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動汽車的電池包怎麼都不用冷卻?
看了好多家國內的電池包,就是個大鐵殼盒子密封起來,這樣做難道不擔心電池過熱嗎?還是會通過鐵殼的外壁進行自然散熱?
因為採用自然冷卻方案,技術簡單、封裝簡單、成本相對低。只要整個電池包的充放電率在安全要求之內,電池包所產生的熱量也會在相應的控制範圍之內,但也還是會存在南方高溫地區出現溫度過高BMS出現報警現象的。2015、2016年很多車廠的電池包供應商採用自然冷卻方案,但隨著現在國家標準不斷提升,整包的能量密度要求不斷提升,之前採用自然冷卻相對低容量的電芯要採用更高容量段的電芯,高容量段電芯熱穩定性沒有低容量段的好,所以就要出來液冷、風冷之類的。
也不是說液冷、風冷之類的電池包就更安全,每個方案都有它的優缺點。液冷、風冷總溫度是比自然冷卻低,但是液冷如果出現漏液、風冷如果出現每個區域的電芯溫度差異較大,還有就是採用冷卻方案出現的品質方面、售後問題會比自然冷卻的多,成本這塊也要高出一大截。
總之就是自然冷卻簡單、好弄、成本低,可以快速拿國家補貼。。。但越往後就會越走不通的。。。國家標準就在那裡。。。
答題真累。。。你不點個贊就要走了?喂,妖妖靈嗎?有人不點贊就想開溜。。。
題主,你想問關於哪塊的標準?
如果是電動汽車電池包測試這塊的,可以參考GBT31486-2015電動力蓄電池電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GBT31484-2015動力蓄電池循環壽命要求及試驗方法;GBT31485-2015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
GBT 18384.1-2015 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第1部分: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
GBT 18384.2-2015 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護;
GBT 18384.3-2015 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員觸電防護;
另外,國標文件與最終測試要求還是有點出入的,看每個測試機構的要求了,這也是比較扯蛋的地方!
現在乘用車電池水冷很多啊,冷卻迴路封裝在你看到的大鐵盒子裡面。
比亞迪是款性能不錯的汽車,發展的勢頭不錯。
電池包不冷卻,倒是不明白呢,那怎麼散熱呢。
總之,目前電池散熱不是重點,基本可以解決。電池的安全性能方面還有很多,像汽車碰撞、著火等這種情況出現,才是考驗整個電池安全性能的時候。
國內之前確實大多數電動車採用風冷電池組,不過目前也都有著手研究液冷,相變材料,熱管等新型散熱方式了。如果是量產車的話,之前北汽,江淮,比亞迪基本都是風冷;現在吉利,華晨寶馬是液冷。
有些電池包設計是自然冷卻,沒有加風扇進行被動冷卻,比如比亞迪秦的PHEV,日產leaf的純電動,這需要經過測試評估驗證後才能確定能不能使用自然冷卻,包括整車的熱管理控制在內,電池本身的熱性能等因素都需要綜合考慮
有做電池CFD的么,可以交流下,我做整車CFD的,互相學習
熱管的效果和裝配工藝是個問題,相變材料加熱是個問題,風冷溫差大,還是液冷相對好些。
電池包不是挺好的嗎,那外殼這個東西是非常重要吧。
可能是你看的電池包還不夠多。我見過蒸發器風冷卻,夜冷和冷媒直冷。
純電動大巴一般都不帶冷卻。PHEV一般都帶冷卻,水冷居多吧。然後純電動小車不清楚,應該也帶水冷。
會有水冷板在下面冷卻
動力電池包都會有冷卻系統,現在目前採用的是水冷,採用水冷板鋪設在模組底部散熱,並通過BMS監控單體電池溫度,有些水冷直接連接在單個模組上。對於模組更多的還會有空調給水冷散熱。
大的電池包怎麼可能不冷卻,你看到的鐵盒子裡面會有冷卻系統的,一般是水冷。要麼你看到的是12v的鉛酸電池包。。。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李想和李斌一起造電動汽車這件事?
※請教一下充電樁產業鏈,都有那些知名公司?
※北京時間7月29日12時舉行的Model 3的30輛首批交付儀式有何看點?
※我國能否利用電動汽車彎道超車?
※電動汽車堵車不耗電的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