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駱賓王的《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我覺得在古代那種條件下,7歲的孩子寫出這樣的句子並不太過稀奇啊,為什麼被千古傳誦?


樂府詩中有一首江南可採蓮,歷來被人稱頌,詩是這樣的: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詩好不好呢?大概也有人覺得,什麼玩意,連韻也不押!就是魚在水裡游來游去,有什麼好的。

但他真的好!

詩是幹嘛的?傳達心聲的。

所以好詩就是看到就能得到作者心聲的詩。

最好的詩就是看到詩就與作者合二為一,感受到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這首詩就好在這,能夠讓人看了就知道作者的心情何其愉悅,甚至連當時的天氣也能感覺到非常的好。

當然,詩的難處也在這。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一般來說,寫花里胡哨的東西,只要有材料,就非常簡單。但是寫眼前的情景讓人動容,這就非常不容易。因為花里胡哨的東西,只需要編排,而眼前的事情卻需要進的去又出的來。

什麼意思?就是說,高興的時候不能光顧高興,還要離開高興還把高興寫出來,讓其他人也一起高興。而一般來說,大家都是深陷事中,不可自拔。就算有些人走了自覺想要去寫,但寫了之後就發現別人不能盡數感知到他當時的情緒。

詩最難寫的就是自己身處事情之中時候的微妙情緒。

而江南可採蓮,就把情緒表現的非常清楚,我們讀起來也感受的非常容易。

所以,江南可採蓮是好詩,第一流的詩。

但這些和鵝有什麼關係呢?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讀第一遍,順口溜。

第二遍,也差不多。

三四五六遍,哦,有人可能就發現了,哎呀,這鵝好歡快啊!

這寫詩的小孩好天真可愛啊!

當然,也有人依舊會覺得還是沒啥好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莊子惠施都為了濠上的魚吵開了,何況我們?

哦,可能有人不知道濠上魚是什麼事情,我簡單說一下。

就是莊子看到水裡的魚,說哎呀,這魚是一條快樂的魚。

惠施就說,你又不是魚,你咋知道人家就快樂?

莊子就說,你又不是我,那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

……

說這個是要說什麼呢?

是想說,駱賓王和鵝,就如莊子和魚。

而莊子和魚就是採蓮者與魚。

有人說白描,當然,但白描不只是白描,也是自我體系的觀察。

不需要使用形容詞或者複雜的描述,而直接呈現觀者所見。

由於觀者不是相機,而是有情緒的人,所以白描就有了情緒——如果觀者動了情緒。

如果讓莊子寫詩,他就會寫採蓮曲。

如果莊子看到的是鵝,他就會寫成駱賓王的鵝。

所以他好在哪?就好在我知鵝之樂。

題外話說一句,咪骷提到蟬,其實蟬不如鵝好。蟬還是啰嗦了,表達情緒心聲也更費力。

如果有人覺得還是理解不能,那就去多看看古人推崇的好句,比如池塘生春草這種。


當時是真的看到了鵝。


這問題真深究起來會有好多層。

1.這首到底好不好?

2.古代環境下7歲孩子寫出這樣的句子稀奇不稀奇?

3.這首為啥能被千古傳頌?

1是好的,2是相對稀奇的,3是帶有一定偶然性的,但也有必然性,有空再說。

==========================================

首先說1。

白描水準上,這首是第一流的。詳細的分析網上隨便搜一搜都有,多說一點自己的理解:這是一整個有機的,動態的畫面,可以看作一個長鏡頭。第一句以畫外音引入,第二句入剪影,第三句遠景,第四句近景,這個結構是非常自然完整的,非常符合人的一般認知習慣。

與此同時,這裡的每一句,基本上都抓住了人在當時的那個視角下,最容易關注,最有特點的內容。未見則聽音,見則觀形,察色,見動,這都是非常非常有代表性的部分,可以說沒有一點多餘的,個人化的,影響人理解的東西。

如果說缺點,當然是有的。它不能喚起人的感情。但是純論攝景成幅,見字如面的手段,大把的成人是做不到的。這種好處反而是天才的兒童容易得到些,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額外思想。

然後說2。

古代環境下7歲寫出來稀奇不稀奇呢?對比一下其他流傳下來的有名的就知道了:

送兄 唐·七歲女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詠架上鷹 唐·崔鉉

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

賦新月 唐·繆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詠華山 宋·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看出來啥問題沒?太「成人化」了。別路離亭,解絛人,時人莫道,這都是很典型的「成人世界價值觀」下的產物,是有價值評判的,不是單純地觀照。只有寇準那首難說。這種詩,即使不是成人修改過的,也是受成人影響過大的。

對比起來,駱賓王這首就非常難得了。

最後是3。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任何能被千古傳頌的東西,都一定是有偶然性的,更不要說這首的國民度。知乎有N多類似於「有哪些大眾未見過的精妙詩詞」的問題,裡面刨一刨,比這首好的多了去了。畢竟之前說了,這首的好處,就是類似於一副精妙的素描,天然合於造化,但畢竟不能動情,難說大家。

但這首紅的地方是啥?是幼兒教學啊。給兒童看舉頭紅日回首白雲好,還是看滄海月明藍田玉暖好?學畫入門不看素描,難道還看格爾尼卡么……


這首《戲為六絕句》送給題主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正因為是7歲孩童所作,所以才會為人讚賞吧。

全詩都在白描,最後「撥清波」三個字更是完全沒有格律可言(這裡錯了,謝高手指出),基本就是一個孩子看到什麼就說什麼(雖然我對鵝在「向天歌」的時候是「曲項」還是「直項」頗有疑問),充滿童趣,所以易於傳唱。

駱賓王從小就被稱為「神童」,當然不是因為他寫了首《詠鵝》,必是因為平時表現就很受人稱讚,所以這首詩也因為「神童」出品而自動加上一些光環。讓人覺得:「嘿,這孩子好聰明,寫的詩有意思。」

這並不是什麼名作,僅僅是一首有意思的趣作。所謂後人的深度剖析,大多數是牽強附會。假如這首詩沒有掛著駱賓王的名字,恐怕很多人會哈哈一笑:「這也叫詩?」

大詩人寫的詩也未必都是絕唱,李白也寫過「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這種戲謔之作,以及《贈汪倫》這種簡單的詩作。成就他們名聲的是其他作品,這些戲作是屬於「借光」了。

舉個現在的例子,《越女劍》若不是金庸的作品,怕早就消失在浩瀚的武俠作品當中了。現在很多人討論阿青是不是金庸世界武功第一,不就是因為射鵰三部曲等其他作品的光環?

看看駱賓王后期的詠物詩:

皇居帝里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桂殿嶔岑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劍履南宮入,簪纓北闕來。聲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鉤陳肅蘭戺,璧沼浮槐市。銅羽應風回,金莖承露起。校文天祿閣,習戰昆明水。朱邸抗平台,黃扉通戚里。平台戚裡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小堂綺帳三千戶,大道青樓十二重。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綉柱玉盤龍。

不愧是跟寫出《滕王閣序》的王勃相提並論的天才。

同樣的《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也要比《詠鵝》高明多了。


居然有人說這種詩一般。。

不知道各位怎麼看李白的靜夜思和當年的諾基亞。。。

如果說靜夜思是當年的大磚頭摩托羅拉,具有劃時代移動通訊的意義,鵝一詩則是貪食蛇一一第一款手機遊戲

不知道這么說能理解不

蘇東坡是愛瘋,曹雪芹是愛派

知乎?是BB機

因為有前人栽樹 所以我們能在知乎BB

你現在有王者榮耀 去說貪食蛇一般?

魯迅白話文也一般。但死了快一百年了,白話文功力能超越魯迅的沒幾個。

駱賓王鵝一詩

在中文的普及和推廣上

不作第二人想。

千載過去 仍有回響。

再來說下此詩境界有多高。

純文字層面,這首詩可以比肩絕大部分名句。是的,他甚至比"停車坐愛楓林晚,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樣的名句高不止一個檔次。

十八個字 動靜流轉 聲情並茂 由近及遠的寫法,不是等閒之輩可以超越的。

不知道貶低這首詩的人有多厲害

在我看來,鵝這18字

這是古詩文所能達到的絕境。

能破境的,只有江碧鳥逾白這樣的超神句。

文章天成。

這首詩就是明證。

很多人會覺得不難寫出鴨鴨鴨 雞雞雞的

但再好也是抄襲。而且幾千字中文,易一字不可得。

這首詩文字是化繁為簡的天書。

十八字千古傳誦

稍有一點不完美

早就死在故紙堆了


這首詩歌是千古傳誦,但是千古以來,都是作為兒童啟蒙詩歌來傳誦的。

本來就是個兒歌的題材,不跟你玩什麼忠君憂國的儒家高大上。

但是在背誦中,讓每個小朋友體驗押韻、對仗、平仄的漢語之美。

沒有一字生僻,小朋友都能認識。

這首《詠鵝》,就是最好的入門詩歌。

當然,可惜上世紀以來,以胡化方言作標準漢語,韻仄盡失。

今天小朋友讀的,是這樣的。

來聽個潮州話的罷:(注意幾處仄聲,還有韻在o上)

南京話的:

普通話當然對交流的意義重大。

只是在古代詩賦上,與中古漢語接近的方言,不要丟啊。

用自己的家鄉漢語再誦讀這首千古兒歌罷。

從《詠鵝》再讀出傳統漢語的美麗,也算是對今天中國人的意義。


簡單,好背。小孩子背起來也方便。我是這麼覺得的。


好背,易記,朗朗上口。在一堆不知所言的古詩文中,《鵝》簡直就是鶴立雞群。給你《長恨歌》和《鵝》,你選擇記住哪個?果斷是《鵝》啊。要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_(:з」∠)_


謝邀。首先是《詠鵝》(片尾小彩蛋)

百度百科說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

但它的確作為啟蒙古詩開篇第一首和大家背古詩第一首的存在。

而白描等手法和其他解釋我覺得都是後人強行理解吧必須給他安上什麼修辭手法,要不然古詩詞答些什麼!

但是在古代七歲小孩也不一定能寫出來這樣的詩且流傳千古萬人傳頌,還是與他後來的成就有關吧。如果作者是李賓王趙賓王錢賓王知名度就沒這麼高了。

(絕大多數人小時候會背的應該都是從詠鵝開始)我們家老三也是從這首開始,沒有上幼兒園之前給買的啟蒙古詩第一首就是。

好了好了我也不知道答了些什麼只是這道題目讓我想起可愛的老三,他昨天給我發語音唱國歌來著。小孩子真是一天一個樣。

小彩蛋劇場:

我(對老三):豬豬豬你快過來

老三一臉認真轉過頭去:媽媽難道我真的是豬嗎

(對他幼小心靈世界觀可能造成毀滅性打擊以至於我被禁止這樣說了)


佳作,跟年齡無關。七歲寫出來這種作品更是難得。

鵝,鵝,鵝

先寫鵝的鳴叫聲,先聲奪人。

曲項向天歌。

由聲音引到鳴叫的來處~空間轉換。寫一個東西要抓住特點,曲項便是特點。準確。

白毛浮綠水,靜態的顏色對比。

紅掌撥清波。動態的顏色對比。

一首短詩裡面,有聲音,有空間,有色彩,有動靜。更難的是用詞精準,沒錯,精準!這首詩實打實的是才氣和技巧的美妙結合。

ps:這是典型的詩家語。寫鵝的一般思維是鵝→長什麼樣子→叫聲如何。詩家語講究空間變換,輕重取捨,這首18字的詩歌閃轉騰挪,不是天才是什麼?說什麼七歲的孩子寫成這樣難得?大部分人七十也寫不出這樣子的作品,兩百也作不出靜夜思啊


今天才去了動物園

看到鵝的時候,脫口而出的,就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在我的印象里,我最起碼自從初中以後就沒有背過這首詩,想起駱賓王,想到的更多的是他的討武檄文,以及初唐四傑

但是,真的面對鵝的時候,我脫口而出的是這句話

以及,明明寫得很好啊,淺明生動,就算是成人寫的也依舊是佳篇

以及,多少人就算成年也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為什麼要說7歲的孩子寫這個並不稀奇······


讓你寫鵝的話 你會怎麼寫

鵝鵝鵝 三字開頭就已經比較不一般了啊


不多不少,正好三隻鵝。我覺得他要是看到四隻鵝或者是兩隻,都會被認為是逗比:鵝鵝,曲項向天歌;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這樣想

親媽粉看到王源,啊!王源!王源!王源!


1、作者本人很膩害。

在古代,七歲能寫詩,並且是即興創作,還真不多,駱賓王在古代也屬於神童級別的。另外,他被後世所銘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沒長殘,後來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許多神童都是小時候特別BUG,長大就沒下文了,這種就不太會被後人記住,如果是長大很牛逼,再提起小時候是神童,這就很有傳播性。

2、詩朗朗上口。

《詠鵝》正因為是七歲孩童的創作,所以特別淺顯易懂,並且好記。小學語文為啥總把這首作為古詩的入門,好記好解釋應該是重要原因。我們不太會直接要孩子背《出師表》,但《三字經》總能記住一些,就是因為好記且朗朗上口,當代網路神曲也以同樣道理傳遍大街小巷。如果駱賓王當年直接來一首《離騷》級別的,我估計事迹可能還會被人記住,至於詩么,多半是要被遺忘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