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頒獎典禮要以性別分設「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而不是「最佳主角」?

如果「演員」在頒獎禮上被衡量和表彰的只是「演技」,為什麼要分別對待及考核男女演員?

男女主演對於一部電影的貢獻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嗎?如果只設置一個「最佳主角」獎項會有什麼不妥嗎?

比如,同為2014年學院獎最佳主演,Blue Jasmine里的Cate Blanchett和 Dallas Buyers Club里的Matthew Mcconaughey可以放在一起比較嗎?

分設兩個獎項是否imply「男演員和女演員的本質功能不同」?從男女平等的角度來看,這是對於女演員的重視,還是主流男權的一廂情願?


謝邀啊。

只是這個話題一來離本行較遠,二來作為普通電影愛好者一時間很難給出例證翔實的答案,再有今天的VPN特別難用(你懂的),就簡單說一點淺見吧。

先來看一下當今歐美幾大電影盛事的設立時間:奧斯卡(1929),威尼斯(1932),戛納(1939),柏林(1956)——除柏林略晚(二戰以後),其他三個均在二戰以前。而在這四個電影節/獎項設立之初,最佳男女演員獎即已在列。

再多扯兩句題主提到了(也被其他答題者拿來抖「機靈」的)女性主義。「19世紀末是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次浪潮,爭論的焦點是要求性別包括男女之間的生命全歷程平等,也就是兩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權、政治權利,反對貴族特權、一夫多妻,強調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沒有區別的。最重要的目標是要爭取家庭勞動與社會勞動等價、政治權利同值,往往被稱作「女權運動」。女性主義的第二次浪潮從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開始。人們認為,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最早也起源於美國。這次運動一直持續到80年代。其基調是要強調兩性間分工的自然性並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要求忽略把兩性的差別看成是在兩性社會關係中,女性附屬於男性的基礎的觀點。要求分領域對相應適可公眾開放,等等。 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帶來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對於性別研究,女性主義的學術研究興起。因此,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義流派。人們在父權意識形態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們從男權的角度來描述這個世界,並且把這種描述混同於真理,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而女權主義者對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戰。儘管流派眾多,但基本點是爭取兩性壽終平權,徹底消除女性受歧視剝削壓迫乃至誤對(Abusement)的壞狀況。」——引自維基百科

也就是說,19世紀末的第一波女權運動還停留在政治權利、強調生而平等這個層次(遠未到表演獎項設立這麼細節的社會生活部分);反對女性從屬地位的風潮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方才到來,而電影節/獎項的設立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可見硬扯出相關性是很牽強的。

那麼電影節和金像獎為什麼分設最佳男女演員獎項呢?其原因應當與當時社會中的「男女有別」有著必然聯繫。以當時的女性社會地位與社會分工狀況,她們在電影中所能夠表現的人物形象,與男性有著很大的不同。

舉一個著名女演員的例子,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作為被美國電影院學會所選的百年來最偉大女演員第四名,我們來看看她幾部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

卡薩布蘭卡(1942)——(反納粹組織領袖的)妻子/(酒吧老闆的)情人(其實括弧里的設定並不重要,愛情才重要)

喪鐘為誰而鳴(1943)——Maria(陷入感情漩渦的曾被暴徒強暴的少女),褒曼憑藉在此片的表演第一次入圍奧斯卡

美人計(1946)——艾麗西亞(諜戰片,設定的套路有點類似於邦德女郎)

真假公主(1956)——公主安娜(初是精神錯亂的女人只是相貌與公主相似,經歷了嚴格的公主訓練,結果發現是真公主……後來和將軍好了。也是憑這部片子褒曼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

再往下就不細說了。可以看出,在這些電影中,女性角色的設定是相對柔弱的,被影響的,被左右的,相對從屬的,以及沒什麼獨立經濟地位的。

再來看看同年代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人物形象:

約克軍曹(1942)——農村小夥子變戰鬥英雄

勝利之歌(1943)——地位卑微的兒童演員變百老匯巨星

失去的周末(1946)——酗酒的知識分子

君子好逑(1956)——追求心中愛情憧憬的平凡人

以及同年代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人物形象:

忠勇之家(1942)——樂觀積極的米妮佛夫人(後方支援戰爭的樂觀人物設定)

聖女之歌(1943)——14歲女孩,受到聖母瑪利亞啟示把山洞變朝聖地什麼的(囧)總之表現的是宗教忠誠和為此的不屈抗爭

各得其所(1946)——產下私生子,不被兒子承認又成全了兒子婚姻的女人

真假公主(1956)——公主,不再贅述。

其差別顯而易見。男性角色的領域更寬闊,從普通人,到小人物到大人物的演變,到問題人物,都有涉及;他們經濟獨立,有可改變的社會地位和不完美的人物性格設定。但同時代女性的人物設定,則較少付之以經濟社會地位獨立的狀況或比較完整、真實的人格,更多是從符合社會當時需求的角度,設定了真善美的形象。

也就是說,即使是以表現力為衡量標準,男女演員面對的表演素材不同,以同樣標準衡量其演技也是不公平的。個人揣測,這是在幾大電影獎項設立初期,最佳男女主角獎項分設的最主要原因。打個比方,倆人比廚藝,其中一個有4種調料8種食物,另一個有2種調料4種食物,你讓這兩個人同台比較成品的味覺表現力公平嗎?顯然是不公平的。即使是某一次,拿了較少材料的人贏了,也不能說明對於更廣泛的、手持較少材料的人,這種競賽方式是公平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幾大電影節會設立「青少年獎」而不分性別——因為在角色的設定里,這是單獨的一類,面對的素材類似,主題是「青年/兒童」,而非「男或女」。

題主所說「分設獎項是否暗指男女演員本質功能不同」還是「主流男權一廂情願」,我想,分設獎項的這種決定,決定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個時代里男女演員的區別如上文所論證的那樣,是「客觀存在」,也就導致了一個客觀的、分設獎項的結果,我個人認為是不存在所謂「主流男權的一廂情願」的。從事件發生先後也可以看出,在獎項設立之初,與女性主義關係並不大。

當然,因為女性地位和女性社會角色這些年來真的有了顯著變化,現今電影中的女性角色range可比原來寬多了。可是,男性角色同樣在發展變化,如今真的實現了角色領域上的男女平等,使得女演員能有足夠的空間與男演員單純較量表現力了嗎?真的難說。我不是演員也不了解表演專業,但舉點普通人顯而易見的例子,在最佳演員的選擇里,其實我們很難看到長相哪怕是一般的女演員。被稱作演技派的斯琴高娃老師,宋丹丹老師,都真的屬於美人範疇好嗎,更不要提(因為一代宗師讓我路人轉粉的)章子怡姐姐之類。相比之下,儘管全社會都在嚷嚷男帥女美,可是王寶強或者黃渤(我真的不是黑)就能闖出一片天地,你能說這真的和社會對男性相貌要求更寬容沒有關係?男女的事實不平等存在於很多方面,甚至是我們的潛意識中,不過,我還是相信,女性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貢獻度提升是歷史趨勢,兩性平等也是歷史趨勢。隨著女性社會地位、在社會中所扮演角色的不斷變化,獎項設定或許哪天變了也不可知。

個人愚見,歡迎探討、拍磚。


首先我以為女權更多的是為女性爭取和男性平等的權利和地位,而不是女性至上或者女性優先,(女性優先和女權這個本來就不是對應的,抖機靈前先多想想)。

總結幾個網上的論點。

反對的:

這個和體育上分項競賽不一樣,體育上的分項是因為男女之間身體條件不一樣。但在電影表演中,男性和女性的技術性是一樣的。如果本身沒有技術和身體條件的差異,男演員女演員本身應該是相同地位的。比如文學獎科學獎都是不分性別的。

分項表示了男女演員是不相同的職業和角色,表示女性在電影中的作用和地位跟男性的不同,也是表示了表演的技術性的不同 (但其實是一樣的)。

現實是電影界本身對女性的關注就比對男性的關注少很多,男性為主的電影數量比女性為主的多,同時男性的角色通常更豐滿更有內容,而女性的更多是傳統的花瓶和陪襯。如果是因為男女主演的電影數量的差別而設立分項精選,這更一步支持了好萊塢女性弱勢的論調。

支持的:

該獎項可以讓女性的聲音,有關電影和故事讓更多人的接觸到。很多女性話題的電影都偏小眾,受眾群體小,有了專門的獎項,可以擴大受眾,從而得到更多的關注。

整個電影行業還是男性主導的。女性在很多大片中更多是扮演的是傳統的花瓶陪襯角色。同上一點,關注女性話題的電影少很多。這樣可以競選參賽和被認可的影片就少了,本身環境就是不公平的。

比如鬧米瓦茨說的"Yes, we should be able to have the same things as much as possible ... (but) life"s a battle already and there"s so many great roles written for men. Women are definitely at a disadvantage when it comes to volume." (注1)。

引用:

1. Award Show Sexism: Are Actor Actress Categories Archaic?

2. OP-ED CONTRIBUTOR, And the Gender-Neutral Oscar Goes To... &

3. Eliminate "best actress" category from Oscars

4. Ladies and Gentlemen: Thoughts on the Oscars" Gender Gap


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我把女性放在後面因為個人習慣把修飾成分放在話題前)。

但男性和女性是不同的。

這差異並不源於女性或男性演員作為演員的功能,而源於相互之間,在思維,文化背景,情感,etc.上的特異性。

這和,伊朗人拍攝的電影,阿根廷人拍攝的電影,中國人拍攝的電影,和法國人拍攝的電影,自然是各不相同的。

這裡不討論文化優越性或者進步性之類虛妄的話題,我們既不認可男性至上的觀點,也不認為女性的思維方式比男性更優越。更何況不同的女生都有各自的差異性。

最佳主角分男女,應該是考慮到「最佳主角」這個角色的設置,其中體現的男女之間的共同點,並沒有大於女性或男性各自的特性吧。希望能看到有人從電影產業發展史、電影文化等方面做出解讀。

僅作為溫和女權主義者從女權主義角度進行的解讀,純個人意見。至於電影產業方面的話就不懂了……

上面那個「女權主義鬧翻天」的還有沒有點邏輯了,請不要醜化女權主義,謝謝。已拉黑。

3.6 取消拉黑。為之前開地圖炮感到抱歉。

但是某些類型的男人的存在,男性永遠好不了。這才是女權主義存在的迫切和必要性。


為什麼廁所要以性別分設男廁所和女廁所而不是廁所?


為什麼你們非要把這麼簡單的問題扯到男權和女權上啊?

一部電影裡面基本都有男主和女主(除去極少部分片子只有一個性別的主角),如果兩人的表演都足夠拿獎,一個獎你掰開給兩個人么?


這都要考慮男女平等, 那你考慮過你指的男性是生理男性還是心理男性生理女性了嗎?

這玩意難道不是跟男女廁所一樣?


推薦閱讀:

影視劇中比較帥氣的女性角色?
如何看待「三七女生節橫幅大戰」?
為什麼組裝機的圈子裡女性較少?
有哪些以女性為第一人稱視角的小說?
眉毛很淡 畫眉之後眉色加深看起來特別凶怎麼辦?

TAG:電影 | 女性主義 | 女性 | 奧斯卡 | 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