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究竟是屬於經濟學領域還是屬於心理學範疇?

學校里把這個學科設置在哪個學院哪個專業下面呢?


行為經濟學是將心理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一門知識,是以經濟社會中人的實際行為作為準則,而不是傳統經濟學中的假設人(自私、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行為經濟學一般設置在經濟管理學院,大多為選修課程,很少有獨立專業。怪誕行為學1,2是關於行為經濟學的很不錯的書,可以看看~


從名稱就看出來當然是經濟學了,也可以說是經濟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我們建立經濟學模型是總是要假設行為人的偏好。行為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就是這個偏好到底是怎樣的,以及和傳統假設不一樣的偏好會產生什麼經濟影響。

比如經濟學中在不確定情況時假設人的偏好滿足馮諾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數,但這只是近似,並不是完全準確的。行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就是研究不確定性下人的偏好。這方面最早的重大成果是心理學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論,所以他作為行為經濟學的先驅者之一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已經深入到了生物層面。比如我就聽有老師講過,他們研究基因對風險規避程度的影響。

補充,關於學科設置問題,美國的頂尖經濟學系一般有行為經濟學的方向,但有的叫心理學與經濟學之類的名字。至於心理學系有沒有和經濟學比較緊密的方向,我就不知道了。


以下為百科對行為經濟學的解釋,我覺得這個已經足矣回答樓主的問題了。

行為經濟學是作為實用的經濟學,它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


我個人認為是屬於心理學範疇的,因為試驗經濟學沒有理論,是比較純粹的實驗科學. 這和先構建理論的傳統經濟學完全是兩個路子


追問行為經濟學是屬於心理學,還是屬於經濟學,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就像追問雙性人究竟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既有男性特徵也有女性特徵,你可以說他們既是男人也是女人,也可以說他們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行為經濟學也是如此,你可以說它既是心理學也是經濟學,也可以說它既不是心理學也不是經濟學。所以還是讓我們忽略這個問題,直接了解行為經濟學本身吧。

行為經濟學也叫實驗經濟學,也可以叫「心理學與經濟學」。它是心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你可以說它以心理學的實驗方法研究經濟學問題,也可以說它以經濟學的數學風格來研究心理學問題。畢竟經濟學和心理學所關心的都是人類行為現象。

傳統經濟學一般是不做實驗的,它們以理性人假說為核心,通過觀察人類的行為,提出各種數學模型,以效用函數來解釋並預測人類的行為。

但現實生活中的人,其行為常常並不是理性的。如果我們要繼續發展經濟學理論的解釋力和預測力,就得改進或變革傳統的理性人假設。

此時,以實驗為核心,同樣研究人類行為的心理學,就能派上用場了。但心理學更注重在定量的基礎上做定性分析,而經濟學的雄心卻是全面的定量分析。

行為經濟學家,如果他們願意被這麼稱呼的話,可能在精神氣質與自我認同上,都會更接近經濟學家,畢竟經濟學帝國主義的發展不可忽略。不過這也許更多是因為待在經濟學院有更多研究經費而已。

一個有趣的細節值得一提,心理學的實驗報酬往往以少量的被試費形式付給被研究人員。而行為經濟學的博弈實驗中,那些錢就是真的給了被試。比如玩「仲裁者博弈」,給你1000元,你可以選擇分配給你自己或另一個實驗參與者。如果他同意分配比例,就按此分配,如果他不同意,大家都拿不到錢。

心理學如果做這個研究,也許只是讓被試想像這些錢真的存在。而行為經濟學就是真的拿出這些錢,最後也真的會給被試,哪怕是10000元也會給。

在傳統的博弈模型中,這個仲裁者博弈的第一個玩家,哪怕提出只分給對方1元,對方也會接受。因為1元也比沒有錢好,如果對方是理性經濟人,就會做出最大化的利己行為。

但實際上,幾乎沒人會提出只分給對方1元,也不會有人真的接受自己只拿1元。而行為經濟學以此實驗結果,提出「公平感函數」,認為錢不是唯一的效用,效用函數還要考慮到「公平感」,「復仇快感」,「嫉妒心」等等。如此一來,效用函數比原先會複雜許多,也更接近現實生活一些。

交叉學科的發展給科學研究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動力。行為經濟學,經濟社會學,法律經濟學等,還有網路分析(社會學與信息科學),認知科學(6個學科的聯合)等。舊的學科分類體系,其價值越來越小,似乎只剩下方便高校的行政管理了。

而知識是不分國界,學科也不應該設立壁壘。行為經濟學可謂交叉學科的範例。

在我的專欄中,還有一篇實驗經濟學:大腦中的函數 - 哲學與心理學的小秘密 - 知乎專欄,較為通俗地介紹了行為經濟學,感興趣可以繼續閱讀。


它是交叉學科,是心理學與經濟學的混合.


毫無疑問屬於經濟學。

1.這門學科是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經濟學的現象。其宗旨,研究內容都來自於經濟學。

2.經濟學知識背景占更多比例。行為經濟對心理學的要求一般不高(除了一些實驗)。有時候,行為一詞僅僅代表「不理性」,比如一些博弈論模型的行為學改進,並不需要任何心理學知識。最多心理學某些知識,比如測量心理學,是研究中要用到的手段。

3.發源於經濟學。是在研究經濟學現象的時候提出用心理學視角來研究非理性行為導致的經濟現象與理性情況下是否差異很大。

認為屬於心理學的理由可能是「經濟行為是人行為中的一類,因此單獨挑出這類行為來研究應該屬於心理學」。並不是隨便挑出一類行為來研究就能成為心理學一個分支的。炒菜,開車等都各自是一類人類行為。討論怎樣才構成一個心理學分支離題太遠也很長篇大論。但行為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完全不是從心理學的宗旨出發。比如研究心理因素造成的股票價格波動,宗旨落在股票價格預測上。研究過程或許包含一些測量實驗。就是說心理學最多不過是研究手段。


很多事情不見得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的,往往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在2個或者多個概念中共存的,很難具體獨立的去歸類。就好比你非要問雌雄同體的物種到底是什麼性別的一樣,又融通在感情的曖昧期你非要問人家對你有沒有意思一樣,難以明確。

行為的本身就是有心理所決定的,而心裡決定事物往往又通過所謂經濟分析後作出決定,所以命題本身就有誤區,基本上現代的很多學科都是多學科交叉共存的。


行為經濟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研究人類經濟行為背後的隱性動機,是通過具體的實驗,而非理論的方式。要我說,它更應該屬於統計學的範疇。


交叉學科的歸類。。。神奇。。。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 LLer(LoveLiver) 熱衷傳教?
如何解決遊戲對某一類玩家傳遞信息困難的問題?
現在在網路上進行犯罪側寫的人都是什麼心理?他們的側寫水平如何?
三觀不同能做朋友嗎?
勒龐的《烏合之眾》中的觀點是否過於偏激狹隘,有悖常理?

TAG:心理學 | 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