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楊永信事件里所有人都怪楊永信卻沒人怪網路遊戲這個根本原因?

首先楊永信的確是個變態,為了賺錢,讓家長相信他們學校有多厲害,對孩子不擇手段實施電擊,但是又怎麼覺得大家只看到個表象,卻沒有看到網遊這個根本原因的害人之處?

我曾經大學玩了3年擼啊擼,那時候玩遊戲真的和網癮少年一樣課都不上,2.3就包一次夜,結果快畢業了掛了8門差點畢業證都沒有,現在出來招工作因為自己專業學的不紮實還要重新學。

說真的網遊比楊永信還害人。


假如假如假如你出軌或者嫖娼被你老婆捉了,你一定從本心裡怪姑娘的黑絲大腿屁股大奶太誘人了


題主內心深處其實是支持楊永信的,不過不敢說,只能說其「方式不當」,還要塑造一個「元兇」來轉移話題。

我們痛恨楊永信是因為電擊治網癮純屬虐待;網癮未被科學界當作病;楊永信私設刑堂虐待孩子,還要騙取錢財,大搞洗腦教育,折磨少年!


就你這樣的要是沒有遊戲,黃賭毒跑不了,還是感謝一下LOL吧。


你如果生在清朝,沒有網路,你就能科舉高中了?

想多了,你會怪蛐蛐太好玩了,窯姐太美了,賭場花樣太多了……都是這些的錯,所以導致你沒考上秀才。


希望題主將來為人父母時要慎重,時刻自省,因為你跟那些把孩子送到網戒中心的家長沒什麼本質不同——永遠在找除自己之外的一切原因來當做自己失敗的原因(或者擋箭牌)。

我跟題主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我也因為遊戲過度,導致大學四年學無所成(雖然並沒有掛科),走進社會之後發現按照大學的混法走不通,於是奮發圖強的學了一身暫時可以讓我保持經濟獨立的技能,然後向著我的目標徐徐圖之,現在正在艱難但是穩定的向著我的目標爬去。

回家我媽跟我嘮嗑的時候我媽偶爾會問我「如果讓你再讀一次大學,重來一次,你還會玩遊戲嗎?」

我每次也都用幾乎同樣驕傲(在我媽看來是不可救藥)的語氣說,「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依舊會選擇艾澤拉斯,為了聖光!」

然後我媽就會做一桌子我最愛吃的晚飯——在我現在還在實行過午不食的減肥計劃的情況下啊……

————————————————灰燼使者划出一條分隔線————————————————

鑒於有知友認為我是在咒題主絕後,雖然我個人認為我只是在表達題主「缺少為人父母所需的特質」的觀點,不過為了避免再有人誤會,我把第一句話稍加修改嘍~

修改於2016.9.12


全世界人那麼多為啥就你沉迷了拿不到畢業證。

全中國人那麼多為啥就你沉迷了拿不到畢業證。

大學生那麼多為啥就就你沉迷了拿不到畢業證。

你們專業人那麼多為啥就你沉迷了拿不到畢業證。

你們宿舍那麼多男生為啥就你沉迷了拿不到畢業證。

好好反思一下自身存在的問題,別有問題就賴社會,社會不欠你那麼多。


拉不出屎來怪地球吸引力小了。


請問樓主,大學裡可曾有人拿槍指著你逼你打遊戲嗎?

你可知遊戲打的好加入戰隊等等也是可以養活自己的嗎?

那麼,很多事情你可以選擇,你可以選擇認真學習當學霸拿獎學金,也可以選打遊戲想辦法賺錢,也可以選擇遊戲來填補空虛。

你自己選的路,又怨的誰。

樓主你一邊罵遊戲,一邊接著玩,眼瞅著找不到工作,憤慨的說:

垃圾遊戲,毀我青春。


因為楊永信根本就不會治療網癮(攤手)。網路各大媒體一直都沒說過網遊沒問題,而是要讓媒體和官方口徑把話說清楚、就是網路遊戲到底在什麼情況下成癮。它在什麼程度是需要治療的:

網癮特徵裡面有:1挫敗感 所以要從遊戲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即時回報」

2自我認同缺乏 缺乏自我審視的勇氣和態度。所以需要角色扮演和封閉自我塑造

3社交障礙 本身就懼怕現實社交,所以需要從虛擬社交

那麼,圍繞這三點,我們哪裡該進行正引導,哪裡要進行迴避,是需要結合三點評估的。

然而官方和非遊戲媒體的做法是「污名化」「抽象化」和「妖魔化」

當年我爹媽曾經一度阻止我玩《ro》原因是他們擔心這是一款色情遊戲。因為一則某知名媒體關於網癮的新聞《網路遊戲充滿黃暴:公然宣傳色情元素》里提到「這款名為仙境傳說的遊戲公然宣傳有夫妻技能和子女系統。我爹媽表示要看一看我玩遊戲。

然後我就給他們看了所謂夫妻技能:結婚後可以使用名為「思念你」的技能傳送對方位置

至於子女系統:則是孩子擁有「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死後不掉exp)「爸爸媽媽我想你們」(集體傳送)兩個技能

我爹媽的表情是這樣的

以後我爸媽除了時間再沒管我玩啥遊戲。

我的爸媽是那種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人,後來他們還陸續翻看了我的遊戲雜誌和報紙(最終對@鑽咖 讚譽有加 並定了3年份的《大眾網路報》(除了嘀咕這報紙越來越貴)

換做是別的父母,他們會看到Gs 大軟或者大網上那些對於網遊和網癮的看法么,他們會聽對網遊最了解的人怎麼談網遊的么。

我想不會。我很心寒。

——————————————網癮當然是要治療的————————————————————

比如韓國的 這類網癮治療機構的接受標準是這樣的:

1.該未成年人長期違反韓國的夜間遊戲法案(灰姑娘法)(晚12點——早6點未成年人不得登陸遊戲及相關網站),並且告誡無效。

2.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脫離性,比如幾乎無法交談。嚴重電子設備依賴症。

3.因此產生了心理問題。

而楊永信是借著治療網癮來進行斂財活動,有近三成的網戒中心「病友」根本不接觸或少接觸網遊。那麼,他們為什麼進來?

又比如韓國遠離型網癮治療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的:

1.遠離市區,學生遠離電子設備,但鼓勵他們交流遊戲並進行互動行為

2.從攀岩、學習吉他、合力徒步等項目中選擇幾種作為治療效果檢驗的方法。學生離開戒網中心時會有一定的融入社交技能。

3.進行電影放映和正常的課程學習,重新培養其自制力和注意力定向。

而楊永信的方法是藉助建立新的、錯誤的條件反射強迫服從

楊永信從一開始就違背了網癮治療的原則:讓有因網癮嚴重脫離現實社會的年輕人開始努力嘗試融入現實生活,培養其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換句話說:網癮治療是讓患者變成更好的社會人,而不是把一個社會人變成鬼。

陶叫獸楊叫獸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說真話,那些家長也沒有辨明事實的態度。根本不知道怎麼幫助那些網癮少年們。更多的人,甚至只是因為「不服管」就進了吃人魔窟。

而且,他們的逍遙讓那些真正為「遊戲玩家身份認同」做出的努力,都白費了。

網癮戰爭》雖然精彩紛呈、y弟日記、gs專欄都非常棒,《電擊俠》雖然如同棒喝

但是,真正讓如火如荼的網戒被叫停是的依然是鄧森山之死,促使了上級部門開始對網癮中心叫停。

現在,戰爭尚未結束,我只希望,不再要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再付出生命了。


因為真不能怪網路遊戲,玩心大的人你給他捆小板凳上他都能拿舌頭玩門牙。

你現在把我家網線剪了,存貨的實體碟/卡帶至少還有500小時遊戲時間。

如果把移動硬碟擦擦灰,PS2ISO和SFCROM可以保我不出門蹲1000小時。

你們還是年輕啊,認為掐了網遊就能走正道了。

最黑暗的那幾年我都是靠在小本上鬼畫符玩一人TRPG活過來的,

就算這樣我也沒好好寫過作業,現在我還用高一數學暑假作業墊鍋底呢。


為什麼魏則西事件里大家都怪百度和莆田系醫院,而沒人怪病魔這個根本原因?

首先百度的確是個變態,為了賺錢,讓病人和家屬相信莆田醫院有多厲害,對病人不擇手段大把撈錢,但是又怎麼覺得大家只看到個表象,卻沒有看到病魔這個根本原因的害人之處?...展開全部

……

題主你體會一下。


你玩遊戲掛了八門課說到底是因為:

1.自我約束力太差,同時對課業不夠重視

2.不算天才型學生,沒法遊戲佔有大量時間下以極短的時間考出好成績

遊戲只是一種可能佔用大量時間的活動,大學裡我都見過為看電影看小說廢寢忘食的學生,難道要把電影小說也禁了嗎


為什麼所有的殺人案件都在怪罪犯罪,而沒人怪罪刀子和槍?



如果每個大學生都和你一樣,你自然可以去怪網路遊戲。

如果只有你這樣的少數人,那你還說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吧。


網路遊戲成了根本原因了??

沒有網路遊戲的時候很多人看電視上癮(幸好那時候電視台夜裡沒節目排)。

沒電視的時代有很多人打麻將上癮,搓麻將賭博徹夜不歸家破人亡的你身邊肯定就有。

不管幹什麼,總有人合理利用,有人過度依賴。

別把自己沒能力控制自己怪在別的東西上癮上面,這些東西不存在生理成癮。

那些被送去楊永信的,我不知道他們每個人的故事,但是我肯定,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最大的重點。

最後說一句, 不管是誰的錯,都不能用一種錯誤來糾正另外一種錯誤,特別是楊永信這種慘無人道的折磨。


你可以選擇不玩,然後去上985,211,然後認識一大堆社會精英。

然後再來嘲諷我們這些網癮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不過話說回來,我聽過吃屎都沒趕上熱乎的,倒確實沒聽過吃屎搶著熱乎的還說臭的跟屎一樣的人。


因為網遊不是根本原因,客觀事物永遠不是根本原因。就像毒品一樣,毒品不是根本原因,吸毒的人才是,教育和家庭環境才是。

你不想想為何西方國家玩網遊的人多了去了,怎麼唯獨中國父母覺得子女需要被電?


我把評論區里的小學生都拉黑+屏蔽了,感覺這些評論不僅沒有意義,而且會讓更多人把精力浪費在無聊的討論里。

對於網路遊戲成癮的問題,我認為前三段已經把我的觀點講得非常清楚了,第四段也說了目前這個問題的局限性。

有些人看到我說網路遊戲有害就跳,有病吧這是。

——————

以下個人觀點:

我個人確實認為在整個事件中,網路遊戲也是不可忽略的誘因之一,因為很多遊戲確實被設計成具備高度成癮性的產品。當一個東西成癮性過強時,本身就應該受到警戒,因為成癮性過強就會很容易引發社會性問題,例如毒品、賭博,而目前網路遊戲的成癮性我雖然不太了解,但對很多青少年的危害已經顯而易見了。

對於「沒有網路遊戲他們就能變得更好嗎」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給出明確答案——是的,如果沒有網路遊戲,他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可以變得更好。

大部分人接觸遊戲,並非感受遊戲機制的精妙,而是單純享受刺激,這會快速地把一個人變成神經遞質的奴隸,對於未能形成世界觀的孩子來說,他們會陷入這種遞質刺激一點都不奇怪,例如我們成年人會問自己,我拚命玩遊戲,就算遊戲滿級了又有什麼用呢,如此我們便會用理性克制自己的遊戲慾望,但孩子不會,他們想不到自己有滿級的那天,所以他們就在遊戲策劃設計的心流機制中無限循環。

不談80-90年代家長大部分不具備這種世界觀,即使他們具備了,怎樣傳遞給孩子也是學問,即使傳遞了,孩子能否接受也取決於他們自己,即使接受了,理性能否起作用也是問題,綜合各方面之後,你可能會發現,「引導興趣」是個過度理想化的詞,說起來容易,但非常難執行,所以即使家長真的去引導興趣,情況仍然可能會陷入「束手無策」的狀態。

我並不是想給家長的「不引導」開脫,「引導」左右有限並不是「不引導」的理由。

我認為網路遊戲(引申至高成癮性遊戲)確實應當對青少年有所隔離,我認為這點你說得沒有問題。但楊永信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從放任自流的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極權壓制,不負責的家長和楊永信同時構成了「網癮少年」的兩大噩夢,前者讓孩子無法正確接觸遊戲,後者卻並沒有解決「網癮」的問題,而是引入了極權和恐怖,讓孩子害怕產生「網癮」。但「網癮」本身並沒有消除,其結果是一樣的——孩子從一個因為「網癮」不能正常生活的人變成了一個因為「恐怖」不能正常生活的人,其結果都是不能正常生活,只是因為「網癮」被「恐怖」壓制,所以家長滿足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目前對楊永信的反對主要是兩種原因:

1.來自學者(廣義:包括思考真實問題的人)的——真實地認為楊永信在破壞家庭關係而非醫治「網癮」;

2.來自孩子(廣義:包括同情孩子的人)的——拒絕恐怖,呼喚關愛。

這兩種聲音裹在一起,尤其是第二點,必然成為對楊永信的最大抵制,而第二點和網癮有關係嗎?完全沒有關係,我們並非在反網癮,我們反楊永信,就像反任何一個恐怖份子一樣,這和網癮是沒什麼關係的。

楊永信就像趁火打劫的強盜,我們沒有找到救火的方法,而他認為把人殺光,火就不用救了——楊永信不是網癮的根本原因,但他是恐怖的根本原因。


我知道網遊害人,但你只看到表面,難道你沒有發現你媽沒送你去電擊才是根本原因嗎?


推薦閱讀:

將孩子送入楊永信機構的家長,和楊永信,哪一方是更『』惡『』的?
如果被強行抓去楊永信網戒中心,如何盡量少受傷害並儘快逃脫?
如何評價網癮治療即將合法化?
我覺得楊永信做法雖然偏激且非法,但確實幫助了一些家庭?
從未消逝的青春的微博內容來看他有沒有和雷斯林合夥撒謊的嫌疑?

TAG:網癮 | 楊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