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為什麼要不斷開發新的 IM 應用而不集中精力優化其中一款?
從早期的 Gtalk、Hangouts 到 Spaces、Allo 和 Duo…
求別再黑我公開公司內幕什麼的了,Hangouts/GTalk那些事官方早就都公開過(http://www.theverge.com/2013/5/15/4318830/inside-hangouts-googles-big-fix-for-its-messaging-mess)
---------------
謝邀。雖然我算是利益相關但其實工作中和通訊沒什麼接觸,以下主要是推測。
首先Spaces和Gtalk就不說了,一個不是IM、一個已經被取代(審了審題還是補充下Gtalk被取代的原因,簡單講就是沒有用戶增長而且是移動互聯網之前的過時產品;Hangouts一開始就是要取代GTalk的,這點和Allo很不一樣)。
這次在Hangouts的基礎上增加了Allo和Duo,我認為主要原因是Hangouts太龐大了,而Google想推出一套針對消費者的輕量級聊天app,專心做好一件事。
為什麼說Hangouts很龐大呢?可能大部分人對Hangouts的印象都是那個(看起來)很輕量的消費端應用,但其實Hangouts作為Apps for Work的一部分,也是個企業應用,Google內部的通訊和視頻會議用的也是它。另外還有Hangouts on Air這種副產品,客戶端也是多得不能再多。實際上Hangouts和G+、Gmail、Google Calendar、Google Voice、Youtube、Chrome瀏覽器、Chrome OS、Android(包括SMS簡訊)、會議室的終端機等,全都有對接點。
打一開始Hangouts就是四個不同的部門時而搶著時而互相扔著帶大的娃,四個媽每個都帶著自己明裡暗裡的目的和一籮筐API。為了支持這麼多媽和七大姑八大姨,Hangouts的開發維護想必也是亂糟糟的,更別提各種宮鬥了。即便是在Google這種高度透明的公司,跨部門合作也從來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何況還是跨四個部門的。
這時候拋掉這些包袱,由一個新的團隊重新審視消費者通訊這一個用例並且專心把它做好,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至於為什麼Allo和Duo是兩個分開的app,大概也是為了做小做精吧。比起國內的微信這種一條龍巨無霸應用,國外消費者比較偏好小而精的app(瞧瞧Instagram那一票孩子們)。
我覺得以後Hangouts會繼續作為橫跨Google所有產品平台的基礎通訊應用存在,並且Hangouts on Air、Apps for Work、國際長途(Google Voice)等這些功能會留在Hangouts里。而Allo/Duo則是針對移動端、針對消費者、主打智能聊天的輕量通訊應用。
另外我猜推出Allo和Duo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Hangouts這個品牌一直不溫不火,所以把智能聊天這個賣點包裝成一個全新的品牌才能比較有效地和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Snapchat等競爭。表面是聊天應用,背後承載google不同時代的產品技術觀念
Google talk是gmail時代產品,主要是email,ID戰略的延伸
Google hangout是google+的時代產品,那個是和facebook爭奪社交產品時期,聊天軟體是像嵌入社交因素爭奪這個市場現在的Allo卻是主打問答系統,是google做語義知識圖譜,AI的承載工具所以表面都是聊天,背後聊天目的不一樣
在像Google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研發部門一般都有大量的技術人員冗餘,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真正在開發和維護revenue impact大的產品,比如Google的搜索引擎,而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做一些沒有什麼盈利前景、用的人也不多的邊緣產品,甚至是外部無人知曉的內部工具;這就使得必然有一些組是處於核心地位,有一些組是處於邊緣地位;然而每個組都要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話語權,試圖增加自己的影響力;都要建設人才梯隊,需要有真實項目來不斷給程序員們練手增強技能,每個組員也都有自己做項目、職業生涯進階目標的需求,都希望能夠從頭開發主導一個項目,而不只是在大的、別人的項目裡面扮演支持性的、邊緣性的角色。這就使得互聯網大公司內部的產品開發規劃不會完全按照公司業務盈利的需求來,也要考慮人才的培養和鍛煉,所以會不斷的重複發明沒有什麼外部商業價值的產品和工具以滿足培養人才、建設團隊的需求。
另外,像Google這樣的大公司,很多部門/組並不是由自己公司內部分化而來而是經由收購而來,其內部團隊結構本來就不同,甚至可以說相當於不同的子公司。這就好比明明百度外賣做得那麼紅火,點開百度糯米,居然也有外賣的選項一樣。
這事兒上面Google基本上就是美國馬云:為什麼有了旺旺還做來往,有了來往又做釘釘?因為IM這東西老二再怎麼集中精力優化也趕不上老大,彎道超車失敗只好換個賽道重來吧。
Google這麼做非常有道理的你知道嗎。如果要集中優化一款的話,那麼,這一款要有足夠的潛力,影響力,和對未來布局的影響都非常厲害才行。否則,就都是白費力氣。在一個明知是白費力氣的地方浪費,嚴重不如多嘗試各個可能會對未來產生影響的可能性的機會。說不定,哪一個就會爆款呢?到時候再優化也來的及啊!
因為 Google 每次做出來失敗了以後都不去好好想問題在哪裡,而是想我存儲的用戶隱私數據又多了一倍啊,我能用來做點啥呢……?不如做個智能回復吧……………… 典型的工程師思維。
但是你不是以前不作惡的有 geek 精神的 Google 了啊,而是現在作惡多端和 Facebook 有一拼的 Google 啊!情懷已經賣不出去了,你憑什麼讓用戶用你?因為你存儲的隱私數據比 Facebook 多所以更智能?Facebook messenger 用戶多因為 Facbook 本身用戶多啊,你做小學生社交又做不過 Facebook; Whatsapp 用戶多因為功能全而且方便啊,你做智能回復還不如附贈幾個政治不正確的動態表情圖啊~~ 你又不敢;Telegram 用戶多因為人家是端對端加密而且不收集用戶數據啊,你就是靠賣數據賺錢的啊怎麼比?
所以你 Google 靠什麼吸引用戶?靠你有更聰明的工程師……?而且你的工程師還不一定就比 Facebook 的聰明……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Google 收緊 Android 控制權?這對國內的各大定製 ROM 會產生什麼影響?
※谷歌、微軟、蘋果、IBM 公司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力都是怎麼樣的?誰的貢獻和影響力最大?
※以 Facebook 為代表的社交廣告和以 Google 為代表的精準廣告,主要區別在什麼地方,前景如何?
※想社招進google,facebook,大體需要哪些準備哪些?
※google 搞Google Doodle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