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bicycle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也許在校學生對於ofobicycle都不陌生,就是校園小黃車,可以掃描車身的二維碼然後通過微信輸入車牌號租用它的自行車,騎行結束後點結束用車會支付一定費用。但是每次用完都會有至少一個紅包(可以用來支付租車費用),還有人會專門加紅包群得到紅包,所以每次都不用自己出錢。這讓我很迷惑,它投入這麼多自行車,還要進行維護,它是如何盈利的呢?
從騎行體驗上看,我更看好摩拜單車
每次打開ofo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壞車摩拜出現的幾率更多一些現在也基本上用的都是摩拜,ofo很少用了————————————————————
今天再度驚聞
2017.3.1ofo融資4.5億,美金$,約合人民幣31億————————————————————
9.2號更新驚聞:ofo獲得2500萬元A輪融資我只是更新了一條消息
———————————————————9.1號更新:
朋友圈裡看到有人說mobike膜拜單車的,這麼長時間的藍海終於有競爭對手了。中關村大街上很多閃瞎眼的mobike,據說要交押金299,半小時1塊錢,必須下載app才能使用,使用成本高多了但是用過的人都說體驗很好。
另外ofo最近出現了一次危機事件,從iOS版本的評論中就能看到,技術的問題導致了很多投訴吐槽,超多一星評價,截圖如下不論是mobike還是ofo,坦白講,並不看好。
-----——————————————————
8.22號更新朋友圈裡看到的6.11號更新其實小黃車這個不用手機也能解鎖的秘密竟然是大部分人都知道,最起碼我接觸了很多人,這些朋友都知道了。而且一些校外人士也能「溫柔開鎖」;最讓我震驚的是,聽說附中的學生一天賣三輛小黃車,一輛20塊錢………心疼創業公司,都不容易————————————————————5.7號更新
今天沒有用手機解鎖,靠著一個小的技巧溫柔解鎖,想知道怎麼解鎖的嗎?想知道我也不告訴你 這是機械上的問題,技術無法解決————————————————————
2016.5.1更新這幾天看到校內又多了幾百輛小黃車,震驚之餘又感到一絲安慰:同為創業者,深感其不易。他們在更新系統之後又新增了幾條規則,我大概記住的就是小黃車不讓騎出校園,門口有醒目的牌子提醒同學們,而且還派人看著,如果有人騎車出門的話會被攔下來。後來好像分單雙號blabla……同樣的景象之前是出現過的,這跟大規模補貼沒什麼根本性區別,現在的每一次騎行價格貌似上漲了(更正:應該是沒有漲價),即使如此也擔心他們的盈利能力。在一次峰會上面見到了ofo的負責人,年輕有朝氣,看得出他們在努力通過人力上的投入解決技術無法克服的難題,但是這跟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是相悖的,最好是有節省人力的方法去做互聯網該做的事。創業維艱,希望小黃車能夠走得更遠
—————————————————————原文:
坦白講並不看好小黃車,雖然我是受益者而且非常喜歡小黃車,但是深深憂慮它能不能繼續幹下去。
我的賬戶餘額還有100多塊錢,現在一周也用不到一次了……就我剛剛發的朋友圈來說,人大校內轉一圈看到的小黃車不超過10輛,這個數字完全不誇張。開學的時候可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小黃車。騎著的人超多而且頗受歡迎。
我在中關村大街看到過,立方庭看到過,左岸公社看到過,甚至在朝陽區東二環看到了一輛。可見這些小黃車散落各地,但是學校裡面缺越來也少,就人大而言失去了一批忠實的用戶(因為我就是)。
首先小黃車的模式比不了UBER。從校園裡來講,一輛車實際上是「無主的」,雖然這車是屬於這家公司但是他們掌控不了這些車,從一開始99%的控制力到最後不及10%。小黃車誰都可以騎走,我剛剛停在快遞點的一輛車轉眼就被別人騎走了。而滴滴出行和UBER的車是司機一直在開,這是有主的。OFO不僅提供平台還提供出行工具,但是滴滴和UBER以平台核心競爭力,不用管線下汽車的維護。
後來ofo推出一個活動讓大家去認領小黃車,貌似是想把車綁定到人,想法很好,但是誰願意掏這個錢呢?認領了一輛車第二天就不見了=_=我覺得這是一個短期想要快速盈利收回成本的舉措,可惜開工沒有回頭箭,真正從心底認可的人並不多。而且小黃車沒有對個人的依附,騎壞了也不心疼,這就是非排他性,導致的是壞車越來越多,校園裡越來越少。產權歸公司所有,但是使用上非常不清晰。要知道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車覆蓋率也都沒有那麼高…
第二點說盈利。每次騎車最高不超過2塊錢,有時候幾分錢幾毛錢,這對學生當然是好事,對投資來說這是燒錢的市場推廣,對創業者來說我只要用戶就好等我規模足夠大的時候盈利不成問題。其實誰都知道規模非常影響盈利能力。但是現在這幾所高校一萬多輛車就控制不住了,那更多的高校這管理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另外有人說閱讀量高受歡迎程度大,我們先認為這閱讀量是沒有水分的,但是能說明盈利能力么?有的微信微博大號幾十萬上百萬的粉絲盈利都難……
除此之外,小黃車每個學校還有維護人員,假設每個人發4000工資不管吃住,平均一個學校5個人,5個學校每月支出10萬塊。還不包括公司工程師和市場推廣以及管理層的工資,假設有20人,平均每月6000(已經很少了),月支出是12萬。還不包括每輛車每周的維修費和損耗以及丟車的費用。還不包括媒體營銷推廣費用。還不包括購買自行車?刷漆?安上鎖的費用,假設1萬輛車100塊一輛車,那就是100萬。還要其他不可預見費用。所有支出每月大概30萬,固定支出100多萬。假設這些小黃車的最大盈利能力是:1萬輛車,每一輛車每天都在用,一天賺1塊錢,一個月的收入是30萬。這樣就盈虧平衡了……如果再有廣告之類的……如果再有周邊生活服務之類的……如果再有校園分期金融服務之類的……如果再有數據分析或者其他盈利模式I HOPE SO……
這些盈利基礎是在用小黃車,可惜小黃車沒了第三說一下系統。小黃車本身系統bug是鎖的密碼是不變的,也可能一個季度換一次,那成本又得加上去。所以有人知道這輛車的密碼是什麼,下次就不用消費了。而且已經有人在群里累計每輛車的密碼,共享經濟……除此之外,小黃車的鎖真實很容易卸掉,修車大叔表示露出了不懈的表情-_-# 還有其他機械上的問題使得鎖變得沒什麼用。
小黃車更像是一件公益事業,幾乎沒有盈利能力,當然你可以說把每次騎行價格上漲,用戶養成習慣的時候我就坐收錢財。我想說的是,你開一家餐廳能盈利,開10家還是那麼簡單么?上百家上千家呢……
那時候小黃車還能撐到把錢花完拿到下一輪融資么?
無論怎樣我們都拭目以待。如果你是北京大學的學生或者家住北大附近的話,那你一定會對最近幾個月出現在身邊的深黃色自行車印象深刻。這些自行車都來自於一家叫做ofo的創業公司,他們做的是校園內部的自行車共享服務。或許把它叫做校園版」Uber」更有助於讀者們的理解。
眾所周知,Uber是通過手機app連接乘客與司機,提供載客車輛租賃和實時共乘的分享型經濟服務。而ofo這家公司則想通過微信公眾號將自行車輛與有用車需求的同學連接在一起。它採取了一種非常巧妙地方式:當你看到身邊的共享車輛時,只需要打開微信公眾號輸入車牌號,就可以獲得自行車解鎖密碼,開鎖使用即可。而用於共享的車輛一部分是公司購買,另一部分則是同學們的共享,願意共享車輛的同學擁有對所有共享車輛的免費使用權。
校園自行車共享能夠解決什麼問題,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對於擁有車輛的同學,他們不必再擔心車輛被盜以及損壞,更不用在成堆的車輛中苦苦尋找自己的那輛並且艱難地推出來,同時還可享受共享平台時不時發放的小禮品;其次,對於沒有自行車的同學,用車的時候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獲得更便捷的使用體驗,甚至可以認識車主,結識到更多的朋友。如果以上所述都能實現的話,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校園版」Uber」。
但是校園自行車共享不同於汽車共享,使用一次滴滴出行可能花費10元或者更多,大學生使用一次自行車能花費多少錢?也就是說校園自行車共享模式並不能像Airbnb或者Uber那樣通過收取平台費用來維持運營,它的想像力不在於此。
我們還是以ofo為例,上圖是ofo公眾號最近推送的一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閱讀量為29247次。這個數量是大還是小哪,我們拿它來和大象公會來對比一下,相信讀者朋友們對大象公
會還是比較熟悉。
http://weixin.qq.com/r/13VaQj-EG2JkrXsh9yDF (二維碼自動識別)
85978次,將近是ofo公眾號閱讀量的三倍!但你要知道,ofo的業務才推廣到北京五所高校,名不經傳,不可與大象公會同日而語,就可以獲得如此多的閱讀量,這將是ofo最寶貴的資產。盈利實在太輕鬆了,只需在合適的時機推送一些校園周邊商家的優惠信息,躺著就能把錢給掙了。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擁有龐大的用戶量基礎之上。
校園自行車共享的想像力也不止於賣賣廣告這麼簡單,如果真的有一家做校園自行車共享的公司脫穎而出,恐怕滴滴和Uber會不請自來談收購。拿滴滴出行來說,它的業務主要有專車計程車和順風車以及代駕,如果加上一個校園自行車哪?你可以閉上眼想像一下,大學生們從校園時代就註冊了滴滴賬號,使用滴滴出行中的校園自行車,那麼他們畢業了工作了需要出行的時候會不會更自然地想起來使用滴滴出行?
看了樓上許多的評論,確實激發了我的許多的思考。有時看著天天上課和回宿舍都會騎的小黃車,我不禁捫心自問:ofo這種共享經濟的前景究竟在哪裡?雖然他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我想他還是有盈利點可以實現的。
1.廣告
首先的盈利點便是出租廣告,通過在自行車或者APP中添加廣告進行收費。校園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相對於社會是相對封閉的,打個比方,一個大學生在校園裡都能幹什麼呢?睡覺,上課,吃飯,玩電腦,約會,睡覺......一個身處校園大學生無疑對外界的信息要封閉的多。也許你又會問:」不是還有手機和電腦么,可以上網呀,還有朋友圈貼吧QQ群呀,怎麼就封閉了?」那接下來我們就要談論下這個問題了
那就是這類的社會媒體真的能精準定位到大學生群體的問題?就以我們已知的大學生」群居」的媒體為例:QQ和貼吧。QQ作為一款極好的社交的軟體無疑吸引了大量的學生,但是他卻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那些學生用戶都活躍在了各自興趣的QQ群里而不是在學校群里聊天。這就造成了一個面向學生商品的廣告無法精準的找到散落在各處的學生群體,從而導致廣告效果低下的問題。而貼吧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即在學校的貼吧里只」捕獲」一部分的學生群體。所以,總體來看在學校方面一個能夠對學生有著足夠影響力和覆蓋力度的媒介對於廣告商來說是十分需要的。
而這對ofo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了。因為ofo的出現將很好的填補了這一方面的空缺。使針對學生群體的廣告商可以通過ofo直接的影響到學生群體。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ofo必須在校園擁有一定的流量和影響力,也就是說ofo小黃車至少要達到學生群體的覆蓋率45~50%以上。那麼好,我們算一算ofo的是否夠格呢?
根據官方所提供的數據來看 ofo目前總訂單已到了700多萬,用戶達50萬。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龐大的流量和用戶濃度,但是如果我們將這些流量放到全國大學2468.1萬的大學生的背景下來看的話,僅僅是400分之一的現狀又顯得過於渺小了。但是你就憑藉這僅有的一點就說明ofo影響力不夠么?不能。因為任何廣告都無法做到全國各地大學生都適合的普世標準,因此細分市場便日益重要。而這也便突出了ofo現在所擁有的局部優勢,因為如果你將50萬撒到全國可能就像大海撈針一樣杳無音信,但是如果將他撒到重要幾個城市那麼覆蓋率就高得驚人了。
從此看,只要ofo能繼續進行下去,提高用戶使用體驗,拉住舊用戶拓展新用戶,打通大學市場,力求做成一個校園最大的廣告平台。到時,隨著源源不斷的廣告想不賺錢都難呀。
2.社交平台--------以小豬短租為例
而其次一個盈利的模式便是建立社交平台了,其實這個模式我不說,想必大家看ofo的經營理念便可以略知一二了。」ofo共享單車」,怎麼擴大這個」共享」的理念呢?所以,ofo就需要這麼一個東西-----社交平台
當然社交平台的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構想了。不過也不是那麼難實現,如果一定要舉個例子,那麼這就像房地產業里同樣有著共享理念的」小豬短租」一樣,可以通過一個平台來得知全國各地的已分享的房源並明碼標價。而換到ofo來說,ofo APP就可以做成一個共享單車平台,一個集聚共享,社交平台。用戶可以以平台為媒介進行用戶與用戶之間物物交換式(類似於物聯網)的自行車共享和二手車售賣,而ofo則可以充當二者的中介收取一部分的手續費。
3.o2o試駕----------以滴滴試駕為例
隨著ofo在學生群體的影響力日益增長,ofo可以嘗試拓展一些o2o的汽車或者自行車的試駕業務。以滴滴試駕為例,滴滴試駕作為滴滴試水商業化的一個重要產品,旨在為有購車需求的用戶提供購前上門體驗。只要通過APP預約並繳費就可讓試乘車輛將提供上門服務,用戶可自行選擇試乘路線,和車主交流了解車輛信息,為其購買決策提供參考。日後,ofo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模式,與自行車的廠商進行合作,通過ofo APP預約用戶想買的自行車上門試騎,在為用戶提供試騎體驗的同時ofo還可以通過收取中介費盈利。
4.電商合作-------以一條為例
最後一個可以實現的盈利點便是尋求與電商的合作。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抱緊」馬雲爸爸」的大腿或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當然我不是說真的」馬雲」我是指電商。有一個很鮮活的例子那便是一個叫」一條」的公眾號了,這個以做原創視頻起家的公眾號在粉絲突破千萬大關後果斷的選擇與電商合作,以「媒體+電商」的方式再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具體方式因為不是重點我就不一一贅述了,簡而言之就是節目中你看上什麼東西你就可以去他給的商城去買到。這樣的模式不僅使電商賺到了錢,同樣作為媒體的它也獲得了中介費從而達到雙贏的平衡。
在我看來,這種模式同樣可以在ofo身上實現,ofo除了可以尋求和一些賣自行車的電商合作,從而吸引一些自行車旅行愛好者外,還可以通過電商商城售賣自己產品的周邊,這不僅賺到了錢還達到了很好宣傳的效果。
當然,也不僅僅僅限於這些,還可以嘗試與一些其他電商合作,例如前不久和樂視合作的易到用車就採用了一種新的模式:充送。就像你往支付寶里充錢買手機一樣,當然不是類似支付寶那樣,而是往APP里充錢,充夠一定數量的錢易到用車給用戶返手機的方式。我們接著算筆賬:假如你想買個手機,那手機市場價1599元,而易到用車你充值1500正好可以返個你想要的手機,那你充值1500元就可以得到那個手機,還可以用充進去的1500元來打車什麼的,那首先你是不虧的。其次手機電商也是不虧的(因為多賣出一台手機),易到用車這邊也是不虧的,因為它可以從手機電商那裡拿到中介費。這樣就可以又可以達到了受益的平衡。
事實上無論哪種方式,都有著一個最主要的規則,即誰擁有用戶和流量,誰必將獲得最終勝利,QQ成功了、淘寶成功了。馬化騰裹挾全國一半的人口,幾乎所有的網民,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馬雲幾乎壟斷了C2C和B2B市場,在B2C上也吃著極大的一杯羹,他們都證明了一點:有用戶,就不怕沒錢賺;有流量,就是硬道理。
我覺得ofo可以換一個盈利方式,既然機械鎖無法避免密碼泄露的問題,可變電子密碼鎖成本又太高,為什麼不幹脆取消密碼,在車身上做廣告,用廣告費來代替自行車的成本如果平均一輛車的壽命是半年的話,一萬輛車也就是200來萬就可以在北京各大高校燒一年,還可以帶來良好的口碑,按現在廣告燒錢的程度,這樣的好事還去哪裡找。然後ofo可以專註於線上,協調舊車損毀換新,新廣告車輛投放位置。
試著回答:
表示很方便,但是對它的商業化,很擔憂......一直努力地幫創始人找贏利點,操心死我了...想了所有能想到的,有可能賺錢的方式,雖然天馬行空......有產品經理看到的話,用你的專業知識暴打我吧......ofo的商業化:1、廣告線下:車身線上:微信公眾號、app2、社區平台對象:大學生、白領方式:出行相關(話題+產品推薦)、交友(同質化高)、圈子(同一大學或者同一經濟中心)3、租賃方式多樣化例如:階梯收費,會員更多遞增服務(免廣告、一定時間使用權鎖車、送車上門等)例如:單車承包4、周邊產品例如:第三方廣告例如:自營周邊產品售賣5、積累用戶量,提高估值,然後被收購,大資金背景加持,繼續燒錢,等合適的盈利拐點6、緩衝方式:主打環保,爭取國家政策傾斜小黃車有BUG。1:小黃車號碼對應的密碼不變。2:小黃車很容易被人上私鎖。綜合以上,小黃車的密碼被人知道了,然後上私鎖,一毛錢不花,天天騎,你也查不出是誰。
知乎首答 不會排版
首先,自行車的租金可以作為收入之一,但是對於總的投入資金(包括日常維護,維修,人員工資)來說實在不值得一提。
其次,對於一個公司來說,融資的資本並不能認為是收入。
最後,我認為共享單車的盈利點來自於用戶註冊時交納的199元押金。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其他的朋友回答也還不錯,不過我想在這裡盡量的把我所了解到的共享單車盈利模式都說一下,大概保守的的算一算ofo共享單車的利潤。數字不對的話請原諒。
那個 我看到有人說這是非盈利行業,我去~ 說這話的大哥也太牛逼了吧。
一定程度影響了計程車司機師傅們的利益的確是真的,還有私家車合理化等等也是坑苦了任勞任怨的計程車大叔們。ofo共享單車,下載ofo的app在手機上打開,繳納99元押金(可退)就可以騎車,充值一次最低20元(不可退)。這就是ofo共享單車的基本使用過程。 好,我們來剖析一下其中跟錢有關的數字,押金99元,除去某些學生以外都必須要繳納的。來看一下他的用戶情況如下
這是ofo一月份的用戶數量,超過1000萬用戶,日訂單量180萬,活躍人數大概也要有400萬左右。以此類推,400萬人的活躍數量可以保證有400萬個99元的押金在賬戶上基本保持不動(小幅度的徘徊很正常)400萬個99元就是3.96億人民幣的基本固定押金賬戶額度。這只是一月份的。 先別急,帶你看看現在的。
3月份ofo共享單車新增了451.3萬人的新用戶數量,保守的估計一下,假設4月份為350萬的增長量,假設五月份為500萬的增長量,粗略的計算ofo共享單車用戶量2200萬人。活躍數量數字800多萬人,這其中大概90後,80後占多數。
開始算賬了!4月份業績為基準,800萬×99元=7.92億元
100萬量的投放量一輛車成本200元 那就是2個億的單車成本,再加上員工工資,後期維護,APP等線上的運營維護,廣告費。在扣除1億元,剩下5.9億多的資金。還有充值的錢沒算。按照一個人最低20元算,800萬×20元=1.6億人民幣 5.9+1.6就是8.5的資金量,這8.5招聘大量的理財大哥大姐或者和銀行合作,平均每個人做到8-12個點的利潤不算過吧,取中間值10個點,8.5的平均日利潤就是22萬9500元!!! 再說,未來共享單車還會有比較可觀的廣告收入。還會有各種各樣盈利活動,還會有新穎的款式,新的功能來吸引顧客消費。 未來共享單車還會有很多很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去發掘,更大的用戶量,更大的市場,更全的體制。利潤也是很大很大的。 聽說最近ofo單車押金上漲了,那利潤空間肯定增長也不少。我的理解大概是不停的發展用戶,然後靠押金去買新車,塞滿一個又一個城市,先搶了用戶,然後在考慮盈利。 盈利方式從租金、廣告位、app 感覺好多方法。。。
以前期投入換取押金的流動收益。這個應該是他目前的盈利點。
其實覺得盈利模式除了上述所講的,還可以通過進駐各種旅遊景點產生溢價,比如進駐到海南、川藏線、沿江景點等等適宜騎行的旅遊景點路線。只是個人做小黃車商業模式分析冒出的一個小想法,有待繼續分析。
盈利模式還是挺明顯的。
可以靠現金流就活著了。
只要用戶量上去了。流量怎麼都能變現。
小黃車一輛我看批發也就150不能再多的價格。平均一輛車被用100次的話其實就可以回本。看高校的使用頻率,現在可能達不到,以後每天每輛車10次說不定都不是問題。
只要不是被大量的破壞車輛,躺著賺。
----------------------------------------------------------------------------------
現在的問題是,早上起床下樓
樓下停車處,沒有小黃車
走到食堂,食堂停車處沒有小黃車問個問題,如果只有返程的時候可以用小黃車,那麼我用小黃車的意義基本等於沒有。
我為什麼不花100塊買個二手車。其實我還是很看好共享單車的模式,不過這的確考驗國民素質。盈利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點。一般人知道支付寶怎麼盈利的,給你提供便捷的收付款途徑,然後餘額寶的利率 又這麼大?廣告同樣可以有收入。從短期來看盈利的方式並不明顯,但是你要知道有了一定規模的消費人群之後掙錢的方法就很多了。
而且重要的是,這個模式的確很便捷呀!而且有政府的支持,有一大幫子人願意投資。。。目前還發展到國外了。
請恕我直言,很多人的回答都在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共享單車和滴滴打車的共同點是共享經濟,一個是中長途旅行,一個是互補版的短途出行,兩者都有存在的必要性。為什麼滴滴賺到錢了,ofo還沒開始盈利呢?個人認為是ofo未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老套的模式肯定不會存活下去的。再說很重要的用戶體驗吧,我擁有一輛自己的山地車,騎行體驗遠超ofo;在校園內找不到車是常有的事,大家對車子也不愛護,車子外觀看著就令人難受,我已經退出了ofo。身邊老同學還在用,主要是因為ofo主動出擊要留住客戶,而不是被她吸引過去的。
小黃車不是靠著它那小小的一個小時一塊錢的的收入 而是那一百塊錢的押金 比如深圳市有20萬人註冊交了押金20萬乘以100=兩千萬 兩千萬他可以拿來放貸搞金融 還有他的Aqq人氣高 裡面可以打廣告 一個廣告10萬以下 可以推銷產品 別小看Aqq有可能它的收入才是最可觀的
市場各種單車APP的湧現 ,計算消費的成本 和 商家消耗的高成本和投入廣告運營 都不會是正比。 高押金 以及越來越多的用戶量 形成 良好的現金流 。 在這個融資時代 現金流無非是最重要的 前期穩定的現金流替補虧損的窟窿。目的積累更多的流量 用戶 押金。 用現金流這塊 去投資其他 來盈利 。最後在適合的節點上 拓展相關性的業務 。
其實這種車不需要密碼幾秒就能弄開。我就是想不通才來看這種車是怎麼盈利的。。。
假設每輛車成本 300 塊,騎一人次一塊錢,一天被騎 30 人次 10 天不壞就回本了。這玩意真沒那麼賠錢。大家偷啊,破壞呀,只要產能全開新車補上就行。何況大批量標準化生產邊際成本遞減。
現在靠紅包幾毛錢騎一次,是因為推廣期。紅包的部分是新用戶獲得成本,可以不用來抵消車的營收。你可知這一輛小黃車可撬動多少資金吶,一個城市有1萬輛小黃車就有10萬人的99塊在ofo的資金池裡,你又可知這成萬上億的資金池的盈利能力有多強大,你以為風投傻,靠你騎車的錢能回本?!
現在互聯網企業有幾家盈利的?風投願意投錢就是了呵呵,想太多。這項目就是北大一群權貴燒錢玩的,炒起來一輪以後,現在用戶已經沒什麼車用了。不過無所謂了,當了所謂的客戶群,拿到了投資,消費者也就沒什麼價值了
推薦閱讀:
※《笑傲江湖》里日月神教平時靠什麼賺錢經營呢?
※網路奢侈品代購真的賺錢嗎?
※「探探」怎麼盈利?
※活動策劃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
※36氪盈利了嗎,如果沒有那麼它的盈利模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