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
短篇推薦——《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這類漫畫文人很多時候,批評尖銳,諷刺生動,然而只是描摹病狀,難以揭示病根。所以大抵是隨性起筆,有感而發,罵得熱鬧。看客們也只是聽個好而已。
照例,先批評民國舊文人幾句。然後進入正題。
馬克思曾說過: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中國人大抵也是如此。而要了解中國人,總是要了解中國的關係。而中國很多關係其實就是舊社會的人情關係、圈子文化、碼頭文化。所以中國人很多時候,做事上不怎麼講究,但有些時候又講究得有些過分。比如在中國很多工作上出了一點小問題,都可以差不多了事,但是酒桌上、茶席上的各種繁雜的禮節就絕不能差一丁半點。特別越是講面子將禮儀的地方,在具體事務上越不計較,反而在各種有關人情世故的細節上越發糾纏。以至於上到官場,下到高校的學生會聚餐里,都流行起一套兄友弟恭的遞煙敬酒文化。
所以知乎里有一個問題:「什麼叫做講政治」。答案下面有各種回答,可謂是烏煙瘴氣。但總結起來無非四個字:「尊卑有序」。而如何做到尊卑有序這四個字,大抵就是要通過一套成為傳統的儀式化的程序來完成的。而在這傳統之外的,人們講究差不多。而在這傳統之內,則是一點不能破壞的人情規矩。對於這類現象,或許有人不屑為之,也或許有人見怪不怪。但無需諱言的是,這種文化在中國卻早已有了幾千年的深厚土壤,並仍然深根茂植著。
實際上不僅是上下級之間的人情關係上,很多人不僅不講究差不多。在涉及利益的事上,大多數人也是一丁點都不能差。比如北京戶口和石家莊戶口就差很多嘛,比如上海公園的相親角的簡歷上有沒有房就差很多嘛,比如拆遷補償款是賠兩萬還是賠十萬就差很多嘛。
所以我們常看到一些摳門老闆想法不給員工福利、又逼員工免費加班的時候,他會說多一點少一點差不多,但是當員工偷懶摸魚、或出工不出力的時候,他又會嫌棄員工是佛系青年了。而這個世界最魔幻的事,就是一群不幹活的人罵一群幹活的人是佛系青年,整天罵他們不努力不上進,沉迷於喪文化。但他們卻不知道正是因為尊卑有序的階層固化,首先將青年人的活力扼殺了,才讓他們變成差不多先生!但他們卻不知道正是因為無論如何努力看不到出路,只看到剝削,才讓他們變成了佛系青年!
所以胡適在文末嫌棄中國人差不多、沒有朝氣,認為中國人必須有朝氣才能避免中國成為懶人國。這就跟當下有些媒體輿論認為中國青年都是佛系青年,認為中國人必須擺脫佛系青年的喪文化,才能走向星辰大海的論調,其實不是很一致嗎?
凡是文人批評的大棒要落到所謂「中國人」的頭上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想大喊一聲:您貴姓?!
實名反對底下某些胡噴式回答。大放厥詞可笑至極。
知乎黑胡適已成政治正確了嗎?
《嘗試集》讀完了?《胡適文集》看過了?看過《胡適和魯迅》了?恐怕在什麼貼吧天涯看到點自以為正確的野史就在這放屁。是不是以為他是無政府主義?是不是以為他是低調俱樂部文化漢奸?
呵呵!
傅斯年待他亦師亦友,陳寅恪認他可靠信賴,一生「到處逢人說項斯」,門生弟子撐起了小半個民國文化圈,現在被一群沒有歷史素養的噴子詆毀。哀哉!
曾經我是個胡粉魯路人,現在胡魯腦殘粉。不要拿那些論戰(如蘇雪林)證明什麼,適之先生也好,魯迅先生也好,深究起來是一條戰線上的人。
情緒很激動,手一直在抖,現在慢慢梳理。
適之是徽州人,但不是績溪三胡後人。國學底子好,或許不及錢鍾書陳寅恪,但不是很多人想像中只會做諸如蝴蝶飛啊飛之流現代打油詩的人。
留學,看日記是沉迷打牌沒錯的,然而成績還是好,笑。
三十六個博士,確實幾乎全是榮譽博士,這是榮譽啊你們黑什麼?什麼?駐美大使政治因素?是有,第一,胡適學界大佬被蔣送去,為的什麼?求援。「過河的卒子」,他願意嗎?也許吧。。第二,學術地位是國際漢學界肯定的,適之在國際聲譽之高,可不是靠做大使。
哦那麼低調俱樂部。《南渡北歸》這本書我覺得很遺憾,史料全,但是表達一言難盡。但作者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對抗日報消極情緒不等於消極抗日,在37年之前,大批學者對中國抗日持消極態度,因為國力對比太明顯,因為抗戰全面爆發之前國人民族觀念非常弱,等等。我想說,抗戰爆發之後,國家、民族觀念大熾,一大批主和派學者政客開始對抗戰充滿信心,其中包括胡適。胡適和汪兆銘、周佛海並不一樣。不一樣!!!
學術上
歷史不敢與四位大牛相抗衡,畢竟是分心研究,但開了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風氣。
哲學和金先生馮先生不是一個流派,但適之和杜威其實也不同路?半部先生雖然語帶嘲諷,那上半部是真的強啊。
文學,不多說了。
政治……呵,無論是胡粉還是胡黑,說他是無政府主義啊,改良主義啊什麼的我都當廢話。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這句話有實用主義的影子,但適之不是個實用主義者。嗯,簡直真理。
先生涉獵廣,儒林宗師,學界巨擘,在那一代青年中的影響極大,台北逝世三十萬人送靈,非爾曹三言兩語可磨滅。
先生很多話,至今給我啟發很大。
要獨立不要自由。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他對這個民族的深沉的愛,和魯迅先生一樣令我淚下,讓我看毛子水的銘文時滿心悲苦。
銘文如下: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他不是你們想像中國民黨的走狗,他並不得蔣介石喜歡。
他不是以為貶低中國文化抬高歐美來賺取眼球的文化漢奸,他熱愛、引入、試圖改良,就像一個面對叛逆孩子試圖引他入正途的母親。他第一次當母親,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矯枉過正,但他愛著、痛著、努力著。
我承認,適之並非無可指責。他有黑點,有我也不喜歡的地方。但這是知乎,不是天涯貼吧,我希望每一個揭他黑歷史的答主都真正試圖去了解過他,去思考過,把那些黑歷史寫出深度,寫出見解,而不是拿著不知在哪看到的東西就開始噴。
傅斯年走的時候,有幾幅輓聯寫的極好,也適用於他的摯友、恩師胡適之,摘錄如下
廿二載遠矚高瞻,深謀長慮,學術方基,忍看一瞑
五百年名世奇才,閎中肆外,江山如此,痛切招魂
早開風氣,是一代宗師,吾道非歟?浮海說三千弟子
忍看銘旌,正滿天雲物,斯人去也,哀鴻況百萬蒼生
最後,我是適之同鄉。每次從高鐵站出站口路過,那張巨大的適之故居照片都會讓我駐足良久。
我想他一定惦念著徽州的水土,惦念著他離開的大陸。那些年留美走台,終非所願。
今年若有機會,我只願能帶上家鄉的水土,去奠適之。
寫完心好累。真的,我寫東西沒有邏輯,想到什麼寫什麼,更多是跟著感覺走。對於愛豆胡先生,在知乎看多了對他的詆毀,總是自我開解,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然而天生暴脾氣,還是想給先生打一次CALL。
估摸這個問題下叫囂的很多人對我的回答很多梗並不懂 微笑
歡迎大佬指正,有憑有據的打臉十分歡迎 鞠躬 (畢竟男神說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
我是不是文不對題了……十分抱歉太激動了。呃就這麼掛著吧,有空認真答題 嗯
另,我初生牛犢,不匿名不關評,不求言辭溫和,但求有理有據。你講得對罵哭了我都沒關係。
差不多先生,總比低調俱樂部好吧,低調俱樂部,就是漢奸候補。
可以拿魯迅的作品做一下對比魯迅認為《阿Q正傳》解釋了中國人的劣根性。然而,阿Q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當外部環境與自身的理念不符時,選擇將事實進行曲解,以便符合自己固有的認知,寧死不願意根據現實情況糾正自己的觀念。說實話,這不過是認知調和的一種方式罷了,各個國家的作品裡都能見到阿Q這樣的人,這根本算不得中國特色,這是人類共性。反觀《差不多先生傳》,別的國家的人會像差不多先生一樣,不求甚解,得過且過嗎?再聯繫我們日常使用的「混的怎麼樣」「怎麼打發時間」「混的不錯」「熬日子」等短句,我們發現差不多先生相比較而言,更具有中獨特的國印記。余秋雨認為中華文化缺乏實證精神,這是中華文化的三大弊病之一,也可作為佐證。往深了講,中華文化著重強調使用理性。不像希臘文化那樣追求極端,強調脫離實用價值的思維拓展。這一方面避免了追求極端帶來的反噬,但另一方面,事事調和,處處掣肘,不願深究。這是差不多先生背後所隱藏的中國基因。
中國人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無聲的中國》魯迅
這文章並不振聾發聵,和《阿Q正傳》不是一個級別。胡適之先生有什麼別的思想,姑置不論,《差不多先生》只不過是一篇凡庸的文章,表達了一個沉淪的時代,國人的消沉和不良的習氣,只羅列現象,講不出道理。
是的,他沒能通過諷刺,從反面引導了人們的思考,好比指著人們的懶惰,說這不是好習慣,人們自己豈不知呢。這文章並不振聾發聵。何況這差不多的來源,既不能指出,病根又不能除,就像受盡剝削的工人,總是想偷懶的,人們如何願意改過?作為時代的記錄,這是不錯的,僅此。
《阿Q正傳》,那才是真能驚醒人們的東西,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奉為圭臬的張天翼先生,中學大半時間反對新文化,反對到魯迅等人的白話文作品根本不要讀的,然而有一天聽同學聚一起談阿Q,忍不住自己讀了,結果他那麼震驚的發現自己就是個阿Q,呵呵。還沒看過,實在抱歉,會儘快找來看看~
瀉藥中國人講就中庸,能過得去的事就不會往好了做(事關重大除外),我認為這本是胡適先生反諷中國人麻木不仁不求進取的一篇文章,歷來成事看面子我們在生活中也一樣啊「差不多得了」也是我們說的啊,這種觀念現在仍然存在可有些事我們能模糊有些事情就必須得認真了,譬如說被綠了,你能差不多嘛,不能吧
個人理解不喜勿噴
我先去了解一下,慚愧
木有看過,等我看完回來答
中國人講究的是小事糊塗,大事認理,單純從一件事來否定國人的處世,是片面的,因為你眼裡的大事,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而已~
現在讀起來仍然有意義。
推薦閱讀:
※僅從文學藝術上說,魯迅、胡適的詩誰的水平高?
※如何評價胡適的這句話?
※你為什麼討厭胡適?
※胡適是二流學者,有多少贊同?
※怎樣正確的評價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