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


小資產階級在殘酷的大都市遇到了還要貧窮的勞工階層,遂感覺到了自己和他們也是一樣的都市邊緣人、流浪兒和受壓迫的奴隸,產生出惺惺相惜而又無力無奈無助的情感來。

到處投稿而沒有穩定收入的年輕的寫作者,和喪父了的無親無故的可憐的年輕煙廠女工,作為貧民窟中的合租客,都是為著求更多謀生的機會,才從僻遠的縣城和農村去往這座金碧輝煌的大都市的。他們都是這座城市中苦苦掙扎的討生活的平凡人。

但他們不能拯救彼此,僅有的一點溫情與熱度在殘酷的現實生活面前不堪一擊。於是作者哀嘆著說,你現在是沒有愛人的資格的呀。

這樣的故事,一百年前的上海是這樣,今天又何嘗不是。只是在當年,那些苦痛的生活孕育了左翼革命的溫床,遂使得那些掙扎的年輕人發出要再造一個平等新世界的吶喊。這是今天的北上廣的年輕人所不能想像的。


春風沉醉的晚上,講述了一個喪父的孤女勞動者與一個與前途迷茫的寫作者在同一棟房子里生活,通過彼此間的三言兩語的交流,善良的打工女與窘迫的寫作者,他們惺惺相惜,可是寫作者在生活的壓迫與前途的渺茫之中,卻是無法輕擁打工女。生活的戲劇性,愛與恨,夢幻與生活,簡單的懷揣著愛,夢幻,然後在生活中抵消掉恨便已是很大的滿足。

雲層破處也能看得出也能看得出一兩點星來……一切或許會轉變好,寫作者的文章相繼發表,生活不在拮据。也可能打工女仍舊被工廠里的工人欺辱,寫作者貧窮到只能回到家鄉,「你現在是什麼境遇,你現在是沒有愛人的資格的呀」。一如腐爛屍體似的沉沉白雲,一兩點星辰也還是給人以希望的。

打工女是善良的。「她講到這裡,忽而滾了兩粒眼淚出來」,「對我看了幾眼,好像有話說不出來的樣子」,「我……我……早就想問你了,你每晚在外面,可與壞人做夥伴么」身在異鄉,孤苦伶仃,飢餓難耐是溫情終究最打動人心,打動無數可憐人的心。麵包是重要的,情感同樣也讓人深覺缺之不可。

文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寫作者初搬至公寓相識打工女,第二部分寫打工女對作者有了天涯淪落人的感覺,買吃食相贈。第三部分作者收到書費,改善窘迫生活,卻被打工女誤會淪落成壞人。第四部分,作者坦白之後,二者對於未來又憧憬,期待著。


郁達夫的小說很多都是散文化的,心理描寫佔了大半,故事情節無關痛癢。硬要強行總結《春風》一文,無非是一個失業屌絲,「喬遷新居」,結識了一位女工,兩人互贈香蕉,巧克力的感人故事。

郁達夫小說的魅力就在於文中大篇幅不遺餘力的心理描寫。答主所問如何理解《春風》一文,依我愚見,可從文中「我」對女工的情感變化入手。

第一次見面,女工下班歸來,「我」禮貌性的打招呼,女工未搭理。從此處因女工的外貌形態引發的猜測表明了「我」對女工的同情心態,由可憐而生的同情也是本文的基調。

接下來是女工因好奇,詢問「我」天天在讀的是什麼書。這裡的情感作者並未點明。從文中得知這問題是一劍正中我的痛處,一般人面對陌生人的「刁難」,不難生出「關你pi事」,「管好你自己」這樣的想法。而「我」依然照實回答了「並不在看書,.....呆坐......不好看....」,並未用一大串能唬住女工的文豪名字如Allanpoe搪塞。可見我的本質真誠,對女工還是頗有敞開心扉之意。

然後就是女工與我分享食物以及相互經歷的問及。女工的悲催經歷使我的可憐之心愈發強烈,聯繫自己的遭遇,便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相惜了。

郵局發來的挂號信引發的兩人之間的誤會。女工的疑懼態度使我痛恨,不管怎樣我還是在乎尊嚴的,對女工的「幸災樂禍」頗為不滿。

小說的稿費讓「我」意外之喜。「索性不夠用了,就痛痛快快用....」想起二妹麵包香蕉的饋贈,知恩圖報,索性就買了被二妹看作奢侈品的巧克力,雞蛋糕。誤會解除時,「我」被二妹的關心感動,產生了雙手相擁的念頭。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對二妹動了真情,產生了愛意,只是被自己無能的現狀駁回了。我認為其實「我」還是自我設置了一條鴻溝的,從接下來平靜後的遐想可得知:「這女孩子真是可憐,但我.......,還是趕她不上」;「.....筋肉勞動...,但我這雙弱腕...」我對二妹終究只是同情其可憐,止於傾訴。

從我對女工的情感變化就很好分析「我」這個形象。一個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本質真誠善良(無毒無公害),繞不開知識帶來的優越感,擺脫不了無用的宿命。

想來「春風沉醉的晚上」是我用了兩年的qq微信個簽。 這句話很有魔力,幾乎每個微風怡人的夜晚,我都會念叨這句話,抑揚頓挫,春風 沉醉 的 晚上~~

四月末,泡個熱水澡,換上竹衫,沐浴在日暮的涼風裡。再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吧。

知乎首答。純手打,瞎BB。


剛看完了,其實就是兩個不同生活格局的人相互碰撞一個經歷,作者自己是個有學識能看外國文學也能自己寫作的文人,而煙廠打工妹是一個喪父的底層勞工,兩人同住一棟大樓,打工妹每天回到自己的房間需要通過作者的房間,所以兩人漸漸產生了一些語言上的交流和情感的升入,從打工妹起初問作者看些什麼書到開始向作者講訴自己的工作生活,其中令人記憶深刻的就是打工妹聲明希望作者不要抽他們工廠生產的香煙,表示出對自己工作的厭惡卻似乎好像有別無他法的鬱悶,相比女工對已有工作的埋怨,作者自身是沒有一份正經工作的,好不容易等到一份作品出版換到5塊錢,也得為了交房租,買衣服等一些生計問題來精打細算,雖然身份不同,但其實都是在上海生活的最最普通人的生活狀態而已,即便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隨處可見這樣的人物,每一個外來務工人員都能找到一種生存狀態的共鳴。情節雖然稀疏平常,就是兩個人如流水般自然的交流和生活交融,但出於郁達夫嫻熟的內心描述顯得特別簡單真實,讓人從一種生活的細枝末節中看到生活的美妙之處。


我最喜歡郁達夫的兩篇小說,一篇是《遲桂花》,還有一篇就是《春風沉醉的晚上》。這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底層知識份子,與在煙廠打工的打工妹之間的故事。小說的語言具有極高的抒情性和藝術性,小說故事中所綻顯出的人性之美,更是讓人沉醉!


對於那位女子與「我」而言,春風沉醉的晚上,其實是不屬於他們的。

生存下去都不容易,何談欣賞美景?


推薦閱讀:

怎樣解讀莫言的短篇小說《木匠和狗》?
如何理解村上春樹的《象的失蹤》?
劉慈欣有哪些好看的短篇小說?
如何評價中島敦山月記?
請問你對這篇短篇小說的優缺點作何評價?

TAG:短篇小說 | 郁達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