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鳩摩智可以改過自新,而金輪法王死不悔改?

同樣是高僧,同樣習武,同樣是國師,同樣是反派,為什麼鳩摩智進入絕境後大徹大悟,而金輪法王死不悔改?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當然,其實也是根據版本不同來說的

第一是針對創作人物的需要吧,這個可以說是以舊版,三聯版為依據或者世紀新修版不考慮。其實天龍八部設定人物是就不是過去武俠小說的,英雄人物也就是主角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揭穿什麼大陰謀啊,擊殺大boss之類的武俠小說套路。

神鵰甚至倚天都有這種套路感,金輪法王是楊過成長路上的標杆,是必須被打倒的。至於為何不是歐陽可以在結尾瘋,裘千仞可以出家,而不用死,但金輪法王必須死?因為…他已經是和尚了啊,總不能再出家吧!至於為何不廢掉他武功,首先要廢掉他武功,那就得要求楊過武功超出他太多,但顯然不行,金輪不比裘千仞和鳩摩智實力弱五絕,金輪他就是五絕層次,五絕之間要生死戰那是相當不易的,很難給楊過機會放水,畢竟他也是生死之間,否則那就要麼打破武力體系,讓楊過超出五絕了,要麼就是金輪其實很費,那又打臉巨俠了,這麼菜你當初怎麼沒收拾下來。所以啊,根本也沒有隻廢不殺的實力和機會,否則整部書實力體系就崩了。所以,金輪必死。當然,其實,主要是楊過本來就有殺金輪的心,這個已經很明顯了,誰讓金輪你不是殘疾人呢,這樣,興許過神心軟放你一馬。

那麼,鳩摩智為何可以不死呢?也是人物設定的原因,前面說了,天龍就不是傳統武俠小說的路子,天龍其實是通過三位主角的故事來展現一個融入了政治,野心,恩怨情仇各種因素的江湖。其他武俠小說寫的就是俠,那些俠客那個江湖在我們看來都是虛構的,但天龍的江湖確是在用一個武俠的殼子將這些一一展現,同理,笑傲寫的是野心,鹿鼎寫的政治。所以,天龍之中的人,你可以把他看作我們身邊社會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的結局並不是必死的,只看你在天龍這個江湖中背負的因果夠不夠多。蕭峰背負了兩個民族的因果,他背不起。段正淳,他的因果他背得起嗎?而鳩摩智,他的因果卻都了斷了,政治野心,他有,可原本就不強,斷了就斷了,求武之心也被木頭廢了,他殺的人是不少,但他面對的是段木頭,不是楊過,沒有半點殺人之心的段譽和鳩摩智的因果是整本天龍僅次於蕭峰和他老子的,所以,他在段木頭面前懺悔重生,這才是真正的了斷因果。

第二個角度就是從二人地位來說了。好多人提到了,但這個要在新修版才能最有體現。因為新修版給了金輪活下來的機會,新修版不斷充實了金輪的形象,但越充實越發現金輪必須死。因為鳩摩智的大輪明王地位相當高,有相對自主性面對吐蕃政權,鳩摩智做的一切行為更多的是出於自己意願而非有其他更多的束縛。但金輪法王則不是,他必須服從於王權,對內他必須為了教宗著想,對外,他必須聽從王爺號令,為王爺效命,除了他的國師身份,他和瀟湘子之流並無本質差別。他必須為了征襄陽建工,必須三番五次做小人,必須燒死自己中意傳承衣缽的妹紙,而主角卻必須保襄陽救妹子,他沒得選。所以在最後的戰場上,他再不情願也必須上場,這也是為何新修版他的結局終於有了變化,他雖然仍舊是必死的,但不是以那個枯燥的大反派模板去死的,而是一個鮮活的為了在最後終於不用再受教宗,王權束縛,而去替那個小菇涼而死。


鳩摩智跟金輪法王可不是一個等級的,鳩摩智武功雖然不錯,但不算是天龍八部里數一數二的。喬峰段譽虛竹不說,天山童姥,掃地僧那一眾老高人也不講,就是蕭遠山和慕蓉博武功也比他好。

鳩摩智強練少林絕學,有的武功剛用一半渾身就疼的不行,而且命在旦夕,段譽把他內力吸走了,他才保住一命。

鳩摩智愛武功,但他貪心不足,學了少林寺那麼多絕學不夠,段譽的六脈神劍也要。

他大徹大悟的是什麼?一直以來視若珍寶的武功,毀掉之後反而保住了性命。

一個本來要死的人,突然不用死了。

一個本來追求的目標,一下子沒了。

那隻能換個目標做高僧了。

金輪法王可不一樣,第一他武功高,而且他不貪,他知道武功貴精不貴多。

所以他教育楊過,說你要找郭靖報仇,你準備用哪家的武功啊?是玉女心經,還是九陰真經,是打狗棒法還是蛤蟆功?這個你要想好,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沒用的。

正是這番話點醒了楊過。

跟重劍無鋒頗有點相同的味道。

光看這一點,金輪法王就比鳩摩智高了不少。

而且金輪法王的武功,是跟五絕齊平的。

這一點可能有人會質疑,覺得他打不過雙劍合璧的楊過和小龍女。

其實不是這樣的,首先,他和郭靖對招,書里明確寫了,兩者不分上下,一個內力更深,一個掌法更妙。還有藏邊五丑被震斷經脈,書里說的也是洪七公和歐陽鋒的內里加在一起,頂得上兩個金輪法王。

當然,這不能算這麼仔細,反正金輪法王的武功,有五絕的水平了,這點毋庸置疑。

再看個人素養,金輪法王學富五車,漢語懂得也多,而且頗通人情世故,除了誤收霍都這個叛徒,其餘地方都很圓滑,比如對趙志敬的收買,還有在絕情谷參加婚宴,還有本來要殺小龍女,一看到忽必烈來了,馬上停手,因為知道忽必烈肯定看不慣自己欺辱少女。所以他在蒙古地位高,國師,不光武功高,還要會為人處事的。

相比之下,鳩摩智就差多了。

而且什麼叫改過自新?

金輪法王是蒙古人,他為蒙古效忠有什麼錯?在他眼裡郭靖才是叛徒,自小在宋朝活不下去了才來的我們這裡,結果當年的金刀駙馬,變成了如今的抗蒙大將。

金輪法王忠於蒙古,所以搶奪武林盟主也好,想殺郭靖黃蓉也好,都是為了民族大業。

我們眼裡的改過自新,對他來說是叛國。

再說說鳩摩智,他的使命是陪王子去西夏求親,結果他半路改過自新,那王子呢?就這麼被丟下了。

你是王子你什麼心情?

不要以非善即惡的眼光來看待金庸書里的人物。在我們看來,郭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或許在蒙古人看來,金輪法王才是真正的大俠。

受不了,我真的要把評論關了

很多評論真稱得上煩人

金輪法王是西藏人?能去百度一下再說嗎?他是蒙古人,只不過練的是藏族的武功

就這種評論也有人贊

還有那些說鳩摩智武功高的,我不反駁,後來想了一下,我覺得他武功不高是因為在天龍八部里,一流的是掃地僧天山童姥等,二流的喬峰段譽虛竹,他排在之下。

而在射鵰裡面,還活著的那些人,武功最高的就是五絕了吧,金輪法王都可以一戰,所以這樣相較而言,顯得後者武功高了。

但是,我刪了那些說一個鳩摩智挑戰十個金輪的那個評論,你當這是頁游嗎?一刀999。。。


瀉藥。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我從寫作技巧的角度說一下。寫神鵰時,金庸仍延續射鵰的寫法,一個主要反派和幾個次要反派。在射鵰中是歐陽鋒和彭連虎幾個,在神鵰中是金輪法王和瀟湘子幾個。書的一個主線是正反雙方的矛盾衝突,所以最後的高潮是襄陽大戰,正派的幾大高手與金輪法王對決,金輪只能死。在天龍中,金庸寫作技巧有提升,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正派反派,所謂有情皆孽,無人不冤。故事不會以這種正反對決的方式結束。鳩摩智雖是反派,但沒有給他安排必死的理由。從某種程度講,每個人都有善有惡,天龍已經超越了善惡,因此鳩摩智不必死,以凸顯矛盾高潮。高潮是主角蕭峰的死,這在寫神鵰時不可想像。


鳩摩智的動機更純,他除了追求武道之外,還有對佛法的追求


兩人的追求與才智不同。

鳩摩智武學佛法均鑽研甚深,但是為人爭強好勝,爭口舌之利,爭武功長短,更是想要學習天下武學。

因為這爭強好勝的執念,導致他的佛學只與人爭長短,其他無用,在其武學修為全被段譽吸走之後,斷了執念,自然佛學大成。

鳩摩智的設定也有現實原型,本身就是高僧,自然結局也要是得道高僧。

金輪法王不同。他就是協助忽必烈攻宋的,讓蒙古軍大吃苦頭的中原武林,自然是他去對付。

關於金輪法王的佛學修為,也沒什麼描寫。與鳩摩智橫掃密教,每五年開壇講學相比,應該差距很大。

改過自新不是很適合兩人,悟道成佛比較適合吧。


我憑著自己的理解隨便寫點吧。鳩摩智這個人只是潛心武學,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比如跑到天龍寺鬧事,又跑到姑蘇慕容家,又跑到少林寺,反正都是為了提高武學水平,他的身份雖然是吐蕃國的國師,但是吐蕃和大慫並沒什麼戰爭,他這個國師身份也不怎麼金貴,金庸並沒有過分強調他的國師身份,基本鳩摩智就是個獨來獨往的武學痴。

金輪就不同,蒙古的國師這個是他主要的身份,接受蒙古帝國大汗冊封,以蒙古國師身分協助由忽必烈統率的蒙古南侵大軍攻打南宋。他的使命並不僅僅是天下第一,打敗郭靖,成為武林至尊。他要做的是把郭靖為首的南宋武林給打垮!先幹掉郭靖,讓整個南宋武林失去主心骨,他們就無力與蒙古大軍抗衡了,所以金輪法王的使命是相當重啊!

想要洗白鳩摩智很容易,直接武功全失萬事大吉,並不能牽扯很多國家民族的利益,我沒武功了,不能興風作浪了,也不能在繼續裝逼啦,大不了一副大徹大悟的樣子回吐蕃去喝茶念經種紅薯~。而洗白金輪法王,武功全失,他照樣也是與整個南宋武林作對,因為他是敵國國師!他即使沒武功也是侵略南宋的急先鋒與主要策劃人,所以你怎麼讓他收手呢?突然大徹大悟覺得人生不過一場戲,直接辭去國師職位,回家養幾頭小豬從此再也不參與國家民族的戰爭?

所以鳩摩智洗白是直接大徹大悟回家念經了,金輪洗白只能通過對郭襄態度轉變救了郭襄而死,反正總是要死的。


鳩摩智是貪成痴,因與自己,武功盡失後大徹大悟。

法王這個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你站在主角的角度看法王似乎不知悔改,但是你站在法王的角度呢,人家為了自己的國家發榮富強有錯嗎?

政治的問題又怎麼說誰對誰錯?


各為其國,金輪國師有何過可悔?


因為西藏最終納入中國版圖,而外蒙獨立了


鳩摩智的原型可能是東晉高僧鳩摩羅什與藏僧金剛智的集合

金庸先生或許一開始對他就是有goodend的設定

金輪法王可能是在設定上輸了


金輪是政治人物,武功是為戰爭服務的,比武尋絕技只是業餘愛好;

鳩摩智是典型的武痴,主業就是各種找絕技炫耀功夫,幫祖國處理政治問題才是業餘愛好。

考慮到政治家們沒一個好人的公理,誰和政治走得最近誰自然更容易死。

另外,並不認為天龍四絕大於神鵰五絕,除了天龍粉,也沒見到有其他金庸迷把這個當真理的,普遍比較和稀泥看法無非是天龍四絕略強於二論五絕略弱於三論五絕,金庸吧持這觀點的也最多


小說的主題思想就不一樣,神鵰俠侶寫的是儒家思想影響下的俠客,所以你會看到最後楊過給郭襄過生日做的幾件事,說只是學著郭伯伯當年的樣子云雲。。最後是楊過一招致命殺掉了蒙哥。所有的正面人物圍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來寫,消滅反派使得他們的形象充滿光輝。

而天龍八部就是一部充滿佛家思想的小說,不止是鳩摩智,蕭遠山,慕容博這些多年的生死恩怨都在佛法下化解,蕭峰的悲劇也是因為他的放不下,而他另外兩個受佛家思想影響較深的義弟最終的結局是圓滿的。慕容復也因為放不下所以只能瘋掉。所以說主題思想不同,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自然就會有鳩摩智和金輪法王的不同。

手機簡單一打,有些混亂,見諒。


一個只是爭名奪利的投機者

一個卻是自成一派的大宗師

執迷不悟的愚者才會被當頭棒喝

心有所求的高僧不會被生死羈絆


鳩萌智不是什麼壞人,再加上武功盡失,死裡逃生,大徹大悟。

可能人在死面前才會覺得一切皆過眼雲煙。

他曾經翻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他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

都飄散如煙

他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但是金輪法王呢,練就絕世武功,而且武功不斷精進的,慾望當然也隨之膨脹。他可不是什麼好人,他除了武學,對權力也很痴迷,也殺過不少人,記得其中有個長須鬼。


看了好多答案,其實都沒說到點子上

唯一的原因就是

鳩摩智是吐蕃不世出的奇才,聰明絕頂

而金輪法王就是一介武夫,是個蠢逼。。


因為金輪死了就沒boss了


因為金輪只想安心做個反派,準確的說是射鵰神鵰里的NPC都是這樣的,角色的作用就是幫助/噁心主角。

天龍就稍微複雜一點,大家都是有追求的人,大家又都比較佛系,就比較容易大徹大悟咯。

總結一句就是,金庸說,筆給你,你來寫。


按照佛家的說法,佛渡有緣人吧。


鳩摩智給人感覺更像是一個武痴,或者說是他的種種行為更像是一種個人行為。雖然貴為吐蕃國師,但是天龍裡面沒有太多屁股決定腦袋的描述。那麼大法王就不一樣了,很明顯是為蒙古國出人出力的,其實這也是他不得善終的原因,因為屁股決定腦子,那麼大俠們只好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去踢他的屁股。冥頑不靈的人,往往不是不懂

真轉牛角尖,很可能是就是利益主導的一種行為。


《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二書的主題思想不同。神鵰俠侶主旨在談情,「唯能極於情,故能極於劍」。金輪法王是全書中的大反派,也是棄情絕愛的代表人物,所以先是被龍楊二人心意互通的玉女劍法打敗,最後死在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下。金輪法王至死不悟的是——他所以敗給龍楊二人,不是因為武功才智不如,而是名利心敗給了真愛。真愛催生出來的力量,剛勇無畏,殊不可侮,金輪法王縱有龍象之力,又豈能與之抗衡哉?天龍八部的主旨在於探討人的痴與惑。「有情皆惑,無人不貪」,只不過不同的人執著的東西不一樣,貪念也不一樣。慕容博父子執著於復國,蕭遠山執著於復仇,鳩摩智一念好勝,玄慈為盛名所累;有的人貪戀情愛,有的人貪名,有的人貪利,貪念不同而已。回到題主的問題。吐蕃國師鳩摩智,所以最終能成為有道高僧,在於作者金庸設定的特殊情境。他本來就是妙解經義,辯才無礙的智者,只是因為武功太高,地位太高,名心太盛,好勝心太強,在他身上的這種「惑」居於主導地位時就和佛法的「慧」格格不入。如同烏雲遮蔽月光,那一輪明月還掛在天上,只是我們看不見了。當鳩摩智功力盡失的那一刻,自己執著了一生的東西也隨之而去,他心中的那輪朗月再無遮蔽,光明無比。


鳩摩智本來就是真正的高僧,佛法精深,只不過太痴迷貪戀武學,失去武功後,很自然的走上另一條自身早已精通的路。

而金輪,境界比鳩摩智差的遠,沒有任何原文證明他在佛法上有什麼建樹。

這也是我認為天龍四絕在武學上比金輪之流強至少一檔次的原因


同意樓上,人物設定的問題。

背景身份上,鳩摩智為吐蕃國國師,吐蕃在北宋時,傾於自保求穩;金輪法王為蒙古國國師,其時,蒙古南下如日中天,傾於攻掠擴張。

大背景易造就或影響人物性格及抱負。

鳩摩智其人高傲自負(只裝逼不殺人),天資卓絕,為了武功,可謂費盡心機,而一朝失去武功之後,斬斷執念(直覺取捨判斷力過於常人),開啟出廠設置,再慢慢恢復高僧身份,就好比搞唱歌的削尖了腦袋擠進影視圈,不小心暴露醜聞身敗名裂後回去反省反省,收拾收拾回歸老本行一樣,只要作品好,只要有時間,不愁桑榆再起無日,功成名就無時。

反觀金輪其人,天資略遜一籌(逢交戰則存心置人於死地),為人膨脹自大,前期跟主角等人各種屢戰屢敗——最多平手,後苦心積慮蟄伏十六年後,就練了個牛皮吹破天的龍象班若功,結果襄陽大決戰,先跟楊過平手,後來幾個黯然銷魂掌一出就倒了——注意,之前楊過大戰周伯通時亮過黯然銷魂掌,周伯通雖然很意外也有些手忙腳亂,但完全應付下來了。以小見大,心氣、應變力、修為沉澱力亂七八糟。所做之事,也多出於蒙古殺伐征戰擴張之需,就連死,也是為了給楊過的大俠身份當踏板,根本就沒拿到廢掉武功的機會。而且我相信,質身換境,假使也是被廢掉武功,憑這性格與悟性,再結合其所處環境(那時候西藏已經納入蒙古國版圖,他很難作為一個廢人回西藏善終),也很難再有成就大師的機會。


推薦閱讀:

既然說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為啥虛竹段譽最後沒有和大哥一起死?
《水滸傳》是武俠小說嗎?
劉正風怎麼才能避免被滅門呢?
應該如何評價溫瑞安的起名藝術?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此詩的作者是誰?

TAG:武俠 | 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