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歌手為什麼喜歡發專輯的deluxe版?
對於歐美歌曲沒有什麼特別學術性的研究,這裡只是從我日常的感知上做一些解釋。
Deluxe版本,英文里一般會以Deluxe Edition,Deluxe Version,Extended Version,The Extended Cut等方式進行標註,中文一般直接將這些稱呼統稱為豪華版。Deluxe版本的專輯中一般都是多附加了一些Bonus Track,算是對普版專輯的補充。有時候Deluxe版本中還會附加一些創作音樂時錄製的Memo或是音樂早期版本的Demo,也是變向對於普版專輯的補充。
Deluxe版本的存在,如果單對於一個歌手來講,主要是為了對其受眾群體進行一種小的區分。一個歌手的音樂收聽者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路人粉,一類是死忠。路人粉對於這個歌手並沒有太強烈的個人情感,一般只是純粹喜歡歌手的音樂,所以對於路人粉來講,是否購買Deluxe版本的專輯無傷大雅,買普通版的專輯拿回來聽已經足夠了。而對於死忠粉來講,可能就更傾向於收聽此歌手所有的曲目,包括Deluxe版本中附加的Bonus Tracks,所以死忠粉會更愛買Deluxe版本的音樂專輯。
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一部分。
Deluxe版本存在的原因有很多。目前的歐美地區獲取音樂的主體方式已經基本數字化,不管是從iTunes這樣的音樂市場中進行下載,亦或是用Spotify這樣的流媒體方式進行收聽,人們已經傾向於收聽/購買一張專輯中好聽的部分曲目而非購買整張專輯。於是,Deluxe版本的第一個好處便出現了:當人們想要購買某張專輯中的某首單曲時,人們自然而然地傾向於購買Deluxe專輯中的那首單曲,這樣做一是為了顯得比較高大上(…帶Deluxe這個字元總是好看的),另外則是如果將來自己覺得這張專輯下的歌都比較好聽,想要Complete My Album的時候,選擇Deluxe版本的專輯來Complete則能夠收穫普版的全部歌曲+Deluxe的Bonus Tracks,從而能夠獲取更多的音樂。
而對於獲取Deluxe版本比普版多出來的那點錢來講,Deluxe版的定價其實也沒多到哪裡去:普版若是$9.99,Deluxe一般也就是$12.99。即使多花3美刀,自己還多得了好幾首歌,這3美刀在人家眼裡也就算花的值的了。
Deluxe版本價格貴了,但是Deluxe版本的很多內容也是跟普版作了區分。例如OneRepublic的Native專輯,普版封面為彩色,Deluxe版封面為棕色,且Deluxe版本對歌曲曲目做了調整,新打單的Love Runs Out即來自於Deluxe版;Taylor Swift的Red專輯,售價為Deluxe&>Target專賣Deluxe&>普版,其中Target專賣的Deluxe版有了新封面和Bonus Tracks,價錢也比較適中,從而使得Target專賣Deluxe取得了不錯的銷量;Lana Del Rey的Born To Die (The Paradise Edition),不僅換了新封面,而且其中內附CD 12,對發行歌曲做了大大的整合,對於沒有最先購買普版的人買此版本則是非常實惠划算。(感謝Brain Lee指正:此Paradise Edition為改版專輯,並非所謂豪版,此例可略過)所以,Deluxe的改變不僅僅是那一兩首Bonus Tracks,它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普版專輯再進一步美化和整理,也從而更為適應某些粉絲的胃口。
Deluxe還有一種用處是用來挽回實體唱片的銷量頹勢。這種模式最明顯的體現就是Taylor Swift的專輯。例如Taylor Swift新發行的1989專輯,在美區iTunes只有1989普版的售賣,而其兩種Deluxe版則在美國只有實體售賣,售價依然是Deluxe&>Target專賣Deluxe&>普版。而此次Target版Deluxe中既有附加的三首Bonus Tracks,又加了三首歌的早期Demo,還附贈了很多Taylor自己拍攝的Polaroid照片在此版唱片中,此舉遂大大提高了Target版Deluxe的銷量,促進了實體唱片的售賣。
我也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解決了樓主的問題。反正最後的最後,總結一句話:Deluxe版本有它的市場,所以Deluxe自然可以存在。主要是為了圈錢。。。。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歌手收了/創作了很多歌曲,有幾首歌很棒但是不符合專輯的主題、風格,於是就增加了豪華版,咦,這個好像很少遇到啊。。。。。推薦閱讀:
※為什麼最近幾年汪峰的歌曲這麼火?
※人們為什麼需要在線音樂?
※權志龍是個怎麼樣的歌手?他是否是完全在拷貝歐美歌手?
※應該如何理解陳奕迅的《沙龍》這首歌 及其MV?
※人只有兩隻耳朵,為什麼需要5.1、7.1聲道,甚至VR中的spatial 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