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概括《詩經》的「興」、「觀」、「群」、「怨」?

如題。

孔子將《詩經》的內容高度概括為這四個字 具體該如何理解?課上老師給出的解釋並不足以解惑 特來尋求知友幫助


「興觀群怨」說主要是孔子針對《詩經》的社會功能而做出的解釋。所謂「興」,就是指《詩經》可以引起人的聯想;「觀」指閱讀詩經可以觀照社會,觀風俗盛衰,形成對社會的認識;「群」是指聚集起來,也就是同別人交朋友;「怨」即不滿,指抒發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興觀群怨」說見於《論語?陽貨》篇,其全文如下: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

在孔子看來,《詩經》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會的鏡子」,也是一本教材。孔子自己說過「不學詩,無以言」,詩不僅是審美的,更是功用的。詩可以表現內心,更可以認識自然,甚至可以參與政治,與人辯論(《論語》中有不少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用《詩經》中的語句進行辯論的例子)

因此,理解儒家的文學觀對於理解「興觀群怨」說是很有幫助的。


當日有採詩官制度,保證所採之詩有地域階層民事政治社會的廣泛代表性。

不學詩無以言,類似今日老師要學生讀報章新聞道理一樣,不讀""報"何以言。

當日地域既廣,統治階層不讀這些詩,好比今日為官者不讀報章新聞不注意時局世情,又怎可以發而中節地討論世事,正確地""興觀群怨""呢?

(補充:讀詩的對象當日是指統治階層君子而言。)


.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

……(《小雅·黍苗》)

這詩原來是誇召伯的功績的,然而子西的用意在頭兩句上:「嫩嫩的小苗啊,需要雨露才能成長。我們的國家啊,也需要貴國的支持才能成長。」主人馬上就表態了:「哎呀,我一定會支持姆們國君和你們國家做盟友噠~」通過念《詩》找到了外交夥伴,報了團,這就是用《詩》之「群」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如何理解孔子概括《詩經》的「興」、「觀」、「群」、「怨」?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201.《申侯與召穆太保簡書》 歷史·文化

『引言』 此簡書經幽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黍苗》之樂歌。

其歌詞參考譯文曰:

離離黍苗 春雨如膏 悠悠南行 召伯功勞

有背有牽 拉車牽牛 六師雲集 功成還歸

徒步車御 王師王旅 六師雲集 功成還歸

赫赫謝功 召伯經營 烈烈六師 召伯功成

【注】 宣王六年召伯修建謝城之事,四十四年前的老帳申侯拿到幽王四年來翻幹嘛呢?

古今詩經詮釋學家看不懂,但召伯一看便知申侯此信的弦外之音,老友要他出面斡旋他

女兒女婿的事兒。於是寫了回信(見下篇)。

此簡書作於幽王四年夏。

202.《召穆太保與申侯簡書》 (2014-10-28 16:45:20)歷史文化

『引言』 此簡書經幽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隰桑》之樂歌。

其歌詞參考譯文曰:

女桑婀娜 桑葉有難 若見君子 其樂如何

女桑婀娜 桑葉有惡 若見君子 德音如膠

女桑婀娜 桑葉有憂 若見君子 如何不樂

心中友愛 遠不告謂 心中珍藏 何日能忘

【注】 召穆太保収到老友的來信,回此信告訴他女兒還好,但外孫有難、有惡、有憂。

「沃」、「幽」,皆為漢人輯經時的同音字誤。老太保要申侯親自來鎬京調解。

此簡書作為回信,只比《黍苗》晚幾天。

「詩」是「私」的同音字誤

¨¨¨¨¨¨¨¨¨¨¨¨¨¨¨¨¨¨¨¨¨¨¨¨¨¨¨¨¨¨¨¨¨¨

殷文、周文皆無「詩」字,漢武五經博士編輯《詩經》是「聽寫」而輯的,是「私」的同音字誤。

私(詩)、誦、簡書,在周是信函的名稱,周人寫私後要誦瀆或默誦一遍(古今中外皆

如此),所以.「私」又稱「誦」。《吉甫太師與申伯簡書》已說明了,其曰:「吉甫作誦,其

詩(私)孔碩」。《屈子與頃襄王簡書》曰:「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而昭詩(私)」。

朱熹公然改為「受命詔而昭時」。《宋玉大夫與屈師簡書》曰:「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

而學誦」。可見「私(詩)」與「誦」同一。至於「頌」,漢儒想當然之說。

屈子之「昭詩(私)」,完全符合美政(制禮作樂)之實質,楚王與公卿不得有隱私(詩),

必須昭然若揭,公開化、透明化。所以,王與公卿的信函必須走「美政程序(周公作樂之

程序)」,「私」譜曲後又稱「歌」,「詩歌」就是這樣起源的。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興:山樑雌雉,時哉時哉!
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群: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謝謝邀請。老師肯定講了基本解釋了,樓上說的也很好,很概括。我就從「作詩」和「用詩」的角度為樓上各舉一個例子吧:

作詩之「興」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魏風·淇奧》)

你說是這是「比」嗎?拿野草比美人?應該不是吧,這就是「興」,野草和美人沒什麼直接關係,就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和「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沒什麼直接關係,就是起個頭,看見什麼唱什麼。(當然,《毛傳》里把現在一般理解的「比」和「興」都叫做「興」,即「獨標興體」。)

作詩之「觀」

四牡騤騤,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大雅·桑柔》)

《序》:「《桑柔》,凡伯刺厲王也。」《鄭箋》改為刺幽王,應是。眼看著目前西周動亂四起、人民塗炭的亂象,這位人臣已經開始為國家唱哀歌了。同樣是這位凡伯,還給幽王寫了下面這句: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大雅·召旻》)

今天版圖縮得就和當初擴張一樣快,西周藥丸。這就是典型的「觀」。

作詩之「群」

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鄭風·蘀兮》)

《無衣》也是典型的作詩之「群」,這個大家太熟了。《蘀兮》知道的人少一些,作這首詩本身也是典型的「群」行為。「你一唱,我就和。」尋求同伴抱團。至於是國家大臣抱團結黨,還是青年男女抱團胡搞,或是青年男女的「對歌」習俗,各種解釋都有。還有個作詩表達「不群」的例子:

黃鳥黃鳥,無集於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小雅·黃鳥》)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結果呢?你站在這繁華的街上,找不到你該去的方向。這種闖蕩方式,對於周代人來說還是太過前衛了,還是回家投奔家族吧,回到能接納你的「群」。

作詩之「怨」

例子太多了……不光女孩子、女漢子、大媽可以怨,男的更可以怨。最多人知道的就是「寔命不同」的《小星》、「顛倒衣裳」的《東方未明》了吧,還有這個: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於嗟乎,不承權輿!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於嗟乎,不承權輿!(《秦風·權輿》)

這也是抱怨公務員福利待遇下降的悲慘生活!可能當時的秦國也出台了八項規定……

用《詩》之「興」「觀」「群」「怨」

「用《詩》」,簡單地說,就是古時候有知識的階級之間說話啊,可不能全是大白話,得引用《詩》三百的句子,「賦詩斷章」。

鄭伯享趙孟於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大叔、二子石從。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子展賦《草蟲》,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伯有賦《鶉之賁賁》,趙孟曰:「床第之言不逾閾,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子西賦《黍苗》之四章,趙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

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將為戮矣!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後亡。」……(《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在宴會上,主人公說:「來來來,大家一人念一首詩,我看看你們的想法。」於是每人念了一首《詩》。第一個是子展。他念的《草蟲》是什麼呢?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召南·草蟲》)

也就是說,「主人公啊,很高興見到您這樣的君子。」於是主人公很高興,但是還得謙虛一下,「哪有哪有。」夸人啊,別直接誇,拐彎抹角地誇,引用《詩》三百誇,就像作詩時別直接說君子,先說綠竹;別直接說夫婦,先說雎鳩,這就是用《詩》之「興」

第二個是伯有,他念的這玩意兒就不怎麼樣了……

鶉之奔奔,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

鵲之彊彊,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鄘風·鶉之奔奔》)

你看看,明明是賓主歡聚的場合,人家在說,主人您真是個君子,他在那兒說,「哎呀,我怎麼攤上這麼個倒霉主子。」在那兒說自己國君的壞話呢。這就是用《詩》之「怨」……只不過你這怨的也太不分場合了吧!所以主人說啊,「你們自己國家的事,拿到這裡抱怨做什麼捏?不合適啊,不合適……」

第三個是子西,他念了一首什麼呢?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

……(《小雅·黍苗》)

這詩原來是誇召伯的功績的,然而子西的用意在頭兩句上:「嫩嫩的小苗啊,需要雨露才能成長。我們的國家啊,也需要貴國的支持才能成長。」主人馬上就表態了:「哎呀,我一定會支持姆們國君和你們國家做盟友噠~」通過念《詩》找到了外交夥伴,報了團,這就是用《詩》之「群」

還有個用《詩》之「觀」呢?「觀七子之志」啊!聽你念的什麼詩,就知道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不僅如此,還能預言呢~散席了,旁觀者就說了:「那個在這個場合說自己國君壞話的趙孟啊,嘖嘖嘖,活不長了~詆毀自己國君來取悅外國人,這種人最多活兩集。」

通過他念的詩就看出來他是個什麼人,會有什麼下場了。這就是用《詩》之「觀」的一個例子。

P.S.在儒家《詩》學和《詩》教傳統中,對興觀群怨的社會功能的理解偏重於政治功能,特別是在君臣之間。這點和現在一般的理解不太一樣,專業的研究者需要了解。想了解詩經學史,得去翻大部頭了。


知乎,和世界分享你要做的作業。


不知道你要做的是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還是別的什麼作業。只是問題你都描述錯誤了吧,內容高度概括為這四個字?這是說詩歌的四種社會功能的謝謝。高度概括的是三個字,思無邪。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推薦閱讀:

俎作為古代的禮器,何時被中國人開始用來切菜切肉?
在日本待了很多年,怎麼感覺中國人如果不重視漢學,尤其是先秦時期的,可能永遠也無法超越日本?
中國先秦哲學著作入門推薦?
道家所講「內聖外王」和儒家的有何差異?
先秦各種語言文字的共性有多大?

TAG:文學 | 詩經書籍 | 先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