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麼理解崔健的《一塊紅布》這首歌的真正政治寓意?


雖然是偽歌迷,但用這個答案向崔健致敬。

首先我不覺得有「真正的寓意」,因為一個作品在創作之後就獨立於創作者本身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到的感受。在我看來,這首歌是一首神曲,不在於他露骨、犀利的政治隱喻,反而在於他在節制中所展現出的複雜。如果非要把它當做反專制反暴政的革命口號來看的話,還不如去看微博上的公知們。藝術作品有它獨到的細膩感受在裡面。

一般來說,意識形態化的文本(不管是暴政還是反暴政)都愛把「強勢-弱勢」,「Power-Acceptance」,"Act-React"這種對立的關係渲染的特別清晰且極端,反而除卻政治意義就沒了文化意涵。但我覺得《一塊紅布》沒有,他把"黨-人民"之間的tension表現的更為微妙和複雜。

具體看歌詞:

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

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你問我看見了什麼

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分析:這句看上去最為簡單:共產黨讓人民誤以為在幸福之中。但是如果為了表現的更為強烈且直白的話,為什麼不直接說「你讓我以為看見了幸福」,而是非要用一問一答?我覺得如果聽者拋開一切既有的政治態度去讀這第一段的時候,是不會感受到那種殘暴的國家宣傳機器與愚昧人民對立的感覺的。崔健在國家和人民的關係上留了餘地。整個文本此時的power雖然在「蒙上紅布」的動作發出者身上,但是他和被蒙上的人之間是有一種微妙帶一點點溫情的關係的。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我說要上你的路

分析:這段繼承了第一段,把「蒙眼」的關係更具體話且更近一步,而整體情感和雙方的tension也沒有改變。共產黨仍然是主動一方,文本的重心也在共產黨讓我感受到了什麼。

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你問我在想什麼

我說我要你做主

分析:之前被蒙住眼的「我」的感覺都是「舒服」,這裡卻有一個明顯的變化。「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在一個人被蒙上眼睛且什麼都看不見,但是手被別人拉著的時候,他是什麼感覺?恐懼?不安?還是因為不用做決定而感到的輕鬆?這會取決於他和拉著他的人之間的關係,對每個聽者而言也會不同,但總之不是「舒服」那麼簡單。下一句更令人玩味:你看,拉著我的手的他不是一個冷酷的人,他似乎察覺到我的感受,或者只是有目的有技巧性地來主動問我「你在想什麼」?我說「我要你做主」。這個答案里包含了多少上面分析的那種複雜情感?又有多少是因為他溫情的來問我「你在想什麼」後我產生的信任呢?

第一段作者把雙方關係中留了空間,所以這裡才能產生這麼多複雜的情感和可能性,也是這些可能性更好地表現了中國人對政府的真實情感。

我感覺,你不是鐵

卻像鐵一樣強和烈

我感覺,你身上有血

因為你的手是熱乎乎

分析:這段最有意思,情感發生了最大的轉折,也最難用簡單粗暴的意識形態語言去解讀,也更讓我相信崔健在寫這首歌的時候是有自覺性的而非我的過分解讀。歌詞的前三段的基本模式都是「共產黨讓我感受到了XXX,所以我要XXX",整個tension都是偏向於「蒙紅布」的發力者的一方的。但是在這裡「我」第一次去感受「他」,而且這種感受真實且微妙,絕非像姜文《鬼子來了》裡面渲染的那種愚昧。這種感受的反向也讓兩者之間的tension發生了偏轉,給聽者更多的感受和感受到更多地空間。

具體到「我」對「他」的感受而言:

前兩句就有兩個轉折。第一個在「我覺得你不是鐵」。說了「不是」,就說明不管聽者還是被蒙眼的人都覺得「你」可能是像鐵一樣殘酷冷漠,但我感覺你不是鐵。緊接著另外一個轉折,像鐵一樣強和烈;不是殘酷冷漠,而是強和烈,值得玩味。然後作者又交代了我覺得你不是鐵的原因,是因為你身上有血,因為你的手是熱乎乎。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暴力與被暴力的關係。因為我被你蒙住雙眼,反而我對你有比別人要深得多的感受和體會。

有人會說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受虐狂。但是我不想用一個心理學的專有名詞就給這些東西做道德審判,反而一個專有名詞容易讓普通讀者自以為知道了本質而忽略掉其中更多細膩的感受。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我說要上你的路

分析:重複了第二段,歌詞完全相同。但這幾句詞寫得很模糊,所以給人在兩處造成的感受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看到前兩句產生的感受更多是(至少我是這樣)從一個客觀的角度看國家機器怎麼改變人的想法的,但是這兩句也給聽者提供了去換位到被蒙住眼睛的人再觀察的空間,去感受下「我忘掉我沒地方住」時更複雜的心態。後兩句,不是問你要去何方,而是問「還要去何方」,為什麼?「我說要上你的路」。是因為之前分析的被蒙住眼時的恐懼和不安,還是真的真心實意地要上你的路?這些都是不同理解的空間。

我感覺,這不是荒野

卻看不見這土地已經乾裂

我感覺,我要喝點水

可你的嘴將我的嘴堵住

分析:我已經看不到這的土地已經乾裂了,我感覺我已經渴了,這些都是隨著歌曲的進行而發展的情節。但是後面有一個細節更值得玩味。之前蒙我眼睛的人做了這麼幾個動作:用紅布蒙上我眼睛,問我要去何方,攥著我的手,問我在想什麼。但此時出現的這個動作卻要細膩的多:你用嘴將我的嘴堵住。為什麼用嘴?為了什麼?封住我的嘴還是相濡以沫?「你」這時的想法和感受到底是什麼?

從這段看,這裡的tension已經和暴力的暴政者與被暴政者關係想去甚遠了。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

因為我身體已經乾枯

我要永遠這樣陪伴著你

因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分析:最後,總結之筆。前兩句把主線情節的發展推向高潮,但「我要永遠陪伴著你,因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和前面的「我覺得你不是鐵」那段相互呼應,只是明顯tension和Power又發生了變化。原來蒙眼睛的人完全掌握主動權,現在「我」卻最能理解他的痛苦。這痛苦是什麼?為什麼只有我才能理解?別人理解起來會是怎樣的?此時兩人的關係已經複雜交織在一塊。

以上是我對《一塊紅布》的解讀。我喜歡它不是因為政治隱喻,而是因為把詞裡面兩者關係的複雜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再加上崔健獨特的嗓音和情感表達,回味無窮。他沒有歇斯底里地叫喊,反而在反抗、悲憫、感同身受與節制的交織中把那種力量唱的更攝人心魄。我猜有人會說我像高中語文老師一樣過度解讀文本,可能作者本身都沒這麼想。說實話,這首歌寫就的時候我還未出生,偶爾也會懷疑崔健在寫的時候是不是有想傳達這種複雜感,有沒有這種自覺性。但想想一個藝術作品的效用就是讓人「感受」到一些東西,它在被創作的同時也就脫離創作者本身了,所以我還是寫了寫我個人聽這首歌時的感受和為什麼感受到這些的分析。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人去批評這一千個人是過度解讀。

視頻封面崔健 一塊紅布 1992 北京視頻

另外,《一塊紅布》讓我想起葉芝的詩Leda and the Swan,是寫的古希臘神話宙斯化作天鵝誘姦了Leda的故事。但是和一塊紅布類似,這首詩把兩個人之間複雜且微妙的關係表達的淋漓極致,而非簡單粗暴的"God-People" "Power-Acceptance"的對立關係。

A sudden blow: the great wings beating still
Above the staggering girl, her thighs caressed
By the dark webs, her nape caught in his bill,
He holds her helpless breast upon his breast.

How can those terrified vague fingers push
The feathered glory from her loosening thighs?
And how can body, laid in that white rush,
But feel the strange heart beating where it lies?

A shudder in the loins engenders there
The broken wall, the burning roof and tower
And Agamemnon dead.

Being so caught up,

So mastered by the brute blood of the air,
Did she put on his knowledge with his power
Before the indifferent beak could let her drop?

「崔健是個詩人」


聽過崔大爺幾乎所有的歌,最感動,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首歌,當時一聽眼淚就流下來了。一開始以為是愛情歌曲,聽到後來查了資料,發現是政治歌曲。我覺得第一名的答案已經分析的很透徹了,本質還是沒有反偉大的中共啦,倒是有種悲憫。我覺得這種感覺我真的特別能理解,對於這個國家的感覺一直在變。小時候,我是愛她的,長大後,有一段時間覺得她是黑暗的,現在,覺得她是我的。推薦看一塊紅布的現場視頻,對,必須是崔大爺眼睛蒙著眼睛唱的那場


好像有個哥們想貼的是這個評論沒貼上來?我覺得這個樂評基本說得非常透徹了,也寫的非常好。我就貼一下吧

轉載,原作者李皖。轉自李皖博客。

《一塊紅布》 詞曲:崔健

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 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你問我看見了什麼 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我說要上你的路

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你問我在想什麼 我說我要你做主

我感覺 你不是鐵 卻像鐵一樣強和烈

我感覺 你身上有血 因為你的手是熱乎乎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我說要上你的路

我感覺 這不是荒野 卻看不見這土地已經乾裂

我感覺 我要喝點水 可你的嘴將我的嘴堵住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 因為我的身體已經乾枯

我要永遠這樣陪伴著你 因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一塊紅布》創作於1988年。1991年崔健專輯《解決》首次將其收錄,以錄音形式發表。

一直以來,這首歌最富有魅力的一個議題是,作品中的核心意象,「一塊紅布」指什麼?

圍繞著這首歌,出現了非常有意思的接受美學現象:一旦你認準了一塊紅布所指,那麼,歌曲的形象便來得更加強烈,而歌曲的內涵也便有了邊界。換句話說,你的理解到哪裡,這首歌的意義便到哪裡。而這首歌本身,卻像是無邊無際的。

有人說一塊紅布是指「文化大革命」,有人說一塊紅布指極左思潮,有人說一塊紅布指極權政治,還有人說一塊紅布指那個年代教化全民的共產主義理想。也有以具像置換具像的,說紅布就是紅旗,紅旗就是國旗……不管指什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許多中國人都從這首歌體會到了自己的處境,覺得《一塊紅布》所唱,就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因此,出現了更不可思議的事——當這些老紅衛兵、老知青、文人、知識分子、工人、華僑,40歲的或者50歲的,聽說作者是一個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感到不知所措,有點不敢相信。他們覺得,這首歌理應只有「他們中的人」才寫得出,沒有「他們」的經歷,不可能寫出這種感受。

一塊紅布蒙住了雙眼,接下來怎麼樣?接下來是不可思議的——他說:「你問我看見了什麼/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不是苦難,是幸福!黑暗、懷疑、驚慌……最初的反應里,這些東西可能有過,但隨著這境遇既成了事實,「我看見了幸福」。毫無疑問,《一塊紅布》所描寫的,當是人生的苦難經驗,但它又那麼像一場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的苦戀。在最深切的痛苦、最危難的困局中,又有最熱烈的、甚至暴烈的,無法掙脫、永不放棄的愛情甜蜜和依戀。

從第一句開始,接下來的每一句,都無比平實、準確,又無比地富於洞察力,因此,這首歌才能寫進現實,寫照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眼睛被蒙上後,這個感覺是「真讓我舒服」。看不見了,反倒是「舒服」。明明沒有歸宿、無處安歇,但我的感覺是忘記了「我沒地兒住」。再下去怎麼辦?往下還有什麼想法?我說,我要上你的路。

「上你的路」——其實路也看不見,你是什麼模樣也看不見,只實在地感覺著:我的手被你抓著,我要你為我做主。

不做任何的猜測和聯想,僅僅就說眼睛被愛情蒙蔽、被所愛的人蒙住這麼一個故事,那麼,這裡的每一句,都是完全寫真的。人在如此處境下,就是這麼一種劇情發展,就會是這樣的感受。對於這種處境和感受,每個人都可以身臨其境,或曾經身臨其境,或者,即便未經歷過,但設身處地進去,也能夠感同身受。

這正是這首歌最深刻的悲劇性,是它強大感染力的基礎來源。

若作任何聯想,哪怕是最極端的聯想,比如,把這個處境聯想成宗教教化/思想蒙蔽/政治控制,那麼,以下感受洞穿了一般的體驗,進入到宗教情境、政治迷夢和精神夢魘的深層——它不是鐵,卻像鐵一樣強烈;它身上有血,有著人性和血肉之軀的溫熱感覺,攥著你的手的手,是熱乎乎的,流淌著難言的熾情與安慰!

凡經歷過非凡的年代、有過不尋常的歷史經驗的人,當能夠體會,這種有著人性般的感人溫度、愛侶般的歸屬感的感受,才是社會組織、人類集體迷途的最深切感受。走在這條路上,啊感情依然是: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你問我還要去何方/我說要上你的路。

但這終究是幻境中的一條路。精神的致幻,總有覺得不對勁的時候。腳下的大地已經裂開,這乾渴的人要喝點水。牛逼啊,這崔健接下來寫的是:「可你的嘴將我的嘴堵住」。

將嘴堵住——一些人,比如作狹隘的政治圖解的人,馬上就意會到,這說的是不讓人說話,是政治對言論的控制。但意會到這一點的同時,最好還要看到以下兩點:第一、嘴對嘴,這是愛你的人做出的至親至愛的舉動。第二、現實中的實情是沒有水,它用親吻代替/打消想喝水的饑渴。這樣的多重語義,遠比「封口」來得複雜。而且,其更具震撼的地方是,它並非對立雙方敵對/打擊/壓迫的行為,而是相愛的一對兒至深的、熱烈的、有如將靈魂的愛戀探入對方腔體內相互交換的舉動。

我覺得這一個表達,和接下來在最後一段陳述的意思,才是不可思議的崔健最不可思議的: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為我身體已經乾枯/我要永遠這樣陪伴著你/因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這個已經被吸乾的人,或者,平實一點表述——這個已經因饑渴、缺水而身體乾枯的人,走已經不能走了,哭也已經不可能哭了——一個何等觸目驚心的形象!接下來他該怎麼辦呢?他將如何對待自己的未來呢?——我要永遠這樣陪伴著你/因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如此表達,強烈到了不可能再強烈,殘酷到了不可能更殘酷。還能殘酷到哪裡去呢?施予者與受予者,此時緊緊地纏繞到一起,已經無法分開。不只是受予者痛苦,施予者也痛苦,或許還更苦!他們成了苦情的一對兒,只有他們才彼此了解,才最深切地懂得對方,才彼此印證、互現對方的苦痛。深淵之深,苦痛之痛,其最慘烈者,決不是可以跳出、解脫的,而就是這種,深陷其中,永遠彼此折磨,無法解脫。這一段表達的高明,在於它的無比絕望和真實性,超越了所有的批判、抗議、憤怒、怒喝。所有的批判、抗議、憤怒、怒喝都可能輕飄,置身於事外,只有這種「永遠這樣陪伴著你」的苦戀,才有最深最真的痛,直達歷史的終極真相。陪伴著時代命運一路走來的人,都能夠理解這種苦痛,他們的精神與情感,正是這樣一種已無法超脫、只能與之如冤孽愛侶般糾纏在一起的現狀。

在八十年代的開始和最後,這是意味深長的:在崔健身上,《一無所有》,一首情歌,變成了意義廣闊的社會歌曲;而《一塊紅布》,一首意義廣闊的社會歌曲,卻有著實實在在的情歌的內涵和樣式,用情歌來理解,它的一字一句,無不與愛情的感受嚴絲合縫地吻合。

回到開頭那個議題,一塊紅布指什麼?在我看來,一塊紅布可以指所有這一切,甚至我們一時還無法想像的一切——所有那些蒙住眼睛的人類處境,這首歌都表達得透徹,淋漓盡致,血肉模糊。

當然首先是,這是八十年代末的中國之歌,是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人命運的縮寫。王朔說:「我第一次聽《一塊紅布》都快哭了。寫得透!當時我感覺我們千言萬語寫得都不如他這三言兩語的詞兒。」

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崔健將一塊紅布蒙住雙眼,而現場熄滅了所有的燈。手風琴在吉他的嘈嘈切切中隱伏,吹動著風,相伴著這場實際上什麼也看不見的旅程。終局,小號響起,這軍旅的號聲展開了已旗倒炮熄的戰場。這號聲失去了激昂,也消失了殘酷,像大戰和苦戀之後一輪落日茫茫,混沌、寧靜、輝煌而蒼老!

時代精神落在一個人頭上。這《一塊紅布》的所有細節,如此完美,超越了天才的範圍。並非崔健一己之功,而是萬千人的命運、時代的因緣際會,聚合在一起,造就了這首歌,如此的廣泛而深刻。


「藝術有政治的責任,但是沒有政治的目的。」



上學的時候就聽過崔健,覺得不好聽。那時更喜歡唐朝黑豹。多年後再仔細回味一下,隱約懂了點什麼,越來越覺得有意思。當然聽眾可能是過分解讀了。但顯然這歌詞的含義並不是表面上那樣。你的理解可能並不是老崔的原意。但那又如何呢?人們已經按自己理解的意思把這首歌的內涵解讀並且定格,由不得原作者去解釋了。


馬世芳說能和《一塊紅布》媲美的,華語樂壇也就《亞細亞的孤兒》。不知道什麼原因亞細亞我聽多了會很膩,我的聽歌經歷是開始更喜歡亞細亞,後來更喜歡一塊紅布,亞細亞在大佑自己的歌里我後來聽得都不多了,就是因為聽到中段會很膩。現在我覺得這倆歌距離還是挺大的,亞細亞有點高冷,意向曲調和他宏達命題放一塊多少顯得小清新了。一塊紅布里有血有汗,簡單純樸里凝聚著讓人心疼的犧牲和自我欺騙,這種愛與恨擰巴一起的感覺特別中國,尤其是現場版,那個漫長的前奏一響就讓人下意識的想起很多很多說不清的不知從哪鑽出來的迷茫和力量。


愛恨交加才會天長地老


如果把《一塊紅布》簡單地歸結為僅僅是反烏托邦,反一黨專政的隱喻,那就是把它簡單化了。

以崔健、姜文、葉大鷹、王朔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家,在八十年代的文藝青年隊伍里,是很特殊的一群人,他們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大院子弟。這批人對改革開放以前以毛為核心的中共執政模式的態度,既不是低層群眾那樣盲目崇拜,也不是像普通知識分子那樣猛烈抨擊,而是懷有更為複雜和特殊的情感。

這批人由於家庭成員接近權力核心,對政府高層的執政歷程,獲取了遠遠多於普通人的直接經驗,這和圈外群眾接受的符號式的灌輸和受害知識分子的「再解讀」是不同的。

他們目睹了中共高層集團取得的巨大成功,巨大失敗,以及高層內部的殘酷鬥爭,以及在摸索中前行的迷茫。

「我說我看見了幸福」——這不是被迫的,而是發自內心的,但是當「我」開始感到不舒服,我也無法掙脫。

「你的嘴卻將我的嘴堵住」——這並不是說「我」被暴力禁言了,而是隱藏在歌詞背後的那個巨大的「你」給了「我」一種相濡以沫,這種相濡以沫讓「我」感動,但卻不是我想要的,它含有強迫的成分,「我」想掙脫,卻無法拒絕,因為「我」就是「你」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雖然看到了「你」鑄成大錯,但也沒什麼好辦法,「我」看到了「你」的掙扎,才更能理解「你」的痛苦。

因為,「我」TM就是「你」下的蛋啊。。。


崔健的歌里最愛這首. 這活脫脫就是八十年代那批熱血青年寫給TG/國家的告白.

從對"你"的以身相許和死心塌地, 到因為無法理解"你"的行為而產生的無耐和迷惘, 到最後身心俱疲仍要永遠相伴的執著, 都體現了一個青年對這個國家/領導這個國家的tg的複雜感情. 而這個"你", 也許就是崔健心中那個模糊的黨與國糅雜在一起的複雜形象, 以一種擬人的方式呈現出來. 而歌者與"你"的關係, 也就表達成了一種好似愛情般的情感. 這是崔健對tg與這個國家在改開後的表現感到失望委屈與無奈, 但對未來也有著期待.

崔健的歌最大特點, 就是沒有純單純的控訴或者憤怒, 歌詞也並不具象, 都是象徵的來表達人在時代中的複雜情感. 很有感染力.


你就知道一塊紅布的話,也沒有必要跟你解釋。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別人解釋了也沒有什麼意義,尊重就好。


看看老崔自己怎麼說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1MTE5NTI4.html


無論作為愛情歌曲,還是做中學語文式的政治解讀,一塊紅布都是中國搖滾史上的明星,因為當作愛情歌曲時,我喜歡這首歌在那個渲泄憤怒暴力的搖滾時代里透發的溫情。當作政治歌曲時,我喜歡崔健詩人一般的悲天憫人。

很多年前從外國搖滾開始聽,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老崔和魔岩三傑能成為代表,隨著閱歷漸豐,就越來越喜歡他們歌詞里透出的人文關懷。個人意見?


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

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你問我看見了什麼

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每次聽到這首歌,就想起過世的祖父。

他是真的信奉共產主義,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信仰,他覺得這個主義可以拯救這片乾涸的土地。但到了那一年的夏天,他說:當年國民黨都沒敢對學生開 槍啊,怎麼能…

從那天以後,他只寫寫回憶錄,再也不提信仰的事。但我知道,如果你要問他的信仰,他還是會告訴你:共產主義。

你沒信過,或者你沒見他們信過,你永遠也不會明白那曾經激勵過多少人,那曾經是一個民族引以為傲的靈魂。那一年,那些迷失的孩子想找回原來的路……


小時候上初中路過音像店聽到崔健的 一塊紅布 花房姑娘,平淡無奇。

多年後躺在床上再一次聽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淚流滿面。


高中第一次聽,聽完心裡就有一個聲音:多好一姑娘呀。


雖然知道這首歌后面又很多寓意。。可是我一直把這首歌當成情歌來聽。。。


他說大家還是喜歡蒙住眼睛,這樣可以避免看見一些真實而殘酷的東西。生活在自己想像的幸福而略微虛假的世界裡會感覺更幸福。而那些真實又殘酷的東西就是部分社會現實:小到生活中的不順與不公平的現象,大了就到了體制和意識形態層面上了。


這首歌的英文名是a Piece of Red Cloth,把大寫字母連起來就是...


推薦閱讀:

崔健是否給中國搖滾樂起了個壞頭?藝術家一定要去批判嗎?
如何評價崔健新歌《外面的妞》?
崔健是否被過度神化了?
如何評價竇唯和崔健?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崔健的搖滾?

TAG:搖滾樂 | 歌詞 | 崔健 | 中國搖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