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氧元素如果消失五秒會發生什麼?
biu的一聲,地殼和地幔原地解體。那些化學式嚇死人的硅酸鹽物質、硅鋁酸鹽物質及其他含氧化合物,在一瞬間丟失了氧原子核和它對應的一票電子,留下一堆懵逼的硅、鋁、及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以及一堆不知道發生什麼的電子。
一瞬間,整個地球的外層成為了一團等離子態物質: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自由電子組成的,一團均勻的「地球漿」。然而,不同於正常的等離子體近似中性,由於氧元素偷走了一票電子,這團地球漿總體大概會帶正電(可能腦洞有誤!)。
雖然地球的物質變成了詭異的等離子態,但是萬有引力依舊存在,地球金屬內核的壓力仍然存在——只是壓力變小了許多,畢竟失去了至少30%的外層物質。於是,地核開始一邊膨脹,一邊改變自身物態:液態開始要變成氣態,固態開始要變成液態。磁場還在不在?大約還在吧,不僅在,而且還在發生變化。
磁場對在其中運動的電荷產生洛倫茲力作用,因此變化的磁場與在其中靜止的電荷,等同於靜止的磁場與運動的電荷。
這就有點麻煩了:帶正電的原子核雲和帶負電的電子云要開始背道而馳了,地球漿的內部起了波瀾。根據洛倫茲力和左手定則,它們會沿著相反的方向圍繞地軸開始運動。
這個場面是不是有點熟悉:再加上一個螺旋磁場,這就是個托卡馬克了……
然而,由於維持等離子態需要高溫或者施加大量的能量,地球漿的等離子體無法自持,它們在形成的一瞬間就會坍縮。就像利用等離子體給材料噴塗一樣,例如在密閉容器里灌上合適比例的甲烷和氫氣,在一定溫度下放電使物質等離子化,停止放電後等離子體坍縮,就可以在容器內壁得到金剛石塗層——這種過程,稱為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工業中很常用。
這樣,地球漿在形成的一瞬間,就同時開始自外向內的化學氣相沉積。核心區域則是膨脹的鐵鎳蒸汽外地核+鐵鎳液態中地核+鐵鎳固態內地核。但由於氧元素偷走了一堆電子讓地球漿呈正電,所以在發生波動的地球磁場的作用下,它們開始旋轉跳躍,在各個緯度繞著地軸運動。
運動的地球漿在一瞬間就變成化學單質云:鐵雲,鋁雲,氫雲,硅雲……一團一團的塵埃雲開始在地球的位置上保持了原本的慣性,圍繞躍動的膨脹地核旋轉。又或者,它們因為缺乏電子而帶上了正電,繼續在磁場作用下旋轉,越轉越快。
地球從混沌中誕生的歷史剎那重現。微粒碰撞成塵土,碎塊聚集成岩石,一個嶄新的塵埃碎屑雲圍繞著一個鐵鎳質內核開始演化成星球。
這時,大概過去了1秒?
第5秒,氧元素回來了。單質雲的正電性消失,電磁力的作用停止,引力全面接管。
一個圍繞熾熱內核旋轉的塵埃雲團,引力主導一切。地球的演化,大概會自此重啟吧。
(物理過程純屬外行憑著一點中學物理的記憶在扯淡,看著玩就行了,不要太嚴肅,哈哈哈)
水抽離氧元素之後只剩氫氣,二氧化碳抽離氧元素之後只剩碳單質,二氧化硅抽離氧元素之後只剩硅單質,生物體血肉骨骼抽離氧元素之後留下鉀鈉鈣鎂鐵等金屬和碳氮磷等非金屬元素構成的乾燥化合物,硅鋁酸鹽抽離氧元素剩下硅單質、鋁單質和不同成分的硅鋁合金……
接下來放電影:大氣中的氧全部抽離之後,全球普降黑色雪花,那是二氧化碳變成的碳粒;失去了佔大氣五分之一的氧氣,天空的顏色改變了,不再蔚藍;所有的湖泊、江河、海洋瞬間透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變成了巨大的氫氣團,海面上的船隻此刻可以一眼望到深海盆地的全貌,這些船隻開始墜落,隨後又被大風吹起——失去了數千米深的海水壓力,海底的氫氣急劇向上升騰,想一想三大洋的面積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場何等規模的風暴。風暴溢出洋盆席捲海洋兩側的大陸,太平洋風暴與大西洋風暴在美洲大陸中央匯合,印度洋風暴與太平洋風暴在歐亞大陸中央匯合,大西洋風暴和印度洋風暴在非洲大陸中央匯合……如果大氣中依舊保持著原有的氧氣濃度,那麼隨便一道閃電就能引發點燃全球的爆炸,在太空中能看到無數火球從世界各地騰起,這顆行星從恬靜的藍色變為熾烈的紅色——但是且慢。沒有大陸了。地殼中丰度排名前四的元素是氧硅鋁鐵,氧氣佔了地殼質量的46%,將近一半;至於地幔……
看見了沒?每種組分都帶氧,氧,氧,還是氧。
於是,氫氣風暴形成的同時,整個地球表面像皺乾的水果那樣開始收縮,高峻的山脈、遼闊的平原、深邃的峽谷、平坦的大陸架……全都開始朝地心跌落,你可以看到青藏和珠峰的逆生長,大地的裂縫中透出地核熔融鐵鎳的火光,照亮了變色的天空以及漫天的漆黑大雪。
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看到了埋藏在大地深處的另一片海洋:地核的液態外核。
你所知的每一個國度、每一座城市,你自己、你所愛的祖先和子孫生活的熱土,古老的家園、嶄新的邊疆、繁華的文明、荒涼的曠野,都在這場災難中身不由己地墜落、淪喪。迪拜塔、帝國大廈、長城、泰姬陵,你們人類耐心呵護的奇觀在風中化作齏粉,失去了氧元素,堅不可摧的磚石和混凝土都只是脆弱的笑話,它們就像春天裡的冰凌那樣,悄然煙消雲散。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什麼能保持原狀的著名建築,那大概只有埃菲爾鐵塔,看到它了嗎?那是紅色火光中一個小小的針狀陰影,感謝居斯塔夫·埃菲爾吧,這位睿智的建築師選擇了金屬作為它的骨肉。但它能堅持多久呢?地核擁有接近太陽表面的高溫,這座驕傲的高塔很快就會化作一滴鐵水,融入液態金屬構成的滄海。
大墜落要何時才會停止?不知道,那取決於地殼地幔有多少剩餘物質,以及這些物質要多久才能從地核的高溫中重新冷凝出來、組成新的地球外殼。我們所知的是,早期地球花了數億年才形成原始地殼,那可是一段放在地質歷史上都顯得有些漫長的時光。
這只是地上的變化,現在鏡頭該對準天空了。
失去所有氧元素,對地球來說是重大的質量損失。從太空中看,這顆星球半徑縮減了數千千米,它的引力已經不足以束縛住狂暴的大氣層。
大氣開始逃逸了。
天空的顏色一點點變淡,令人幾乎能想像出天幕背後宇宙空間的冷酷面龐。漆黑的大雪融入夜色,幾乎無從分辨。
行星與衛星的軌道處於微妙的平衡中,那隻操縱平衡的手就是引力。地球質量衰減之後,月球的軌道隨之產生變化。它逐漸朝地球靠近。再之後呢?是否會發生碰撞?這就輪不到人類操心了,天體力學自會給出回答。
說到人類……可愛的生靈們怎麼樣了?
氧元素抽離的一剎那,這顆行星上就不再存在生命。血肉與骨骼同時崩潰,這種崩潰從宏觀層面一直深入到分子層面,你的手、腳、臉龐、頭腦乃至你細胞里的蛋白質和DNA,所有有序結構全都坍塌得乾乾淨淨。這一刻,你們的文明戛然而止,七十億人的思緒永遠畫上休止符,無論歡樂、悲傷、憤怒還是平靜,再不會有人知曉,再不會有人關心。偉人的殫精竭慮,凡人的小肚雞腸,都不會再有實現的機會。
自此太陽之下,真的再無新事。
獅虎鯨象,孑孓小蟲,參天古木,萋萋荒草。
在這一刻,你們都是塵土。
也許你們身體里的碳會化作顆粒,融入那場漆黑的大雪。
這一切發生在五秒鐘內。
五秒鐘後,氧元素回來了。
你確定問的是氧元素不是氧氣?如果氧元素消失,你看得到的幾乎一切,除了純金屬製品,全部會消失或者只剩下少量金屬零件:包括你自己、各種動植物包括房子、車輛、馬路、泥土、沙漠包括江河湖海包括你正在看的屏幕
恭喜你!請問你想做石墨還是鑽石?
樓主將無法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敲黑板!注意審題!就5秒,5秒!答題能只答一半么?
大夥說的沒錯,氧以原子形態消失的瞬間,所有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就都變了。但就算變成你們說的那樣,也不過就5秒的時間。
比方說一座硅酸鹽的大山,失去氧之後,可能會變成高度摻雜的硅、鈣、鋁,鎂等不知道是什麼的物質,也可能會坍塌。
但是,不論怎麼坍塌,這個過程也只有5秒,並沒有機會看到更震撼的情景。
再往大了說,地球尺度上生成的大規模的新物質,考慮到其巨大的慣量,位置上更是基本不會有什麼變化。
至於5秒之後會怎麼樣,你們得繼續編啊!
氧原子是怎麼回來的,位置,速度,形式,能不能找到原來的同伴……既然你們都默認了有種未知力量能讓氧消失,那我相信它肯定有能力讓氧以一個合適的形式回來。
——這,才是本題的重點!
反正我是編不下去了,你們繼續啊,沒編出5秒之後是什麼樣的,都算看題只看一半,不 給 分 兒~大還原反應
不用五秒,消失的瞬間整個生態系統就崩塌了。
最初我還以為只是氧氣沒了會怎麼樣,一直懷疑其他作者到底在寫什麼?
當然了,就算知道題意了,我還是不懂。
相信題主問的應該是抽離了大氣層的氧氣吧。對於大氣層來說,那就是少了五分之一的組分,瞬間大氣壓驟降。人類的體內毛細血管大量破裂出血,眼睛突出,神經斷裂。大部分動物都無法活過這漫長的五秒。大氣的折射率也會改變,天空不再是藍色,大氣層在引力的影響下收縮,在高空形成風暴和閃電。所有衛星都收到風暴放射的能量以及地球引力改變的影響,大部分衛星因此墜毀。
你說的可是元素消失哦!做個類比吧,把氧元素比喻成建築的框架結構,地球比作建築,當框架突然消失了建築五秒內會坍塌,大尺度的建築估計會有殘喘,小尺度的建築估計玩完了。
人體內水含量約70%,水中氧元素含量約89%。
你猜會怎樣5秒鐘...五億年
「その日、あらゆる人類が、この史上最大な極上?還元反応に巻き込まれたんだ。」 &<神作り人類地球史&> 第3章
推薦閱讀:
※如果從現在開始所有人類都消失,那麼未來幾年、幾十年、幾百年、乃至很久很久以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多國科學家將聯手打穿殼幔邊界」,這有什麼意義?
※是不是所有的陸地以前都含鹽(氯化鈉),是後來才被淡化的?
※怎樣理解太陽風暴對地球的影響?
※哪些事讓你看到感到熱血沸騰,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