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於鄢》中的春秋筆法體現在哪裡?
01-20
「遂為母子如初」
初看真是感動阿 以為母子和好如初。。。咦?等下。。。他們母子什麼時候好過orz頓時懂了
什麼是初呢?「庄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遂惡之
。。。btw標題的原因文章解釋過了,所以也不算是真春秋筆法了不過要是不解釋的話真是腹黑呢哈哈哈史之為道,撰述則欲其簡,考證則欲其詳
魯史所錄,具載一事之始末,聖人觀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後能定以一字之褒貶
丘明觀其始末,得其是非,後人觀之,而後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貶春秋一書,善善惡惡,以褒貶定二百四十二年之魯史
書曰,鄭伯克段於焉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春秋是孔子觀魯史後,以最簡練的文字定此事的褒貶,鄭伯克段於焉,六個字,字字珠璣,字字褒貶,這是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左傳解釋春秋,告訴你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為什麼說鄭伯克段於焉,解釋了一下春秋筆法的運用問題本身有些毛病《鄭伯克段於鄢》,而不是《鄭伯克公子段於鄢》,作者直呼其名就是對共叔段的蔑視和批判,或許算是春秋筆法吧。才學疏淺,文中的筆法就不分析了,希望能拋磚引玉。
原文不就有解釋嗎?「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說公叔段做的事不算個弟弟,所以不稱他為弟弟。彼此攻打像兩個君主,所以說是克。叫他鄭伯不說他是兄長,是譏諷他沒有好好教弟弟。把這件醜事放在鄭志里(讓後人批評)。說克(隱含殺意)不說實際結果(出奔),就是因為史官難以直筆記載這件事,所以用曲筆,稱之為微言大義啊公羊傳和穀梁傳也有解釋。更細緻一些。回去再貼
標題就體現了春秋筆法,其一,鄭伯的伯既是指爵位,也是指哥哥,一語雙關,諷刺鄭莊公君不像君,哥哥不像哥哥;段是共叔段,是鄭莊公的弟弟,也是鄭莊公的臣子,克有攻克,克敵制勝的意思,哥哥對弟弟用克,說明作者諷刺鄭莊公和共叔段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這就是春秋筆法。
推薦閱讀:
※「喜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哪些短小的古文值得背誦?
※有哪些讚美丈夫很愛妻子的句子?
※有一篇關於射箭的古文,說有個人不會射箭,然後去請教一個會射箭的大師?
※表十餘上 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