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研發一款類似於P700花崗岩這樣的反艦導彈?

射程550-700千米,戰鬥部重750千克,有編隊作戰能力,自主電子對抗、機動飛行。最高速度2.5馬赫。

我覺得中國有這個研發能力


毛子研發這種變態是由於水面艦艇部隊無法與美帝航母戰鬥群正面對撼,就依靠超遠射程、數據逆天的反艦導彈來彌補。

中國明顯是要扮演美帝角色,玩航母戰鬥群,要這勞什子做甚?


花崗岩、玄武岩反艦導彈這類東西,表面上看射程遠、威力極大,實際上華而不實,且十分仰賴完善而龐大的反航母體系。

首先,P700花崗岩彈重7噸,蘇軍中只有大型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基洛夫級重型巡洋艦和庫茲涅佐夫級載機巡洋艦能夠攜帶,通用性基本沒有,其中在遠洋真正能夠對航母構成打擊突然性的還只有奧斯卡級。只有發展出上述類似的大型平台才有條件使用此類導彈,而有這個錢不如多造點神盾艦和彈道導彈核潛艇合適。

其次,由於對美軍航母戰鬥群反潛能力的忌憚,蘇軍潛艇基本只可能在最大射程邊緣使用導彈(換言之,如果蘇軍對自己的潛艇、戰機突防能力有信心,也就不用一味增大導彈射程了),這就給了美軍海上防空系統一定的反應時間,由於花崗岩明顯的紅外特徵和巨大體積帶來的雷達反射面積十分不利於隱蔽,非飽和攻擊不能突防,對於一個處於戰鬥狀態的航母戰鬥群(帶盾艦和F-14),蘇軍論證80到100枚導彈才能有效突防,要保證摧毀需要更多導彈。

再者,由於這類導彈超長的射程(500到550公里),平台的雷達或聲吶設備是無法為其進行中段制導的,只能依賴天基衛星探測和跟蹤以及數據鏈(使用大型電子偵察機制導有極大風險被艦載防空機擊落),在這方面的投入才是重中之重,這套系統的複雜程度甚至超過中國的東風21D反航母體系,事實上蘇聯直到冷戰結束都未能很好地維持「神話」衛星系統的運行。

蘇聯傾其所能最終也才發展出5個以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為核心的反航母戰鬥群,而美國當時僅現役大型航母就有15艘,為了這5個龐大的反航母戰鬥群蘇聯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已經違背了當初以小博大的初衷,可以說為了打敗一個魔鬼最終自己也走火入魔。

綜上,極差的平台通用性、單彈突防能力的缺陷導致的巨大數量需求、巨額的體系投入以及值得懷疑的效果是類花崗岩的(超)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不大可能再出現的原因。


DF-21D+DF-26不比這貨強多了么

另外DF-21D這東西最大的意義在於讓中國面對第一島鏈內水面目標,從「很大的優勢」變成了「確保絕對擊殺」。中國現有的遠洋偵測體系,覆蓋不了太遠,但是覆蓋第一島鏈以內顯然是沒有問題的。

以前的時候反航母作戰的流程是:

發現航母/遭到航母攻擊——保持監視戰役組織規劃——指揮調度攻擊機群集結——攻擊機群出擊——與艦載機交戰——攻擊

現在的流程則簡單多了:

發現航母/遭到航母攻擊——保持監視執行戰備值班任務的ASBM進入陣地——導彈發射

整個打擊鏈條縮短了一大截,響應時間大幅縮短,同時因為反導作戰的難度遠遠高於攔截攻擊機群,殺傷效能也大幅提高。

這個打擊鏈條甚至不需要導彈真的具有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的能力——因為在導彈落地之前,不管是我軍還是美軍都不可能知道導彈是不是真的能擊中目標。換句話說發射導彈與攻擊機群出擊可以同步進行——而對於宙斯盾來說,防空作戰和反導作戰卻不能同時進行,攔截大氣層內飛行器跟攔截彈道導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過程,工作在反導模式下的盾艦防空能力是0,這顯然給我方的攻擊機群創造了巨大的便利……


導彈只是打擊系統輸出的火力終端,就好比揍人的拳頭,但光有拳頭是揍不了人的,你得有眼睛盯著對手捕捉他的動作,得有大腦分析對手的動作,然後向拳頭下達指令告訴它往哪兒揍。眼睛就是天基偵查衛星,遠程電子偵查機,各種機載和艦載雷達,地面無線電監聽設施。大腦就是將天基、空基、海基各類平台、感測器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並下達指令的指揮中心,自動化指揮系統,只有這些都保障到位了,拳頭才能打到人。

而有了這些保障後,也可以有多種出拳的方式,遠程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是一種出拳,反艦彈道導彈也是一種出拳,只要能揍死對方就可以。

真正燒錢,投入巨大的是眼睛和大腦,從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遠程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同時發展才是對這套系統充分利用(前提是已經建立起這樣一套系統),它的建造和運行成本絕不低於航母戰鬥群,但用它對付航母戰鬥群卻是比航母戰鬥群高效得多的選擇。用航母對付航母的斗獸思維說難聽點是制杖,航母不是用來對付航母的。


現代戰爭是體系的對抗。

(自動重複3次)

強大的不是導彈,而是圍繞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建立起的體系,包括空天海一體的數據鏈和指揮系統,基洛夫褲子光榮現代奧斯卡ka28等等一大堆裝備。在這套體系中,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也是打雜的(如果它能建成的話)。

中國已經有了基於各類黨費的反航母體系,未來的目標是建立航母打擊群,並無建立這套系統的必要,因此也沒有必要研發相應的導彈。


除了戰鬥部重量我不太確定,你說的這幾條這貨通通都實現不了…


YJ-18


那我是不是該吹一吹王魚了啊……

AS-6王魚,蘇聯第二代重型反艦導彈,由圖22M掛載(每機兩枚),全彈重量5噸,最大射程600公里,末端速度2.5馬赫,半穿甲戰鬥部內有1000KGTNT裝葯。

不死鳥某種程度上就是被這玩意嚇出來的。


這貨不是單獨用的,要報障它,需要整套海洋監視體系和戰役戰術普查詳查體系,有了這套體系,我們的東風21丁就能準確的落到航母頭上(好像哪裡不對?)。

你看,沒花崗岩什麼事…


我們不是已經有更流弊的東風21、26(如果真的有的話)。

反艦導彈突防要麼看速度(你看的見我但你攔不住),要麼靠隱身(你看不見我,等你看到我也晚了),掠海飛行也好,隱身技術也好都算後者。

如果比速度,高彈道的花崗岩無論如何也比不過彈道導彈,比隱身,美國亞音速的隱身掠海導彈突防能力也不容小視。

目前就我們反艦導彈發展戰略看,比速度走彈道導彈末端機動路線+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比隱身,我們也在學米狄。花崗岩那種2M級搞彈道巡航導彈已經是落後的技術了。


「編隊作戰能力,自主電子對抗、機動飛行」

這些都是老毛子吹的……

我們是希望國最忠實的粉絲,豈會學這種缺乏美感的暴力手段……我們要發展的是航母戰鬥群……


700km射程是高彈道達到的 不實用

鷹擊12和cm400akg已經碾壓了p700的低空和高空彈道了


那玩意就是一個無人駕駛版米格21。。真得很難攔截么。。


了解行情嗎?蘇聯解體後,所謂的有編隊作戰能力,自主電子對抗、機動飛行都是瞎扯淡。冷戰期間嚇唬北約外加北約臆想出的性能。因為這三條到今天也實現不了。符合其他幾個性能的反艦導彈多少還是有的,外加我國的逆天黑科技——DF-21D,黃崗岩似的反艦導彈也就沒有呢存在的意義了。雖然我覺得DF-21D也是嚇唬北約用的。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整個紅海軍的反航母、反艦體系中最關鍵也是最脆弱的一環是那架要一直盯著航母戰鬥群的 Tu-16R/RM

本世紀10年代前後,要想用P700打航母,解放軍也得派架H6在美航母編隊邊上繞,且不說當時從未出過第一島鏈的解放軍各類H6部隊受不受得了,就是按照H6日夜監視的需要,到現在解放軍躍進西太的編隊從頻率上看也是不足的。

本世紀10年代之後,解放軍獲得了足以捕捉美航母的衛星科技之後,順手把反艦導彈的時速也加到了高超音速的DF21D、DF26……

P700正式在速度和射程上都落伍了


已經有了類似的導彈CX1,但是是作為外貿類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並不是做不出來,只是類似p700的雖然威力巨大,體型臃腫,超重,而且是液體導彈,發射前期準備工作過長,不適合現代戰爭。


老哥,中國的反艦導彈比P700大多了,凶多了。

DF21D這貨起碼七八噸吧。。。。。


因為中國有更好的


太大,船上裝不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海軍節張召忠教授在直播活動飆淚?
如果蘇聯沒有解體,那麼美軍現在會擁有哪些先進裝備?
如果發生戰爭的話,敵人會不會優先炸了三峽大壩?如果是,怎麼應對?
日本戰國時代的足輕都裝備有全套的盔甲嗎?
為什麼瓦雷利安人五千多年的時間都沒有去征服維斯特洛大陸?另外書中幾個主要角色年齡我覺得設定得太小了

TAG:軍事 | 科技 | 武器 | 國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