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界,哪些作品是舉世皆知的名著?

這個問題,是在看了索契的冬奧會的開幕式之後產生的。因為看到了《戰爭與和平》的有關情節的展現,卻並沒有覺得太違和。

回想不少特別著名的西方(英、法、德、俄等)名家、名著,中國人大部分基本上應該都知道。所以接觸起來感覺不會特別陌生。反倒不知道我們國家有沒有類似的名家、名著呢?

孔子《論語》除外...


謝邀。

@陌漸離 同學回答的已經很詳細了,我想了想,謹作如下回答。

題主想問的大概是中國文學在世界上的傳播與影響範圍,這也是國人對域外漢學(Sinology)研究的一個課題。

個人所持的觀點是,近代以來,文學上東、西方交流與影響是不對等的,即西方文學對東方(我國)民眾的影響更大,而我國文學對西方的影響,絕大部分局限在漢學界(少數西方人)以內,畢竟大多數西方人沒這個需求,或者只是有些好奇。

(註:19世紀以後,中國在西方的魅力就徹底消失了,以至於黑格爾說過,中國是一個只有空間沒有時間的國家。)

這話說的可能不嚴謹,但是大方向是不會錯的,我曾經與兩個美國留學生交流,他們對西方經典,比如《Pride and Prejudice》等都很熟悉,對當代的一些小說,比如《The Time Traveler"s Wife》也知道,可是問及中國文學,他們卻連連搖頭,《論語》是知道的,這在北京奧運會上是重點推薦過的,其他的恐怕真的沒那麼樂觀

A、首先,我沒有打擊民族自信力的企圖,但是很多人都說過類似的話,比如夏志清

1、中國文學只有中國人自己講

2、《西遊記》全翻出來,沒有人看。《紅樓夢》有人看,但是真正喜歡看這種大小說的沒有,還是專家在看

3、洋人看中國書看得少的時候,興趣很大;看得多了,反而沒有興趣了。阿瑟·威利、艾茲拉·龐德翻譯的中國古詩,看的人很多,大家說:就是好!翻譯得多了,就沒什麼好了。小說也一樣,《西遊記》翻譯一點點,大家覺得很好,後來多了以後,就看得很煩,中國人不覺得什麼,洋人就覺得長,而且人名又都差不多,看不下去。所以,中國文學弄不大,弄了很多年弄不起來,要起來早就起來了。法國的《包法利夫人》大家都在看,中國的《紅樓夢》你不看也沒有關係,中國沒有一本書大家必須看。

引文參見南方周末 - [文學]「中國文學只有中國人自己講」

再比如帕爾蒂(1719-1789),引文參見《中國和義大利的啟蒙運動》:

中國文人確實比我們早幾百年發明了印刷術,但中國這幾百年來印刷的大量書籍在哪裡?其中又有多少篇章在如今的法文書里被引用?

考慮到民族情感,更激烈的言詞就不引用了,但是通過以上,我們要反思的是,中國文學傳播到了西方,西方人接受的程度和渠道如何?

伏爾泰把《趙氏孤兒》改編成《中國孤兒》,可能是近代以前最著名的案例了,義大利歌劇《圖蘭朵》在當下的西方算是比較有名的,可這是西方人想像出來的故事,著作權不歸中國人,再看好萊塢電影,《花木蘭》或者《寶蓮燈》都是根據中國民間故事改編的,算是文學的一部分。

因此我以為,西方人對中國的認知,除了茶、瓷器等物件和功夫、孔子等文化符號,這些藝術類創作更知名一些(相對於文學翻譯)。

B、其次,有了這些前提,我們再看近代以來域外漢學的成就,就比較冷靜和平和了。

  1. 1959 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選譯東方的名著,編一套"東方知識叢書",當時列入其中的中國名著有《水滸傳》、《金瓶梅》、《紅樓夢》、《唐人傳奇》、《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
  2. 1978年,法國翻譯出版了《水滸傳》120回全譯本,譯者因此得到了法國國家文學大獎,這在西方文學界算是比較知名的一件事。

其實,西方人對中國文學的認知分作三類:

一類是古典詩歌(寒山、拾得在上世紀末算是熱潮)

二是傳統小說、戲曲(《紅樓夢》、《灰闌記》)

三是現當代文學(前兩名是魯迅、巴金,或許還可以加一個莫言)

中國文學在東亞漢文化圈(日韓朝鮮東南亞)為人熟知,主要是儒家經典,在西洋,恐怕《老子》(《道德經》)的傳播範圍應該名列前茅吧(除了《論語》),哲學上的海德格爾、文學上的赫拉巴爾等等,都明顯受到老子的影響,但這還是局限在少數知識分子之中。

當然,《老子》分類於文學還是哲學,也是問題了。

C、最後,我個人的觀點是消極的,中世紀的旅行家、商人,19、20世紀的傳教士,都為中西文學的傳播做過貢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歷來大多數西方人對中國的純文學的興趣一直不算大,他們好奇的是風俗、制度(科舉)、倫理(儒教)、宗教(佛道)等,故夏志清的那句「中國文學只有中國人自己講」的確戳中了我們的死穴,中國文學在世界的影響力確實不大,大部分西方人還不了解我們的文學,只因為我們落後了人家快兩百年,不過,隨著中國的崛起,也許未來會越來越好吧。

矮子裡面拔將軍

義大利

  1. 《唐詩三百首》
  2. 《紅樓夢》

德國

  1. 《易經》
  2. 四書五經
  3. 《老子》

西班牙

  1. 西廂記
  2. 竇娥冤
  3. 趙氏孤兒

法國

  1. 四大名著
  2. 魯迅
  3. 詩經
  4. 佛學、敦煌學

英國(情況較好)

  1. 《詩經》、楚辭
  2. 四大名著
  3. ······

瑞典(諾貝爾獎的故鄉)

1、先秦經典

2、現當代小說

俄羅斯(東方手稿研究所)

美國(哈佛、哥倫比亞等東亞系)



一、白居易

在日本文學史上,白居易受到了日本各階層的敬愛,對日本文學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從9世紀到12世紀,引起廣泛的白詩熱。醍醐天皇(897—930)寫道,「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而已」。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中寫道白氏文集是「博士之必讀」。而紫式部《源氏物語》中,更是直接引用了白居易的四十七首詩歌。

20世紀初德國文壇大量翻譯了白居易的作品。L.Woitsch翻譯的1908《白居易詩選》,Grunstein1923《白樂天》。布萊希特對於白居易有深刻認識,「他常以詩為武器,用詩人的諷喻盡人生的責任。」

最早翻譯到蘇聯的中國古代詩人也是白居易。艾德林翻譯1946《白居易絕句集》、1958《白居易詩集》、1965《白居易抒情詩集》,郭沫若曾經為前兩本譯作寫過序言。

在南半球的紐西蘭,更是出現了一位與千年前的白居易通信的女詩人Ruth Dallas。1961年達拉斯出版了詩集《致中國詩人的信》,第一封是《讀您的詩有感》:

讀您的詩作的英譯文,

好像瀏覽花圃中薈萃的玫瑰的芳名,

中國玫瑰,

在異域的園林散發芬芳,

使它更加絢爛多姿。

二、《趙氏孤兒》紀君祥

這是傳入歐洲的第一部中國戲劇。翻譯的是法國傳教士馬若瑟,1733傳入法國,次年水星出版社刊發單行本。義大利詩人梅達西塔西奧改編本劇,名為《中國英雄》,1748年出版。法國伏爾泰改編劇本,名為《中國孤兒》,1755年出版。德國作家歌德改編本劇,名為《埃爾佩諾》,1783年版。整個18世紀下半葉,《趙氏孤兒》改編的戲劇風靡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各個劇院。

三、《金瓶梅》

《金瓶梅》受到了國外學者的高度關注。1853年法國最早出現節譯本。日本在1830至1840年間出現了《草雙紙新編金瓶梅》。1930年德國出現譯本,1940年出版了英文全譯本,1985年法國出版全譯本。得到法國評論家艾瓊伯高度讚揚。

現在的外文譯本有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拉丁語、瑞典語、芬蘭語、俄語、匈牙利語、捷克語、塞爾維亞語、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美國和法國的大百科全書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作者對各種人物完全用寫實的手法,排除了中國小說傳統的傳奇寫法……

中國的《金瓶梅》《紅樓夢》兩本書,描寫範圍之廣,情節之複雜,人物刻畫之細緻入微,均可與西方最偉大的小說相媲美。中國小說在質的方面,憑著上面兩部名著,足以與歐洲小說並駕齊驅。

四、《儒林外史》

現在有8個語種的外文譯本。

在日本,1935年瀨沼三郎連載於4月2日到12月1日的《滿洲日報》,最流行的版本是1960年出版的,由岡本隆三和稻田孝合作翻譯的。

在法國,1933年出版選譯本,法國大百科全書寫道:

《儒林外史》是一部最優秀的諷刺小說,由一個個生動的短篇故事組成,吳敬梓有優秀的文學素養,通過小說尖銳地諷刺了由於官吏的僵化而造成的極端腐敗的社會,這個社會充滿了虛偽和出賣靈魂的人物。

1957年,由楊憲益翻譯了《儒林外史》英文全譯本,在1972年美國重新印刷。美國作家Henry Wells指出:

《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足以躋身世界文學傑作,與義大利的薄伽丘、西班牙的塞萬提斯、法國的巴爾扎克和英國的狄更斯的作品。吳敬梓和莎士比亞十分相似,兩人在作品中很少以作者身份發言。

在德國,1962年出現完整譯本。書名意譯為《通向名流之路》。Irma Peters在譯本後附有長篇的後記進行分析、鑒賞。

另外,世界著名的傳統文學著作還有《紅樓夢》《水滸傳》等,就不詳細說了。


我老師在哈佛當訪問學者的時候,看過美國的某版本的中小學課本,有一課是關於中國文學的。

裡面選了5個人的作品:孔子、老子、李白、杜甫、李清照。

最讓我感到自己才疏學淺的是,裡面選的李白、杜甫、李清照的詩,我作為一個中文系的人竟然之前從沒看過,那幾首詩在中國都很小眾。


就我自己所接觸的到的一些德國搞漢學的人來講,他們比較熟悉的主要是先秦著作以及與佛道有關的作品。

目前看來,對於先秦作品的厚愛和推崇是且將是德國漢學研究的主流方向。德國大學教學和研究方向多由教席自由決定,因而甚至有維爾茨堡漢學系的這樣將《孫子兵法》作為全系科研主攻方向的例子。

與此同時在德國漢學界,明清小說也是有一定熱度的,翻譯流傳最廣的小說有Franz Kuhn所譯《金bottle梅》、《水滸傳》、《紅樓夢》等等。再就是諸如《孽海花》、《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類作品流傳較多。當然總體來說,中國的文學作品主要在德國流傳範圍還是比較狹隘的,主要也是由做漢學的一幫人繼承道統。


文!心!雕!龍!


以下指的是普通外國人的認知,漢學教授、文豪不算:

《道德經》,"Tao De King",雖然他們未必知道老莊…

《易經》——他們知道的一般不是《易經》,而是「fengshui"和"yinyang"……

都知道孔子,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論語》。

《孫子兵法》"Art of War",因為酷炫的「實用價值」…然而不確定知道的範圍到底有多廣…據說西點軍校有涉及這本書?

不要小瞧《毛主席語錄》,知道的人其實挺多,尤其是老一輩,不過他們的評價就不好說了。

因為諾貝爾獎,莫言應該也有不少人知道。

有些國內被列為禁書的,即使寫得不一定好…這是世界人民的獵奇本性…

答完以後才發現題主說的是漢語言文學界……那麼基礎的、作為中國文學史主幹的、最主流的,尤其是上兩個世紀被歐洲學者翻譯過的,一般就是都知道的(有答主提到Franz Kuhn,這位是真大神,幾十年內把《論語》《莊子》古代典籍翻譯了個遍,雖然大家記得最牢的永遠是紅樓夢和金那個什麼梅,事實上肉那什麼團也是他翻的)。然而也要看是什麼程度——本科生、研究生還是教授級的認知範圍和方向是不同的,根據每個國家的教育體系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我的一個德國漢學系朋友,對上個世紀的作品了解得多些,張愛玲、魯迅……猜測是選課相對自由,外加國外中文師資不足、以及學生中文水平局限的緣故。認識她以後我愉快地把她往古代詩詞上拐,雖然我們讀得最多的還是四大名著……


我所知的幾個前面的大神都已經說過了……

給大家上張圖吧~


只剩孫子兵法了吧,可惜還不很是文學作品。。。


圍城


<老子>和<紅樓夢>都在國際上享有巨大的聲譽,前者文字古奧清通簡要,王弼本的老子又與詩何異呢;後者則是中國漢語小說巔峰作,沒有之一,同樣曹雪芹也是一個有超越時代藝術視角的文豪


怎麼沒人說論語…


有這麼一本書,我幾次在英文版的(十大/百本必讀XX書)名單里見過,應該算是英文界相當知名的中國名著了吧:

The Art of War -- by Sun Tzu

《孫子兵法》


推薦閱讀:

閱讀之於我們這些普通人,意義何在?
《三體》中,維德對程心的退讓合乎邏輯嗎?
網路文學中是否可能誕生經典文學?
有哪些詩詞你讀完後一看作者感覺很是驚訝或者意料不到?
如何評價郝景芳的長篇小說《流浪蒼穹》?

TAG:文化 | 文學 | 名著 | 中國文學 | 文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