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促銷同樣的商品,「打折」和「多送」,哪一種促銷方式更激發人們的購買慾?為什麼?

超市促銷同樣的商品,一種是 price cut 33%(打 6.7 折),另外一種是 50% more product(多送 50%),你直覺會選哪一種促銷裝,為什麼?


個人感覺這個問題不應該一概而論,所謂商品,其實是有很多種的。

從價格上來說,其實打折67%和多送50%實際差不多,假設原本10元可以買兩斤,前者促銷後是6.7元買兩斤,後者是10元買到三斤,換算後每斤都是3.3元多。

如果是家庭消耗品,比如食用油,紙巾,洗衣粉,而且是大桶的,顯然大家都喜歡後者,因為一次性買的量大也沒關係,多送的50%是一種很直觀的刺激。

此外,如果是食品類的,打折銷售容易給人感覺有「快要過期,品質不好」的暗示,所以也是加送的會比較好。

如果是非必需品,單價高,體積不大的東西,多送不如打折,比如休閑食品,可買可不買的,或者數碼產品,打折帶來的感覺也更直觀,搭贈或者多送的部分給人感覺就是「送的那東西其實不要也可以」。

總而言之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對,不能一概而論。


多半會選第一種

表面上的平均單價相同,但是選擇第二種超過了我本身的需求,對我來說邊際效益理應是遞減的;另外,同樣的比如說150g巧克力的價格就應當比100g價格的1.5倍要低(由於儲存、定價等各方面原因)。

實際上在超市購物我估計不會想這麼多,有時候超過實際需要白送的我都會選擇不要,還不如留給要的人呢...


為什麼要把這個當數學題?

洗髮水買800ml送600ml,

牛奶買1L送1L,

你是不是認為後面一個更划算?

但是這兩個不是同一個東西啊?

這個為什麼,我沒總結過,上面Ronnie Xiao的總結挺好。

從某種角度簡單總結一些較多的行為:

1.新品多用加量不加價:本來人們對新品的價格敏感度低,這樣一來更能激發購買慾。

2.大品牌買大送小:大家都是有品牌的,競爭不用那麼刀刀見血,所以拿點小恩小惠出來給自己的粉絲,他們就能高興幾天,而且自己還沒掉價,下次來還是這價,只是沒贈品了而已。

3.依靠打折才能賣的東西,基本上每隔一兩個檔期就來次打折促銷,但不買一送一。這種的不說他,就是促銷價對促銷價,看誰便宜。

4.有點品牌的,買一送一的效果會好於打折。因為用便宜的價格一下子有2件,心愛的東西囤貨不是問題。

5.保質期限制大的會用買一送一來清倉。這個打折就沒用了,還不如保險點,買原價的,心理有個保證。

特別說明:以上只是一些大概。

另外買一送一和打折對於超市而言,買一送一容易造成額外問題:

1.送的是贈品裝,還是和貨品一樣的包裝呢?如果贈品裝,那麼定製包裝的成本上去了,如果用一樣的包裝,那超市把贈品當貨品賣,商家豈不冤大頭了?(這是超市補損手段之一)

2.如果有促銷員來進行捆綁,他把歷史的貨當贈品給綁送了,超市豈不虧了?

所以,買一送一這事不好乾,還是打折方便。


啊這位兄台運氣真是好,在下恰好剛看過相關的研究(周星馳腔

我們都知道,營銷中有兩種常見的促銷手法:產品加量不加價和產品打折。

那麼應該選擇哪個?這涉及到「基本價值忽略」理論(Base Value Neglect, BVN)

一、實驗

研究者分別在一家商店中上架同一個品牌的同一款產品,但採用不同的促銷手法:一個是免費加量50%,一個是給予35%的折扣。

很顯然,免費加量50% 相當於給了大約33.33% 的折扣優惠(計算過程略,這裡都看不懂的知友可以對此問題解除關注了),並沒有35%的折扣划算。

但實驗結果令人驚訝:免費加量50%明顯比35%折扣的銷售量還要好。

為什麼呢?

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產品的基本價值(BVN),被較大的數字迷惑了。

也就是說,當你越傾向忽略基本價值(High BVN),你越有可能選擇加量50%的促銷商品,當你越在意基本價值(Low BVN),你越有可能理性地選擇 35% 的折扣。

消費者為什麼會忽略基本價值呢?

  • 數學計算能力差(目測前方很多人膝蓋中箭);

  • 懶。50%加量vs 35%折扣優惠,兩者單位價值換算不易;

  • 產品價格比較便宜。不care兩者之間便宜了多少錢;

  • 別說數學差,就連數學好的人通常也不會認真去算哪個便宜。

然後,學者又實驗了另一種情況,33%增量vs 33%折扣。

結果發現,當消費者忽略基本價值時(High BVN),這兩種促銷策略,在消費者看來竟然是一樣的。

二、哪種策略好?

加量的促銷策略總是更好嗎?不完全是。研究發現了幾種情形:

  • 當商品價格較高時,會減弱基本價值忽略的效應。單價高的商品人們比較會斟酌哪個促銷方案更便宜;

  • 如果消費者對產品品牌不熟悉,或是對產品的偏好程度較低時,也會減弱基本價值忽略的效應;

  • 如果兩種促銷策略的單位價值換算容易時,數量變動的策略就沒有優勢(比如,增量10% vs 50%折扣優惠)。

三、如何應用?

基本價值忽略效應可以運用在營銷定價策略中。

  • 當你的競爭對手推出35% 折扣時,你可以運用推出50% 增量(靠大數字迷惑消費者,其實賺了);
  • 當你的競爭對手推出35% 折扣優惠時,你可以推出35%增量(消費者誤以為是一樣便宜,但其實把競爭對手坑了);
  • 當消費者對你的品牌比較熟悉或你是市場的領導者,數字大的效果更好;相反地,如果消費者對你的商品不熟悉或你是新進品牌,應盡量用加量不加價的營銷策略。你甚至可以狡猾地用免費增量500g、500ml來打場「數量」戰。

怎麼樣,這些做法是不是很無恥,233……

當然,基本價值忽略效應也不是萬能的,當商品單價高,或消費者太精明,這些把戲通通無效。


一般逛百貨的人數學不見得多好吧,具體做出哪種決策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了。這裡回答有的人說「多半會選第一種」,有的人說「多半會選第二種」,消費者偏好不同,貌似無解了。

經濟學研究一開始是做簡化,影響的變數太多時候,把其他都定為相同,變換一個變數來考量,慢慢地推演出來。

我覺得,商家在選擇不同促銷策略時,除了從消費者行為角度來考慮外,還可能是從毛利率上考慮的。

拋磚引玉,舉個小例子。假設,消費者同樣是購買一件價值1000元的商品,商品銷售凈利率均為25%,目前有三種方案,不考慮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稅之類的,只考慮增值稅。計算不同策略對毛利率的影響。

【方案一:商品八折銷售】

這種促銷方式叫「商業折扣」,增值稅計算時按照符合條件的差額計稅。即在發票的金額欄同時標明了銷售額和折扣額,交增值稅的時候是按折扣後的銷售額徵收增值稅的,這裡就是從1000*80%=800元計稅的。

銷項稅額=1000*80%/(1+17%)*17%=116.24元

進項稅額=1000*(1-25%)/(1+17%)*17%=108.97元

應納增值稅=116.24-108.97=7.27元

毛利率=[800/(1+17%)-750/(1+17%)]/[800/(1+17%)]=6.25%

【方案二:購物滿1000元者贈送價值200元的商品】

這種促銷方式叫」實物折扣「,增值稅計算時是合計計稅。即按照正品的銷售額和贈品的銷售額合計作為計稅銷售額。

銷項稅額=(1000+200)/(1+17%)*17%=174.36元

進項稅額=[1000*(1-25%)+200*(1-25%)]/(1+17%)*17%=130.77元

應納增值稅=174.36-130.77=43.59元

贈品200元形成的銷項稅額作為銷售費用,沖減毛利

毛利率=[1000/(1+17%)-(750+150)/(1+17%)-200/(1+17%)*17%]/[1000/(1+17%)]=6.6%

【方案三:購物滿1000元返還現金200元】

對於都買1000元商品的消費者來說,方案三和方案一似乎是一樣的,都花了800元。但對於商家來說,毛利率相差是非常大的。因為增值稅是按1000元全額計稅的。這也是現實中消費者開開玩笑,但商家絕對不會用的原因吧。

銷項稅額=1000/(1+17%)*17%=145.30元

進項稅額=1000*(1-25%)/(1+17%)*17%=108.97元

應納增值稅=145.30-108.97=36.33元

毛利率=[1000/(1+17%)-750/(1+17%)-200]/[(1000/(1+17%)]=1.6%

這裡選擇方案二,對商家來說比較划算。

不過已經說了,這是非常簡化的只考量一個方面。如果再加入其他因素,如促銷後導致的銷售額不同情況就又複雜了。

例,這個商場人均消費一般只有兩百塊,買滿一千的非常少,那方案一促銷的效果可能明顯點。反正消費者怎麼都不可能買到一千塊,方案二完全沒有吸引力。

又,這個商場人均消費在800元,方案二擺在那裡,可能就促進大家努力一把衝破一千了。

可能有人已經覺得這樣算算蠻煩了。很多人面對變數太多、腦子太繞的時候,更多的是衝動消費吧。

所以這個問題,真的好難啊!!!


看情況:

如果這個產品只需要買這麼多,那麼選擇方案1.

如果在限定的時間內後期還會需要,那麼方案2


謝邀。簡單答題,不說驗證和思考過程了。

第一感覺而言——送更吸引人。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送』的那部分是『免費』的。人對免費的東西比較執著一些。

但只要消費者稍微計算一下,他還是會選擇平均更便宜的那種。如果一樣,那麼『送』聽起來比較誘人些。

考慮到有些人不喜歡『浪費』和『囤貨』。他會覺得『送』是一種商家讓他多買的策略。這種消費者,就會比較喜歡『打折』了。


第一反應是選50%。原因是50%&>33%,給人打折幅度更大的虛假映像

具體到計算,

實際折扣=》more50%=100/150=66.6666666%

cut33%=1-0.33=67%

耶,直覺勝利!


首先從打折程度上來說沒有哪個更有優勢

那就看自己的需求

我需要1個我就買前面的,我需要1.5個我就買後面的


首先從價格與物品的性價比出發來計算一下,顯然前者更划算。具體:如果原來由x的錢可以買到y量的產品,那麼第一種折扣方法則是0.67x的錢買到了y量的產品,即用1.005x的錢買到了1.5y量的產品;第二種折扣則是用x買到了1.5y的產品,顯然是前者更划算(當然差別的量很小,就看x到底是多大了)。

其次從自己的需求出發,這就看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量及什麼類別的東西了,得視具體實際情況而定。

所以,其實對於個人而言,其差別很小,自己喜歡哪個就選哪個。而對超市而言,用戶如此多,每個用戶都有點小差別,對其而言,就有著大差別了。


我會計算一下,然後很理性地發現二者一樣,跟據需要的量買。好吧,我承認我是工科生。。


當然是打折。

消費者買東西是有需求的,多送的商品超出了消費者的預期,消費者不一定要用到這部分多餘的商品,會覺得浪費。打折是省錢了,誰都歡喜。


當然是打折了。送的量多用不完豈不是浪費!


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然後進行對比 一般不會太糾結於這個問題

如果一定要選一種的話 我會選打折 可能因為我不太喜歡囤東西 所以同樣的東西更便宜點會比較吸引我

而且 一般會認為贈品質量不咋的


直觀感覺是加贈, 但實際想想還是打折好點. 一件東西打五折和買一送一是一樣的, 但後者商家等於一次就賣出了兩件, 是個把戲, 但我並不一定需要那第二件. 最噁心的促銷我覺得是積分換購, 你得長期買東西然後用積分抵償部分或全額價格, 商家賺你的錢再給你點回扣是嗎? 想想都無聊.

買東西拿不準就拿計算器出來好好算一下, 看看是不是真划算, 並且是不是自己需要或以後有利於價值的, 否則就是一折我也不買, 除非白送


推薦閱讀:

成人用品店裡的商品,利潤率和盈利狀況如何?
理发技术含量很低,为什么收费这么贵?
如何讓父輩改變過於節省的習慣,讓他們學會花錢?
花2000元買了件羊毛大衣,本來很喜歡,但身邊人都說不好看,傷心,怎麼破?!?
iPad mini2和iPhone6 Plus是否存在競爭關係?

TAG:用戶體驗 | 市場營銷 | 生活 | 商業 | 消費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