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軸黃斑對焦的詳細操作?

入手了國產的華夏821旁軸,黃斑對焦,但是網上關於黃斑對焦的教程似乎都很少?來這裡求教。。關於黃斑的重合問題,我調整對焦環,感覺都沒怎麼有改變?對焦似乎都不知道怎麼對?新手求指教……


謝邀。

先說幾個小概念:

  1. 旁軸取景照相機和測距式取景照相機是不完全一樣的。旁軸相其實是指相機的取景結構。小時候用的很多的那種自動過卷的傻瓜相機確實是旁軸相機,但並不採用測距的方式。
  2. 接上條,很多旁軸相機為了保證對焦準確,採用了聯動測距的方式,這個「聯動」就是指相機上的測距儀和鏡頭的對焦調動的聯動使用。所以就會有擰動鏡頭上的對焦環,測距同時變化的現象。
  3. 題主所說的黃斑對焦,就是測距式照相機在取景器中最常見的雙影重合對焦方式。就是當取景器中黃斑映出的影像和真實的物體完全重合的時候,對焦準確。

測距取景有點類似人眼取景,是靠左右兩隻眼睛來形成視覺上「遠近」的感覺的。可以試試閉上一隻眼睛,距離感明顯就差很多。

下圖就是 Leica M6 相機的聯動測距系統的外觀(原諒我這髒兮兮的取景器……),左邊圈出的就是測距儀,右邊圈出的是取景器。(和人眼的位置有點像吧……)

題主可以試試用手遮住自己相機的測距儀,取景器中的黃斑就不見了。

下面就說下黃斑對焦的問題,下面三張圖我已經將旁軸相機固定在了同一個位置,僅擰動了鏡頭上的對焦環,被攝物體是紅色茶罐的左側邊沿,可以看到變化:

  • 下圖中,左邊圈出的是黃斑中紅色茶罐的邊沿,右邊圈出的是真實紅色茶罐的邊沿,黃斑的影像與真實位置沒有重合,因此合焦不實。

?

  • 下圖中,我擰動對焦環,可以看到圖中圈出的黃斑中紅色茶罐的邊沿移到了真實紅色茶罐邊沿的右側,說明從上圖到本圖的過程中「擰過了」對焦環。(請原諒我這張手機對焦沒對上……)

  • 下圖中,由上圖位置向回擰對焦環,直到黃斑中紅色茶罐的邊沿與真實的紅色茶罐邊沿完全重合,這時對焦準確。

?

旁軸相機的聯動測距(黃斑對焦)會很準確,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比手動單反的磨砂對焦、稜鏡對焦甚至裂像對焦都要更快速準確。

至於題主說的看不到變化,現在我能想到的可能是下面這幾個原因:

  1. 眩光。旁軸相機取景器的眩光一直是大問題,在很多光源明亮的場景下黃斑會變得很不清楚,這個跟取景器上面的鍍膜有關係。(比如 Leica M 系列我感覺到了 MP 才把這個問題解決的不錯……)
  2. 對焦線程長。如果題主這台相機對焦環的對焦線程比較長,那輕微的擰動對焦環就比較難看出黃斑的變化了。
  3. 看一下你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如果你對焦一直是在比最短對焦距離還要短的範圍內測試,那肯定是無論怎麼擰動對焦環都對不上的……
  4. 相機聯動測距本身的故障。如果最後確認是這個問題,拆開修修就是了。其實結構很簡單自己就可以修。(我自己弄壞過……最後送給相機師傅去修了……T.T)

關於旁軸相機的聯動測距,建議題主自己搜搜這些關鍵詞,對使用旁軸相機會很有幫助。

旁軸、聯動測距、取景器倍率、基線、超焦距

我記得趙嘉老師在《兵書十二卷》還是《頂攝》裡面說過聯動測距這個事情來著……

半夜看到了,希望可以幫到你!攝影快樂!

——————————————————————————————————————————

關於問到的「旁軸取景框看到的跟拍出來的照片是不同的,怎麼解決」的狀況:

旁軸相機不像單反相機是透過鏡頭取景的,因此單反相機在取景過程中是「所見即所得」的,旁軸相機的取景器透視和鏡頭未必一樣(或者說基本不一樣……)。

比如可換鏡頭的旁軸系統( Leica M 系,Contax G 系,Nikon S 系),他們的取景器只支持某些範圍焦段的鏡頭,長於或者短於這個範圍,取景器就沒用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旁軸相機上一般21mm以下的鏡頭要外接一個取景器專門用於取景,而且旁軸系統的不太多見到有超過100mm的鏡頭( Contax G 系有90mm,Leica M 系的135mm幾乎是極限了……)。

「旁軸取景框看到的跟拍出來的照片是不同的」其實就是取景器的視野和鏡頭差別太大。

搜索一下「取景器倍率」這個詞就會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解啦!舉個例子,Leica M3 的取景器倍率是0.91,當 M3 使用50mm鏡頭的時候就會很合適,而使用35mm鏡頭的時候基本就杯具了,所以你會經常看到 M3 使用35mm鏡頭的時候會使用「眼鏡版」的鏡頭,就是為了校正取景器。


也是821,黃斑對上了。鏡頭上刻度距離比實際差很多啊


推薦閱讀:

GF670W和Makina67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如何選擇
對於剛接觸攝影的人來說,單反和卡片機有區別嗎?
如何拍出酷炫耀眼萬丈光芒的太陽光?
膠片相機是否正在經歷二次流行?如何看待此事?
如何評價佳能G7X?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旁軸 | 膠片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