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自己文章謙虛的說法有哪些?

高中時候記得一次語文老師說,古代人寫出了文章給別人看,為了表示謙虛,說這是我的作品,請您回家壓罐子底下(大概這個說法,具體怎麼說不記得了)。想問一下,在古代表示謙虛的說自己文章很一般或者類似的應該怎麼說?


謝邀,以下回答由猿輔導語文老師吳月光給出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雅士視謙虛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能體現自身涵養,因此向別人稱自己作品時多用謙稱。

一種是多用「拙」,原意「笨拙,不靈巧」,來評價自己所作的文章本身比較差,比如:

1. 拙著:一般指自己的著作;馮友蘭:「本書小史耳,研究中國哲學,以為導引可也。欲知其詳,尚有拙著大《中國哲學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譯;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學休士先生(E.R.Hughes)英譯;可供參閱。本書所引中國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譯文,書此志謝。」

2. 拙筆:一般指自己的文字或書畫;《隋唐演義》:「公子道:』先生為先父執友,先父今日若在,豈惜貽贈。且先父曾有遺言,欲求先生大筆,為作墓道碑文。倘不吝珠玉,則先父死且不朽,不肖方當銜結圖報,區區玩好之微,何足復道。』說罷,哭拜於地。張說扶起道:』拙筆何足為重,即蒙囑役,敢不揄揚盛美。』公子再拜稱謝。」

3. 拙作:一般指自己的(文化藝術)作品,如文章、劇本、書法、繪畫、雕塑等,含義比拙筆更廣些。明代張居正
《答石麓李相公書》:「承以老伯隧碑見委,弟雖不文,素辱同氣之愛,敢不敬承……拙作俟秋冬間呈上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蕭金鉉道:『是小弟拙作,要求先生指教。』」
魯迅 《書信集·致羅清楨》:「蒙允為拙作刻圖,甚感。」

4. 此外,還有拙文、拙詩、拙句等等,意思相近,不多解釋。

另一種是寫了文章給別人看,或贈送作品給別人,常常在扉頁上題字,用詞也十分謙卑。比如:

1. 雅正類:雅正,斧正,指正,雅評,鑒正,敲正,惠正,賜正,法正,大雅,清正,是正,教正,講正,察正,請正,兩正,就正,即正,正之,哂正,笑正

2. 請教類:清教、雅教,法教,博教,大教,教之

3. 惠存類:惠存、雅存,珍存,笑存,存念

4. 品鑒類:清鑒,雅鑒,雅屬,雅賞,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玩,法鑒,博鑒,尊鑒,
笑鑒,鑒之

5. 玩笑類:補壁,糊壁,正腕,正舉,屬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

其中,「雅正」表示恭維對方的賜教會使自己的作品歸於典雅方正之意。「斧正」源於《莊子》中楚國郢都的匠人用大斧削去鼻尖白粉的故事,比喻對方運斤如風的自信與從容,常用於請專家指正。

「補壁」指的是作書繪畫的人,把作品贈人的時候的謙詞,意思說水平拙劣,不足登大雅之堂,就權且給你糊牆吧。「糊壁」也是大致相同的說法。此外,衍生的說法,比如這本書給您「墊桌腳」,「壓壇底」等等,多有耳聞,說法比較隨意了,出處比較龐雜。

還有個很搞笑的說法,不是謙稱了,是批評別人的書質量比較差,用「徒災梨棗」,白白地讓梨樹和棗樹受到禍害。《綉屏緣》前言中說「然畫家每千篇一列,殊不足觀,徒災梨棗。「古人刻書多用梨木和棗木,後世以梨棗作為書版的代稱。

以上綜合了眾多網路資源,不一一致謝了。

感謝吳月光老師的回答,小哥哥小姐姐們要是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歡迎邀請小猿回答,暖心猿會不定時出現的,啵啵啵~~


你說的我沒想到。不過這一段也是對自己文章謙虛的,選自《滕王閣序》。

「 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 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翻譯是:離別時寫幾句話作紀念,有幸接受厚恩參加這次宴會;登高作賦,那就指望在座的諸公了。冒昧地用盡鄙陋的心懷,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韻小詩也已寫成。請各位像潘岳、陸機那樣,展現如江如海的文才吧。


推薦閱讀: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七十是七十歲的意思嗎,還是十分之七?
如何理解詩經《汝墳》最後一句「雖然如燬,父母孔邇」?
蘇軾《後赤壁賦》裡面的「歸而謀諸婦」裡面的「婦」指的是蘇軾的第幾任妻子?
古文中很多描述愛你的句子,有沒有哪些描述不愛你了但也很優美的?
「吾道一以貫之」中的「一」當作何解?

TAG:文言文 | 古文 | 高中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