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國外都工作過三年以上是什麼樣的體驗?

歡迎有各國工作經驗的朋友們來深入對比一下不同國家的工作體驗。

歡迎大家邀請身邊有多國工作經驗的朋友們來作答。

也希望跟像我一樣的海漂海鷗或海龜們交朋友。

請說明行業,國家和工作年頭。謝謝。

愉快討論和交流。

沒有多國工作經驗的朋友們歡迎來圍觀,但請不要帶節奏,怕怕。謝謝。


美國五年,加拿大七年,中國三年。是的,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我才十六歲半,從學怎麼操作複印機和傳真機開始的。

不管在哪裡工作,都有各自的煩惱。所以不要妄想在國外或是外企工作就一帆風順,人就是人,一定會有江湖存在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在加拿大工作。第一,假期多;第二,國家兜底好;第三,同事和外面的工作夥伴都比較nice;最後,沒加班啊——其實也是有的啦,不過和美國中國比,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美國的工作壓力大,私企嘛,隨叫隨到,老闆絕不會和你客氣的。中國這一點也差不多,儘管我是高管,但是公司裡面還是有比我更高的兩個人在,所以我也沒脾氣。加班是我很不能忍的一點。

工作範圍和責權不清。照道理說,稍微正規一點的公司都有個三定,但是中國三定往往就是個扯蛋的東西,紙面上是這樣,執行起來就走形了。美國三定比較能執行下去,不過老闆一時之間心血來潮叫你干點額外的活你能說不幹嗎?加拿大比較好,不是我的活,堅決不伸手,哪怕就是五分鐘就能完成的小事,絕不伸手。

人際關係。中國人際關係之複雜,我就不獻醜了。美國很簡單,加拿大比美國還簡單。

虛榮。中國辦公室虛榮攀比很嚴重啊,出個國,再窮的前台小姑娘都要硬背一個LV回來,有必要嗎?一個LV夠你三個月的工資了……美國公司比較好一些,有錢的沒錢的都挺樂呵。加拿大則是比較SB完全不虛榮,我出去和人談連鎖加盟的事情,穿了身西裝,對方那個手足無措的樣子啊……第二次去那倆胖子不約而同都穿了西裝見我,第三次我跟他們說,都算了吧,穿隨便點。他們從此鬆了口氣,我再去見他們也不再穿西裝,改帶咖啡了。

工資福利……加拿大真的是最好啊。工資雖然不算很高(搞不好還是三國當中墊底的),但是國家兜底了幾乎全部的醫療啊,公司醫療保險買個牙醫買個按摩買個配眼鏡買個足部正畸就夠了,也沒幾個錢,就不買也沒人特別抱怨什麼。失業保險也靠譜啊,絕不帶拖欠的。女性產假什麼的也是加拿大比較人性化,最高能請到前二後六。

總之一句話,加拿大不適合創業,總體來說很祥和。中美都太拼太殘酷,有些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補兩句==

中國國內的政策問題啊……我在成都是搞高爾夫球場加房地產的,這東西,眾所周知,政策性很強。我和體育總局那邊的關係不錯,基本上球場都談到落地了,但是被成都這邊整得很凄惶,主要就是拆遷啊,各種鬧事各種勒索,地方政府也不斷設置障礙,最後項目成了一半,我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果斷撤退了,實在是賠不起時間青春精力了。

那麼說,美國和加拿大就沒有政策問題了嗎?總體來說還好。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屬於擦邊球,都說得很清楚。其實在美國我還是個小角色,沒啥感覺,在加拿大負責一個地區分公司的時候,壓力就很大了,也被加拿大聯邦政府和省政府都約談過,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和諧的,更多是要了解中國質檢和環保那部分的政策法規等等。西人很直接,一般不兜圈子,有事說事。國人比較繞,很多話要聽話外音。

弄錢貸款這塊還是中國比較容易,上層吃吃喝喝,中層寫融資計劃,下層跑斷腿,關係到位了,有些東西銀行都會直接幫你指導修改過關。美國和加拿大就別想這種好事了,基本上都是硬碰硬,也有關係網,但沒中國那麼好使,可以幫你加快,但是想託人情把no改成yes,沒可能。

招工是中國狠,啥葷素要求都敢往外提。中國HR面試女性求職者的時候,敢直接開牙問對方婚姻狀況有沒有要孩子的計劃等等的……這要擱美國加拿大,妥妥兒的等對方律師上門呢。而且中國招工很大尾,除非特別急需或是特別稀缺的高端人才,HR定生死啊,你不幹有的是人等著干。我們那個小房地產公司的前台都要985畢業的你敢信?美國加拿大都是學歷越高求職越困難,為啥?對應工資起步就高啊。你說我可以少要薪水,不行的,公司HR有制度,不可能為你單改。

現在去做飯了,回頭再想到什麼再繼續寫吧。

==分割==

說說這邊開餐館的時候,政府來查衛生的事情吧。

突襲,永遠是突襲。而且永遠是最忙的時候inspector上門。進門到counter那邊拿通知給你看,拿工作證給你看,然後就窩在廚房裡面左看看右看看,不出聲,就記錄,偶爾拍個照片。後廚的人都特么習慣了,基本上四五個月來一次的頻率。基本上看半個小時左右,然後拿表讓經理簽字,說他來過了,另外如果他如果有什麼不當舉止,經理也可以在表格上記錄。反正我沒碰到過檢驗員在現場干涉的,不過聽說過有家餐館當場就被停業,原因是一進去就看見好幾隻老鼠,檢驗員打電話請示,立刻派人來封店。

索賄么?不索。這麼些年,我和餐飲業的同仁沒碰到過索賄的。我們也不可能賄賂他們,一賄賂立刻停業整頓。

那幫檢驗員還有一個技能就是翻垃圾箱,主要是看我們扔掉的食材過期時間。對於小餐館來說,每天進貨都是卡著的,基本上我沒碰到過在這上面吃虧的。但是有些連鎖餐廳聽說有過,很多輔料在冰庫裡面壓了很久發到餐廳的時候都已經過期了。

回頭想到其他什麼再繼續寫。


本人工程專業,國內大學畢業後,在上海的外企工作五年,職業是工程師。

2011年申請了澳大利亞技術移民。

截至目前在澳大利亞工作五年,職業依然是工程師,只不過越來越打雜,越來越不爽,希望現在的一年時間能讓我有gap year的感覺,思考並決策未來的方向。這個細節就按下不表了。

先淺談一下我對於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看法。作為一個在發達國家行列很多年的國家,這裡先進的東西必然是很多的,不僅僅是什麼香甜的空氣。身處其中每一天的生活,會有很多方面讓一個在中國城市長大的人愈發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但是(永遠都有個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同意發達國家的月亮就是圓啊就是圓,生我養我的祖國就屎一樣。熟悉我朋友圈風格的朋友一定知道我一直以來鄙視的都是捧西方國家,貶低自己的祖國。澳大利亞目前的形式上,是發達國家中在走下坡路的。無論是市政建設的大事小事,還是科技對老百姓生活的改善程度和速度,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差距我可以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這些差距也絕對不是一個藍天白雲就能補償的。我可以理解,會有人說,你裝什麼B,覺得中國這麼好,你倒是回來啊。嘿嘿,姐要的就是有選擇權,我有本事選擇自己在哪裡活,我現在選擇在這裡活,將來我還能選擇去別的地方活,就算我選擇回國活,也絕不是我在外國混不下去了。

扯遠了,從工業發展角度上來說,澳大利亞比中國差的真的太多了。我的職業雖然算這裡的緊缺職業,但是工作也並不是滿大街都能撿到。這些年來當地工業愈發緊縮,政府的自我閹割,汽車行業的連鍋端,導致機會越來越少,我現在所就職的公司三五年時間業務縮減了一半。目前這是個就抱著些礦指望著過活,順帶回歸農業國,靠出口些牛肉,奶粉,再大力發展旅遊。這個國家已經差不多到了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幾乎連個釘子都造不出的程度了。

只提個人感受來回答「在國內國外都工作過三年以上是什麼樣的體驗?」這個問題,首先聲明,都是我工作過接觸過的感受,非常主觀,我沒經歷過的我不敢猜想。描述澳大利亞用的筆墨稍多,是因為目前這是我的生活狀態,我知道的更詳細些。

有關漲薪水

我覺得在中國的外企漲工資稍微快些,能力強的有可能有薪水飛躍,另外大部分外企都有年終獎(據我所知私企也有,例如華為我道聽途說的年終獎都多少多少十萬)。

澳大利亞我工作過的公司標準漲工資就是每年CPI那麼多,越大的公司規定的越死,主要通過換工作崗位或者跳槽才能有薪資的飛躍。大多數公司沒有年終獎這回事,一些大的或者號稱自己福利很好的僱主會有一些年終獎,或者股票等等作為激勵。

工作壓力,工作生活的平衡

我在中國工作的外企壓力適中,其中一份需要長期出差和加班所以相對辛苦,但是能相對獲得豐厚些的報酬作為補償。

我在澳大利亞工作過的兩個公司,原則上工作壓力並不大。但是目前這份工作因為算是技術支持需要直接面對客戶,相對忙碌一些,有時候回家也抱怨,但是也並不要求加班,配有公司手機,但是下班時間我從來不接電話。

工作生活的平衡我感覺澳大利亞這裡做的更好一些,不光是沒有加班文化,另外領導同事不管真善還是偽善,都是宣揚一種生活的豐富美好才是人生成功這樣的觀念,工作永遠都只是工作而已。我受身邊的同事鼓勵和影響,在業餘時間跑步騎車野營逗狗,好玩的好樂的都多體驗。

工作場合的尊重

我在國內的外企工作中,沒有受過或者聽說過別人被欺凌的情況。但是無論開會還是平時日常工作,上級對下級,或者所謂老資歷的對新手會難免有大呼小叫,態度不那麼友善的情況發生,而且也貌似都蠻平常了。

澳大利亞這裡我工作過的場合基本每個人都能/必須做到對別人完全的尊重。我曾經共事過的一個印度同事,在最開始的時候我主管覺得他對我偶爾的請教表現出不耐煩,我直接上報給了我們的直接領導。不過最後是活稀泥結束,我和他坐下來好好談談,那廝到後來對我一直客客氣氣,我並沒有被逼著鬧到HR那個地步。聽同事說過的極端例子是有一個團隊小領導長期對同事陰奉陽違,嚴重的對下級同事的欺凌有好幾次。最後一個同事上報了HR,公司組織第三方專業公司介入調查,最後那個人被開除。

女性就業

中國有關女性就業這個話題,大家估計比我更了解,我就不贅述了。

澳大利亞總體來說女性就業率並不高,無論是本地人還是移民,做家庭主婦的女性都不少。這裡大環境上是鼓勵女性參與就業的,也有點白人的政治正確的味道。還會有專門的志願者機構從事鼓勵女性,協助女性就業的工作,例如我剛來這裡找工作的時候,有過一個志願者機構免費幫助求職的女性,一些服裝搭配上的建議,還有一些別人捐助的舊衣物可以免費領取穿著參加面試,我領了一堆回來,結果一次沒穿又捐了出去。

產假

與中國國情不同,澳大利亞這裡產假僱主是沒有支付工資的義務的,待遇好的僱主會支付一點錢,從幾周工資到幾個月工資不等,要看不同的公司實力。政府負責支付產假期間的部分工資,目前是女性產假政府支付18周的基本工資,大部分情況比她本人的實際工資低很多,只是政府劃的一個基本工資線罷了。我所在的公司默認休一年的產假,因為公司並不需要給一個不上班的人發一整年的工資,所以公司的損失是很小的。在員工和領導自由協商的基礎上,可以休短一些-例如我一個同事只休了6-7個月,或者休長一些-我另一個人是的同事現在都快兩年了依然沒見人影子。法律也規定必須給休產假回來的女性保留有原有的工作機會,一旦有問題員工直接起訴僱主,也許整個過程也並不那麼舒服和順利,但是我很少聽說有誰因為休產假而失去工作或者受到隱形的排擠。但是女性在職場上拼搏,顯性或者隱性的劣勢是在所難免的,我有認識一個女性部門經理休了半年產假就回來,我不太了解是不是因為考慮到職業發展才這麼做。我只是主觀的感覺比國內的形式稍微緩和一些。男性的陪產假政府支付兩周的基本工資,所以理論上來說爸爸可以休兩周的無薪假,從政府那裡領點錢,胖紙的公司給一周的帶薪假,所以加起來他可以休三周。

技術移民事業的上升通道

我一直自信的認為,技術移民大部分從智商和工作能力上碾壓這裡當地人平均甚至中上水平問題不大,中國人的智商和工作能力能達到所有海外來的技術移民的中等偏上水平。但是由於語言的劣勢和文化背景上和本地人的差距,所能真正在職場上爬到上方的中國技術移民還是鳳毛麟角(並不是沒有,比例少而已)。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有份穩定的專業工作,踏實肯干,兢兢業業,在這裡相對公平的環境下,本本份份也能把小日子過好。一旦技術移民語言和情商都開了掛,那麼擋也擋不住,躍身上流社會不是夢。

能想到的暫時就這麼幾點,見笑了,歡迎打臉。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呆

http://weixin.qq.com/r/ZinawoDE9t2JrcSh93x0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中國的外企里工作了N年,保持著兩三年就升職加薪的節奏,食堂飯桌上的精神領袖。在歐洲的跨國公司總部工作的也是N年,一直原地踏步,瞪眼看著別人升職加薪,飯桌上附和為主,時常插不上話。就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而言,個人體驗是歐洲其實是高過國內。國內工作時一天中起碼有兩三個小時和同事抽煙聊天。在歐洲只有默默苦幹,沒事還要絞盡腦汁找事做。

工資待遇半斤八兩,歐洲的薪水假期國內也能match,人民幣百萬年薪的工作對於國內外都工作多年的人來說在國內好多。

從職業發展角度上看,確實有些後悔來歐洲,被當年國內的同事下屬們甩開了,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在歐洲的職業成就感和穩定性都越來越差。其實我們還算幸運的,畢竟還有份說得過去的專業工作。有朋友早年移民國外後找不到專業工作,各種苦力活都干,實際生活水平遠遜國內的朋友。

留學生畢業後在國外工作開始工作的頭幾年會在比國內同學薪水待遇上有些優勢,長期來看在職業與經濟上落後的概率其實更大。

當然,在國外生活久了,貿然在回去會有很大的反向文化衝擊,而且還要考慮孩子教育,社會環境和實際上的生活質量。畢竟國內還是落後歐洲很多年。我們個人境遇的比較有些像田忌賽馬,比的是國外沒根基的普通中產和國內有門路的富裕階層。


謝邀。這是個說來話長的話題啊。我既是個國內的醫生也是個海外的註冊護士和註冊中醫師。

十七歲上大學,國內醫學本碩。剛畢業時,在公立醫院做過普外和肝病。也去給親戚的社區門診幫忙。累就一個字,24小時班的滋味每個醫生都懂得。假期少,且因為輪休而很難連貫。工資不高。但我很幸運。作為一個剛上班的小醫生,從同事到主任都很熱心地教我,給我鍛煉的機會。我記得自己的第一個腹穿,胸穿,第一個主刀的闌尾炎和脂肪瘤。還有那些善良質樸的病人,明知我是新人卻讓我上手並且投以鼓勵信任的目光~~雖然他們常常叫二十多歲的外科醫生我為護士。工作兩年半木有遇上過一個醫鬧。

因為想要正常的假期,想趁年輕能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週遊世界,決定移民澳洲。因為醫生背景省學分,兩年拿了護理學士學位,順利成為緊缺職業列表上的註冊護士,工作,永居,買房,七周的帶薪假(官方六周,公共假日上班額外獎勵差不多一周)足夠四處深度游的。前兩年轉病房,後五年去了ICU。學習機會很多,有帶全薪的study days 甚至study week。平時也有半小時一小時左右的講座培訓之類。最辛苦的時候是全職上班parttime讀悉尼大學的critical care的護理碩士課程的歲月。年假全用來參加集中學習周和考試周了,流著淚熬夜趕論文的噩夢也一再重演。很多臨床考核,例如血液透析和看X光片子,需要本院的nurse educator在臨床上考。然而這期間也得到了醫院領導同事和悉尼大學教授們的時間和精神上大力支持。此外我從來不接加班,儘管加班時薪是兩倍。為了業餘時間多學習,例如在澳洲期間考了澳洲復甦委員會的最高級心肺復甦證,在ICU時每周都有佩戴呼機cover 全院code blue的機會。以及為了保證澳洲註冊中醫師的執業時間而在乾媽的中醫診所做兼職中醫師。乾媽是早年移民澳洲,西醫改學中醫的老一輩留美博士後,廣東人。從老闆變成乾媽,可見她的人情味和待我之好。她兒子也是中醫,還是太平紳士,也是我在澳洲多年的好友。

為了家庭回京兩年,在某外資醫療機構做醫療培訓師,也算為我國普及急救和心肺復甦的事業盡點綿薄之力。公司的領導和同事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從給我申請工簽,上社保到各種培訓,因為我的職業背景稍微有些特別,都專門為我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本身外企人際也寬鬆些,沒有經歷任何傳說中的辦公室政治什麼的。幾位資深的培訓師還給我很多指點和鼓勵。去各大企業做培訓,學員們素質真心都很高,跟雙商高的人一起做事真的很順利很開森。

總結一下,國內外職場多年,只能說自己幸運,總是遇見好人,真心沒有碰見過特別渣的小人神馬。當然跟我本身算是技術崗也有關係,人際相對簡單。另外,雖然我又饞又懶,喜歡美食旅遊不喜歡為了雙薪接加班。但是無論國內外,工作期間絕不偷懶敷衍含糊。職業素養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是一個人起碼的責任和尊嚴。當年從公立醫院辭職時已經在普外科幹了半年,走的時候平靜地上完最後一天手術,把更衣櫃和辦公桌清好鑰匙 交給相關人員並跟大家道別和表示感謝,大家才知道我要走。在澳洲從病房跳到另一家醫院的ICU面試,其實毫無相關輪轉實習背景,但是上午十一點面試,我是穿著制服去的,面試官問了,我說因為下午一點半還要趕去上班。其實很多人因為面試,都會在那天跟自己醫院請個病假什麼的。回國也是,培訓師男生居多,因為出差趕上飛機?晚點,天氣惡劣,還要連續講三天之類的情況,真心考驗體力和耐性。既然是同工同酬,我從來不會強調自己是女人應該特殊照顧云云。做好分內事,回家再躺屍


有趣的問題。

我在國內的大學國際學院做過漢語老師,中英雙語教學,教的是一撥撥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孩子們,平均年齡20歲上下。

感受就是:「你們其實和我差不多大.....」

所以也不用擺什麼教師的架子了。和學生相處的蠻好,就是工資低了點。

來中國學漢語的大孩子們,有些自費有些公費,從第三世界公費來中國學習的學生,學得普遍不認真。至於自費的學生,個個都刻苦。印象深刻的是有個美國人和韓國人,次次下課都找我問問題,我回答後他們都仔細做筆記,真是感人啊。

對於好學生,我一向都會教的更認真。後來他們倆各自回國了,有時候微信上會用中文祝我新年好之類的。

至於混日子的學生,我也看得很開,人各有志,你不願意學習我不會逼你,反正你浪費的是自己的生命。

國外的話,目前在加拿大做幼兒教師,希望將來能經營自己的幼兒園。上班上得很開心,待遇薪水比國內的漢語教師要高(真的不是黑,如果有同行覺得被冒犯,我先道歉)。

感受就是:加拿大的教育理念的確和國內不一樣。學知識是次要的,培養好的禮儀、習慣和情緒控制力,以及溝通能力更重要。

還有就是,加拿大的小孩無論族裔,普遍比國內的孩子成熟。兩歲的小孩講話就有紋有路,很有邏輯了。然後,家長普遍不允許小孩亂髮脾氣,發完脾氣需要跟家長和老師道歉。他們從不認為,年紀小就可以胡作非為,就可以毫無緣由的得到諒解。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很好,以後有孩子了也會這麼去教他。

在國外生活,自己的獨處時間變多了,也能更靜心的發展自己的個人性情,讀讀書寫寫文章什麼的。

缺點:看病不方便要排期。溫哥華房價高。

歡迎各位加拿大的小夥伴聯繫我,有空大家一起桌游


先聲明,我寫這個帖子的主要動機,是想在這裡實事求是的跟善於學習、思想開放、心胸開闊的人,交流一下我個人的體驗。我本來是不想這麼干,但是迫於被美女邀請的壓力。

說下本人背景。山東農村長大,山東農村中學,然後國內非211非985高校計算機本科畢業,最後國內985高校計算機碩士畢業。參加工作後,在上海工作了五年,然後在德國工作四年整。這九年一直從事軟體開發。

未完待更。。。今天騎車四十四公里,腿酸疼。wie lange soll die Katze trainieren um einen Muskelkater zu kriegen?


美國,三年。

和老中青美國人共事,源國別有十來個國家。

體驗是,baby boom generation的身上的美國傳統更好,青年美國人懶散而自負。

美國三億人口,在極端個人主義的催化下,造就了三億獨裁者。

這個國家的分裂,我覺得非常陌生,似乎只有戰爭狀態,才有國家意識。

總體感覺:美國不是一個國家,是一塊大陸上的無數利益團體的競技場。

好吧,至少她不是我概念里的對於」國家「的理解。

還有,美國人並不富有,中產也談不上富有,他們的負債資產比例,研究過後會讓你吃不下飯。

美國公司的管理(個人認識),也未見得多麼好,至少沒看出來和國內同類公司之間有什麼特別優勢。美國的人和組織墮落的時候,和世界哪裡都一樣。


我是天天出差那種,之前跑國內,現在跑南美和北歐。護照已經貼滿了簽證換了一本了。總體來說就一個感覺,好想要個女朋友啊!!

因為工作性質我在公司常駐地(廈門)最多的時候也待不過一周,根本沒機會去撩妹,海外也根本不可能在那邊成個家。去相親,感覺自己又不能一直陪在身邊,虧欠了人家女孩子,也不敢往深里走,女孩子以為我沒看上人家。現在在相親圈名氣都臭了好吧。

好氣哦!!!


菲律賓一位老華僑和我說過:菲律賓的圖比較黏!!

就是,不然這個落後國家怎麼粘住了那麼多中國人,大家來了都不怎麼想走


推薦閱讀:

在世界華人多的城市,是否存在因來自某國內城市的人口眾多而劃分出的"唐人街「/「中國鎮」?
華裔和其他少數族裔在美國大眾眼裡真的不一樣嗎?
為什麼國外csgo職業選手基本都紋身,dota2選手都不紋身,是什麼本質原因造成了這樣的表象?
如何評價墨爾本大學近日出現的歧視中國學生事件?
那些移民海外的人,春節或清明節要不要回來祭拜先人?

TAG:職場 | 國外 | 國外工作 | 海外 | 海外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