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值得拍成影視劇的歷史或人物?
按歷史時間線:北魏宣武靈皇后,也就是北魏胡太后的歷史。這個女性的經歷,夠傳奇,夠悲情,更夠瑪麗蘇。比如,她居然能讓宣武帝元恪廢了北魏「立子殺母」的祖制,她是北魏唯一的親子為帝,而自己為太后的太后。而且圍繞她的幾個男主,北魏宣武帝元格,清河王元懌,還有後來她的妹夫,把她囚禁起來的元叉,而且這三個人的年紀又足夠年輕,大概都三十歲左右,適合現在所謂鮮肉男星來演。這拍出來,狗血虐戀宮斗能拍上一百集。 北齊武成帝高湛到後主高緯的後宮爭鬥。好像拍過一部實際上架空史實的,有關「大姬」陸令萱的影視劇,但歷史事實要狗血的多。什麼李祖娥,胡皇后,和士開,陸令萱,穆黃花,一直到馮小憐。保證夠狗血,夠毀三觀。 隋煬帝蕭皇后的故事。個人認為,隋煬帝夫婦從奪權到敗亡的整個過程,真創作出來,一定是《琅琊榜》十《紙牌屋》。可惜真寫不出來這樣的劇本。這個劇本中心人物,可以是七個,楊廣,蕭後,蘭陵公主,宇文智及,楊玄感,李密,裴虔通。這七個人,兩兩發生交集,立馬斗得你死我活,好看的不得了。 要說宋遼夏金時代,除了蕭綽,劉娥,沒藏黑雲這些傳奇女性的故事外,敝人感興趣,倒是《焚椒錄》的遼道宗蕭觀音皇后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名字就可以叫《焚椒錄》;大歷史方面,個人認為王安石變法能拍出一部,不亞於《大明王朝1566》的影視巨作。
元未群雄的故事。敝人正在仿《冰與火之歌》再寫有關元末「天完政權」的歷史小說。其實元末什麼劉福通,韓林兒,毛貴,關先生,徐壽輝,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隨便找一個人來拍都值得拍成影視劇。
有了大元,怎能沒有大明呢?大明推薦一個人,那就是明仁宗的正妻,明宣宗的母親誠孝張皇后的故事。這位燕世子妃-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也可以說是極為傳奇。以她為視角,串起明朝從太祖,建文帝,成祖,仁宗四代的歷史,也可以拍出影視劇。董鄂妃的弟弟費揚古。親身經歷了抽風的順治朝後期以及動蕩的三藩之亂,是康熙親征噶爾丹最有力的支持者,還在關鍵戰役轟死了噶爾丹的親老婆(不是藍齊兒)。幼時富貴,一生謹小慎微,最後終於實現了她姐窮盡一生都沒能做到的事情——生前得人心,身後得美名。十分勵志了。而且通過拍他,還可以把順治、董鄂妃、孝庄、康熙、吳三桂、蔡毓榮等等一系列很有故事的人串在一起。十分實惠了。
姜維
身上可值得編劇大書特書的點太多了,實在不明白司馬懿現在都有兩部作品,還洗白了,姜維居然沒有。
少年英雄,出道時年紀輕輕的長得還帥,總比一些四五十歲才走到歷史進程里的人好寫一些。
文武雙全,這裡的文和武指的是軍事指揮能力和戰場單挑能力。老實說三國戲多少還是很難完全遵照史書而放棄演義,演義里像姜維這種帶的起大兵團作戰還能自己上陣單挑的實在是鳳毛麟角。領兵上,姜維開始作為蜀漢大將軍服役時基本對陣的也都是同為三國後期的將領了,所以很難把姜維和諸如周瑜,陸遜這種前中期名將做一個橫向比較,而和後期的名將對壘上,姜維基本上是有勝有敗,至少不是什麼庸才。武藝上史書沒太講過(其實我覺得除了呂布關張這種,史書基本很少有對武將武力的描寫),演義里姜維和老年趙雲有過一番交戰,而且是「越戰越勇」,雖然老年趙雲和巔峰期估計差距不小,但是也可見姜維的武力應該算是整個三國里比較上乘的.
魏將出身,按照一般貶曹捧劉的思路,這基本屬於棄暗投明。而且關鍵是降蜀之後幾十年忠心耿耿繼承了武侯的遺志。
孔明弟子,不多說了……三國裡面很少有具體師承關係的描寫,這個算是最經典的了。
爭議,姜維在歷史上比他師父爭議大太多了,首先確實以他的才能並不能像諸葛亮那樣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後期魏國的軍事領導鄧艾鍾會等人並沒有在與姜維的對抗中佔據劣勢。另一方面窮兵黷武也確實導致蜀國後期乏力(這個爭議很大)
悲劇結局,姜維無疑最終是一個悲情英雄的角色。即使後主已然投降,姜維依然堅持使用假投降的基本試圖最後博浪一擊,但是自己也慘死在亂軍之中。
確實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包括姜維和諸葛之間的師徒之情。演義中魏延踏破七星燈破了孔明的陣法把姜維氣的提劍要殺魏延,孔明臨終之前對一個降將傾囊相授,可見二人之間其實是有很深的師徒情感的。
還有姜維在孔明去世之後死死支撐蜀漢勢力,九伐中原的動機是什麼。身為一個出身於魏國的武將我並不太相信他對於「興復漢室」這個劉備和孔明的最終目的有那麼強的執念,所以姜維的執念究竟來自於哪裡,是對諸葛亮和感恩回饋,還是一個擁有才能和雄心的軍事統帥在掌握了一整個國家的最高軍事領導權之後渴望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野心,這些都可以由編劇深入挖掘。
而且三國後期相關的影視題材少之又少,大多數影視劇到諸葛亮去世就結束了,而這個時間點正是姜維走上歷史舞台的時候。發揮空間同樣很大。
5辛棄疾公啊~
多麼傳奇的人生經歷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少年時代意氣風發,起義抗金,千里單騎斬內鬼,五十鐵騎劫賊營。
青年時代鐵腕理政,治理滁州,平定茶寇知疾苦,抗旨火創飛虎軍。中年時代失意淡泊,鉛山帶湖,盟毆白鷺青山嫵媚,黃沙道中蛙聲一片。晚年時代烈士暮年,北固亭外,會陳亮鵝湖、男兒到死心如鐵,與侂胄北伐、大呼殺賊含恨終。從時間維度上看,辛棄疾經歷了南宋岳飛北伐之後抗金的高潮和低谷,對於高宗晚期和孝宗時代的政治環境面貌可以有一個全面的詮釋。
從個人維度上講,辛棄疾是個集文武、出入、儒法一身的人,立體感非常地強。
文人中能上馬提槍的當屬辛棄疾,將軍中當的起某時代某體裁文學第一人的也只有辛棄疾,這是文武一體。
入世能致力功業,力圖抗金恢復;出世能縱情山水,恬淡自得,這是出入一體。
治政以鐵腕著稱,法不容情,立志以正統自勉,抗金恢復,這是儒法一體。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辛棄疾,也好養小妾,也有貪污嫌疑,並不是一個高大全的完人,人物立體感非常強,私以為非常值得拿來拍。
拍成歷史向的,主要陳述辛棄疾起義抗金、南下歸宋、平叛理政、晚年北伐、含恨而終,活脫脫一武侯再現。
——《大將軍辛棄疾之南宋風雲》。拍成文藝向的,主要描寫辛棄疾兩次在帶湖、鉛山的隱居交友、詩詞創作生活,時不時來一首老辛的詞,說不定還帶起一波宋詞熱呢。——《大詞人辛棄疾之鷗鷺聯盟》
拍成宮斗向的,主要描寫辛棄疾在南宋顛簸流離的政治生涯,卓越的戰略眼光卻不受重視、身負才能卻遭人排擠。
——《大政客辛棄疾之朝堂風雲》最後吹一波我稼軒公神級的戰略眼光:
「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
——辛棄疾《論亡虜疏》
這是辛棄疾33歲(1172)當塗州知府時對金國和南宋前途的估計,「仇虜」自然是指金國。
62年以後(1234),金國果然為蒙古所滅。金亡45年後(1279),南宋也亡於蒙古。
南宋滅亡之後,宋末詞人周密在整理南宋歷史資料的時候,看到辛棄疾這個近乎穿越的預言,不禁嘆息「惜乎斯人之,不用於亂世也」。談這個問題,首先要談的不是哪個歷史人物或者是歷史階段值得拍
而是要考慮,非歷史圈裡哪段歷史有知名度
舉個例子
都說天朝的歷史拍來拍去都是清朝(主要集中時期康雍乾),其後就是明朝(主要集中時期武宗皇帝,九千歲),唐朝(主要集中時期貞觀兩朝,玄宗楊貴妃),宋朝(主要集中時期仁宗時期,核心人物包拯,還有部分分散在真宗時期的楊家將),三國,秦漢(主要集中時期始皇帝,楚漢,捎帶漢武帝)
這個覆蓋量不算少了
瞅瞅隔壁11區這都多少年了,快七十年了,拍的還是戰國時期外加明治維新,德川幕府與室町幕府,鎌倉幕府拍的都不多
好萊塢那邊,羅馬,羅馬,還他娘是羅馬(這個是以古裝來說,近代以來各類人物傳記式的電影也不少)
要不然就是英GAY蘭那點事兒,法蘭西二三事
集中的時期要麼伊麗莎白要麼路易十四(說的就是三個火槍手,鐵面人,感謝大種馬,不是,是大仲馬吧)
再不濟就是拿破崙與他的敵人們
這是為什麼呢?
無他,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知名度
廣大的電視機前的觀眾對於作品的欣賞範圍,幾百年都沒變了
戲台上那一出出的,要麼三國,要麼瓦崗寨,要麼楊家將,要麼說岳,要麼包黑子
也不為啥,這些時期熱鬧嘛
新中國成立以後,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觀眾對於歷史的了解也大幅圖上升
但也僅限於是了解
最有人緣的也就是那幾個時期而已
不獨國內,國外也一樣,國外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他們怎麼拍來拍去還是凱撒,屋大維,斯巴達克斯,要麼就是英格蘭,法蘭西某個時期的某些事,出品的電視台還是那個H打頭的
信長公一年一度燒烤大會,忙著跟各種主角死前談心,真的是辛苦了
所以,不要抱怨你家偶像無人問津,廣大觀眾壓根不知道你們家那位是幹嘛的,你讓投資人 ,出品方怎麼弄
拍那位爺,還不如自己直接整個架空,有讀者的去拍
其次,這三十年來,頭二十年的時間要拍的歷史,有一個基本追求,對興亡有借鑒啟示意義,港台那波不算,那波基本上是民間傳奇小故事合集,說的就是TVB,ATV,一個逮著帝女花(這是粵劇大戲在粵語圈有極大知名度)一個逮著楊家將,灣灣就是包大人,順道有個武則天
至於,TVB,ATV八十年代那種什麼滿清十三皇朝,太平天國,秦始皇,三國演義,誕生時間基本在小平叔拿下撒切爾,名為回顧中國人,實則表忠心的拍攝。歷史質量嘛,你覺得拍秦始皇,荊軻是男二,歷史質量是有多高。
說回大陸,大陸頭二十年的電視劇,尤其是歷史電視劇,有著明確的以史鑒興亡的準則
歷史人物當然要挑有代表性的來拍
這也基本限定了選擇空間,要拍大人物,有濃重啟示意味的大人物
當然也有港台那邊的影響,就覺得既然那邊拍了,成功了,沒道理大陸不成功
但逐漸的有一些問題暴露出來,一是嚴肅歷史劇製作比較大,成本回收困難;二是娛樂化風格日深;三是某些政策日趨嚴格
當然主要問題還是成本回收困難
以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就開始以輕鬆化為目標了,還是談情說愛比較保險,但是總不能讓不知名的選手談情說愛吧,選擇範圍還是那幾個時間段
在此要多說一句,感謝《金枝欲孽》吧,人家開啟了宮斗劇的先河(其實本質上宮斗劇不過是香港家族商戰劇的一個變種)
引入大陸後,大陸一看,卧槽,這不拿手好戲,天然優勢,這樣才逐漸鋪開了其他朝代的影視化之路,但也僅限於宮斗,想嚴肅討論歷史,展現人物,敢問你睡醒了木有?
想當初《貞觀之治》《貞觀長歌》同年上映,長歌八十多集都在宮斗(男人宮斗也是宮斗),難得的歷史向的貞觀之治,好像就在陝西台播了吧
這還是頭二十年年末的情形
用腳想也知道以後怎麼著啊
最後,這十年來,成功學日漸興盛,從什麼狼到如今的什麼海豚哲學
總之就是成功學
影視當然也要趕上啊
那麼選擇起來,範圍更窄了,要成功,要霸氣,要裝逼,要有觀眾認知程度
說句難聽的,武侯,昭烈都入不了「成功人士」的法眼,至於陳慶之,劉裕誰的且等著吧
能入人法眼的,我們家老頭子算,武侯不算的,要不是我弟弟黑料太多,這特么能輪到司馬懿,劇本我都想好了,司馬懿被諸葛亮吊著打了七年,司馬昭對大魏的制度心存懷疑,面對種種不公,立志改革,推動了高平陵,其後為理想甘居幕後,輔佐兄長司馬師,奈何司馬師早亡,為保證制度的延續,司馬昭甘負罵名,奪權改革,面對種種勸進,死前的司馬昭留下天命在我,我願做周文王的話離開人世。
當然了,黑料太多,這些基本不可能實現了,也就只能在司馬懿身邊各種踩我突顯一下了(不要覺得我這是瞎吹逼「大魏朝堂之上,河南中牟神童潘安和平統一華夏的非戰理念語出驚人,博得司馬懿大加讚許,卻遭司馬師阻撓,反勸其父登基稱帝。洞若觀火的司馬懿看穿了司馬師的野心,料定在其百年之後,司馬師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政變篡位。於是司馬懿秘密召見部將郭淮等人,吩咐身後之事,力薦二子司馬昭執掌大魏朝政大權。」引號內的是部叫《三國歸晉》的電視劇梗概,聽說又是王學圻,又是鍾漢良,鄭爽誰的,反正從10年到現在沒動靜,可能是太毀三觀了吧,不過看大軍師都上場了,這部戲有可能喲)
憑私心多說一句,還好我曹老闆四者兼備,在此感謝一波易中天這麼些年來不遺餘力地吹以及不遺餘力地黑三國演義,武侯(哎呀呀,有學術明星加持就是不一樣)
當然諸位也不必氣餒,快去晉江啊,起點啊什麼的寫手網站,為你們的偶像寫出一個大IP,讓影視公司買了,再等上幾年(五年起跑)應該就能在電視上看見他了
加油!
被冤殺的山東軍閥韓復渠!!!
1937年的抗戰形勢。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東三省陷入敵手。1932年1月28日,發生了淞滬抗戰。1935年,南京政府批准何應欽與梅津達成的 「何梅協定」,及察哈爾代理主席秦德純與土肥原簽定的「秦土協定」,使河北、察哈爾兩省的主權大部喪失。10月,日軍策動在通縣成立脫離南京中央政府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宋哲元為委員長,王揖唐、王克敏等為委員。1936年12月發生了西安事變,國共兩黨達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城,全面抗戰爆發。蔣介石開始堅決抵抗,相繼成立了八大戰區。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雖然有十二個戰區,但1938年前只有八個戰區。包括第一戰區(程潛,副司令鹿仲麟)、第二戰區(閻錫山,副司令黃紹竑)、第三戰區(蔣介石,副司令顧祝同)、第四戰區(何應欽,副司令余漢謀)、第五戰區(李守仁,副司令韓復榘)、第六戰區(馮玉祥,副司令鹿鍾麟)、第七戰區(劉湘,副司令陳誠)、第八戰區(蔣中正,副司令朱紹良)。而蔣介石曾在不同時期兼過第三、四、五、八戰區司令長官。到1937年底,中國許多省會城市相繼陷落。包括:
遼寧省瀋陽 1931年9月19日。吉林省長春 1931年9月19日。黑龍江省哈爾濱 1932年2月5日。熱河省承德 1933年3月4日 。天津 1937年7月29日。北平(京) 1937年7月31日。察哈爾省張家口 1937年8月27日 。河北省石家莊 1937年10月10日 。綏遠省歸綏(呼和浩特) 1937年10月15日 。山西省太原市 1937年11月8日。上海 1937年11月12日。江蘇省南京 1937年12月13日 。浙江省杭州 1937年12月24日 。山東省濟南 1937年12月26日 。(其它省會城市的陷落時間為:安徽省合肥 1938年5月14日、 廣東省廣州 1938年10月22日、 湖北省武漢 1938年10月26日 、海南省 1939年2月10日 、江西省南昌 1939年3月28日 、河南省鄭州 1944年4月24日 、湖南省長沙 1944年6月19日 、福建省福州 1944年10月4日 、廣西省南寧 1944年11月24日)。二.韓復榘。
韓復榘是河北廊坊市霸縣人,父親韓世澤尚是清末的秀才,兄弟五人排行第四。自幼在私塾中讀書達七、八年之久。能詩,善屬文,尤以書法見長。1904年14歲時與高藝珍(一代名士高步瀛的侄女,1957年67歲在北京病故)結婚,婚後任縣書辦(文書)。染上賭博惡習,四處躲債。
1910年入陸軍第二十鎮馮玉祥營,參加灤州起義失敗後還鄉。1912年再次投馮玉祥部,由秘書、連長、營長、團長、旅長。1926年任晉軍第十三師師長。同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後任援陝軍第六路司令。1927年升任第二集團軍第六軍軍長、第三方面軍總指揮。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一師、第二十師師長, 12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
1929年蔣桂戰爭時,馮玉祥令部下通電討蔣。蔣介石利用韓復榘、石友三兩人對馮玉祥的不滿,乘機派人收買韓復榘、石友三二人。據說是因為在打閻錫山還是打蔣介石的問題上馮玉祥與韓復榘發生爭執,馮玉祥讓韓復榘在院子里罰跪,韓復榘一怒之下與馮玉祥決裂。從而與與石友三聯名發電,接受蔣介石任命為第三路軍總指揮,使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遭到失敗,只好通電下野。
投靠蔣介石的韓復榘1930年任討逆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開赴山東,9月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
山東曾經是狗肉將軍張宗昌的地盤,1930年山東的膠東半島被「膠東王」國民黨陸軍上將劉珍年統治。1930年,蔣、閻、馮、桂中原大戰時,手據精兵3萬的劉珍年不顧蔣介石支援韓復榘夾擊入魯晉軍的命令,堅持中立作壁上觀,使韓復榘怨憤至極並出兵討伐。後在蔣介石干預下雙方熄兵,劉珍年後被蔣介石在南昌槍決。韓復榘成了山東獨霸一方的軍閥。
1931年後,韓復榘歷任國民政府委員、魯豫清鄉督辦、山東全省保安司令等職。在山東主政七年,與蔣介石的中央保持半獨立關係。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三.抵抗後擅自撤退的韓復榘。
日軍進攻山東時,山東部隊屬於第五戰區指揮。
1937年8月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開始由蔣中正兼任,轄第3集團軍(韓復榘為集團司令)及第5集團軍(顧祝同)。1938年五戰區司令長官是李宗仁。轄第三集團軍(于學忠)、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第二二集團軍(鄧錫侯)、第二四集團軍(顧祝同(兼))、第三軍團(龐炳勛)、第二七集團軍(楊森)。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作戰地區為天津至南京浦口之華東一帶(津浦鐵路沿線)。
韓復榘的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為于學忠和沈鴻烈,下轄第十二軍、第五十五軍、第五十六軍和第五十一軍。其中孫桐萱為軍長的第十二軍、谷良民為軍長的第五十六軍和曹福林為軍長的第五十五軍是其基本部隊。所部防區在津浦線以東,膠濟鐵路以北。
1937年9月,第三集團軍第十二軍八十一師開赴德州,夜襲桑園火車站,曾令日軍遭受較大損失。德州防禦戰直到10月6日以失敗告終。
德州失陷後,第三集團軍沿老黃河右岸布防,雙方展開拉鋸戰。
10月26日,軍委會指示第三集團軍應以主力擊破當面之敵,以與平漢路進出石家莊之第一集團軍互相策應。韓復榘接到命令後,反覆申訴困難,要求中央增調3個師至少1個師的兵力接替膠東海岸或津浦路南段防務,以使他能抽出兵力進擊當面之敵,完成進出滄州、策應友軍作戰的任務。11月8日,軍委會複電韓:「桂(廣西)軍原在徐州部隊已經他調,其後續部隊集中前線尚需時日,司令長官李宗仁在南京尚有重要任務,一時難來前方,津浦方面尚非決戰之時,望先派有力部隊實行游擊,與第一集團軍行動互相呼應,並努力破壞鐵路,牽制敵人。若能恢復德縣,則於我國在國際上之活動,更為有利。」等於拒絕了韓復榘的請求。
華北日軍主力在河北得手後,立即以兩個師團進攻山東,直逼距濟南北90華里的濟陽。
1937年11月中旬,華北日軍主力在河北得手後,立即以兩個師團進攻山東,直逼距濟南北90華里的濟陽。韓復榘親自率曹福林、李漢章、展書堂等師渡河迎戰。
韓復榘已經預感到這次抗戰的殘酷性,派一副官專程到曹縣給夫人高藝珍送去一封親筆信:大姐(韓妻長韓兩歲,故常稱之為大姐):我部這次與日寇浴血奮戰,傷亡慘重,為我從軍以來歷次戰鬥所未有。
眼見官兵如此傷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後戰鬥會更加嚴重,生死存亡,難以預卜。請大姐再勿為我操心,只要把孩子們照顧好,教育好,我即感激之至!現派人送去伍千元作為今後之家用,望查收。致安好。向方(韓復榘的字)
濟陽20多天的戰鬥,第三集團軍傷亡5400多人。韓復榘拚死從濟陽突圍而出,下令撤退黃河北岸防線,拆毀黃河大鐵橋,改在黃河南岸設防。
他的軍事布署是孫桐萱為戒嚴司令,曹福林二十九師在津浦線濟南至德州右;孫桐萱二十師一部及谷良民二十二師在津浦線濟南至德州左;此外,二十師的另一部、受重創後撤的展書堂八十一師全部部署在西南地區;韓設指揮部於千佛山,日寇曾兩次用飛機投擲信筒向韓誘降,韓將信筒懸於指揮部門上,表示決不投降。
日軍很快就逼進到黃河北岸,但並未渡河,只是隔岸與韓軍對峙。韓復榘也不出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再三催促亦無濟於事。
1937年12月,日軍華中派遣軍佔領南京後,大本營決定華南方面一部分日軍渡江北犯,津浦北段日軍準備渡過黃河南犯,企圖南北夾擊,打通津浦線。
12月18日,日軍第二軍攻擊濟南。12月20日,日軍從周村以北黃河渡口集中炮火轟擊周村,從齊東檯子渡過黃河。第五十六軍軍長谷良民第二十二師一面抵抗,一面向韓報告。
韓令:日軍過了黃河,我們沒有大炮是抵不住的,你先撤到周村好了。此時原來配屬給韓復榘部隊的李汝炯炮兵旅已被蔣介石調走,據說是蔣介石怕這唯一的炮兵失去。
而韓復榘認為蔣介石是在借日軍之手排除異己。從此便消極抗戰,直至走上不歸路。
谷良民第二十二師遵令撤退,日軍12月23日佔領章丘城。
韓復榘自知不敵,為保存實力做好了撤離濟南的打算。1937年12月22日,韓復榘命孫桐萱留下一個師斷後,其他各軍向泰安、兗州方向撤退。
同時以焦土抗戰之名,令孫桐萱派兵將省政府機關及各廳處、高等法院、兵工廠、裕魯當、進德會、日本駐濟南總領事館、日本醫院等建築縱火焚毀。炸毀濟南電燈公司、章丘、淄博礦區。
12月24日晚8時,韓復榘從西門經商埠到白馬山火車站,坐鋼甲車南下。
1937年12月27日上午9點,日軍磯谷師團進入不設防的濟南,日本報紙報道:「無血佔領濟南」
蔣介石得知韓復榘不戰而棄濟南,給韓發來十萬火急電報,令韓以主力「分布於泰安到臨沂一帶,泰山山脈地區之各縣,萬勿使倭寇唾手得全魯。」李宗仁也發電令韓堅守泰安,如泰安不守,即節節抵抗,撤守兗州。
此時第三集團軍主力韓已經撤到了濟寧。據說李宗仁來電急問韓為何放棄泰安,韓在李的電報上批道:「南京已失,何守泰安。」參謀人員照樣發給李,李宗仁非常氣憤。
由於韓復榘的第三集團軍一路撤退,日軍以徐州為目標沿津浦線迅速南下。1938年1月1日,日軍佔領泰安,4日,佔領曲阜、兗州。
11日佔領濟寧,魯中地區盡陷敵手。
濟寧失陷後,韓部駐紮在巨野、曹縣。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以召開北方抗日將領會議為名,將韓復榘誘騙至開封逮捕,不久押至漢口。1月23日,國民政府明令撤銷韓復榘山東省政府主席職務,正式任命沈鴻烈為主席兼山東全省保安司令。1月24日晚7時,韓復榘被槍斃。
韓復榘死後,《中央日報》向全國發布消息,宣布他的十大罪狀。這十大罪狀是:1.違抗命令,擅自撤退。2.按兵不動,擁兵自保。3.勾結日寇,陰謀獨立。4.收繳民槍。5.縱兵殃民。6.派銷鴉片。7.破壞司法獨立。8.擅征和截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9.侵吞國防經費。10.擾亂金融。
韓復榘的靈柩被安葬於豫鄂交界處的雞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韓復榘之墓」五個大字(1954年韓復榘的靈柩經人民政府批准,由其子女遷往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安葬)。
1938年初,韓復榘被處決後,副司令于學忠繼任該集團軍總司令。
1938年夏,于學忠改任第五集團軍司令,第三集團軍調歸第九戰區指揮管轄,集團軍總司令為孫桐萱。1939年初,第三集團軍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自此長期駐守河南。1943年夏,孫桐萱被國民黨政府借故撤職轉為中將參議,部隊被編入中央嫡系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至此,原由韓復榘部隊為主組成的第三集團軍消失。第三集團軍的番號被轉給中央嫡系胡宗南所控制的第八戰區的部隊。
原第三集團軍吳化文手槍旅被改編為新四師,吳化文任師長兼山東保安第一師師長, 1943年叛國投敵,任汪偽和平建國軍第三方面軍上將總司令。抗戰勝利後,重新被國民黨收編任九十六軍軍長兼第八十四師師長。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率部起義,所部編為解放軍第三十五軍,吳化文任軍長。後在浙江政協副主席任上退休。
以上情況說明韓復渠一槍未放丟棄山東有違事實,他進行過德州、濟陽等作戰。他最大的問題是撤離濟南和沒有防守泰安,直接撤到了濟寧。
四.韓復榘主政山東頗有政績。
在歷史課本中,韓復榘主政山東七年不僅一事無成,而且窮奢極欲。事實是他在山東頗有政績。
主政山東的韓復榘處於割劇狀態,對蔣介石的中央貌合神離。一面大肆搜捕打擊共產黨,另一面發誓要"變魯為齊"。他澄清吏治、禁煙、剿匪,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他要建設模範新鄉村,提倡經濟保障。同時實行獨裁統治,大開殺戒。
他改組了省政府,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鄉」、「嚴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項施政計劃。聘請張紹堂(山東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李樹春(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保定)第一期生,同期包括國民黨大員唐生智、李品仙、蔣光鼐等)、何思源(教育廳長,後國民黨北平市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父親)等是他的主要幕僚。
韓復榘在山東推行鄉村建設計劃,旨在進行政治及行政改革。主導者是梁漱溟。
軍事方面,韓榘原來的第三路軍不足3萬人,到抗戰爆發時達到十萬。
吏治方面,他規定政府人員都必須穿戴與士兵一樣的布制服裝,對政府人員吸食毒品懲罰很重,一旦發現,輕則革職,重則槍斃。他特別厭惡貪官污吏,專門設有「高級偵探隊」,選用高中畢業的青年充任隊員,對各部門和各市縣進行明察暗訪定期直接向他密報。他發現有貪污受賄官員立即逮捕,以軍法處置。
他禁煙禁毒,吸食鴉片者關押起來強制戒毒,屢教不改者槍斃,販賣毒品者無論多少一律槍斃。
治魯期間經常微服私訪,遇有訟獄,即堂審理,當場斷案。他在山東雖然殺人較多,其中絕大部分是土匪煙販。
政治方面屬於反共頑固派,西安事變時明確支持張學良的行動,並發出了支持張和派兵夾擊中央軍的「馬電」,被南京政府特務破譯。此事為以後被蔣介石誘殺留下禍根。
抗戰爆發後,韓復榘對日「決絕」態度宣明。強勢拒絕了日本人提出的「華北自治」,回絕了日本人官位引誘。
韓復榘一生先後佔有了三位夫人。管家夫人高藝珍,14歲時迎娶。外交夫人紀甘青,河南墜子名伶。娛樂夫人李玉卿,藝名「紅菊花」的濟南名妓。
韓復榘有三處房產, 一處在北平,是張學良送的;一處在青島,是沈鴻烈送的;一處在南京,人稱「韓公館」,自己花錢建造的。「韓公館」建成後,從來沒住過。韓復榘死後,蔣介石念其「身後蕭條」,發給家眷10萬元撫恤金。
五.韓復榘的笑話純屬無中生有。
流傳到社會上的韓復榘笑話很多,按其子韓子華的說法是1935年,《大公報》某記者有個至親在魯北當縣長,因走私鴉片煙被關押山東省監獄待處決。記者去山東向韓復榘求情,沒有給面子,維持原判。記者惱羞成怒,將官場上的醜聞笑料全部栽贓到他的身上,每天編造一篇登在《大公報》上。
《大公報》的張季鸞曾經參預起草《臨時大總統宣言書》,後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秘書。雖然堅持「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針,卻與國民黨頗有淵源。對韓復榘的不買帳頗為惱怒,連續在報上編寫詆毀韓復榘的負面文章,從而以訛傳訛。
1.齊魯大學校慶演講。 「諸位,各位,在齊位,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有個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學科學的,學化學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也不懂。……你們是筆筒里爬出來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鑽出來的,今天到這裡講話,真使我蓬蓖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象……就象……對了,就象對牛彈琴。」、
「今天不準備多講,先講三個綱目。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兄弟我雙手贊成,就是一條,『行人靠右走』著實不妥,實在太糊塗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邊留給誰呢?」、「還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國人都在北京的東交民巷建了大使館,就缺我們中國的。我們中國為什麼不在那兒也建個大使館?說來說去,中國人真是太軟弱了!」、
「第三個綱目講他的進校所見,就學生的籃球賽,痛斥總務處長道:「要不是你貪污了,那學校為什麼這樣窮酸?十來個人穿著褲衩搶一個球像什麼樣子,多不雅觀!明天到我公館再領筆錢,多買幾個球,一人發一個,省得再你掙我搶。」其實這是劉寶瑞的一段相聲。
2.吹電燈。當上山東省主席的韓復榘從來沒有見過電燈,早晨起來光著膀子坐在那兒吹電燈。嘴裡還在罵罵咧咧的:奶奶個熊,什麼燈呀!俺吹了一晚上都吹不滅……。
3.南京一唔。韓復榘接到蔣介石速到南京一晤的電報,高興的對副官說:「俺的公務這麼繁忙,就為了一「語」呀!「副官說:不是一「語」,是一「晤」,委員長要見你一面。韓復榘說,俺一個大老爺們,有啥好看的?俺不去。副官說,肯定是有要事找你面談,並且是要你速去,主席你不去不好吧!韓復榘說,麻煩,那俺就去。
那「速去」是什麼意思?副官說,就是要讓你快去。 韓復榘說,那好,俺坐電報去,那傢伙快。
4.新兵訓練。韓復榘看到教官在訓練新兵,教官罵新兵笨。韓復榘氣的罵教官說:你他媽才笨得像頭豬!誰知道啥1、2、1啊?韓復榘讓那些新兵,一隻腳穿草鞋,一隻腳穿皮鞋。對教官吼道:你他媽現在給我喊,皮鞋草鞋皮鞋草鞋......。 那些新兵果然走到了點子上。
5.韓復榘的打油詩。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皇要抽煙。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這首詩其實是張宗昌的老師、前清末代狀元王壽彭的遊戲之作。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葉上趴蛤蟆,咕嘎咕嘎又咕嘎。 趵突泉,泉突趵,三個泉眼一般粗; 咕嘟咕嘟往外冒,咕嘟咕嘟又咕嘟。遠看佛山黑糊糊,上邊細來下邊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邊細來上邊粗。六.有關人士對韓復榘的評價.
韓復榘有文化勿庸置疑。出身於書香之家,當過縣書辦和馮玉祥秘書,沒有文化顯然不可能。他的書法留世很多, 1937年國民政府灤州起義的紀念碑文--《辛亥灤州革命先烈衣冠冢銘並序》出自韓復榘之手。
梁漱溟對韓復榘的評價是:「韓復榘作戰英勇,又比較有文化,方深得馮玉祥的重用和信任,一步步提拔,而成為馮手下的一員大將。後來他離馮投蔣,去山東主政八年,曾試圖做出一些政績,直到抗戰爆發,被蔣介石殺頭。」「他對儒家哲學極為讚賞,且讀過一些孔孟理學之作,並非完全一介武夫。」
當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徐北文曾撰文稱:「韓復榘在西北軍以能詩文、擅書法發跡。他在山東主政後,把一些術士、僧道統統趕出衙門,並重用何思源、梁漱溟、趙太侔等新派文人。至於韓復榘在民間傳說中已成為粗魯無知的軍閥典型,其實不確。筆者幼年時,曾瞻望其風采,頗有老儒風範,其詩亦合平仄,通順可讀。」
山東省從事多年文史研究的紀慧亭老先生斷言:「韓復榘決非老粗,應屬於舊知識分子範疇。」、「韓在西北軍以能詩文、善書法發跡。」「筆者年幼時曾瞻望其風采,頗有老儒風範,其詩亦合平仄規律,通順可頌。」
曾受國民政府派遣,到山東工作過一段時間的陸立之說:「憑我個人觀察,根據其人待人接物的各種姿態、其談吐表白、其心態流露,我認為韓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在當時國民黨所謂『儒將』中,還很難找到第二人。」
七.韓復榘是典型的新軍閥。
軍閥是舊時擁有軍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韓復榘雖然生於書香門第,卻在亂世中投身於老軍閥,通過不斷打拚成為新軍閥中的一員。
在老軍閥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作霖,張宗昌、蔡鍔,唐繼堯、孫傳芳等退出舞台後,到國民政府時期,新的軍閥實力取代了他們。包括國軍的蔣介石、晉系的閻錫山、西北的馮玉祥、桂系的李宗仁、奉系的張學良、粵系的李濟深等。還有諸如湘系、川康系、西北系、滇系等。韓復榘實際上是從馮玉祥的西北軍分裂出來的,成為獨霸一省的新軍閥。
軍閥的特點是以封建文化為紐帶,以軍事力量為支柱,以地域為依託,以私利和行使權力為目的。沒有一定的政治信仰,崇賞實力說話,不喜歡受人驅使。
韓復渠雖然歸順了蔣介石國民黨集團,卻不甘心臣服。當日本侵略中國時,他的民族心佔上風,決心抗日。但是,這種抗日的前提是不能消耗實力,因為實力是他的生命。他把自己指揮的第三集團軍看作是自己的隊伍,沒有融入中華民族整個抗日大局。他在戰場上的討價還價,擅自下令撤退都是出於保存實力考慮。
蔣介石殺韓復渠的理由很充分,沒有在濟南組織抵抗丟城失地而追責符合軍紀。至於有些人講的曾經支持張學良、石友三、劉湘等反蔣等原因都擺不上桌面。
張學良丟了東三省可以不究,唐生智失守首都南京也有情可原。
在韓復渠丟失濟南之前已經有13個省會城市失陷,並沒有處分那些敗將或逃跑的將軍。大批的國軍高級將領成建制的降敵仍可以得到重用。韓復榘之所以被制裁與他死不認罪並反唇相譏有一定的原因。
後來一直認為韓復渠丟失山東影響巨大,槍斃是罪有應得。然而韓復渠守德州戰濟陽的時候,戰區不僅沒有支援協助而且調走了在當時火力最強的炮兵旅(兩個炮兵團),又豈是重視山東戰場!而發生在此後不到兩個月的徐州會戰,第五戰區卻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參戰。
在抗戰剛開始接連失地的危急情況下,蔣介石需要這種典型,通過殺雞儆猴來震懾那些遇敵就跑的將軍們。而像韓復榘這種腦後有反骨的人如果不殺的話,不排除其成為又一個「曲線救國」的上將軍(後來投敵的孫良誠、任援道也是上將,降敵的石友三、方先覺、龐炳勛、鮑文樾、蕭叔宣、楊揆一、胡毓坤等都是中將)。
不能用英雄或狗熊來形容韓復榘,也不能無中生有來編排這位歷史人物。他與那些新老軍閥一樣,都是那個時代舊軍人的代表。春秋戰國啊,那個戰火紛飛又還帶著點上古堯舜神秘色彩的年代只要加上一點合理神話色彩拍出來不知道比權游精彩多少倍,可惜我中華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底蘊,現在的導演製作人卻還在反覆咀嚼那一個大清王朝
陳慶之啊,七千 vs 50萬,千軍萬馬避白袍。
開掛一樣的戰鬥,這已經超越偶像劇男主模板了……簡直是孫猴子一樣的神話劇主角模板。
唐末五代十國。中國的亂世中,唐末的人氣似乎一直不高。人氣最高的是漢末三國。影視作品,遊戲作品,同人小說。數不勝數。然後是隋末,明末,春秋戰國。極少看到唐末作品。這段歷史中的能臣良將,風流人物,不勝枚舉。黃巢攻入長安。朱溫從一個小混混做起,最後成為了一個王國的開創者。篡唐立梁。李克用同十三太保征戰天下,最後卻受制與朱溫之手。留下三箭之恨。李存勖繼承父親遺志,滅後梁,卻契丹。最後卻因為後宮干政,任用伶人兵變被殺。這些人都富有傳奇性。還有後面的郭威,柴榮。這個時代也是十分陽剛的。還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上馬抽刀砍人,下馬提筆撰文。可以大書特書,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火。以前看天龍八部的時候特別可惜。金庸在書中已經有了很多鋪墊。創出六脈神劍的段思平。斗轉星移慕容龍城。丐幫在那個時候創立。逍遙子應該也是活躍在這段時間的。唐末這裡應該是有本書的。可惜了。
婦好,商王武丁的妻子,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她身懷六甲還上陣殺敵,她死後武丁王給她舉行了多次冥婚,我一直好奇為什麼沒有人拍,沒有人寫,也許我沒看到,多好的材料。
我。就是感覺負能量過多,廣電過不了。。。
一個大清一個大唐佔據了影視的大半天下,都看膩了。
怎麼沒人拍拍周幽王呢。我覺得這個人真是性情中人,找了一個來路可疑的女人,冷美人,還為她惹怒諸侯亡國了。比唐明皇溫莎公爵可浪漫多了,也早多了。褒姒可是一個神秘的女人,不光出身存疑,她的不愛笑,簡直讓人想像有嘉寶的容貌。在漢族的喜感文化里可是罕見的。尤其烽火戲諸侯啊,那場景,烽煙滾滾中,一個絕世的美人屹立在那兒,下面是諸侯們駕駛的戰車,國王痴情的望著她,她笑了。我覺得比長恨歌和伊利亞特浪漫多了,傾國之笑啊。普希金埃及之夜中,埃及女王說,誰願意以生命換我一夜的愛?周幽王是,我願意以一國換你瞬間的一笑,這氣魄。在我看來,這才是最值得拍成電影的歷史人物,這才是真正的王和他的女人。我看老電視劇春秋,覺得最好的就是烽火戲諸侯這一集,王繪春演的太棒了,褒姒雖然不漂亮,但是氣質里那種神秘是合格的。我覺得漢代以後的中國歷史缺了點東西,讓儒家文化弄得挺沒意思的,少了神秘,非理性,藝術性的特質。《我是馬布里》投資1個億,票房 899萬;
《啟功》投資1300萬,票房40萬;
《神風刀》電視劇,投資5000萬,賣了一千多萬;
你們說那麼多值得拍攝的歷史人物,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製作方拿出去是真金白金,賣的不好,死了都沒有人說你好。
有意義么?
位面之子劉秀和穿越者王莽的恩恩怨怨啊
首推辛棄疾,岳飛,霍去病,于謙,太多太多了。你是不是覺得為什麼這些很少拍,把持著中國影視資源多為少數民族(特別是滿族)高曉松曾經一筆帶過的提到過所以一般的你覺得為什麼民族英雄很少有好作品出現,即使有也是那種拿不到好資源的粗製爛劇,反倒是辮子劇很多是精製,而且辮子一般都是拍宮斗或者是像雍正王朝那種有正面形象的正劇(不過很少),不會拍戰爭,如果拍的話,你會發現基本名將是漢人,名臣也是漢人。滿清厲害的時候也只是在明未清初的時候,不過那個時候他們真的是野蠻人,真的很野蠻……害怕被扣上破壞民族和諧所以匿了!題外話我不認為現在滿族跟清朝滿族人是一樣的,現在的是滿漢一家人(真的是沒區別了)所以一點對他們也沒有負面情緒,不過是說一些事實罷了
蘇軾可惜我想不到任何男演員可以演他,sad
話說,按現在電視劇的尿性,你們不怕又出現一個神級瑪麗蘇女主來一個多角戀麼。。。。這種情況下還是別提醒他們有這麼多可拍的人比較好。。。
前秦天王苻堅。
從個人經歷來說,太過豐富了。少年好學,不同於當時胡人的風氣。然後上位過程是各種政治鬥爭。有昏君暴君,有策劃政變,成功後兄弟之間對勝利果實如何分的艱難抉擇。成功上位後選賢與能,和王猛如同劉備諸葛亮的君臣關係。勵精圖治,統一北方。可謂文治武功冠絕當世。在人生的最頂峰發動淝水之戰,眾叛親離,強大的前秦土崩瓦解。這種大起大落,輝煌到極點,落魄到極點的人生經歷,然後以悲劇結尾的人生,太讓人感慨。而且整個中國歷史上,獨一分兒。
個人性格上來說也很有意思,比較寬厚,人品很不錯,以至於有時候理想主義到天真。會讓你看到一個人如果一切都太順利,會有多麼天真。
私生活也比較混亂,男女通吃,喜歡八卦的也有料。
最後是所處的時代下個人和這個時代的相互輝映。在到今天都名族問題反反覆復被提及的現實情況下,五胡亂華的時代能有盡最大努力讓各民族相互包容的君王實在太少。但是又由於時代局限性,心心念念要讓自己的民族在所有民族排名靠前一些。
總之這個人太有料了,以後慢慢寫,寫的詳細一些?口-口
魏晉時期啊,竹林七賢,王羲之,謝安,謝玄,謝道韞,八王之亂,衣冠南渡,淝水之戰,那麼多風流人物和值得演繹值得思考的大事件,不知道為什麼沒人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的喜劇電影一點都不好笑?
※假如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里昂沒有死那麼讓你寫出結局 會怎麼寫?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導演為什麼安排了萊昂死去的結局?
※有沒有演員自己出演自己的傳記片的?
※如何評價電影《魔獸》的預售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