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想要移民,什麼樣的移民都可以?現在國內不是很好嗎?

我前陣子有兩個朋友想要移民加拿大,他們都是在在北京做醫生的夫妻倆,老婆特別想移民,移民到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都可以,我想說在北京夫妻倆都是外科醫生這不是很好嗎? 北京的外科醫生薪水也應該很不錯的?

還有另外的認識一個人在國內做的還可以的,甚至想要通過做兩年保姆這條路移民...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苦,問我家想不想要找保姆,然後第二句問我的就是或者我又沒有興趣幫她做個文件,就是招她但是不需要她做事情的...

--------

完全就是好奇想打聽一下,真心沒有別的意思.我人在國外也蠻多年的了,高中畢業之後就出來了,所以和很多國內的朋友聊的時候感覺有點不接地氣,所以才想問問. 謝謝大家

我在幫第一個朋友的,就是醫生夫妻倆。這兩個人現在在準備醫學考試,因為國內的文憑和經驗國外很少承認。第二個保姆的做假的東西我就沒有幫了,被抓到的話很麻煩的。


以自己身邊圈子的情況來看只有一個原因:為了得到兩個截然不同世界的好

不乏有很多人拿到綠卡/國籍第二年就回去報效祖國的。

為什麼剛移民就要回國?原因多著去了:

享受人口紅利

享受便利低價的生活

享受發展中市場的各種創業機會,夢想有所作為,或者一夜暴富

或者就是因為不甘寂寞,哪怕與人斗也其樂無窮

又或者就是為了父母,也或者只是因為有一個中國胃

那為什麼還要移民?因為你不知道哪天就對上面這些事情厭倦了

就想返璞歸真過點兒親近大自然,生活工作平衡的日子

懶得和別人虛情假意,懷念了歐美人直截了當的表達方式

或者就是被生活被人情被社會禁錮得太多了,嚮往更自由的日子

又或者就是純粹想帶父母看看世界,不想讓孩子競爭得太辛苦

很多人移民並不是國內不好,而只是為了給自己多一個選擇的餘地罷了。候鳥尚且懂得根據季節遷徙趨利避害,人自然也想在生活的不同階段能有自由選擇生活的機會。


今年 3 月份,海淀西三旗知本時代一業主售房,兩居裝修不到 3 年,報價 690 萬。南北通透客廳寬敞還隔出一個榻榻米。女業主知性大方,在客廳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吧台,在上面擺滿了各類洋酒。看房間擺設尚無子女。出售原因是要移民加拿大,移民原因是沒有希望在北京落戶。

我想這位女業主應該是從一線城市移民出去的典型。高收入、高學歷、對西方文化頗為熟悉。這樣的人才想移民是沒啥壓力的。然而北京政策上對這類人才還是愛搭不理的,所以人家走還怨得著人家了?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的原因,我到現在都崇拜敢於走出去追求自己辛福生活的人。

我小時候住在廣西南寧周邊的一個小村子,那個村子是土客混雜的,客家人無論是在學習,生意,還是家庭經營後來上面,都是遠遠強於我們這種土人的,更不用說壯族了。

我聽我奶奶說,WG的時候,上面嚴令不準養雞鴨,不準偷偷種水果。結果客家人一大半都養了雞鴨,種了水果,還養王八,種煙草, 釀白酒。上面有人來查,他們就跟人提點臘肉啊,菠蘿啊,幾斤白酒打發走。很多客家仔沒有土地,就偷偷用大隊的地,完事給大隊的好處就行了

稍微管事的,基本都拿過客家人的好處。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上面來查,斗人的時候,一查全是客家人。哪怕就是WG那麼嚴厲的時期,他們都還是敢於建立事業,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後來改革開放,我們這邊都還在了解「什麼叫打工?」,為什麼要賺錢的時候。村裡面的客家人,家家戶戶開始聯繫福建那邊的親戚,七拐八拐找關係,有門路的全都偷渡到香港,台灣去了,沒門路的也都網珠海,深圳,廣州趕。相當一部分都去了東南亞。

創業維艱啊,好多都是在大馬幫人家搞託運,在香港被人家歧視,台灣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偷渡過來的,人家就是把你當豬狗用。

你初來那片土地,根本就沒有任何競爭力,親戚是親戚,人家明算賬,你幹不了人家也不可能給你錢。很多人都四十多歲了,還要從頭學起,港台還好,特別是東南亞,那真是恨透華人了,但是你還得紮根。

這個過程非常痛苦,風險也很大,但收穫也很大,凡是能在當地紮根的,基本現在都衣食無憂,相當有錢,大多數子女都在新加坡,美國,香港念書。

每年回鄉祭祖,都是賓士寶馬,八萬或六萬響的炮仗開道,一桌都是8888元菜,茅台論箱喝。還要在祠堂里用大喇叭喊,今年「我族某某某高中南洋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多顯啊,只要考上大學的,封6888-16888塊錢的紅包不等。

近幾年抗戰比較火,他們也開始公開祭拜他們族的抗戰先烈了,全是李宗仁的手下,國軍來到的,但祭拜的氣派比官方八路軍還大!

我小時候不懂事,過年老去別人家吃東西,後來被老人罵死了,說「不想當我們的孫子,你跟他們姓去」。

但我們都知道,移民更像是一場創業,他絕不是過去享受的,更是過去接受更大的挑戰,承擔更大的責任,為自己的人生掌更大的舵。如果那些客家人只是想過小日子,完全可以留在南寧混,但他們始終想著「光宗耀祖」,把自己的家族發揚光大,為了更高的目標,敢於去冒險,敢於再學習,再適應。

我很崇拜敢於為自己的人生掌舵,追求自己的幸福的人。


搞地產玩資本運作的孫宏斌是美國國籍

干實業的曹德旺曾經一家都拿了美國綠卡

前幾天樂視網擬任5名董事里有3個有美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

這說明什麼?無論是紅頂商人還是藍頂商人,都被不安全感包圍。在國內賺錢,在國外留一條後路,成了許多企業家的共同選擇。

所以,去年底有一份文件尤其引人注目:《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保護企業家產權,顯然是意有所指。

今年以來,金融機構不斷加碼限制資本外流,發改委近期排查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對外投資,同樣是意有所指的。

去留之間,關乎生意,也關乎時局。所以那些突如其來的拋售,從來都不只是單純的市場行為。


這個答案已經被我母上大人發現了(⌒▽⌒),母上大人是知乎的狂熱愛好者(///▽///)

母上大人,我還是很愛你的!

—————————————————

現在沒有移民想法,但是也是在美帝呆了好幾年。我不想回國只是因為受不了我媽,太煩了。

管手管腳,出門玩也要連環call,要彙報去哪裡玩,和誰玩,怎麼玩,等等。

國內上大學的時候,每天準時9點必和我打電話,讓我彙報一天行蹤。

化個妝覺得你不正經。

和男生打電話,覺得你要失身了。

買衣服必須是她或者我爸覺得可以的,我自己買的衣服一概看不上。

和她講道理,根本沒有道理可以講,還要說你是白眼狼。

畢業工作不在我市範圍內尋找,根本沒門。

畢業找工作,銀行的不行,要累死;證券公司不行,要陪客戶吃飯;考公務員也不行,要被潛規則,等等。

有時候吵架(一般講道理講不通的時候),會說很難聽的話。初中的時候每次考試考砸了都會說:讀書不好,以後只能賣了。我,這是我親媽嗎?現在不說了,基本上圍繞著我沒本事,不賺錢來發揮。

高中之前打我都是扇耳光,還不準哭,哭了扇的更厲害。回來上高中,她打我我就和她幹了一架,她就再也沒有打我。

————————————————

看到評論區的一個評論

其實我想說:

家長打小孩除非打的特別厲害小孩長大了才會記得。一般的打,小孩長大了哪會記得,也頂多有個模糊的被揍的印象。

所以,你要我說我媽打過我幾次我真的不記得,除了幾次打得狠的把鼻血打出來的我記得。

但是傷人的話會記一輩子的(白眼狼這種根本不算什麼啊),初中三年就一直被她罵出去賣的,以後和洗頭店的女的一樣,賠錢貨,這才是我一直不能忘懷的。

而且我媽非常消極,任何事情她只看到消極的那一面,我都不知道鼓勵是何物。做什麼事情,我媽都只會一句話:沒用的,白費力氣。有時候我會高興的和她說我現在在做一個什麼愛好,她都會痛心疾首的和我說:浪費時間,沒用的,只會花錢,白費力氣。一般這個時候我心裡就像堵了一塊石頭。

我媽說話特別的傷人,她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有時候我會和她說你這樣說不太好,太傷人了。她會說,你是我女兒,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反正你最後還會和我好的。

小學之前她一直在我心裡培植我對我爸的恨意,的確那個時候她和我爸有矛盾。所以小時候我心裡非常疏遠我爸,只知道我爸很壞,很差勁。但是小學以後,我發現我爸並沒有對我很差,我爸也很愛我,我爸也不會打擊我,我爸會為我讀書上學跑上跑下,只不過我爸是個撲克臉,所以我開始覺得我爸也是好爸爸。

說這麼些,我只想說很多時候小孩子長大了後並不會記得父母對自己的打罵,包括打罵內容。唯一記得的是心理的創傷,是父母過激的言語留下的不可修補的裂痕。

父母過激的話比陌生人過激的話更會傷害子女,因為子女在小時候真的是100%依賴父母和相信父母。一個你依賴相信的人才會讓你遭受心痛,陌生人做什麼,只要不傷害你的利益,你都是無所謂的。

從小我就想我要逃到一個遠遠的地方,所以我一直努力學英語。

—————————————————

我爸根本不敢說他,每次我爸幫我,我爸被他一起數落,她會抖出各種陳年舊賬。

我都不相信自己是獨身子女。

後來我來了美帝,發現很多問題都解決了。

我媽不會連環call了。

我可以化妝了,還經常給我媽買化妝護膚品,我媽居然前幾天還說我越來越美了。

我可以自己隨便買衣服了,我媽也穿我的衣服了。

我可以和男生聊天也沒人盯著我了,還總是問我手頭有沒有單身漢,給我表妹堂妹介紹。

我可以找工作,或者不工作,而不被我媽指點了。

吵架,我媽現在不和我吵架了,因為太遠了,一個星期打個電話,哪有機會吵架。

主要是我都嫁人了,我媽已經管不了我了(⌒▽⌒)。

我要是回國了,沒有距離產生的美感,估計又要雞飛蛋打,我媽看我什麼都不順眼,天天熱戰加冷戰,沒過多久我就要抑鬱到爆了。


如果戶籍制度和移民一樣,那和移民也差不了多少。


因為不錯,只是一小部分人眼中的不錯。

引用我之前一個答案的資料。

然而現實是什麼呢?現實是我們的國家依舊是一個建立在龐大的社會底層們的血汗之上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經濟支柱並不是知乎上開口閉口大談的金融、互聯網、高科技、航天、風投,而是數量巨大的為全世界服務的血汗工廠、礦廠、農場、基建工地。而年輕人們的職業也不像知乎上放眼一望都是各類律師、警察、法官、醫生、投行、銀行、互聯網、軟體、網遊、時尚、傳媒、影視、軍官、機關幹部、科研人員、公務員、企業家、壟斷國企職員、能源電力工程師、貿易、工程師、裝備製造、高端儀器、電子智能設備,而是龐大的底層農民、家庭手工業者、小個體戶、外賣、快遞、保潔、保安、廚師、鄉村醫生、鄉村教師、政府事業單位銀行國企勞務派遣工、血汗工廠工人、農民工、服務員、普通士兵、小文員、小技術員、小銷售、小業務員、小攤販、司機、礦工、收銀、促銷員、等低收入職業。而且必須要提到的是並我國繳納3500元個稅的人口才只有3000萬不到。

當前國內的狀況

委員:目前僅2800萬人交個稅 占人口總數不到2%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對於:知乎上放眼一望都是各類律師、警察、法官、醫生、投行、銀行、互聯網、軟體、網遊、時尚、傳媒、影視、軍官、機關幹部、公司高管、科研人員、公務員、企業家、壟斷國企職員、能源電力、貿易、裝備製造、航空航天、諮詢、個人投資者、高端儀器、電子智能設備從業者們來說,國內確實非常不錯,廉價的醫療、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低廉的物價、良好的治安、環境優美的生活社區、廉價的各類人工服務都是在西方國家體驗不到或者花銷極高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知乎廣大的中產、留學黨、在國外呆的越久越愛國的原因,因為出國給他們帶來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邊際效應遞減了!本身你在國內就什麼都不缺,出國了依然什麼都不缺,反而國外的治安、醫療、人工服務昂貴而低質、為什麼不罵?

但是對於:龐大的底層農民、家庭手工業者、小個體戶、普通小職員、外賣、快遞、保潔、保安、廚師、鄉村醫生、鄉村教師、政府事業單位銀行國企勞務派遣工、血汗工廠工人、農民工、服務員、普通士兵、小文員、小技術員、小銷售、小業務員、小攤販、司機、礦工、收銀、促銷員、等低收入職業則可以說是非常不友好、惡劣的工作環境、微薄的收入、極低的社會保障,而且「通過努力也極難提高收入以及工作環境」。哪怕「因為不努力,所以XXX」似乎已經成了某些人基本不過腦子就脫口而出的政治正確。而且實際上由於貨幣的超發,這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實際上是隨著社會發展而降低的,因為在過去作為一個城市裡面的中低收入家庭,至少不為房子和吃喝操心。而現在新興行業的快速增加的工資和湧入的資本不但沒有提高這些人的收入,反而增加了他們的生活成本。另外現在泛濫的傳銷、微商、非法集資、股票、貴金屬、等龐氏騙局也逐漸將他們僅有的積蓄給掏空。

為了證明不錯僅僅是一小部分人的不錯,我首先引用另一個答案的數據

下面我們用1998年教育統計數據來跟蹤一下2010年高考的這一屆學生。

按中小學十二年來計算,2010年高考的學生們應該是1998年開始上小學的。

1998年,全國小學生招生人數為2201萬人。

2007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人數為840萬人。

2010年,全國本科招生人數為351萬人,專科招生人數為310萬人

作者:居士說

鏈接:為什麼 1992 年出生人口 1875 萬,而 2010 年高考報名人數只有 957 萬? - 居士說的回答

另外湖北的211

「211」高校本科畢業生今年工作期望月薪為4000元

在985貼吧裡面,全國40所左右985,有專們的調查數據,理科不到13萬,文科不到4萬人

也就是說,我們在知乎或者微博上看到的國內,很可能是只是2-3成人口眼裡的國內。就像知乎喜歡嘲笑快手一樣,根本無法理解較低階層人民的壓力。相比從事艱難的體力勞動,沒有技能、沒有什麼太多才藝的他們選擇各種毀三觀的獵奇行為來獲得收入。在這個信息爆炸娛樂多樣消費主義盛行的年代,竟然還有人奢望年輕人在流水線、在工地艱難的度過自己的青春?不要把大家的腦子想的和你一樣秀逗,大量迷濛和陳安之之類的男女花式洗腦最終讓很多年輕人走上了出賣色相和傳銷詐騙行當。不要覺得我危言聳聽,你每天接到的騷擾電話和莫名加你的美女不少吧。同時,回家相親的時候也注意了,如果她真的賺到錢,而且說是做微商賺到的,那麼十有八九是某些不能說的行業,當然,打死她也不會認的。

評論裡面很多人大概是語文水平有問題,我強調的是班上成績差的學生在國外能有更好的生活,有的人死活要跟我辯,成績好在國外差不多甚至不如國內!這牛頭不對馬嘴啊!

富裕階層移民更多可能是因為我國的特殊情況導致不論你是官或者商,發財的道路上總有那麼一絲道不明的東西,所以出於避險考慮,會有較大的移民衝動。

還有一種就是,例如我的一個同學,他讀得一個三本,成績平平,最後去加拿大讀了個野雞研究生。不得不提的是,他這個不僅雅思只要5.5、而且連學位證都沒有。反正中介辦的,天知道是什麼項目。後來他就去了加拿大,我原本以為他妥妥的會最後回國成為一個月入3000-5000的普通小職員,可是沒想到他在加拿大畢業之後找到了工作還拿到了綠卡。沒錯!因為他學的是電力專業,因此他成了一名建築電工,現在6萬加元一年。在加拿大住著獨棟的大house,開著個二手本田。

與此同時,身在國企的我,身邊一個普通一本同事,幾乎干著也是類似電工的活兒,可能還會更多一些,畢竟施工單位技術員不僅得做事兒還得搞管理。他的月薪15年是到手5000。沒有女朋友,沒有房子,和農民工一起吃著油膩的大鍋飯,沒有任何娛樂。(當然,有些大專畢業的領導子弟在總部機關美滋滋,雖然收入大概低一點,但是勞動強度低多了)

如果有人去施工單位做個調查問這些在工地上一個月31天無休幹活兒的年輕人想不想移民,我只能告訴你你,就我在工地上干過的4年里,見過的從中鐵、中建這樣的央企、到各個省建的國企,再到市裡的地方企業。我可以說至少在中國這個吸納了幾個億就業人口的建築行業,沒有一個不想移民的。

對於評論裡面一些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我在這裡打一下臉。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未來4年內,富士康將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興建液晶面板(LCD)工廠,預計這筆投資將創造13000個工作崗位,新廠初期將聘僱3000人,最終將聘用1.3萬人。而這也是「富士康在美國打造8K+5G生態系統宏偉計劃的組成部分」。

而且,富士康也承諾,這1.3萬人的平均年薪近5.4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6.5萬元。這個數字高於目前美國平均薪資(當前美國民企員工平均年薪約4.7萬美元)。

德爾福加產量擴線招聘繼續 加班非常多男女18-30身高不高於175不低於155底薪2150全勤100月獎550上 夜班20綜合4500-6000廠車不穿無塵衣不做流水線 收500另愛樂鏈接男16一小時 會看電器櫃圖紙 叉車工。


移民需慎重,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移民。

作為一個來加拿大將近4年的過來人,結合周圍的環境和所見所聞來談一談哪些人可能不適合移民,哪些人最需要移民?

可能不適合移民的人。

國內一二線城市有戶籍有房有穩定工作的土著一族。這類人從小就在本地建立起自己的圈子,生活會是比較穩定安逸,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沒有太多必要折騰到一個新的國度重新開始。我想很多移民了又迴流的,這類人占的比例更大吧。

最需要移民的人

遠離自己家鄉,在一二線大城市讀大專以上學歷,畢業工作打拚卻沒有當地戶籍和買不起房的人。這類人往往有很強的在外地打拚意願和拼搏精神,但是又無非獲得大城市戶籍,面對高額的房價,買房是一種奢望。而適應了大城市的節奏,老家又回不去了,繼續留在大城市,可能連找對象都是個問題,更不用說因為沒有戶籍和房子,以後小孩的教育等等問題。 如果這類人移民後,在國外有工作有身份,只要情商沒有大問題,找對象肯定不是問題。小孩的教育更不用擔心。混個有房有車有閑的中產真的不難。

本來沒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前兩天看了 @愛鑫鑫 的回答關於「人到三十歲,什麼能提升你的安全感?」一文,挺感慨的。我自己的情況和他差不多,也是在大城市上海讀書畢業工作,才工作1年我就感覺看不到未來任何希望,所以果斷決定出國,便開始了解移民國家,學校,移民政策等等。在上海工作2年後,順利到加拿大留學,如今也順利畢業工作了。慶幸的是當時做出了這個決定,不然也會和這位答主一樣,混幾年到31歲,上海留不下,老家回不去,那真的是挺鬱悶的。

要我說,為了環境,空氣,福利,自由等等原因移民到一個國家,那都是次要,那都能忍。最重要的是你的擇偶婚姻,子女上學問題,沒法忍啊。


1.基尼係數

我國2016的基尼係數:東部0.59 中部0.57 西部0.55

當然,北大報告稱我國基尼係數是0.73(財富基尼係數),這就有點高得嚇人了。

經合組織公布的是2016年0.465(收入基尼係數)。

這些數據各不相同,但反正我國社會收入差距較大甚至懸殊這一點生活在其中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到的……

基尼係數衡量標準:

低於0.2:收入絕對平均

0.2-0.3 :收入比較平均

0.3-0.4 :收入相對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較大

0.5以上:收入差距懸殊

ps.答主學藝不精。經評論提醒才知道基尼係數也分種類的我是混用了。

2.

我在挪威和日本都住過。本著沒有親身經歷沒有發言權的原則,接下來預備從個人角度說一下這兩國的情況。在此之前

日本2016基尼係數:0.329(收入基尼係數)。

挪威2016基尼係數:0.25 (收入基尼係數)。

3.

我不是學經濟和商科的,所以之前並不知道基尼係數這個東西,但是我在挪威和日本時就隱約發現了他們的共同點:他們的國民收入都不錯,但消費慾望卻不是很高。

尤其是針對奢侈品豪車豪宅這類非剛需物品上。當然他們也是會買的,只不過沒有我國某些群體那麼……在經濟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寧可犧牲很多也要購買的……狂熱。

我只是在談宏觀方面的東西,你要是非拉著零星幾個挪威和日本的拜金星人來反駁我我也沒什麼可說的。

只能說我感受到的大環境是這樣的。

4.

所以我就在想,當一個社會做到社會階級差距較小,社會財富分配較平均時,是否就是日本和挪威這個狀態了。

大家湊在一起,不太會攀比。

因為在日本你打工每天8小時一個月也賺20萬日元左右,他普通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個月可能也賺22萬日元左右。在挪威你上班的人一個月2-3萬克朗左右,他在快餐店打工按法律規定最低也有120克朗一個小時,一天8小時一周五天最低也有2萬多克朗。

這些打工基本上就是會說母語的人都能做的工作。而且用人缺口挺大的。不愁工作機會。

論收入,大家都是普通人。當然不排除有富豪,但都是個例。羨慕羨慕也就過去了。

既然不用攀比,那麼一些具有炫富功能的商品也就失去了買來炫耀的價值,也就不會有太多擁蹙者。

你今天買了支雕,你今天買了個驢,好的。你今天買了支口紅,你還買了個包,so what?

但情況也不絕對,東京女子圖鑑里不就有非港區女不娶的港區男嘛?

5.

與之相比,參考系外化的"攀比"可以說是深植於我國國民性的東西了。

說人話就是:熱衷於和別人比。互相比。什麼都要比。

比出身,比性別,比年齡,比學歷,比收入,etc.

所以會有地域歧視,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收入歧視,etc.

為什麼?

因為社會差距較大,才留出了供人們攀比和被攀比的空間。也催生出了相應的市場。

6.

在奧斯陸時,我問當地教堂的華人主教:挪威作為北歐高福利國家,移民過來的中國人是不是都很幸福?

主教沉吟了一下告訴我:有的會,有的不會。要看他們本身是怎樣的人了。

為什麼?

在習慣了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參考系外化的攀比環境後,你是否能適應一個並不很在乎你有什麼,只在乎你是什麼樣的人的社會呢?

你想和別人攀比別人卻不care時,你能否能找到自己的個人價值呢?

在國內,你可以覺得自己比一部分人收入高比一部分人學歷高比一部分人有戶口地域優勢從而有些自鳴得意心滿意足地生活下去時,你是否可以接受這部分被你用來做心理墊腳石的人突然都消失了呢?

很多人出國後,會受到文化衝擊,會習慣於呆在華人圈子裡,會不自覺地和國內的親人朋友甚至網民說國外生活有多麼好,比國內如何如何云云。從而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暗示和寬慰。

逃不出的心理怪圈。

7.

國內好嗎?在我眼裡是很好的。

我出生於江浙滬地區某二線城市的一個中產家庭。父母寬容慈愛,朋友親切包容。

我的運氣也很好,沒有在實際生活中遭受過任何歧視和不公。學歷是某C9,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同學內推。

老闆和主管待我都十分和善。工資在國內的二線城市賺人民幣其實比我現在賺日元賺得要多。

我沒有任何理由覺得國內不好。別人怎麼說我管不著,我要是這麼說就太沒良心了。

可以說,我出國後,社會地位比起在國內時是大大滑落的,甚至生活水準都有折扣。

畢竟都是一個月將近15K左右人民幣,在國內二線能過的生活肯定和在日本不是一個檔的。

但我覺得挺好,因為我終於感覺到自己可以慢慢慢慢地沉澱下來了。我開始做起了自己喜歡的研究,做起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我終於從溫室里走出來,完全靠自己從陌生的國家陌生的社會中汲取養分,終於按照自己憧憬的樣子肆意生長了。

我終於可以真正地擇一業,終一生而不用瞻前顧後,時感焦慮了。

在國內,放棄投行或者金融類高薪工作也許別人會覺得你傻。像我這种放棄一天只用工作四小時一個月收入還超過15K的工作的人,大概只有腦子瓦特了可以形容。

我也能理解,畢竟養家壓力擺在那。房子戶口教育醫療,都是繞不去的坎。

人們拚命跑,拚命跑,唯恐被甩下。所求的無非一個未來一個安全感。

8.

我幾乎是可以肯定我的大學同學裡,留在國內的,幾年之後收入肯定都不知道比我高到哪裡去了。

他們那麼辛苦又那麼拼,那麼有才能又那麼有野心,又會做人又擅自製,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可我也不會後悔,因為我目前的生活狀態確實就是我從小時候就夢想過的人生的終極形態了。

我無時無刻不心滿意足。

9.

這種事。註定就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沒什麼絕對的好不好,什麼適合自己就選什麼。

本條答案下也是不認同我想法的居多。

其實這也是我並不適合國內大環境或者說主流想法的側證。

沒有必要誰去說服誰,自己做選擇,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足矣。

10.

就是要湊夠十條。

原諒我的話嘮。生活中英語日語輪番轟炸。少有用母語的機會。難免心理方面需要代償。

一不留神又答題答這麼長。

夏季淡季我還真是閑得慌(。


移民是件非常棒的事情。

應該大力鼓勵。 特別是底層的向外偷渡。

中國這麼多人,競爭這麼激烈,生活這麼不易。

移出去降低了中國社會的壓力,擴張了華人在世界上的分布,增加的中文的使用範圍,增加所在國對中國的經濟政治依存度。

加強華人的話語權。

雖然從國家短期來說,流失了人才和人力資源,但是對整個中華文明來說,絕對是好事啊。

特別是那些願意多生的,都移民出去猛生,把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歐洲這種地方,搞成華人社會多好。

大家看美國就說老墨移民太多,美國藥丸。

說歐洲就說黑叔叔太多,歐洲藥丸。

為啥咱自己都轉不過來這個圈呢?

怎麼換成中國就變成了外國的中國人太多反而中國藥丸呢?

為啥不能叫美國歐洲華人太多所以美國歐洲藥丸呢?

要不是我英語不行,早就移了。在國外的小夥伴們給點力啊,爭取把中文搞成官方語言,以後別考英語了。

到時候哪怕我七老八十了,死也要死出去,到國外留個中文的墓碑,千年後,孩子們就可以「自古以來了」。


你覺得國內很好。

可在想移民的人心目中,他們想要移的那個國家更好。

這就好比說我的初中同學問我為什麼非要在珠三角工作,鄉下現在發展得挺好的。

我的回答也很簡單,我覺得珠三角更好。


澳洲移民,悉尼學習工作九年。為老公回京兩年。

第一,移民對我這個單親家庭,曾被繼母的暴力和生父的不作為(他是因為重男輕女只在乎異母弟弟)虐得很慘的人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得到正常的精神和法律支持,珍惜生命,遠離勒索的後媽和那些道德綁架的傻13群體。2010年回國度假時因為在澳洲買了房被後媽勒索加人身威脅,回到悉尼得到包括華人和西人的所有要好的朋友和同事的支持,說我繼母要是敢鬧到澳洲法庭上告我,跟我要錢,就一起去給我當人品證人。而一些從前從未幫過我的國內所謂親戚和熟人卻勸我跟她講講價,少給她點也行啊,為了我爸的面子也不能跟我後媽斷絕關係……科科。還有人說你後媽對你嚴厲點是不是為你好,不然你讀書怎麼這樣好?我冷笑:" 嗯,是的,她無故天天村罵加打我後腦勺,並且打出腦震蕩,還常常撕我作業,所以我才基因突變變聰明的……這個讀書好的秘方可以推薦給你孩子,拿走不謝。"讀了醫科才知道,繼母屬於反社會型精神障礙的一種,並且伴有焦慮症中常常有瀕死感的患者類型一些癥狀。可惜她不肯去精神科看病。

第二,希望等孩子長大去澳洲讀完高中和上大學,能夠有個健康的身體,真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要淹沒在奧數和一切將來工作時毫無卵用的題海里變成豆芽菜加高度近視,最後還抑鬱了。國外好大學比清北好進卻並不好念,例如姐畢業的悉尼大學是寬進嚴出,大家能好好學點有用的東西,而不是終於脫離了高中的苦海和爸媽的管束開始混日子。念完回不回國尊重孩子意見,我們不指望孩子養老。

第三是老生常談的環境。講真北京冬天的霧霾都快把我整抑鬱了。常常感冒,還得了慢性咽炎。曾經以為在悉尼九年沒感冒過是因為自己體質增強了。現在發現不是。沒有對比就沒有發言權。

第四,回來要工作時跑過好幾個政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現在北京的公務員們服務態度和素質真心不錯。有好幾位年輕的公務員悄悄跟我說幹嘛要回來,應該把老公勸到澳洲,為了讓孩子不再在國內公立學校受唯唯諾諾的奴化教育……這個見仁見智,孩子還沒上學,我沒有調查研究沒有發言權。

關於二等公民的想像,我只能說作為一個在悉尼有正當職業的一代移民,從未受過歧視,還收穫了很多無私的友誼和支持。其實回到北京工作的時候也類似。反觀回到老家見到那些跟我後媽有關的人,才讓我想起來自從八歲親媽去世後變成他們眼裡的二等公民,"親媽死了還是個女兒還想怎樣,你就活該被虐,應該懂事理解你爸,你爸的面子比你的命重要"的悲催日子。幸虧姐不是樊勝美。

…………………………………………………………………………

評論區里有個也在悉尼的人說國外很無聊。我承認剛去讀書的頭兩年確實覺得孤獨無聊,因為時間都被作業和打工佔據了啊。

等上班一年後適應了,朋友越來越多,解決了房子和永居,自己的經濟寬裕了,發現所謂的無聊不見了。這裡少了很多無效的應酬和社交,以及在北上廣深大把堵在路上的時間,這些都能用來休息和發展愛好(悉尼幾百萬人口的堵車可不算什麼)。本來就海邊長大的我在澳洲學會了潛水,也常常在傍晚不曬的時候開車十幾分鐘跑到離家不遠的海灘上躺著。每周兩次學習拉丁和摩登。參加和組織過中西朋友和同事各色的婚禮和dinner party。做過義工,也參加過同事孩子學校主辦的慈善晚宴。跟朋友們去唱K和做足療按摩也有好多店啊。有個來自上海的學過美術的投資移民朋友,一邊開著飯店,一邊組織了一個藝術圈子,各種喜歡繪畫和雕刻的大神雲集。

我覺得,去了國外好多年,還在抱怨國外無聊的人,多半是因為其實他們在國內的時候也不是個多有趣的人……因為在國外有興趣天天晚上聚眾喝酒打牌打麻將唱K逛夜店的人太少就批評國外無聊,不太公平。國外的管理層無論職位多高,大部分時間都是共進工作午餐談事情,有家庭的人,下班都趕緊回家陪家人了,不會賴在外面天天應酬到很晚。這是觀念的不同。

…………………………………………………………………………

評論區又出來讓我想說幾句的聲音,來自某墨爾本的男童鞋。首先,未必是國內不順的才喜歡出國,您這話有點偏了。我有好幾位家境很好的女性朋友,要麼畢業留在澳洲沒有想過回來。被父母硬拉回國的幾位天天想著回悉尼。這裡面也有男女差異。大多女性容易知足,喜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小康即安。環境好假期多對於女生很重要。而且作為一代移民,女性對於語言和人際的適應力更強,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不容易被邊緣化。

理想特別遠大,不奮鬥不成活的男性,真心不適合當一代技術移民。就別去國外憋屈了,在國內奮鬥一把賭一把,成王敗寇各安天命,比去國外天天YY自己要是在北上廣深一定早變成了霸道總裁強。其實他們自己也知道未必能行吧,不然幹嘛不回國實現他們的宏圖大志。

還有一部分所謂留洋那啥絲男。有個之前挺陽光的男性朋友去了加拿大留學移民,研究類的碩博連讀(有全獎,期間生了倆娃),工作一年因為政府消減預算對於他們整個行業打擊很大,失業。又讀了個金融類的碩士,在銀行找到一份職位,普通收入。跟我說當年在國內大學學生會他是主席,結果他出國了才過得平淡。他們學生會的副主席,當年各方面不如他,現在在北京都是某某行政級別,他回國都是被那副主席派自己的司機去機場接機云云。他要是回國發展其實肯定比那老兄強,只是為了倆孩子的教育想想還是不要回京了……看看副主席夫婦雖然在國內混得不錯,但也發愁女兒教育,羨慕他的孩子教育不用花錢質量還好云云(人家謙遜你也當真啊大哥)。指點我在澳洲買房搬家時雇搬家公司不如讓有大車的朋友幫忙划算,他搬家都是找朋友幫忙,他也幫朋友搬家。我說我覺得自己和朋友的休閑時間都寶貴,不想一次次浪費在互相搬家上。搬家公司有工具,專業的,效率高好吧?有次打電話先問我在澳洲買的高爾夫多少錢,我不明就裡就答了。然後他得意地說他買了個某牙醫的八成新的凌志,比我的高爾夫便宜划算多了。並且牙醫本來開的價錢就不高,他跟人家牙醫說了說他多困難,居然又講下來一千加幣,哈哈哈……還常常抱怨他老婆是小市民家庭出身的,就是不懂事脾氣大層次低。當年讀碩博的時候副校長的女兒對他暗送秋波,他為了負責任才沒有換老婆,現在想想很後悔,當年應該找個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做老婆。後來……就沒有後來了。雖然以前在國內很熟,那時開朗樂於助人的他不是這個樣子。現在,真心不想跟這種人做朋友了。


先轉帖我在另一個類似問題下的一段評論:

對我個人而言,在中國,我的錢和時間不是用在生活上,而是都用在了 「消除不安全感」 上了。 每天的衣食住行,沒有一件事不充滿了焦慮感。房子不僅要住,也是重要的投資。車子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社交標籤。我花時間研究食品安全研究凈水器研究口罩,我花時間研究學區課後班興趣班... 就連微信朋友圈,也得時不時發點正能量毒雞湯,給下屬做榜樣對老闆表忠心。 相比之下,在加村的生活很平靜。在中國,當我手捧一本書坐在陽台上,我是在裝逼或者是企圖獲得平靜。然而,在這裡,我手捧一本書坐在後院時,那是真的在享受我的生活。

再說說我的一位朋友,標準的愛國青(da)年(shu),極度迷戀有關中國的一切。他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覺得中醫是世界上最完善的醫學,相信易經河圖洛書等等揭示了世間所有的道理,斷定中國功夫是最厲害的搏擊術... 他會為南海造島歡呼雀躍,會為長五發射失敗而捶胸頓足... 他混鐵血,逛烏有,堅信中國已經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然而,他去年在加拿大開了幾家分公司,然後用自己的公司的名義給自己辦了個工簽,在多倫多買了個豪宅住下了,現在正在申請綠卡永居。

前兩天我跑去多倫多找他廝混,他依舊情懷不改,一會兒抱怨加國各種效率低(確實很低),一會兒罵民主政府修條路都反反覆復搞不定(也是實情),一會說教育水平太差(兒子在加國讀初中,頂級私校)。總之各種不適應各種懷念中國,並且更加篤定中國早已超過了所有的發達國家。

我晃著酒杯壞笑著說那你幹嘛還巴巴的跑來這裡受苦。

他說: 中國好是好,以前的專政現在的國家資本主義都能辦大事。但是問題在於我們一介草民,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成為某件大事的犧牲品,一點聲音都沒有,別人也不會知道,說不定還拍手叫好呢...


移民海外,對於大多數國人都是天大的事情,但是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看到我身邊的窮人身體力行的,前赴後繼的,即使吃盡了苦頭,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移居海外,所以我見怪不怪了。

有些人,認為離開就是背叛;

但是對於有些人,是因為自己能力有限(並不是人人都有能力211畢業,英文流利,談互聯網改變世界,融資A輪B輪的),留在這裡生活很難有起色,離開,僅僅是想過的好一點,離開這條路也僅僅是那些選擇離開的人僅僅有的唯一選擇。

相信我,窮人移民比有錢人移民吃的苦多了去了,他們是靠自己的雙手,付出常人無法想像的汗水,去追求幸福的生活的,所以,沒必要上綱上線。

我老家是一個朝鮮族人特別多的城市。

多到什麼程度?

我家附近那一小塊區域是朝鮮族人聚集區,你走在這個區域里會有身在朝鮮或韓國的感覺:

街道的大多數牌匾上都是中韓雙語的,甚至銀行里的大堂經理都是穿著韓服(我估計可能是換韓幣或中韓兩國匯款的業務太多的緣故);

有幾家較大的韓國用品店,有專門修韓國電飯鍋的維修店(專修韓國電飯鍋的修理店能存活,就說明很多問題);

大街小巷到處的韓國勞務中介,韓國婚戀中介,朝鮮族家庭有一個特點,就是會接室外的衛星天線看韓國的節目,漢族人接這種室外天線會被有線電視拆除,但是不會拆朝鮮族人的;

有很多店面從牌匾到菜譜都是韓語,這擺明了只做朝鮮族人生意;

朝鮮冷麵,辣白菜幾乎是每個餐館都有,漢族家庭一樣腌辣白菜吃,也就是說,朝鮮族的飲食文化已經融入進這個城市裡了,我們在生活中接觸朝鮮族人已經稀鬆平常,學校里,生活中,工作中經常的接觸,朝鮮族人的漢語大多數都比較好,所以在我們那個城市,漢族人看待朝鮮族人跟看待自己人並無二致,因為接觸的實在太多了。

朝鮮族人中也分會朝語和不會朝語的:

會朝語的朝鮮族人家裡從小就會刻意的在家說朝語;

不會朝語的朝鮮族人,家裡就比較漢化,家長也希望孩子漢化,畢竟少數民族高考的時候還加分,而且朝鮮族考延邊大學也很容易(延邊大學是211),所以保持著朝鮮族人的身份+漢語好,從功利的角度來看,比漢族人能佔得更多的好處,對以後在中國社會生活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持這種想法的朝鮮族家長就選擇就不教孩子朝語,讓孩子徹底漢化。

我初中的好哥們老金就屬於不會朝語的朝鮮族人,漢化的非常徹底,你不看他身份證根本不知道他是朝鮮族(多說一句,朝語就是朝鮮話,跟韓語在語調上有些不一樣,但是可以溝通,區別就跟北方人聽南方人講普通話一樣,溝通無障礙,但是從音調能聽得出不是北方人)。

我那個初中是我們當地最爛的初中,所以學生的家長無一例外都是社會的貧苦大眾,老金的父母原來是我們當地一家大國企的工人,生活其實不錯,後來趕上下崗大潮,夫妻都是一個廠的,同時下崗,瞬間就赤貧了,正好趕上老金小學畢業要上初中,我們那個初中學費特便宜,3年只要1200,所以老金就這麼來我們那個初中念書了。

老金的爸爸在下崗後就聯繫了去韓國勞務的中介(我們本地的朝鮮族人如果在本地沒有好的機會,大多都會選擇去韓國打工,因為語言溝通無障礙),借了一大筆錢交中介費,之後就去韓國打工了,在韓國拼搏了五六年,各種的苦沒少吃,由於當時國內的工資太低,在韓國刷盤子一個月的薪水被韓國老闆剋扣完,月薪到手也有7000-8000元(當時我們當地能開出工資的國企月薪才800元),這巨大的工資差距,再加上當年東北的下崗大潮,導致我們本地的朝鮮族人從那年開始,持續了二十年的移民韓國的移民潮,並且到現在都沒有減弱的趨勢,每次我回老家,都會發現朝鮮族的老街坊越來越少,大多都是移民韓國了。

金爸憑藉著吃苦耐勞的韌勁,後來在韓國開了家小餐館,也拿到了韓國籍,那個時候老金剛好高中畢業,馬上就要參加高考了,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1)在國內高考,考上國內的大學,之後在國內發展;

(2)去韓國,在韓國上大學,之後在韓國發展。

老金無疑是幸運的,相比普通人,他多了一個選擇,高考前一個月,他經常找我出來幫他出主意,在當時的大環境,韓國比中國好是任何一個智商正常人的都會認可的事實,任何人也都會知道去韓國發展比留在國內好。

但是為什麼他會猶豫?因為他在這裡生活的太習慣了,他被漢化的太徹底了,選擇去韓國就是選擇一種完全未知,全新的的生活,大多數人遇到這樣的狀況都會保守的選擇自己相對已知的,可控的生活,有勇氣冒險的人並不多。

但在高考的前幾天,他的想法突然變了,放棄高考,直接去韓國念語言學校(他韓語一句不會,需要從頭開始學),之後考韓國的大學,因為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金爸給老金辦了手續去韓國探親,老金終於踏上了這個既熟悉,又很陌生的國家的土地。

只在韓國呆了短短的一周,他的想法就徹底的改變了,他回來後就跟我說各種韓國的好,追星的方便,熱鬧的夜生活,乾淨的街道,友善的人們。

他當時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的深:「青嵐,到了那邊我才知道,我可能真正適合的是那裡」。

我們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民,生活中哪有那麼多上綱上線的東西,每個人看中的點都不一樣,就像:

我無法理解花大價錢玩摩托車的人;

我無法理解收集郵票的人;

我無法理解為了金錢可以出賣一切的人;

我無法理解結婚可以沒有愛的人;

就像有很多人同樣的無法理解我的選擇一樣。

是呀,我們身為普通的人類,無法理解的實在太多了,所以我選擇尊重他人的選擇。

老金是對韓國文化很喜歡的朝鮮族人,我生活中同樣認識特別討厭韓國的朝鮮族人,但是他最後也選擇移民了韓國,這是怎麼回事?

哲秀是我通過朋友認識的,他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念的公立朝鮮族學校,所以母語是朝語,漢語雖說也說的可以,但是說的慢,有些時候需要在腦子裡想一下,但是跟漢族人溝通是沒問題的。

認識他的時候他剛從韓國回來,哲秀中學的時候學習不好,高考只考上了我們本地的大專,在大專念了兩年,因為語言的優勢,就去韓國的某私立大學插班到了大三,在韓國混了個本科文憑之後,就在韓國做了幾年裝修承包商,賺了一些錢。

但是他本人不喜歡韓國,在拿到了韓國的永久居留權後選擇了回我們老家那個城市發展,加入了一個本地的大裝修公司做老本行—裝修包工頭。

但是他上手之後發現了中韓之間裝修有個很大的差別:

是韓國的房子交房之前都是開發商委託裝修承包商統一裝修好的,裝修承包商面對的甲方是開發商;

但是中國的房子基本都是毛坯房,房主買完之後需要找裝修公司裝修,裝修公司再發包給裝修承包商,裝修承辦商面對的甲方多為個人房主。

國內裝修相比於韓國裝修單價低,雜事多,裝修公司為了拿到個人家庭裝修的訂單,往往都會在報價的時候報一個低價,之後在裝修的過程中慢慢的漲價玩關門打狗,這就造成了很多的糾紛。

哲秀習慣了韓國那一套相對規則的玩法,對國內的這種方式心力憔悴,最主要的,他這人還是太實在,心不夠黑,裝修材料用的都是好的,也很少玩貓膩給業主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預算,最後算下來基本不賺錢,倒虧了不少,最後無奈又回韓國了。

他走之前跟我說:「哎,我真不喜歡韓國,但是那邊掙錢還是比這裡容易,沒辦法」。

我說:「咱都是普通人,在哪活的容易就去哪,這沒毛病,你掙不到錢,喊口號,誰能幫你養父母和老婆孩子么?有空的時候歡迎你回來玩」。

老金屬於喜歡目的國,而離開中國的;

哲秀屬於討厭目的國,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無奈而離開中國的,這種人大多學習不好,沒有重點大學文憑,當不了大城市的程序員和金融人士,雖然他們不夠優秀,但他們一樣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利。

我身邊離開中國的中國人無外乎都是這兩種原因,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追求更好的生活,有錯么?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出生的地方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喜歡的生活方式。

這種「你喜歡」不用讓別人知道,不用讓別人理解,因為如果你在乎別人的眼光,那就不是「你喜歡」的了,那就是「別人喜歡」的了

真的,僅此而已。


說句實話,我在北美經常看到的情形是丈夫想回國創業,妻子堅決留美國發展。

這間接說明了在中國與在美國的區別: 中國是戰場,階級流動性好,可以提供建功立業的機會。美國是庇護所,法制完善度高,可以提供安全小康的生活。

每個人奮鬥的目標和能力都有不同,有的人追求生活,有的人追求地位,有的人追求理想; 有的人奮鬥到了北上廣發現一輩子也買不起房,於是更加努力了,卻渴望恬靜的生活想移民; 有的人到了北美髮現衣食住行都湊合,於是愈發安逸了,卻懷念奮鬥的時光而回國。

無論選擇中國還是美國還是躊躇不定的人都無可指責,這正是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體現。

-----------

有不少人跟我說美國女性上限更高。這點在科研界是成立的,但對於工業界我表示懷疑態度。在美國至今沒聽說華人女高管,連中層都屈指可數。而在中國,我認識不少飛黃騰達的女性,更不說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了。


說白了,移民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跟理想主義情懷都沒什麼關係。能去歐美澳洲當然是好事,人家發達國家都幾百年了,中國建國才多久,物質上毫無疑問地沒法比,但是唯一的問題就是綠卡國籍太難拿了。要麼得投資移民,至少也要大幾百萬,要麼得技術移民,藍翔畢業生過語言關有點難度,要麼得運氣爆棚,研究生要留美國也得跟北京汽車搖號一樣,所以我一向是非常痛恨洋鬼子沒有國際主義精神的。

如果對精神要求不高,語言不通啊,文化差異啊,思鄉心切啊,如果這些都不是事兒,畢竟移民去了發達國家這些問題也存在,我建議大家轉變一下思路,何必非要在一棵樹上弔死呢?把目光投向廣大的亞非拉落後國家。

讀研的時候實驗室有個孟加拉國來的,他在孟國某大學當老師,來中國進修學習,雖然除了騙他吃燉骨頭以外接觸不多,但是我很懷疑或者說很確定這貨當老師能教出個屁來。學校當時一個月給他兩千塊的補助,他一邊啃著醬骨頭一邊跟我們說這道燉牛骨頭雖然很delicious但是太貴了,北京生活開銷太高了,他一個人居然還是月光,兩千塊錢在孟國足夠他一家五口人吃飯再雇四五個傭人了。

所以大家要轉換一下思維,不要總是盯著發達國家。屌絲們攢幾年錢然後去孟加拉國,你就是皇帝了知道嗎?什麼找對象啦,買房啦,丈母娘難搞啦,媳婦不好伺候啦,這些通通不是事兒!娶四個媳婦,雇六個傭人,買個五百平大豪斯!這是多麼美好的未來,腎虛的同學幻想一下這種場景都會感覺腰疼。滿腦子想著建功立業的中二們可以去緬甸,政府軍和軍閥們打得熱火朝天,對人才真是求賢若渴。小學生不要緊,去了就給個團長!初中生給旅長!高中生給師長!大學生給軍長!研究生當司令!博士生……來人啊拖出去槍斃了,這博士文憑一定是假的……就咱們知乎眾去了,至少得是緬甸聯邦共和國撣邦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下轄四個軍共六十多人!

所以啊同志們,眼界放開闊一些,不要總糾結於歐美澳洲那幾個國家,世界上很多國家是非常有前途的,不說了,我去打聽一下剛果金的情況……


其實一次次說同一個事情是很無聊的,但是我真的覺得這是個略微有點悲傷的事實:國人只看得到前百分之一的東西。

說到學歷,一個三本畢業生,其受教育水平已經穩穩的全國前百分之二十了,在國人口裡和笑話沒區別,他們只看得到985,211,或者只看得到清北藤校。

說到收入,上海和北京2016年國家統計局統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54000和52000元,月均4000+,這還是人均,中位數通常比人均還要低個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即使在一線城市,收入8000就已經進入了前百分之二十了。前百分之二十的收入,在任何國家都應該是被社會普遍羨慕認可的,你去看看28歲收入500萬日元(30萬人民幣),或者28歲收入6.5萬美元(44萬人民幣)的男生,在日本和美國多麼被社會肯定,被女孩子青睞。但是國人提起一線城市8000塊,有多少會給予認可的。你沒賺到前百分之一的20k,你能算人?

更別提和國外比較的時候,被自動開除出中國的農村和三四線城市了。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答案就比較簡單了:因為中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是前百分之一的人。

年入500k的人,創業能活過天使的人,資本靠百分之六的穩健投資一年就能創造幾萬,幾十萬美金收益的人,這些人可以做的比較,百分之九十九點幾的人不能做,站在這些人的角度答題,某種程度來說,只是答非所問,知乎也不應該是一個代表小眾群體的平台。

大多數人比較的是年入40k,50k的人,在生活水平上,國內和國外的差別。

那你再來比較下?

--------

「問題是你說的這些人他們是沒有任何能力移民的,有能力移民的是千分之一最頂端的人。」

不評價1/1000的話,我覺得是個好問題,仔細審題後覺得我回答的貌似沒毛病,畢竟問的是為什麼想移民。

說句不好聽的,你就8000美金的gdp還天天和我胡扯星辰大海,幸福並感激著,發達國家粉碎機,我都臭的捂住鼻子你還不自知,年入40k人民幣又不是要裸體登月,移民個發達國家想想都不行?

Yosemite?

------

為自己的低智商不求甚解表示歉意,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了不工作的人(孩子)和老人的退休金。

同時,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所有的可支配的收入,包含了經營凈收入(包括副業),投資收入(房租收入,房屋出售的增值部分,金融投資收入等),轉移收入(住房公積金,辭退金,失業救濟,保險理賠等)。

在上海北京這樣的金融貿易發達的城市,top1%所獲的的金融收益和普通人的工資平均,再算上近年房價有一定的增值,出售帶來的增值收入不少,所以即使分子加上孩子的人頭,估計也不會和前文統計局給出的數字相去甚遠。

要我個人(戴著有色眼鏡)發表意見的話,我覺得還多算了。


一個月前,我也和你們一樣覺得國內挺好的。

最近好像越來越不這麼想了。

也不是討厭國內,國內有不少家人朋友,有聽著最舒服的中國話,有很好的治安,怎麼可能討厭。

但比起討厭,更多的還是擔心吧。。。


就像分子從濃度高的地方會自發遷移到濃度低的地方,

就像你去餐廳找座位會自動坐到周圍沒人的寬敞地方,

作為一個理工生,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難理解。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國籍制度的限制,從總體大局上看,人口自然而然地會向人均資源更高的地方遷移,直至達到平衡。

國籍制度的限制只是增加了一道門檻,但是規律是一樣的,只不過只有達得到門檻的那部分人口才能遷移。

規律一直沒變,變的是門檻高度和達到門檻的人數而已。


對於有錢人來說,移民並不是一個選擇換一個選擇,而是多一個選擇。

因為移民了也可以隨時回來,如果是拿的綠卡,回來完全沒有障礙,該幹嘛幹嘛,生意照樣做,錢一樣賺。如果入了籍,辦個回國的簽證就好了,現在很多國家也都是十年簽證,半年出一次境就行,有錢人半年出國玩一次很正常,或者香港新加坡隨便去一趟再回來就好。

好處則有很多,什麼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倒是無所謂,有錢人在哪裡都能得到這些。最主要的是財產的安全感,更好的環境,等等。過去三十年中國的富人們是有原罪的,有關部門想抓的話,一抓一個準。因為改革開放的本質就是一步一步突破之前的規則和禁錮,企業家們是錯了還是沒錯,往往都是一紙之隔,沒有白紙黑字的規定。

那誰說了算呢?

反正他們說了不算。

年廣久賣傻子瓜子是不是資本主義,鄧小平說再看看就不是。溫州八大王做生意是不是投機倒把,一句話就讓這群人都鋃鐺入獄財產沒收。

有什麼辦法?只能盡量把自己的財富轉移咯。其實很正常,不是為富不仁也不是什麼「賣國賊」,換任何人都會這麼做,誰和自己賺的錢過不去呢?

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圖安逸的願意移民過舒服日子,有野心的願意留在國內再奮鬥一把。

在國內見了太多勾心鬥角的想移民,覺得與天斗與地斗其樂無窮的人們願意呆在國內。

受不了國內環境污染的想移民,喜歡國內各種好吃的好玩的願意留在國內。

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很大,每個人自己的小環境也是千差萬別。

怎麼選擇都沒什麼對錯,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想要什麼。

但是這幫人往往也是最糾結的。

又想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又不願失去國內體面的工作和上升的空間。

所以有很多人猶猶豫豫的出國,過了一段時間又只好迴流。

一個字,貪。

對於窮人來說,移民意味著更有尊嚴的活著。不管是靠自己的手藝,靠打工,做保姆,生活的底線總是有保證的。

像北歐或者加拿大這種社會主義國家,窮人的基本福利,比如醫療、教育大多是免費或者只需要付很少的錢。而相比而言,國內的窮人們生活的太慘了。他們不上知乎,不會為自己發聲,所以很多人看不到也聽不到他們的世界。

而你我都可能很少會想到的是,他們才是中國的「沉默的大多數」。

當然我並不鼓吹移民,這件事每個人求仁得仁,自己過的舒服就是墜好滴。

但是某些人認為「在國內過的好好的,幹嘛去國外當二等公民?」

這話我不敢苟同。

不說大多數窮人了,就算你在北上廣深每天光鮮亮麗的出入甲級寫字樓,做著體面的白領,你以為自己就比人家高人一等?

______________

最後打一個羞羞的小廣告,想最系統、高效的學習英語的朋友們,建議關注微信公眾號「六浪記」。

這才是我的專業所在:p 么么噠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總統一意孤行,他(她)最終能做成什麼?
持有「一個中國」政見的觀眾在張懸演唱會如何反應才能做到尊重他人政見,又能表達自己立場同時符合場合禮儀?
日本國民是否真的像中國國內媒體說的一樣對日本集體自衛權的解禁反應強烈?
現在的世界到底是大國有優勢還是小國更有優勢?
經濟發展會帶來民主化嗎?

TAG:生活 | 政治 | 經濟 | 移民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