和體制都難以置身事外。即便是現在,不搞革命也不搞運動了,我們依然有文聯,有作協這種黨的下屬機構,依然有一大批人在寫作關於上世紀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文學作品,好壞姑且不論,單看政治對文學的影響程度,今日依然深重。

手機碼字不便,占坑稍後再填。


還真以為主流文學這東西跟JINGJIZHENGZHI 沒有關係一樣的,,,,,,


可以參看王小波選集中李銀河為他做的序中討論的王小波的文字是遊離於主流文學之外的


因為當今中國的所謂主流文學其實是三偽文學,自然對王小波的純文學保持冷漠。但是老百姓對那些三偽文學也保持冷漠在


推薦閱讀:

能否用一百字寫清楚你最想要的生活?
江南的文風有什麼特點?如何模仿?
我特別想知道這些話真的是汪曾祺寫的嗎,翻遍了他的書都找不到!?
如何評價龍應台的《野火集》?
如何看待「白首如新,傾蓋如故」?後者是soulmate么?

TAG:文學 | 王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