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音樂平台近期好多日語歌突然下架了?
突然發現的,就在這幾天,(10月21日)之前是因為都下載了聽的時候沒注意。
其實建議題主把話題改為「為什麼國內音樂平台近期下架了好多日語歌?」,那樣更準確。目前事態是,並不只是網易雲音樂日方音樂下架,QQ音樂和蝦米的也都已經下了大批,其他家應該也撐不了幾天。這次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上升到行業層面了。
聽圈內的朋友說,這次日本版權方發威了,強烈要求中國地區所有音樂平台都要下架這部分日文歌曲!我試了下平時偶爾會用的QQ音樂和蝦米也都已經大量下了,估計其他家也要陸續在下。現實是,國內沒有哪家音樂網站有這批版權。
有人要問,為什麼這批版權那麼多用戶,國內音樂平台卻沒去買?事實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據說網易雲音樂一直在和日本方談,希望能拿到版權,但是貌似日本方沒有授權音樂給網路平台用的習慣,畢竟他們還處在賣專輯的時代。。。但是時代一直在前進,相信過不了多久,日本方也能想通吧,到時在國內我們都能聽上正版高品質的日本音樂。
另外,我們也無需過多指責這些音樂平台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方面他們也儘力去買版權了,一方面其實之前他們讓我們聽日語歌都是免費的,並沒有收費。我們免費地享受服務,卻要求別人給我們超值的待遇,說出來是不是有點心虛?
關於題主問到的收費問題,想必這次日音下架和收費並無半毛錢關係,純粹是版權原因。但是作為我本人來說,我理想中的狀態是:日本方願意賣版權給中國音樂平台-音樂平台花錢買到版權-我付費聽(收費不太高的話我就能接受),這樣行業進入良性循環,商家有錢賺不會倒閉,我有好的日音聽,而且再也不用擔心哪天又會下架。但願這一天不會太久……
關於這個問題,看到過很多次,每次大家的反應都相似,我也說一說我的感受。
歌曲下架,肯定是版權方的要求,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就拿這次來說,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等基本所有大一些的主流音樂平台都下架了,所以也不是一家兩家的事。既然很多用戶都很喜歡日本歌,各音樂平台又因為爭奪用戶而大打版權戰,為什麼沒有音樂平台去拿下這些版權呢?那豈不是能圈得一大片用戶么。從此次各大平台都進行了下線處理,很明顯是日本版權方的談判很艱難,進展肯定不是很順利。看到網易雲音樂的微博下面有用戶說網易雲音樂在和日本版權方談判,雖然網易雲音樂今年在版權拓展上非常努力,拿下了很多版權,但是和日本版權方談判,一定會很難。大家也應該能體會到,日本這個民族一向很嚴謹,也很追求完美,但是完美這個詞,目前在國內是很難實現的。另外想說下咱們用戶的反應。我看到最多的一句話,是類似這樣的表達「為什麼下架啊,趕緊拿下版權啊,付費我認可啊,我可以付費啊,你為什麼不買版權。」潛意識呢,就是「我是一個有付費意願和精神的用戶,我可以支持你收費啊,你一個平台怎麼都沒我覺悟高啊。」用個並不是很時髦的詞來形容:道德綁架。舉個極端點的例子,有10個用戶願意付費,然後就可以痛聲疾呼給你去買動輒上億的版權?你願意為世界貧困兒童捐出一分錢,就像要求世界處處安康?只要不是文化部要求下架的我就可以鬆了一口氣,僅僅是版權的話那以後肯定可以通過錢來解決,那都不是什麼大事,以後如果網易全面付費那是好事兒,而且我甚至在盼著這一天。網易免費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知道會是這種結果。不過我最怕的是那幫老傢伙保護本國,排斥日本音樂。
因為最近出了個汪蘇瀧的抄襲事件(是不是抄襲不討論),引出了日音圈大家曬周邊的狂潮,一個微博認證的音樂總監說,現在實體音樂根本沒人買,數據都是假的,於是大家紛紛曬出自己買的實體CD、DVD、周邊等等。地址戳右邊→Sina Visitor System 這就是版權意識強,實體音樂一直沒有沒落的日音圈。
============================================================前兩天網易雲的歌單大部分不能聽了,我也在跟朋友抱怨,「要從CD上扒下來然後再導入電腦真的好麻煩啊。」是的,我是單純的覺得麻煩,而非「聽不到了怎麼辦」。對於好的音樂,付費是應該的,不然音樂人們都去喝西北風嗎?我覺得大陸真的極少有隻靠音樂過活的歌手,但是日本卻很多,因為在大家的意識里,買CD真的是一件太平常不過的事情了,而在大陸,就算是你很喜歡的藝人出了新專輯,估計買的人也真的是寥寥無幾吧。
日本CD其實相對而言確實稍微貴一點,我覺得也跟日本人少有關係,很多日本CD都有台版,而台版的價格並不高,我覺得對於好音樂,還是應該用購買來表達喜愛,而非嘴上說說而已。
僅就日本音樂圈如此,其他國家和台灣的情況不太了解,暫不評論。現在是2018年1月,國內大部分音樂平台的日語歌曲大部分依舊還是處於無版權下架狀態,比如長期以來大家耳目能熟的only my railgun,在qq音樂平台我就估摸著已經「爭取版權」超過了兩個多年頭,現在還是不能在線聽。
我是一個經常在外開車,手機里也不會塞歌曲的人,自然就會利用一些在線平台直接播放,但這幾年我一些經常愛聽的都紛紛下架了,雖然給我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但我並不覺得意外。
很多其他答主都在提版權問題購買,這是我們都同意的,並且還在積極討論這些平台為什麼不去購買版權,但並沒有人提到這次版權爭紛問題到底根本原因出在哪。俗話說事出必有因,在知乎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中,有位自購CD並且做過放流的答主稍微提到了這些商業音樂平台的部分行為,有提到這些商業音樂平台運營的核心部分——「資源怎麼來」,但沒有把這個問題深挖下去。
要了解商業音樂平台運營的一些基本模式,首先要了解一下在線音樂平台的需求關係,我們都知道,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網路飛速發展,音樂休閑也從過去的隨身聽轉變為mp3。最初mp3以體積小,佔用容量小而大量應用在了更為便攜的隨身播放器、電腦本地播放中,後來隨著本地播放下載需求越來越大,更為便利的在線播放平台就應需求而誕生。
但是在線播放初期的原理,就是通過在線播放器播放存儲在伺服器上的資源。現在隨著各類存儲技術和數據通信演算法的飛速發展,在線播放的效率更為便捷,但播放的原理其實依舊是調用在線播放器播放已有的資源數據,因此不管現代在線播放技術如何發展,在線播放的核心依舊是「音樂資源」的存放。
實際上,長期以來個大平台的音樂資源來源均來自網友個人上傳,尤其是蝦米這種更為開放的平台,調用用戶數據直接在線播放,幾乎0成本,而一些大型的平台,則基本上通過挖取網上其他網民分享的資源,作為自己的播放數據。其他語種或者其他類型的音樂我不敢打包票,但是在日系音樂範圍內,可以確定的是這些音樂平台從來就沒有通過正當的渠道獲取正版音樂。
由於我國網路信息成長的過程非常特殊,從遊戲到音樂到很多其他信息內容,長時間都呈現出一種版權灰色地帶,在線音樂平台通過低成本獲取已有的音樂資源,滿足大量聽音樂用戶的需求——線上聽音樂不用下載、可以隨時試聽選擇自己的喜好、減少辨識好壞歌曲的操作成本……這些都是線上音樂用戶最大的需求,而對於其他音樂用戶來說,線上聽音樂同樣能夠起到試聽辨識的作用,來決定自己是否下載無損、MP3甚至是購買正版。因此我國獨有特色的這種法律灰色地帶線上音樂平台的誕生,可以說完全是必然現象。
所以我特別不贊同有人提到因為這些平台「免費」讓我們聽歌,用戶免費享受服務,來為在線音樂平台步入了法律灰色地帶的這種行為洗地。如何提供服務是一個精明商人的策略,但不可以因此去贊同他們在法律灰色地帶中運營的核心要素,更不能認為他們真的在「儘力爭取版權」,因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並不是因為日本還處於什麼賣專輯的時代,要知道國外也有iTunes。很多人還認為平台方儘力爭取版權但版權談判購買很困難,最後爭取不到,但是,看看一些視頻站正版動畫的購買,就知道這種想法根本就是不攻自破,因為這種土豪的做法成本急劇飆升,國內目前現有的在線播放平台規模完全無法維持。
我國長期所經歷的網路音樂版權黑暗時代,音樂資源長期出於一種「到處扒」的低成本運營狀態,根本不存在一個合理的平台授權運營模式,導致2015年7月版權局一紙令下,嚴厲打壓沒有版權傳授的音樂作品,各平台所能做的只有下架,而不是設法獲得授權而保留,你所能了解到的著名的日系歌曲,幾乎都分文不留。但我看得到,很多一些類似於ave;new這種自運自營的小音樂公司或者galgame音樂的冷門作品由於諸如版權方規模太小等原因,基本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可見長期的用戶習慣加上平台運營習慣,現目前已下架涉及版權的作品要再上架幾乎是絕望的。並不是不可能,但這要保證在我國已經步入了一個正確的商業化版權運營模式,並且完全改正了用戶使用習慣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然而這兩點,本身就是一種近乎不可能的設想。
非常希望未來有一天,在線音樂平台的表現能打我的臉
如果單獨售賣數位專輯,我還真的有點難以接受。畢竟開了1年的會員,有種重複消費的感覺。但網雲現在像是bigbang,韓庚的數位專輯都是另外賣的,如果那樣的話我還是寧願去網盤裡找資源了。其實一張三五塊錢的話還是沒什麼問題,但除非是我非常喜歡的專輯我才會考慮去買。
推薦閱讀:
※為什麼音樂、電影大都在國內可免費下載而境外 IP 卻受限?這些東西的版權在國內是怎麼一回事?
※豆瓣電台只有「下一首」而無「上一首」,且不支持點播和下載,是否因為版權問題?
※怎麼看待張傑演唱會翻唱《當你老了》引原唱趙照不爽的事?
※學生電影使用非原創的音樂等算侵犯版權嗎?
※合唱團是怎樣解決商業演出中曲目的版權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