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晁蓋的死,為什麼如此蹊蹺?


晁蓋是宋江害死的,但作者用的是春秋筆法。

參見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首先是曾頭市的導火索:段景住獻馬。段景住搞到了好馬,首先想到的是送給宋江而不是梁山山寨正主晁蓋,曾頭市口吐狂言,只是晁蓋堅持親自出陣的次要原因而已。

晁蓋堅持要下山,宋江按往常一樣苦勸沒有結果,這次晁蓋顯然是態度異常堅決,宋江也沒有想到。

晁蓋點將: 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 。

內有玄機,首先,沒有點本應是其嫡系的吳用、公孫勝,出征不帶軍師什麼原因?吳用已經倒向了宋江那邊,晁蓋已經無法信任,而公孫勝則一直在站隊上態度不明朗。除此二人外,林沖、阮氏三雄、劉唐、杜遷、宋萬、白勝是他能動用的所有嫡系了。只靠這些人當然不足以打下曾頭市。只能另外點些人,宋江嫡系青州-清風山集團的首領花榮、秦明沒去,但呼延灼、穆弘、黃信、燕順這幾個親信,是派去控制局勢的,其他幾人都是出工不出力撐場子的。

接著出兵前出現了風折認旗事件。與其說是上天報警,不如說是宋江的警報,這時候吳用站出來再勸,是明確站隊去宋江那邊,宋江再勸,是晁蓋的最後機會。晁蓋沒有接受,其實命運已經無可改變。

與曾頭市的第一場接戰,其實並無勝負,但晁蓋回到寨中,心中甚憂。什麼原因?因為宋江此前戰無不勝,自己第一次領兵下山作戰無功(沒錯,晁蓋自上梁山後,除了江州救宋江的特種兵作戰外,這是第一次領兵出戰)?有可能,但這並不足以讓晁蓋這麼悶悶不樂,但更可能是首戰部下出工不出力的局面非常難看,他覺得這樣下去要取勝太難,所以後面他才想到行險招。

跟曾頭市姦細去劫寨時,林沖勸晁蓋不要親自去,晁蓋卻說「我不自去,誰肯向前」,何等悲涼!點下十個頭領同去,是: 劉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歐鵬、阮小七、燕順、杜遷、宋萬、白勝 。為什麼沒有林沖?因為他此時能信任的接應者只有林沖了。

晁蓋中箭的場面是這樣的: 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水滸傳每次交鋒,哪路人馬由誰帶領,都交待得清清楚楚,這次為什麼沒有說是誰帶的人馬?誰射的晁蓋?晁蓋這種重量級人物之死,沒有正面交待簡直不可思議。

然後就說: 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 然而從史文恭出場到死掉,從來沒正面描述他射過箭。而且曾頭市為什麼要用毒箭射死晁蓋?對於曾頭市來說,捉了梁山頭領去朝廷領賞,是最佳選擇。射死對方頭領,只會引來對方更兇狠的報復,而且殺死梁山頭領,無憑無據也不能向朝廷領賞。

晁蓋中箭後各頭領準備撤退,這時候呼延灼卻說: 「須等宋公明哥哥將令來,方可回軍。」 這種局勢下留下有什麼意義?向晁蓋派最後一個重量級人物林沖顯示實力而已。

晁蓋回山寨,眼見無藥可救,他做出了最後的反擊: 「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並沒有提要捉史文恭,只是說射死我的。晁蓋死後宋江繼任寨主已經無可避免,如果二人關係正常,為什麼不讓宋江繼任?

接著「宋江每日領眾舉哀。無心管理山寨事務。」 直到 林沖與公孫勝、吳用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宋江才裝模作樣接任,接著他馬上篡改了晁蓋遺言,說: 「卻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遺言。臨死時囑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亦不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直接把兇手坐實為史文恭!然後是吳用幫腔,李逵捧哏,直接確定寨主之位。然後呢?報仇的事全忘光了,跑去賺盧俊義上山了。直到八回書之後,段景住又被搶了一次馬(段景住之前已被曾頭市搶了一次,為什麼傻乎乎地又被搶一次?不如說是找個借口對曾頭市開戰),才又想起來有仇要報。

沒有正面描寫,全是春秋筆法,但真意昭然若揭。


看描述最後一句,這個提問也是典型的知乎名物「先說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水滸原型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提到,宋江上山時晁蓋已經掛了,然後,恩,帶著不在場證明假惺惺的登基

【 宋江為此,只得帶領朱同、雷橫,並李逵、戴宗、李海等九人,直奔梁山濼上,尋那哥哥晁蓋。及到梁山濼上時分,晁蓋已死;又是以次人吳加亮、李進義兩人做落草強人首領。見宋江帶得九人來,吳加亮等不勝歡喜。宋江把那天書,說與吳加亮等道了一遍。吳加亮和那幾個弟兄,共推讓宋江做強人首領。 】

水滸成書之前的元雜劇系列,包括《黑旋風雙獻功》 《同樂院燕青博魚》《都孔目風雨還牢末》等採用的通用設定是晁蓋壓根沒開到曾頭市副本,三打祝家莊時就報銷了……當然在陰謀論信徒看來宋江嫌疑還是很大

【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綽號及時雨者是也。幼生曾為鄆州鄆城縣把筆司吏,因帶酒殺了閻婆惜,被告到官,脊杖六十,迭配江州牢城。因打此梁山經過,有我八拜交的哥哥晁蓋,知某有難,領僂儸下山,將解人打死。救某上山,就共第二把交椅坐。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了某為頭領。】

而在金聖嘆本上市前四十七年出版的真·古本《水滸忠義志傳》是這樣描述這段蹊蹺劇情的

第五十五回 公孫勝芒碭降魔 晁天王曾頭中箭_水滸忠義志傳明崇禎劉興我刊本_國學導航

【 晁蓋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等至床前痛哭,敷藥調理。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宋江囑付曰:「賢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與吾報仇,死亦瞑目。你自立為寨主。」言訖而亡。 】

水滸這本書文筆犀利之外,好就好在立場客觀如鏡,讀者向里窺探,看到的是市井夢華,金戈鐵馬,字裡行間的煙火氣血腥味,而其中蘊含的道理向外映射,無非是仁者見仁,義者見義,抱團者見派系,陰謀論者見陰謀。千百年來,這本書有爭議,有洗版,有篡改,有同人,有查封,有炒作,有各種重新包裝,有各種臆測解讀,作者天上有知,當笑不亦快哉。

最後題主描述里這句 「宋江本是小吏,屢次出征,指揮得當,照書上的邏輯當與玄女天書的學習有關。宋江是否只與吳用共同學習天書,而不與晁蓋分享,導致晁蓋雖坐寨日久,而仍保持了莽夫秉性,並未提高? 」真的把我看笑了,正好用原文探討一下

玄女對宋江授書的法旨是【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第四十二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於是下一回,宋江就遵照玄女老師的指示和吳用學習起來了【這裡宋江與晁蓋在寨中每日筵席,飲酒快樂,與吳學究看習天書。不在話下。】——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然後晁蓋掛後第一次出場時表示【晁蓋道:「非為此也。兄弟靠後,陽氣逼人,我不敢近前。今特來報你:賢弟有百日血光之災,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為上計。回軍自保,免致久圍。」】——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里白跳水上報冤

梳理一下劇情tips:

天書是玄女欽定只能宋江+天機星看,所以晁蓋不能分享經濟

宋江知道吳用=天機星,結合宣和遺事MODE,天書上大概已經寫好了108人誰是XX星的未來劇透。當然晁蓋理論上還是不知道的

那麼問題來了,最後非欽定機要人員晁蓋是怎麼知道地靈星在江南包治百病呢?根據陰謀論的邏輯,當與天王越雷池偷看了機密攻略本天書有關,不按規矩惹火上古軍神玄女大大的後果自然可想而知,所以什麼風折認旗啊,離心離德啊,杯具架空啊,「半夜三更,諸軍亂竄,眾大小頭領皆無恙,唯獨晁天王面頰中毒箭」之類的蹊蹺現象,全都有了科學精確合理的解釋……這個作死的故事主要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主要靠自身的努力,但更要尊重歷史的進程x


宋江是否有意架空晁蓋?

有的。且宋江有意無意都已架空晁蓋。宋江上山之前,劫法場時,多次請纓出征,事實上已造成題

主所言 「江湖上言必稱宋江,不知有晁蓋」,其實及時雨宋公明本就比晁蓋聲名遠播。試想劫法

場之時,眾人皆言宋公明哥哥,晁蓋心裡作何感想;上梁山之後,眾人論及排位次,宋江一言定

鼎,休分功勞高下,讓主賓分坐,無形之中讓梁山分成了新舊頭領兩派,試想舊頭領才幾人?晁蓋

是何滋味?宋江出征,眾人請纓「哥哥我願同往」,晁蓋出征卻要親自點卯,哪個坐第一把交椅的

受得如此。

所以攻打史文恭一役,也算是晁蓋被客觀形勢所逼迫而作出的決定,晁蓋對宋江所說「兄弟不是我

要搶你功勞」細細思之,便有深意。題主所說毒箭之事,網上有很多文章分析,我是比較偏向於宋

江心腹嫡系花榮所為。天王之前多次有相讓之意,為何臨榻明言「哪個捉得害死我的,便為山寨之

主」?宋江轉身便改為「捉得史文恭的,便為山寨之主」。個中蹊蹺,實在有趣。

吳用是否已與晁蓋離心?

歸根結底,宋江和晁蓋的政治路線是不一樣的,晁蓋追求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

銀,不受貪官污吏的鳥氣,甚得自在」,而宋江是要招安的。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招安以

及批判宋江的奴性思想,落草為寇,是得把祖宗的臉面都給丟光的,林沖的個例便是一證,只要還

有退路,絕不落草。梁山泊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時,階級性質已發生了變化,大家來看看三十六天

罡七十二地煞,排位越前的,出身多半是越好啊,所以宋江的招安政策是符合梁山最廣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的,是被梁山廣大人民所擁戴的。說到底,晁蓋是死於政治鬥爭,就算他不死,他也已

經被梁山拋棄了,或者說,他在梁山的政治生涯已經死了。死於這樣的結果,讓最高領導權過渡到

宋江手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個人覺得樓主的問題是水滸中最關鍵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水滸的深度.關於晁蓋的死,本身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幾百年里也是眾說紛紜,個人覺得晁蓋是宋江害死的,以下僅僅是個人觀點,僅供樓主參考:

史文恭有沒有害死晁蓋的可能性?

答案是有的,畢竟當時兩軍對壘,但這個從情理,邏輯,常理上都說不通.

其一,水滸里明確的說曾頭市的目的是活捉梁山頭領.

(曾塗指著對陣罵道:「反國草賊,見俺陷車么?我曾家府里殺你死的,不算好漢!我一個個直要捉你活的,裝載陷車裡,解上東京,碎屍萬段。你們趁早納降,再有商議。」)

其二,大家判斷是史文恭的出處有兩點,一是晁蓋中的剪刻有』史文恭』,二是宋江在做』代』泊主時把晁蓋的』 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改為了』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其實文中從來沒有交代射殺晁蓋的便是史文恭.

其三,從當時的情景,基本不可能是史文恭. 史文恭會混在伏擊的隊伍里向大隊放箭?如果史文恭不在隊伍里,難不成隊里沒支箭都刻有『史文恭』?

(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僧人,前軍不敢行動。看四邊路雜難行,又不見有人家。軍士卻慌起來,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里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林沖回來點軍時,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性命;帶入去二千五百人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著歐鵬,都回到帳中。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葯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葯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林沖叫扶上車子,便差三阮、杜遷、宋萬先送回山寨。)

誰是兇手?

a.水滸不簡單:

看《水滸》時我總有一種疑問,水滸是否只是按照書面寫的那樣直白,梁山就是先由兄弟義氣而起的綠林好漢,最後還是同大多數農民起義一樣的悲劇?當然多年來各種陰謀論者不計其數,大多支持水滸是一部埋得極深的厚黑史,因為書有中太多的蹊蹺,其中以晁蓋的死最為重要。如果晁蓋是被宋江害死,則水滸的性質馬上粉轉黑。但書中最蹊蹺的就是萬事都沒有定論,所謂正反兩看都可以,成為了見仁見智的局面。我以前也經常納悶,如果施耐庵只是想表達字面的意思,那也太低估觀眾的智商了吧,同期的《三國演義》已經將算計謀略演繹到極致,而作為師長的施耐庵就那麼很傻很天真?這一切都告訴我,水滸沒那麼簡單。

b.既然沒那麼簡單,我們以水滸里最大的懸案--晁蓋之死來分析。正如前面所述,既然晁蓋並不是被史文恭搞定的,那還有誰可能從晁蓋的死獲利?噹噹噹噹,嫌疑人宋江出場。嫌疑人的動機自不必提,而且嫌疑人之前的總總行動都非常可疑,但嫌疑人是怎麼殺害受害人的?誰是幫凶?總不能自己上吧?

c.誰是親手殺害晁蓋的兇手?是小李廣花榮的『毒箭』?還是呼延灼、徐寧、穆弘、張橫、楊雄、石秀、孫立、黃信燕順、鄧飛、歐鵬、楊林?還是宋江令派了其他的人?經過我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不知道是誰,也不可能知道是誰,而且是誰都不重要!

d.要想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最好了解下作者的經歷。宋江暗害晁蓋,本質上來說都是農民起義領袖位置之爭。且慢,施耐庵活在元末明初,貌似正是農民起義頻發之際啊。打住,施耐庵貌似參加過農民起義啊。是的,和張士誠同鄉的施耐庵一同參加了起義啊,而且還是張士誠的高級幕僚啊。等等,張士誠貌似就以樂善好施聞名於浙江啊。再慢,張士誠貌似也有個起義夥伴叫李華甫啊,而且這個李華甫也是不明不白的死了,元朝和明朝的記載都不一致而且很模糊啊。

e.其實不止張士誠,當時的幾大梟雄,朱元璋幹掉了老領導韓林兒陳友諒幹掉了老領導徐壽輝,干自己老大這個行當在當時很流行嘛。三人中除了陳友諒有膽量承認外,其餘兩人都極力否認。當然朱元璋派的廖永忠去接韓林兒,無論如何都與廖永忠脫不開干係。至於張士誠,記載實在太少了,只能『呵呵』了。

f.當期的羅貫中,因為張士誠不同其苦諫,憤而離開。試想羅貫中能寫出《三國演義》如此韜略,作為師友的施耐庵怎能表達的如此含糊?然則這種含糊的表達,實是有意之為。作為高級幕僚的施耐庵,其實正是想表達這種『呵呵』之意。誰具體殺死了晁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是主謀,要達到什麼目的。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腦補下1936年陝北的某位高級將領之死。

g.晁蓋的死並不是完結,宋江在排座次時,對那二十位將領的安排更別有滋味。對於晁蓋的心腹,林沖硬是被壓在關勝之下,阮氏三雄也壓在了李俊張衡張順之下,劉唐在武松和魯智深之下,白勝更不必說。而對應其他將領,楊雄石秀進入天罡,其他的全部安排在馬軍部隊里,還特地安排孫立黃信為林沖的副手(來源於百度百科),其用意自不必明說。

以上僅僅是從晁蓋的死直接衍生出的推論,後文中還有很多暗示和交代,這裡不一一說明了。


看過很多分析,這說明《水滸傳》到今天還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我覺得,作為讀者,不要跳出原書的範疇去分析,或者是為了得到自己心裡預先設定的結論而去瞎分析

1. 晁蓋的死,這是作者為了情節需要所安排的

寫小說的趣味性,曲折性,宋江人物的複雜性,使得宋江不應該過早的上梁山。而宋江的能力,手腕以及政治目的,又使得宋江在上了梁山之後,必須要做老大的位子

條件一使得在宋江上梁山之前,梁山必須已經有一個老大

條件二使得在宋江上梁山之後,這個原來的老大必須以一個體面的方式死去或者離開

2. 晁蓋的死,宋江不可能事先安排

如果宋江事先安排,晁蓋沒有可能回到山寨,扔一下一句「捉得史文恭的,為山寨之主」這樣的話。這話對於宋江的政治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削弱,對梁山未來的前途是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這話可以看出晁蓋對於宋江的憤恨,也同樣可以看出晁蓋把私人恩怨凌駕在整個梁山之上,格局太小。而且,宋江,包括各位陰謀論的讀者,你怎麼擔保晁蓋在臨死前不會說出:

林教頭智勇雙全,前者有火併匡扶之功,可為山寨之主,為我報仇

這類的話?萬一他真的說出來這話,梁山不就分裂了?這難題不比賺盧俊義捉史文恭更難解決?宋江為什麼要給自己出這個難題?一個根本不知道難度上限在哪裡的難題?這個不符合邏輯

3. 晁蓋的死,宋江心裡是悲痛的

我覺得宋江最後招安,在征方臘的時候,將領十損七八,成了宋江的原罪。很少有人看到宋江在這個過程中,行軍布陣的成長,個人性格能力的磨練。同時,大家也不再相信宋江的孝義。沒錯,宋江是救過晁蓋的命,但晁蓋也救過宋江的,他們彼此之間的感情是複雜的,有道義,也有傾軋,但是在當時,在晁蓋根本還沒做出斷送梁山前途以及宋江政治綱領的情況下,我不認為宋江背信棄義,鋌而走險

4. 晁蓋的死,他自己沒有歸咎宋江而是史文恭

《水滸傳》是一部認同神明設定的作品。這表現在張天師,九天玄女,羅真人,智真長老等等設定身上,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是作者也服膺的人生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作者的確是以春秋筆法安排了宋江殺死晁蓋,那麼絕對不會有「托塔天王夢中顯聖」這個章節。即便如武大一樣生前無明的,死後也有分曉,那麼晁蓋不可能在成為幽冥之後,還不知道自己是宋江害的,還要來給宋江報信(晁蓋在當時就預見到了宋江百日後背瘡發作,還提醒他找安道全)。晁蓋連這些信息都知道了,那麼如果有陰謀,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包括後來史文恭被捉,也是晁蓋陰魂纏定

我的結論是,在《水滸傳》的框架內,作者的原意並不是宋江害死了晁蓋。

而且我再多說一句,一些書生,自金聖嘆以降,把宋江貶得一文不值,不但手無縛雞之力,而且道德敗壞。我的看法是,在《水滸傳》的框架內,作者的原意絕非如此。

以上


晁蓋就是史文恭射死的。

當時確實中了埋伏,四面火把,後來交戰對方確是敵軍。在這種情況下內奸根本沒有辦法射死晁蓋不被發現而且自己平安。而且當時梁山並沒有分裂,這樣的事眾將不可能參與,如果有人私下密謀必然是極為可靠陰險的人物,花榮歐鵬都不合適,如果有的話只能是一個人,宋江的親弟弟鐵扇子宋清。此人十分低調,以司儀身份掩護,武器是一把鐵扇,實則是黃藥師關門弟子,兼學東瀛忍術,殺人於無形。

至於為什麼箭上有毒,其一可能史文恭為人卑劣不講江湖道義,所有的箭都有毒。其二可能兩軍相遇,史文恭望見晁蓋,抽了一隻毒箭,因為夜晚埋伏本來就是要破軍殺將。在這種情況下,射殺主將優先於活捉獻俘。由於是混戰史文恭沒有出現。後來晁蓋臨死說抓到射死我的為梁山之主,因為他一直昏迷,根本不知道是誰。而宋江看過箭,而且當時不是一個人在場。所以一切都解釋得通。比較靠譜的陰謀論是殘水滸版本,故意刻字由小校刺殺。水滸新傳好像也是類似理論。但是基本都是猜測。原書里的描寫刺殺幾乎不成立,注意是面上中箭。

目前水滸陰謀論比較流行,也有一定道理。但猜測應該尊重原書設定。史文恭出場第一句話就是彎弓插箭,不要亂說。晁蓋臨死說出捉住射死我的便為梁山之主,是否有意的,其實難說。可能性存在,但另一方面,晁蓋昏迷了幾天,能否想的那麼明白?醒來就冒出這麼一句也是可能的,說明了晁蓋是個不曉事的。打曾頭市的短暫戰鬥中,晁蓋數次上陣,固然是武藝高於宋江,也說明此人莽撞並非帥才。

宋江是否有意架空晁蓋?

可說有意無意之間。這是雙方共同造成的結果,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有。宋江本來就名望高過晁蓋,晁蓋雖然義氣但粗疏,宋江在義氣方面頗得潘驢鄧小閑之妙。所以晁蓋柴進等人雖然也愛交接好漢名望卻不如宋江。

吳用是否已與晁蓋離心,而山寨眾將皆能看到晁蓋鬥爭失敗的下場而願自保而不願儘力?

沒看出來。這個時候還不至於。但是宋江容易親近,而且多次戰鬥自然情分漸長。而且水滸不是小清新,好漢們心裡自有親疏遠近,火併奪權也不止一次發生過。為了保持義氣這個設定,晁蓋必須犧牲。晁蓋的莽撞性格決定了早晚的事。但在原書里宋江不可能公開奪權也不可能得到大多數人支持,至於暗殺這等手段成本太高,而此時完全沒有必要。所以宋江暗算晁蓋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宋江本是小吏,屢次出征,指揮得當,照書上的邏輯當與玄女天書的學習有關。宋江是否只與吳用共同學習天書,而不與晁蓋分享,導致晁蓋雖坐寨日久,而仍保持了莽夫秉性,並未提高?

不記得了。宋江好像誰也沒有分享吧。天書真假也未可知。

總之原書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但陰謀論不能過頭。


首先大家要明確幾件事情:

1、《水滸傳》是小說,無巧不成書,要是事事都遵循概率論,那就不是小說了,所以那麼多人偏偏晁天王中箭還偏偏是只毒箭那也不是什麼怪事了;

2、《水滸傳》是改編自歷史故事,歷史中梁山泊確實有一夥土匪,為首叫做宋江,總共三十六人,不錯,就是三十六人,官逼民反打家劫舍,隊伍逐漸壯大,後來被朝廷收編,征討方臘(也有說法是投降之後再造反被殺)

既然要和歷史故事重疊,那麼梁山泊的首腦自然是宋江,雖然一開始是王倫後來變成了晁蓋,但是當梁山好漢湊齊的時候,必須要換成宋江。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換成宋江?

書中宋江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假如晁蓋退位讓賢,宋江是決計不肯就位的,即便坐了頭把交椅,晁蓋也勢必是二號人物,同時宋江也會像剛剛即位的嘉慶一樣,事事請教乾隆爺一般的晁蓋,堂堂叛軍頭腦,居然是個沒主見的人,這樣的發展肯定不成立;

那麼晁蓋會不會去雲遊天下或者隱姓埋名退出江湖呢?至少我覺得不會,晁蓋是一個典型的草莽英雄,重情重義滿腔熱血,絕對不會甘於平淡,書中他托塔的事情和取生辰綱的事件就說明了他心中好打不平以及仇視權貴的思想。

那麼只能讓他消失掉了。

所以作者需要安排一個情節,既不能死的太憋屈,也不能死的太沒用,至少要能把小說發展下去,湊夠前面放飛的一百單八魔星。

眾所周知宋江雖然上山晚,又自稱晁蓋小弟,但是不管是名聲還是手腕,都要高出晁蓋不少,更何況還有主角光環。梁山眾好漢名義上奉晁天王為尊,然而實際上梁山的執行總裁卻是宋大哥,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發展山寨,往往都是宋江來主持,甚至於有小弟來投奔山寨,都是奔著及時雨的名聲。所以宋江當選山寨之主的呼聲肯定是越來越大,只差坐著頭把交椅的晁天王翹辮子了。

諸位肯定還有印象,每當宋江出征之時,眾好漢都是「願隨哥哥前去」,輪到晁蓋,就只有

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

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堂堂一寨之主下山,非但沒有兄弟踴躍自薦,而且還是「請啟……相助」我們再來看看哪二十位頭領「

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

晁蓋初上梁山的班底幾乎都去了,但是卻少了吳用和公孫勝,想必是吳用和公孫勝已經預支了晁蓋此去必有大災,·而且很有可能是性命之災,正好讓宋江做山寨之主,所以就沒有前去。

一幫莽夫沒有智多星和入雲龍的幫助,自然看不出禿驢們的計謀,所以中招被陰也是自然地。

所以單從晁蓋中箭身亡這一章節來看,確實死的蹊蹺,但是如果聯繫全文,就沒那麼突兀了。

畢竟施耐庵何許人也?怎麼會犯如此錯誤?


晁蓋執意下山,則其與宋江,彼此心裡已雪亮,已成二士爭功之勢;以宋心度之——晁若勝歸,則必挾勝圧己;若敗歸,則或誅己以固權。勝敗兩不可,則惟以死解之。


直接射殺晁蓋者是歐鵬。

花榮楊志不可能,私自下山太惹眼。同理林沖帶在村外的十頭領也不可能。書中有兩段文本細數出征和隨晁蓋入村的頭領數,暗示兇手就在入村十頭領中。歐鵬是唯一不能逆推晁蓋中箭時其所處位置的人。這是其一。

(晁蓋道:「我不自去,誰肯向前?你可留一半軍馬在外接應。」林沖道:「哥哥帶誰入去?」晁蓋道:「點十個頭領,分二千五百人馬入去。十個頭領是:劉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歐鵬、阮小七、燕順、杜遷、宋萬、白勝。」)

特意寫林沖有此一問,大筆寫十個頭領都是誰誰誰。與下文呼應。

(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 林沖回來點軍時,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性命。)

呼延,燕順在晁蓋身邊;劉唐白勝在晁蓋身後;三阮,宋,杜在水路。林沖等十頭領「引軍接應」。

人人都有下落。歐鵬卻在哪裡?

其二,歐鵬會接來矢。征方臘時:

(歐鵬要顯頭功,縱馬趕去。龐萬春扭過身軀,背射一箭。宋將歐鵬手段高強,綽箭在手。原來歐鵬卻不提防龐萬春能放連珠箭。歐鵬綽了一箭,只顧放心去趕。弓弦響處,龐萬春又射第二隻箭來。歐鵬早著,墜下馬去。)

大筆寫出要顯頭功,顧不得其他—不再隱瞞身手?

接了小養由基一箭不算,如果他不大意能想得到對方會連珠箭的話,他還可能接第二箭。

水滸設定很物理不玄幻,玩過弓箭的朋友完全可以代入體認一下這一招的難度。歐鵬的弓馬武藝很高。他和一流高手的差距僅在於意識不夠。特意寫「不提防」,不是不能接。

當你將一項反技術玩得如此精熟時,該項技術本身可想而知。

而且更大膽的推測一句,怎麼射死晁蓋的技法都交代了:就是龐萬春射歐鵬自己的射法。當時歐鵬的位置是在晁蓋等之前。曾頭寺發兩翼伏亂箭雨射時,第一曾頭寺的首要目標是晁蓋的中軍,第二歐鵬手段高強。就在避來矢的同時,在鞍馬上扭身背射,憑對梁山軍陣位置的熟悉,一發命中晁蓋。梁山軍的注意力在曾頭寺敵軍,沒有人注意歐鵬一閃即逝的動作。

就是歐鵬。


先下結論:

用金批本論證宋江殺晁蓋情有可原,老金本來就喜歡為了黑宋江改原文(見下面的例子),而且金批本改動以後,確實能勉強解讀出這個意思。

用百回本來論證宋江殺晁蓋不是看書不仔細,就是壞或者蠢。盧員外捉住史文恭那一回里明確寫道:「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見,分外眼明。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盧員外見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殺晁天王,冤讎未曾報得。」請注意,這一段不是神態描寫,是心理描寫。也就是宋江心裡想的就是「喜盧員外建功,怒史文恭殺晁天王」。直接否定了宋江殺晁蓋這個說法。認為這段心理描寫說明不了什麼的請簡單的了解心理描寫寫的是人物內心所想還是人物的外在表現。

然而仔細想了一下,這口鍋應該給金聖嘆,涉及「宋江殺晁蓋」陰謀論的大部分文字都來自金批本。所以特轉載有關原文對比。

以下部分選自:【圖片】回復:【對比】三版本水滸的細節差異對比_水滸吧_百度貼吧

(全傳本原文下附金批本與全傳本區別,簡本原文下附簡本與全傳本區別)

情節四:晁蓋託夢宋江

1)金批本

次日商議打城,一連數日,急不得破,宋江悶悶不樂。是夜獨坐帳中,忽然一陣冷風,颳得燈光如豆;風過處,燈影下,閃閃走出一人。宋江抬頭看時,卻是天王晁蓋,【夾批:寫得怕人。】卻進不進,叫道:「兄弟,你在這裡做甚麼?」【夾批: 妙絕妙絕,只一句,便將宋江不為報仇之罪直提出來。】宋江吃了一驚,急起身問道:「哥哥從何而來?冤讎不曾報得,中心日夜不安;【夾批: 宋江不為晁蓋報仇偏不用他人聲罪,偏是宋江自責,可謂業鏡台前,神識自首矣。】又因連日有事,一向不曾致祭;【夾批: 不報仇已不可說,乃至不致祭,彼宋江之於晁蓋,殆何如也?寫得深文曲筆,妙不可言。O不報仇無明文,自晁蓋死至此凡四卷,皆其文也。 恐人讀而不能明正其罪,故特於此寫其自責,而又別添不致祭三字以重之,筆法真止妙絕。】今日顯靈,必有見責。」晁蓋道:「兄弟不知,我與你心腹弟兄,我今特來救你。如今背上之事發了,【眉批:背上之事四字定罪分明。】只除江南地靈星可免無事,兄弟曾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今不快走時,更待甚麼?倘有疏失,如之奈何!休怨我不來救你。」【夾批:句句用宋江私放晁蓋語,乃至不換一句者,所以深明宋江背反之志,實自私放晁蓋之日始也。】宋江意欲再問明白,趕向前去說道:「哥哥,陰魂到此,望說真實!」晁蓋道:「兄弟,你休要多說,只顧安排回去,不要纏障。我便去也。」

2)全傳本

 次日商議打城。一連打了數日,不得城破。宋江好生憂悶。當夜帳中伏枕而卧,忽然陰風颯颯,寒氣逼人。宋江抬頭看時,只見天王晁蓋欲進不進,叫聲:「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時!」立在面前。宋江吃了一驚,急起身問道:「哥哥從何而來?屈死冤讎不曾報得,中心日夜不安。前者一向不曾致祭,以此顯靈,必有見責。」晁蓋道:「非為此也。兄弟靠後,陽氣逼人,我不敢近前。今特來報你:賢弟有百日血光之災,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為上計。回軍自保,免致久圍。」宋江卻欲再問明白,趕向前去說道:「哥哥陰魂到此,望說真實。」被晁蓋一推,撒然覺來,卻是南柯一夢。

3)簡本

席散,宋江入帳而卧,忽然陰風颯颯,寒氣逼人。看時,只見晁蓋呌聲:「兄弟,你不收兵,更待何時!」宋江曰:「哥哥屈死,冤讎未報,日夜在心,顯靈見責。」晁蓋曰:「非為此也。今夜報知:賢弟有百日血光之災,只除江南地靈星可治。你快收兵,此為上計。」宋江要問明白,趕去,被晁蓋推倒。覺來,卻是南柯一夢。

該貼樓主分析:

總述:晁蓋託夢宋江,與晁蓋之死這一水滸疑團密切聯繫,晁蓋之死,金批本與全傳本情節相差較大。故此處情節,依然難免較大不同,但對比三個版本,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因為金批本對晁蓋之死這個問題,有著自己的立意,本帖也旨在解讀金批本內容,而非要推翻金批本。

1)晁蓋來託夢,宋江說仇還沒有報,最近又沒有致祭,晁蓋顯靈必有見責。按照一般的思維理解,如果晁蓋沒有見責的話,應該馬上解釋一下。所以全傳本和簡本立馬接了一句:非為此也。而金批本晁蓋沒有說,而是轉向了另一個話題,所以我覺得,這裡金聖嘆的意思明顯是,晁蓋有見責。

2)金本晁蓋說,背上之事發了,背上之事,是什麼事?是背上的瘡?好像是,但是這樣理解太簡單和表面。金批在後面,始終在提醒我們,比如【背上之事四字定罪分明】,背瘡肯定不能定罪分明的,所以不是背瘡,肯定是幹了什麼事情。金批又繼續提醒【所以深明宋江背反之志,實自私放晁蓋之日始也】,這裡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放晁蓋那一刻開始,宋江就有野心和造反之心了。那麼背上之事指的是背反朝廷嗎?可晁蓋不也是在反朝廷嗎?為何晁蓋沒有罪,只有宋江有罪?所以也說不通。我個人感覺這裡的背上之事,不是指宋江的後背,也不是背反朝廷,背是背棄,上指的則是晁蓋。可以肯定的事,全傳和簡本是不會這麼寫的,【賢弟有百日血光之災】這句話不會讓人想太多。

情節九:宋江與晁蓋之死

晁蓋之死,與宋江是否有關,歷來是讀水滸的一個重大疑點,金聖嘆在修改水滸的時候,在多處細節對此進行修改和提示,本情節將對這些細節進行歸納整理,晁蓋託夢宋江這一情節,也屬其中,但前文已經分析,故此略過。

晁蓋出兵,宋江不發一言

1)金批本

 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得這畜生,誓不回山!我只點五千人馬,啟請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當日晁蓋便點林沖、【夾批:特點林沖第一,章法奇絕人。】呼延灼、徐寧、穆弘、張橫、楊雄、石秀、孫立、黃信、燕順、鄧飛、歐鵬、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杜遷、宋萬:【夾批:點至後半,忽然是最初小奪泊人,章法奇絕人。】共是二十個領,部領三軍人馬下山。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眾頭領就山下金沙灘餞行。【夾批:上文若干篇,每動大軍,便書晁蓋要行,宋江力勸。獨此行宋江不勸,而晁蓋亦遂以死。深文曲筆,讀之不寒而慄。O俗本妄添處,古本悉無,故知古本之可寶也。】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晁蓋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見了,盡皆失色。【夾批:大書眾人失色,以見宋江不失色也。不然者,何不書宋江等眾人五字耶?】吳學究諫道:【夾批: 又大書吳用諫,以見宋江不諫,深文曲筆,遂與陽秋無異。】「哥哥方才出軍,風吹折認旗,于軍不利。不若停待幾日,卻去和那廝理會。」晁蓋道:「天地風雲,何足為怪?趁此春暖之時,不去拿他,直待養成那廝氣勢,卻去進兵,那時遲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吳用一個那裡彆拗得住,【夾批:句句深著宋江之罪,深文曲筆。】晁蓋引兵渡水去了。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夾批: 此語後無下落,非耐庵漏失,正故為此深文曲筆,以明曾市之敗,非宋江所不料,而絕不聞有救緩之意,以深著其罪也O驟讀之,極似寫宋江好;細讀之,始知正是寫宋江罪。文章之妙,都在無字句處,安望世人讀而知之!

2)全傳本

  晁蓋聽了戴宗說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輩,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宋江苦諫不聽。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晁蓋點那二十個頭領?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共是二十一個頭領,部領三軍人馬下山,征進曾頭市。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眾頭領就山下金沙灘餞行。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晁蓋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見了,盡皆失色。吳學究諫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宋江勸道:「哥哥方才出軍,風吹折認旗,于軍不利。不若停待幾時,卻去和那廝理會,未為晚矣。」晁蓋道:「天地風雲,何足為怪。趁此春暖之時,不去拿他,直待養成那廝氣勢,卻去進兵,那時遲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那裡違拗得住。晁蓋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

金批本刪去了宋江勸諫的全部內容。用意是拿吳用的「諫」反襯宋江的「不諫」(黑三:我話都被你刪光了我還諫個屁啊),後面特意寫「吳用一個」也是這個用意。

金批本修改了出征頭領順序,用意他在批語里說了。

結尾宋江派戴宗下山是全傳本和簡本的伏筆,金批本刪去後面的照應是別有用心,用意他在批語里都招了。

3) 簡本

晁蓋聽了大怒:「這畜生如此無禮!我親去捉他。」宋江曰:「哥哥是寨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晁蓋曰:「你下山多次,今番讓我去。」宋江苦諫不從。晁蓋點五千人馬,二十個頭領,卻是: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三阮、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歐鵬、鄧飛、楊林、白勝,部領人馬進發。宋江、吳用、公孫勝就金沙灘餞行。飲酒之間,忽起一陣旋風,把中軍旂吹折,眾人失色。吳用諫曰:「此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晁蓋曰:「天地風雲,何足為怪。趂此春暖,正好進兵。」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只得回寨,且教戴宗去探消息。

簡本里旗倒時只有吳用勸諫,宋江的勸諫則是在前面,「悒怏不已」在簡本和全傳本里都有,可見宋江並非早有預料。

戴宗接應:

1)金批本

林沖聽了,一齊上馬。三面上山,火把齊明,照見如同白日,四下里吶喊到寨前。林沖領了眾頭領,不去抵敵,拔寨都起,回馬便走。【夾批:上文等宋江將令,只是藉此一筆,以著宋江之惡耳。其文既見,便可脫換而去,若必真等將令,又是死板文字也。】曾家軍馬背後卷殺將來。兩軍且戰且走。走過了五六十里,方才得脫;計點人兵,又折了五七百人;大敗虧輸,急取舊路,望梁山泊回來。

2)全傳本

林沖領了眾頭領,不去抵敵,拔寨都起,回馬便走。曾家軍馬背後卷殺將來。兩軍且戰且走,走過了五六十里,方才得脫。計點人兵,又折了五七百人,大敗輸虧。急取舊路,望梁山泊回來。退到半路,正迎著戴宗,傳下軍令,教眾頭領引軍且回山寨,別作良策

前文伏筆回收,金批本當然是特意把這一段刪掉啦。

3)簡本

當日眾頭領悶悶不已,小校忙報:「前面四五路人馬殺來,火把不知其數。」林沖等一齊上馬,拔寨而起。曾塗、曾索當先殺來,林沖回身來迎,兩下交戰。閗上數合,因是夜間,林沖不敢戀戰,回馬便走,曾家軍馬卷殺將來,林沖軍馬退走五六十里,方才得脫。又折五七百人,望梁山泊來。回到半路,迎著戴宗傳令:教眾頭領引軍回寨,別作良圖。

簡本這裡感覺更加詳細了,同樣回收前文伏筆。

晁蓋臨終及遺命

1)金批本

 眾頭領回到水滸寨上山,都來看視晁頭領時,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守定在床前蹄哭,【夾批:俗士讀之,便謂宋江好,不知正極寫宋江之詐也。O哭亦何罪?但通長讀之,殊復不堪耳。我生生世世,不願見此等人。】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夾批: 宋江獨哭,難乎其為下也;眾人不哭,難乎其為上也。獨哭,宋江今日之惡也;不哭,宋江平日之惡也。】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咐道:「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夾批:一路寫宋江之於晁蓋一位,可謂虎視耽耽;至是晁蓋將死,卻忽然生出一難,筆力險怪不可言。O莫怪我說,妙絕。】言罷,便瞑目而死。眾頭領都聽了晁蓋遺囑。【夾批:筆法。】

2)全傳本

眾將得令,引軍回到水滸寨上山,都來看視晁天王時,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親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金批本刪去了宋江照顧晁蓋應有的細節,遺囑中加入了「莫怪我說」這種耐人尋味的話(程善之:素材!素材!)

3)簡本

 晁蓋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等至床前痛哭,敷藥調理。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宋江囑付曰:「賢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與吾報仇,死亦瞑目。你自立為寨主。」言訖而亡。宋江見晁蓋死了,哭得昏悶

簡本中晁蓋的遺囑是讓宋江「自立為寨主」,這是和全傳本最大的區別。而且後面也寫了宋江「哭得昏悶」。

推遲報仇

1)金批本

明日,宋江聚眾商議:「本要與晁天王報仇,興兵去打曾頭市,卻思庶民居喪,尚且不可輕動,我們豈可不待百日之後然舉兵?」眾頭領依宋江之言,守在山寨,【夾批: 俗士必將以此為孝,不知此正大書宋江之緩於報仇也。O俗本亦小訛,今依古本訂正。】每日修設好事,只做功果,追薦晁蓋。

2)全傳本

異日,宋江聚眾商議,欲要與晁蓋報仇,興兵去打曾頭市。軍師吳用諫道:「哥哥,庶民居喪,尚且不可輕動。哥哥興師,且待百日之後,方可舉兵,未為遲矣。」宋江依吳學究之言,守住山寨居喪。每日修設好事,只做功果,追薦晁蓋

直接把推遲報仇的鍋扔在了宋江頭上,這一處把「吳用」改成「宋江」大概就是金聖嘆說的「小訛」了。這一改動還改變了最早提議給晁蓋報仇的就是宋江這一點。

3) 簡本

自宋公明為寨主,盡皆歡喜。一日,宋江聚眾商議興兵,欲與晁天王報仇。吳用曰:「庶民居喪,尚不輕動。待百日之後,方可興兵

簡本中多了「自宋公明為寨主,盡皆歡喜」的話。

再提報仇

1)金批本

 段景住備說奪馬一事。宋江聽了,大怒道:「前者奪我馬匹,至今不曾報仇。晁天王又遭他射死。【夾批: 看他報仇二字放在奪馬下,天王射死放在報仇下,妙筆。】今天如此無禮,若不去剿這廝,惹人恥笑不小!」吳用道:「即日春暖無事,正好廝殺取樂。【夾批:天下豈有不共戴天之事,而需春暖,而需無事,而言取樂者哉?寫宋江、吳用全無報仇之心,妙筆。】前者天王失其地利,如今必用智取。」且教時遷,他會飛檐走壁,可去探聽消息一遭,回來卻作商量。」時遷聽命去了。無三二日,只見楊林、石勇逃得回寨,備說曾頭市史文恭口出大言,要與梁出泊勢不兩立。宋江見說,便要起兵。吳用道:「再待時遷回報卻去未遲。」宋江怒氣填胸,要報此仇,片時忍耐不住,【夾批:妙妙。O天王之仇一向不提,奪馬之仇片時不忍,挑剔妙絕。】又使戴宗飛去打聽,立等回報。

2)全傳本

段景住備說奪馬一事,宋江聽了,大怒道:「前者奪我馬匹,今又如此無禮!晁天王的冤讎未曾報得,旦夕不樂。若不去報此仇,惹人恥笑!」吳用道:「即目春暖,正好廝殺。前者進兵失其地利,如今必用智取。」宋江道:「此仇深入骨髓,不報得誓不還山!」吳用道:「且教時遷,他會飛檐走壁,可去探聽消息一遭,回來卻作商量。」時遷聽命去了。無三二日,只見楊林、石勇逃得回寨,備說曾頭市史文恭口出大言,要與梁山泊勢不兩立。宋江見說,便要起兵。吳用道:「再待時遷回報,卻去未遲。」宋江怒氣填胸,要報此仇,片時忍耐不住,又使戴宗飛去打聽,立等回報。

金聖嘆說的「妙筆」雖還在,但結合上下文和之前的內容,並沒有他說的那個意思。「廝殺取樂」這四個字加的我都不好意思說你不是故意黑吳用了。全傳本這裡的意思就是這時的氣候適合廝殺,利於進兵。

3)簡本

叚景住備說奪馬一事,宋江怒曰:「前者奪我馬疋!晁天王冤恨未消,若不報仇,被人恥咲。」吳用曰:「前者失其地利,如今必用智取之。」令時遷去探消息。第三日,楊林、石勇回寨報說:「史文恭要與梁山泊比勢。」宋江見說,便要起兵。

除了文筆簡略以外,意思和全傳相同。沒有時遷那一段。

宋江扯書

1)金批本

宋江看罷來書,目顧吳用,滿面大怒,扯書罵道:【夾批:寫宋江、吳用同惡共濟,真乃如畫。O扯書而必顧吳用,大怒而只是滿面,活畫出一時如鬼之伎來。】「殺吾兄長,焉肯干休!只待洗盪村坊,是吾本願!」下書人俯伏在地,凜顫不已。吳用慌忙勸道:【夾批: 一個罵,一個勸,一個目顧,一個慌忙,可笑可恨。】「兄長差矣!我等相爭,皆為氣耳;【夾批: 為氣則不為晁蓋也。】既是曾家差人下書講和,豈為一時之忿,以失大義?

2)全傳本

 宋江看罷來書,心中大怒,扯書罵道:「殺我兄長,焉肯干休!只待洗盪村坊,是我本願。」下書人俯伏在地,凜顫不已。吳用慌忙勸道:「兄長差矣!我等相爭,皆為氣耳。既是曾家差人下書講和,豈為一時之忿,以失大義。

拿吳用襯宋江也算是金批本日常了。

3)簡本

宋江看了大怒,扯書罵曰:「殺吾兄長,焉肯干休!務要洗盪村坊,是吾本願。」吳用勸曰:「既是曾家差人求講和,豈為一時之忿傷害生靈。」隨即寫回書,取銀十兩,賞了來人。將書呈上,曾長官與史文恭拆開

我覺得簡本這裡更好一些。

林沖的作用1

1)金批本

林沖卻把枝誓箭,就供養在靈前。

2)全傳本

小頭目並眾小嘍啰,亦帶孝頭巾。把那枝誓箭,就供養在靈前。寨內揚起長幡,請附近寺院僧眾上山做功德,追薦晁天王。

這裡的刪改恐怕是為了反襯梁山沒人關心晁蓋了。

3)簡本:

眾頭領都舉哀掛孝。把那枝箭,就供養在靈前。

雖然很多地方不同,但還是「眾頭領舉哀掛孝」

林沖的作用2

1)金批本

 回到山寨忠義堂上,都來參見晁蓋之靈。林沖請宋江傳令,【夾批: 古本有此林沖請三字,俗本無,兩本相去如此。】教聖手書生簫讓作了祭文;令大小頭領,人人掛孝,個個舉哀;將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蓋。已罷

2)全傳本

回到山寨忠義堂上,都來參見晁蓋之靈。宋江傳令,教聖手書生蕭讓作了祭文。令大小頭領人人掛孝,個個舉哀。將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蓋已罷。

金批本增加林沖,金聖嘆官方承認修改。

3)簡本:

宋江令蕭讓作祭文,令大小頭領舉哀。將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蓋已畢

情節簡略外,同。

該帖樓主分析:

總述:由上述段落對比可見,金批本為了黑化醜化宋江,力證宋江與晁蓋之死有關,可謂煞費苦心,大致有如下主要改動

1)金批本晁蓋在出征曾頭市時,宋江一言不發,晁蓋大旗被風吹倒,宋江又一言不發,只有吳用勸阻未果。而全傳本和簡本,宋江則多次勸阻,晁蓋出兵後,宋江悒悒不樂,並派戴宗前去打探消息。金聖嘆批改後認為,宋江每次都主動請纓,這次一言不發,意在將晁蓋置於死地。全傳中,戴宗曾經接應梁山敗軍,傳達將令,這一情節,金本也刪去。

但是個人認為,這裡邏輯仍然存在問題,首先,晁蓋出征曾頭市,未必失敗,如果晁蓋大勝而回,那麼宋江把晁蓋送入火坑的理論並不成立。即使晁蓋與曾頭市相持,金本宋江的陰謀也未必得逞。其次,每次出戰,宋江都是主動請纓,此次一言不發,不正常,痕迹也過於明顯,如果宋江真要陷害晁蓋,把晁蓋送入死地,那麼假意勸阻(反正晁蓋也不聽),要比金批本處理的這樣,偽裝性要高得多。

2)金批本強調晁蓋臨死前的遺命,眾頭領都曾聽到,藉此來指責宋江違背晁天王遺言,眾頭領都可為證。但是金聖嘆又忽略了,違背晁蓋遺命的恰恰不是宋江,而是在場所見的諸頭領(沒有願意遵從的),金聖嘆反而弄巧成拙。值得注意的是,簡本水滸中,晁蓋直接傳位宋江,也省去了很多爭議,而且還特意加上了自宋公明為寨主,盡皆歡喜。

3)關於報仇,金批本多次指責宋江不為晁蓋報仇,全傳本本來宋江很早就要起兵,是吳用借口民間也得服喪百日,金批本改成了宋江以此為借口,故意不興兵報仇。攻打曾頭市時,更是對報仇遮遮掩掩,多家推諉。不僅將與曾頭市的冤讎由射死晁蓋,偷換概念為奪馬,又在與曾頭市議和之時與吳用使眼色。意在表面晁蓋與宋江關係早已失和,宋江全不以報仇事為重。

在金批本中,吳用形同宋江的幫凶,與宋江沆瀣一氣,但是前文晁蓋大旗被風吹斷,反而是沆瀣一氣的吳用勸阻晁蓋『。金氏意在抹黑宋江,盡量洗白吳用。但是如果要完全抹黑宋江,又不能讓吳用完全洗白,所以最後吳用前後矛盾,白不白黑不黑,不倫不類。攻打曾頭市時,吳用竟然說出取樂二字,梁山泊歷次下山廝殺,都不曾殺人取樂,金批本如此修改,顯得突兀,不倫不類。

金批本還刪去了宋江在病床上侍奉晁蓋的情節,但是又無法完全抹去宋江在晁蓋死後的悲痛心情,如果說哭的如喪考妣,金聖嘆還可以指責為做作的話,那麼【宋江每日領眾舉哀,無心管理山寨事務】就無法能讓金 氏自圓其說了

4)金批本加強了林沖的作用,供奉誓箭是林沖開頭,報仇後祭祀晁蓋是林沖開頭,讓林沖開頭,意在指責宋江和報仇有關的事情,一律不搶先。作用也並不突出。

金批本,喜歡以個人好惡來修改原著情節,但是很多時候,原著一處情節,其實有多處暗相照應,這也是水滸一書寫作的出色之處,但是金批本水滸,往往不能完全顧及,修改一處,便牽一髮而動全身,金聖嘆又不可能完全改動(那樣基本於重新寫),所以最後改的不倫不類,互相矛盾。[本人註:比如說郝思文又拿刀又拿槍就是這種改動的痕迹]

PS:簡本六十三回題目是《宋江平伏曾頭市 晁蓋顯聖捉文恭》


誰獲益最大就是誰殺的


晁天王的死僅是意外而已。宋江只是樂見其成,晁蓋死後宋江的奪權才是重點,所以書中才大力的描寫了下。

宋江架空晁蓋是肯定有的,內心圖謀山寨之主肯定也是有的。但手段就是帶兵搶劫收小弟,簡單無腦,能成功主要是靠主角光環。

(其實大家噴宋江無能,並不是忽略他的優點,只是覺得幾次險情的處理中,沒看到他任何能力,全靠光環,作者你可以靠這個「天命」忽悠下以前文盲老百姓,對我們總玩這個就顯得有點不尊重人了。)

宋江的設定,從來不是陰狠奸詐的奸雄,從他殺閻婆惜的經過也可以看出。

而且宋江的技能是仗義疏財及時雨,以及人事關係的處理,從各種事件來看,他謀略和智計是很平常的。我看回答里有人說什麼宋江吩咐人接對面的箭來暗算晁蓋,或者提前製作了毒箭。這就純粹是腦補了。畢竟一本書里這麼多人物,上百萬字,你在疏漏之間,加點戲進去是比較容易的。有的人看了三國演義和一點史書,就能腦補出來諸葛亮是隱姓埋名的漢獻帝,是同樣的道理。

而且縱觀水滸整本書裡面的智計,都挺平民化和腦殘的,畢竟整個書寫的就是一些無賴流氓殺人放火快意恩仇,你突然說作者在筆墨之間隱藏了好多諸葛亮司馬懿賈詡,你自己信么?

再有,對宋江這個人物,不存在什麼為長者誨的情景,如果設定是宋江做的,說書人直接或者隱晦的挑明,一點也不影響這個形象的塑造。說什麼春秋筆法,你那是太神話水滸了。水滸傳的好處,是在故事語言人物,它從來不是什麼以深度著稱的小說。

再說晁蓋,書中對他作死的一次次描寫(當然,他這麼作死,是因為感受到了宋江給他帶來的壓力),不跟三國里對鳳雛的死的描寫很像么?明眼人一看這就是說書人的層層鋪墊啊,他的死明顯是劇情需要。書的設定就是宋江是第一主角,晁蓋推完劇情領便當,挺常見的套路。說宋江害死晁蓋,最多只能說晁蓋是被宋江的主角光環搞死的。


梁山泊上諸多人馬,80%是宋江帶上山的

並且在江湖上宋江及時雨的稱號本來就比晁蓋的名聲威望大得多

晁蓋之死,死於「亂箭」,且當時尚未天明,何以「史文恭」的箭偏偏就能射中晁蓋?箭頭帶毒,分明是要置人於死地,而一般放亂箭不會如此大投入吧!

施耐庵在書中也一直在抖包袱,好像在暗示什麼事情,但一直沒說破,自此也死無對證

我斗膽猜測,箭能射的如此準的,梁山泊的小李廣花榮最有嫌疑,而且此人可以稱之為宋江的「嫡系「(從清風寨到梁山泊,一路跟隨)

孤陋寡聞,還請多多指教


傳聞:
晁蓋不是
「天罡星」三十六員 「地煞星」七十二員,水滸記載太尉登山頂庵,撕封條放出108妖魔,也就是除了亂世108妖魔,其他NPC都是天上派下來的。而好像
晁蓋就是用來制服108妖魔的核心人物,因為如果沒有宋江壓頭,
晁蓋必是梁山老大,後面人也相對好收拾點,可惜松江人氣太旺。當然宋江可能也是沒想像中那麼簡單,畢竟全是吃人的好漢,就一個假兮兮的菜鳥能應付的,故可能宋江是老大必有原因,
晁蓋的死和宋江有關係也不說無道理,畢竟死無對證。其他各路自己YY吧.....


據說在法治社會因為證據不足判黑老大無罪那是法治的表現,宋江那是很自信的黑老大,長成已有權謀不是自吹自擂。看宋江過去的表現,那是明察秋毫,洞若觀火,而且有絕對的冒險精神。

我只能說施耐庵寫這段的本意就是:晁蓋就是讓梁山人射死的,但是人們還沒有充分的依據來證明。因為現實社會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於是人們爭論不休。

人們既是小說的讀者也是是現實社會的讀者。不要說讀者爭論不休了,法官和律師看到這種類似社會事件也會爭論不休。否則宋江還叫黑社會老大么?老大想收降小弟,秦明就得死全家,家國難投。老大是忠義的,辦一件心黑手狠不讓你知道的事情,能讓看客一眼就看出來?小混混才會如此吧!不要忘記老大自信的說過長成已有權謀。

連知乎里對當代和過去的現實事件也搞不清楚而爭論不休。

再說一遍讓讀者爭論不休就是施耐庵想達到的效果。

宋江是黑社會公認的老大,因此段景住只提宋江,在誰領導打曾頭市的問題上,晁蓋對宋江都說了:我替你走一遭。梁山是誰的啊,誰替誰走一遭啊,這話已經就是晁蓋開始撕宋江臉了。想想晁蓋說出這話時候的語氣吧。

曾頭市,爭頭事,這個地名就是暗示爭頭之事,還有曾長官,也是暗示爭長官,但暗示明顯不是充分依據。

接下來看,曾頭市的人開始的時候說抓活的梁山賊寇去東京請賞,書中描寫曾頭市的人打仗之前推出來多少陷車,陷車就是評書中說的木籠囚車,評書中一般兩軍對壘,武將也經常說一些提士氣的話,那麼也許此行是曾頭市的人為提士氣而做的,也許真想抓活的請賞。

但後來呢,後來晁蓋他們偷營中埋伏了的時候四面火光,喊殺一片,卻沒射箭,灰屏袍子滾木雷石,這些武器都沒用啊,這,就證明了他們想抓活的。但有人會說曾頭市的人設埋伏沒設好箭射不到。那繼續看,後來曾長官求和寫的信裡面是無端部卒施放冷箭,這句話言外之意,我們曾頭市命令部卒不許射箭,晁蓋那是被不知道哪個無端部卒不聽命令放的冷箭射死的,如果是謊言,那麼這種謊言太容易識破了,因為這是曾頭市官兵都知道的命令。時間長大家都會知道的。爭長官的信也表明,曾頭市的人並不知道射死晁蓋的箭上有史文恭字樣。如果雙方就此細節對質,那就熱鬧了。就會真相大白了。那麼一彪人馬的一陣亂箭並不是曾頭市的人乾的。

那一彪人馬是什麼人呢?

還原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宋江被晁蓋撕臉回到自己房內唉聲嘆氣,或大發雷霆,此事不脛而走,石秀等人為鳴不平,對宋江說小弟性命乃哥哥所救,願為哥哥肝腦塗地,赴湯蹈火。暗示除掉晁蓋。為石秀等人啥說這話,別忘了石秀等人剛上梁山,晁蓋說退出去殺。宋江於是默許了此事。石秀等人串掇徐寧,徐寧讓表弟打造了刻有史文恭的箭。徐寧為什麼會去做這件事?金錢和榮華富貴耳,讀湯隆賺徐寧上山那段就會知道徐寧湯隆是何等貨色。想不到此事被公孫勝知曉但沒證據,古代沒有錄音錄像。於是用妖術折斷大旗暗示晁蓋此去凶多吉少。晁蓋中兩個和尚的計,進入曾頭市人包圍圈,但曾頭市的人想抓活的,因此沒有射箭的。石秀徐寧等人對林沖說去接應晁蓋,於是在村頭看到 逃跑的一伙人估計是晁蓋一夥,就亂箭齊發,徐寧箭術不錯,火光下射中了晁蓋。

於是乎,宋江就知道了徐寧射中了晁蓋。但人精宋江直接斷言史文恭射死晁蓋。

於是後來就出現了宋江看完信之後目顧吳用滿面大怒,把信撕了,而且粉碎。正常是看信看著看著就來氣了,還無端部卒,分明是史文恭射死的,把信撕了,你宋江還目顧吳用滿面大怒,和吳用有關係嗎?有,那就是不信任吳用。也怕史文恭箭和無端部卒這個細節讓吳用和梁山好漢知道。偏偏此時宋江看不破此細節。其實這裡面的疑點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最後就是徐寧用他表弟湯隆打的毒箭射中了晁蓋。湯隆是梁山打造兵器的,連夜打造一支箭還困難嗎?因此宋江了解從未公開射過箭的徐寧箭術了不起,於是在打張清的時候,被宋江判斷和張清正是對手。這裡宋江暗道此人正是對手,就是作者為讀者開啟了一點上帝視角。否則誰知道宋江心裡想啥。現實裡面沒人為人們這樣開啟這樣的視角。或者現實裡面,有人經常創作編織開啟上帝之眼。

關於晁蓋死後的魂魄,明顯作者寫的晁蓋的魂魄也是有能力限制的,起碼晁蓋魂魄懼怕宋江,近身不得。關鍵是如果寫的是現實裡面有魂魄,你信么?正史裡面可有神話故事。

水滸傳牛就牛在把社會的複雜性寫出來了。說一個人狡猾如老狐狸,確實是在貶低一個人的智力。人乃萬物之靈,壞人也是哦!


反對 @Jungle Shen 的答案

首先說明一點,施耐庵是水滸傳的編者,而非其中故事的作者;水滸傳中同一個人物的不同故事都是由不同的說書人創作的,而施耐庵只是把這些故事簡單的串聯了而已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水滸傳中為什麼會有前後情節邏輯上、時間上的矛盾。

所以,關於水滸傳的陰謀論站不住腳。

現在說一說晁蓋中箭

第一,軍旗折斷?作者為了寫敗仗,所以編了這麼個情節。

第二,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我認為,是史文恭指揮的士兵射死了晁蓋,也可以說是史文恭間接射死了晁蓋。

為什麼這麼說?古代作戰,某個將領麾下的部隊都舉著印有主將形式的大旗,那麼史文恭手下的士兵所用的弓箭上都刻著「史文恭」也是正常的。

第三,晁蓋說「捉住射死我的」,試想一下活捉一個小兵的功勞夠當山寨之主嗎?儘管晁蓋不知射死他的是誰,但晁蓋一定認為:要麼是曾頭市的重要將領,要麼是受將領指揮的部隊。

最後一點,即便晁蓋說了「捉住射死我的當山寨之主」是為為了阻止宋江繼位,甚至明確說明了史文恭,宋江也能在解釋上做手腳——「指揮活捉史文恭的戰役」就不算「活捉史文恭」了?


上面一堆陰謀論指向宋江。有沒有這種可能呢: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純粹就是個意外,其實是你們想多了? 本身施老爺子寫水滸的一百單八將就沒有晁天王的名額,宋江才是主角,按照劇情來看,晁天王掛掉是必然的,要不然宋江如何接班呢?而曾頭市晁蓋中箭掛掉簡直太契合劇情需要啦, 至於到底是誰幹的,我想施老爺子才懶得管,不管是張三還是李四,反正你晁天王都得死。


晁蓋的死是否是宋江授意或者設計的這個問題是無法得到明確答案的。

但是至少以下三點是明確的。

一、晁蓋的死有其必然性。晁蓋和宋江的矛盾,通過這次下山的過程就已經可以看已經是突出且不可調和的,而且可以看出晁蓋並不甘心受制於宋江。那麼在這種情形下,宋江晁蓋難免一戰,而宋江的實力又遠高於晁蓋。可以說晁蓋的死是必然的,無非是死於誰之手。

二、兇手並不是史文恭。史文恭是兇手這個結論是宋江篡改了晁蓋的遺言來定的,而不是晁蓋本人來定的。其次在史文恭歷次的表現來看,史文恭從未再次使用過葯箭,如果史文恭真的有這個習慣,那麼不可能僅僅使用一次。史文恭既可能是嫁禍。

三、宋江並不悲痛。從晁蓋死到再次攻打曾頭市,期間經歷了拐盧俊義,索超,關勝等人。時間上差不多有個大半年。甚至說如果,曾頭市不再劫馬宋江估計都打算再去找史文恭了。

再明確這三點的情況下,晁蓋這次的死可以認為是被設計的。或許不是宋江親自授意,可能是花榮吳用私下合謀,可能是林沖想要找一個能幫他報仇的大哥。具體哪一種不得而知,但是晁蓋的死必然是梁山自己內部產生的。


不請自來,文字有點多。歡迎有耐心的朋友。

1.

晁蓋的死亡無非有這麼兩種情況:一 .符合邏輯的必然性死亡。二。偶然性死亡。這個偶然性裡面又包括兩種情況:情節發展中的偶然性,和人為的偶然性也就是——謀殺。那麼他到底算哪一種呢? 我們從後面的偶然性說起吧,也就是所謂的謀殺論。

  假設晁蓋的死亡是一個陰謀,被人所害。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兇手呢 ?

  找到兇手的第一步:先去看看兇殺現場吧。所有辦案的警察都是這麼做的,包括福爾摩斯。不了解兇殺現場的情況,不掌握第一手資料,不掌握現場的證據,就憑空想像兇手作案的過程,我認為是胡鬧。咱們也當一把警察,看看能不能破獲這個案件。

  晁蓋之死,是水滸故事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作者在寫這段故事時候,是非常詳細的。答案應該不難找到。

晁蓋死亡的地點是曾頭市。曾頭市的大環境是什麼樣的呢?具體死亡地點又是什麼樣的呢?書中首先交代了曾頭市的大環境:【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崗。塹邊河港似蛇盤,濠下柳林如雨。】我們發現曾頭市周圍湖泊河流很多,在湖泊河流周圍山崗也較高。柳樹林密實的遍布山崗,水溝、河岸彎彎曲曲,就像盤起的蛇,道路也自然非常的曲折,難以辨認。   在這種大環境下,為什麼死亡的是晁蓋?他與其他人有何不同之處?也就是說,他有什麼特點很容易讓兇手得逞?先保留這個問題,看看晁蓋被殺的具體過程:   【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灣,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作者很簡潔的這兩句話就把晁蓋被殺的過程寫完了。仔細讀這兩句話,這裡面包含很多重要信息。第一「引」字,這個字表明晁蓋及眾位將領的位置,是處在隊伍的最前面,所以才是「引軍奪路」。而晁蓋與眾將對比,從字面上看「晁蓋眾將」四字,晁蓋又在眾將的前面。這也好理解,一般人都不會站在領導前面。也就是說,晁蓋在整支部隊的最前面,帶領部隊突圍。

然後,看這個「灣」字。注意,這裡不是「彎」。很多讀者在這個地方,都誤讀為「彎」,我以前就是這樣。這兩個字有很大的差別,後面的彎字,好理解,轉彎而已。而前面的「灣」字的含義是:湖泊河水彎曲的水岸。才能叫「灣。」這個灣字很重要,它表明了晁蓋具體被殺的環境。我們聯想到作者先前介紹的曾頭市的大環境,就明白了梁山軍當時的處境。也就是說,當時晁蓋引領梁山軍突圍的道路兩邊,一邊是湖泊野水,另一邊是高崗柳林。所以才能【轉過兩個灣】。

  在冷兵器時代, 這種環境在道路兩邊是不容易埋伏軍隊的,尤其是弓箭手部隊,在密實的樹林中怎麼射箭殺敵?到處都有樹木的遮擋啊。埋伏在湖泊中?老遠就能看見水中有船了,曾家軍又不能個個都是浪里白條。

  【才轉得兩個灣】 ,這句話說明,後面還有灣。梁山軍是在彎曲的湖水岸邊前行。這個「灣」字就明白無誤的說明,埋伏的曾家軍弓箭手,不可能從隊伍的兩邊進行攻擊。所以才會有後面的「當頭亂箭射將來」。同樣,既然隊伍兩邊沒有埋伏的敵軍,兇手也就不可能在隊伍的兩邊,渾水摸魚,趁亂下手。

後面的「撞」字寫的就更精彩。這說明,當時兩支軍隊的速度都很快,撞車,明白了嗎?迎頭碰上了。為什麼會迎頭碰上呢?就因為「灣」啊! 在彎曲的岸邊,既有高崗,又有柳林,影響了彼此的視線,距離遠了既聽不見,也看不見。在快速的運動中,等到雙方的隊伍彼此見面的時候,幾乎撞到了一起。   當時的狀況,對梁山軍來說似乎是遭遇戰,毫無準備的。而曾家軍卻是有意在這條路上埋伏,等著梁山軍呢,他們是有備而來。所以兩軍剛碰面,就是當頭亂箭。晁蓋中箭了!

  說到這兒,真正的問題出現了。

  兇手是怎麼射中晁蓋的?

2.

咱們先不說兇手的射術水平高低,就問一個簡單問題,黑夜中如何瞄準?   書裡面對這次戰鬥講得很清楚:晁蓋是趁著黑夜去偷襲,被詐降的和尚帶入了曾家軍的伏擊圈。當中伏的時候【只見四下里金鼓齊鳴,喊聲振地,一望都是火把。】這個火把是埋伏在距離法華寺五里的曾家軍的。梁山軍自己可沒點火把,點著火把去偷襲對方,那也太sb了吧。而當晁蓋引軍突圍,繞過兩個灣之後,撞上埋伏的那支弓箭手的時候,對方也沒有火把,如果對方有火把,在黑夜當中,梁山軍一定很早就能發現這支伏兵,也不至於幾乎撞在一起。雙方只是在黑暗中混戰。

  在漆黑的夜晚,兇手是怎麼辨認晁蓋的呢?兇手長著貓頭鷹的眼睛?或者,佩戴了美軍特戰隊員的夜視儀?在黑夜中,花榮曾經表現出超強的射術,在三打祝家莊的時候,射掉一隻紅燈籠。那是因為紅燈籠是明亮的。人處在黑暗中,眺望遠處明亮的燈,正常人的眼睛都能看見。但是,當彼此都處在黑暗中,是怎麼能看見對方呢?

  黑夜中怎麼能看見目標呢?以前有個京劇《三岔口》,三個武生在黑夜中,相互摸著打架,表演的非常精彩。雖然誇張,但是符合邏輯。在漆黑的夜晚,能準確的射中目標,顯然不符合邏輯。穿越小說恐怕也不會這麼寫。

  如果只把跑在最前面的就當成晁蓋,這種方法只能叫蒙,是瞎貓碰死耗子的蒙法。兇手會用這種不靠鋪的原則嗎?

還有,兇手是在哪個方位對晁蓋進行的攻擊?

  後面嗎?看起來最容易,因為兇手很容易躲在,晁蓋身後的隊伍中。可事實情況是晁蓋臉部中箭!兇手在後面放箭,只會射中晁蓋的後腦。而且這種方法風險最大,很容易被晁蓋手下的將領和士兵發現。兇手怎麼敢這樣做呢?

  兩側嗎?不會,剛才從環境分析,兩側根本就沒有敵軍埋伏。如果,兇手單獨埋伏在此,施放冷箭是很容易被察覺的。另外,兇手怎麼能算出晁蓋一定會走這條路?難道兇手是曾家軍的?梁山上沒有人了解曾頭市的地型啊!

  那麼從方位來看,兇手只能在晁蓋的對面放箭。(書中也是這麼描述的。我在這扯啥蛋呢!)

  可是,可是,......兇手是怎麼在兩軍即將碰面的瞬間,出現在晁蓋對面的曾家軍陣營里去的?乾坤大挪移?穿越時空?這不科學啊!一個人突然出現在曾家軍裡面,向晁蓋射箭,首先會把曾家軍的人嚇傻吧?不要說在冷兵器時代,就算是現代,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法子,讓一個人瞬間出現在晁蓋對面!能出現在晁蓋對面的只能是曾家軍的人,如果是曾家軍的人,這還能算謀殺嗎?

3.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兇手混進了曾家軍的隊伍!有這可能性嗎?

  來分析一下。要想滿足這個條件,兇手一定箭法非常好,否則混進去也沒用。從這個理由來說,普通的小嘍羅似乎已經排除在外了。有些朋友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猜測了很多梁山好漢的名字,我不想猜測是誰,我只想一個問題,就是,不管兇手是誰,他是怎麼混進去的?

  首先書中沒有交代任何人試圖混入敵軍陣營,也就是說,兇手只能暗自行動。問題是這些被懷疑的梁山好漢們,有機會混進去嗎?書中描寫這次戰鬥的時候有交代,所有本次隨晁蓋的人員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十人,隨同晁蓋劫營,另一部分隨同林沖接應。在我們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隨同晁蓋劫營的人,基本是可以排除嫌疑人的,因為從攻擊方位來看,他們就沒有下手的機會。

  那麼隨同林沖接應的人呢?有機會嗎?同樣沒有。道理很簡單,因為晁蓋先出發,林沖帶人接應,後出發。後出發的人,怎麼能跑到先出發的晁蓋前面去埋伏呢?而且還是混進敵營去埋伏!咱們先不說兇手是如何,掩人耳目的脫離大部隊,如何用高超的技巧混入敵營,(其實,想做到這兩條,都很難,尤其後一條,幾乎不可能。關於這一點可以參閱三打祝家莊,楊林去探路都會被抓,還想混入敵營?)首先,從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說,根本就不符合時間先後的邏輯!有人就曾分析,跟隨林沖的某人,有不在現場的嫌疑,而有可能是兇手。但是,分析者忽略了時間發展的先後次序。兇手不可能後發先至。

  從上面這些情況,能夠看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梁山的頭領中,根本就沒有人具備做案的條件。

從上面的分析來說,晁蓋之死,不是謀殺,不屬於故事發展的人為偶然性。

  許多人都是從晁蓋與宋江之間的矛盾,或者,是從石秀的性格,來主觀臆斷晁蓋之死。或者是從某人的結局,來猜著兇手。(這種分析也太.....)之所以說,這些方法是錯誤的,是因為,水滸是一部非常寫實的小說,沒有證據,單憑猜測是不行的。

那麼很多人會問:寫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是怎麼回事?宋江到底有沒有暗殺晁蓋的企圖?晁蓋為什麼說「捉到兇手的人為梁山之主」?晁蓋說這句話的意圖到底是什麼?要想回答以上問題,需要很多文字,我會在我的主頁上,全部解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

那麼說到晁蓋之死。我想對陰謀論者,反問一句;「假如一條鐵軌,在山谷上面斷掉,而鐵軌上的火車依然沒有停車,甚至還在無知無畏的向山谷方向奔跑,必然的結果是什麼呢?火車脫軌掉入山谷。如果說,火車在這種情形下,掉入山谷是一種必然,那麼還會有誰挖空心思,陰謀算計這列火車,而去炸毀鐵軌呢?」


你猜王進同志的失蹤會不會另有蹊蹺,建議去看偵探懸疑係列的書。


推薦閱讀:

晁蓋為何給宋江託夢?
水滸里的鐵頭猴子是什麼?為什麼還能說話?
梁山好漢病尉遲孫立為什麼只排了個地煞?
簡本水滸的價值在哪裡?
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有多少面部有刺青的?

TAG:閱讀 | 文學 | 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