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傳言爆出我軍新型步槍,如果這是真的將有哪些特點?
聽說是給特種部隊用的。 看彈夾像是95用的。。不過槍托看起來像ACR或者sacr 整體外形像XM8
1X式單兵作戰綜合系統,曾被謠傳/戲稱為05式戰略步槍。最早出現在06年,以平均一年一次的頻率不斷出現再消失。以下搬運自強暴師姐。
其實步榴霰合一項目不只一種樣槍,不同外形的圖片,有些是屬於不同階段的樣槍及定型槍發生的變化,有些則是不同項目組的樣槍。例如09年在烏市警展上展出的圖片,據說就是競爭失敗的項目組把他們的樣品圖片拿出來看看有沒有其他感興趣的買家。
1X式單兵系統之所以稱為「步榴霰合一」,是因為它不只是像OICW那樣由小口徑自動步槍和小口徑高初速榴彈武器組成,其榴彈武器除了發射編程引信的空炸榴彈外,也能發射另一種編程引信的榴霰彈。這種榴霰彈其實就是把已經成熟的35mm高炮的AHEAD彈縮小成20mm口徑,其使用方式和空炸榴彈一樣,通過武器上的火控系統設定引爆距離後,把含有彈丸和二次發射葯的彈托發射出去,飛到設定的距離時,二次發射葯點燃,扇面噴射出許多彈丸。
目前的1X式單兵系統最意想不到的是它的榴彈部分竟然是手動裝填的單發武器。
根據各種資料推測,最初的原型樣機和OICW一樣是採用槍管長后座原理的,至少在09年的時候還是半自動。但大概在2011年左右就變成非自動武器,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過我個人猜測應該是技術上達不到要求,比如可能是重量不達標,或者是自動機後坐距離過長影響了武器尺寸從而影響人機工效吧。不過即使是手動裝填,但此時仍然是通過可拆卸的5發彈匣供彈。此時的全槍長為930mm,武器重(不含彈藥)為4.27kg。
為什麼最終定型時會把彈匣取消?據稱是根據部隊意見,改成單髮結構後既減輕了全槍重量,又提高了可靠性和人機功效,還方便選擇不同彈種適應戰場需求。
根據資料,20mm高速榴彈重85克,槍管長435mm,最大膛壓119兆帕,初速219m/s,打擊800米目標彈道高29.46米,射角7.02度,殺傷半徑約7.7米。這樣的彈道性能和OICW和XM25很是接近了。在模擬研究中,20mm編程引信的殺傷效率是極高。但XM25雖然在實驗室里的研究結果很好,可XM25已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實戰測試時,有些美軍士兵對其殺傷效果仍然有質疑。雖然編程引信榴彈的設計是在目標掩體的後方爆炸,使目標暴露於破片中,但25mm戰鬥部的破片數量小、尺寸小、初速低,致死殺傷範圍也比不上40mm榴彈的戰鬥部。根據阿富汗的實戰經驗,高速、彈道低伸的XM25的效率比彈道彎曲的40mm低速榴彈要高得多,而且射程也要遠得多,但即使這樣,也是要向目標連打幾發來確保徹底消滅目標。
而1X式單兵系統的高速榴彈也只有20mm,這樣的戰鬥部會比XM25的更小。取消了彈匣,在向目標補射或射擊多處目標時,射速會低很多。我只能懷疑參試的士兵是根據5公里越野得出「太重」的意見。雖說1X式單兵系統也有幾支帶到亞丁灣參與護航任務,但除非真的用來射擊過海盜的快艇,否則只靠射擊一堆木製靶板代表的集群目標,是不能準確表現出20mm榴彈的毀傷效果的。
至於方便更換彈種的問題,既然都已經從半自動改成手動裝填,其實也可以設計成類似於恩菲爾德步槍的彈匣隔斷器,必要時直接通過拋殼口裝填。編程引信榴彈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打擊躲起來的目標,而編程引信的榴霰彈適合打擊暴露的目標。在戰場上,躲在掩體後的目標佔了大多數。所以在單兵武器上使用這種榴霰彈雖然是「世界領先」,但卻不是這種武器的主要用途。
1X式單兵系統其實就是受OICW的影響而研製的,不過美國現在也是卡在輕型化小型化上了,特別是對20mm戰鬥部沒有信心,而把榴彈部分口徑擴大到25mm後,重量再度增加,所以最後才把榴彈部分獨立出來,研製了XM25。另外,OICW是陸地勇士系統的其中一個子系統,而OICW火控系統除了彈道計算和編程引信外,還有目標跟蹤、戰場信息收集等功能,並通過陸地勇士系統的通訊模塊實現單兵之間處理和分享這些信息,所以OICW並不只是一件點面結合武器那麼簡單。由於陸地勇士計劃放緩,因此OICW也沒有迫切的需要。而1X式單兵系統的火控系統除了彈道計算和編程引信外,還有沒有其他功能呢?還是僅僅只是一件武器呢?(據說是有的)
不過從技術儲備的角度說,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夠積累。不過無論現階段還是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內,1X式單兵系統是不會大批量裝備的,更談不上「淘汰95(某些網媒的評論如是說)」。
忍不住想吐個槽
不得不說,我軍在輕武器研製上還是圖樣圖森破,native的勁大。這和長久以來我軍在尖端武器上落後於人,輕武器研究與發展長期被放到次要甚至次次要地位,有一定的關係。曾記得哪一年來著,《兵器知識》雜誌上等了一篇一線步兵教官專門反映95式自動步槍缺點和問題的文章,大概就知乎上問題回答這麼大的字體,洋洋洒洒寫了十幾條,16開的大紙寫了將近兩頁半。問題多的沒法直視,從機械問題,設計不合理,結構缺陷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簡直活脫脫一設計失敗的反面典型。不難理解為何AK系列的步槍還在我軍大規模裝備。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設計局體制下的科研單位,思維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較深,雖然近些年所改公司的改制也在進行,但完全戒除舊體制僵化缺陷,還需要一些時間,尤其是制式輕武器這種依賴大規模國家訂單的領域。此外,科研方和一線軍人的溝通不暢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方面是科研人員搞不太清一線人員的需求和國家戰略的交集,另一方面是一線軍人的反饋難以到達科研人員的耳朵里。其次是軍工部門和軍方也是鬼畜的不行,為何95式在有這麼多問題的情況下得到了國家訂單?原本的試點為何沒有取得足夠的數據來修正這款槍械?這個問題曾經長久的困惑著我。現在我比較趨向於這是多方面失誤匯總的結果——可能,我是說可能,設計理念的不成熟,試點的不足,推廣的過於倉促,軍備採購的潛在腐敗,或者是莫中出於國情的妥協(比如成本),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一款爛槍。最次是國內軍工供貨商放水,大鍋飯軍需供應訂單是按件數收貨的,可能以次充好了就……有海外黨反饋消息回來說北方工業在北美海外版的95式做工比給國內軍方的還好,因為在外國太爛賣不出去還容易砸招牌……最後來說樓主提到的這把槍
應該就是13年年底14年年初首次流出官方資料的「05式戰略步槍」。網上還有圖,可以自己去搜。我實話我對這槍不抱什麼希望。看圖要是再想到什麼再更吧
想拿寫哪,業餘軍事迷,不同意見歡迎拍磚,有爭論才有進步但願有一天,能看到真正優秀的中國輕武器,在世界軍事的舞台上大放異彩讓我們共同期待那一天吧番外:感謝 @史呆龍的指正,以下這段由他提供題圖裡這個是這套系統里多種方案中的一種,還有基於95的等等好幾種設計,像OICW每年都有一個新樣子,這個和最初曝光的也有很大差別。誰也沒說提把和機瞄衝突,這高度也是為的就是方便使用機瞄,提把是順帶,以後條件可以了,就會改成現在AR系列以頂導軌為主的樣子。本來看到這年經貼沒什麼興趣的。。。
配合樓上強暴師姐的搬運一起看。
仔細看拉機柄和拋殼窗,題圖中的這套系統步槍部分是03突擊步槍。
握把上方那個拉機柄就是這套系統里手動裝填的「榴霰彈」部分。
帶火控的瞄準鏡下面有簡易的機械瞄具。
這是一套系統,不是一把步槍。
你可以把它當做山寨版的XM29 OICW,題圖裡面這套系統的03相當於XM29裡面的XM8。推薦閱讀:
※風清揚怎麼學會的獨孤九劍?
※如果二戰時期德國在本土進行完全的戰爭動員,並且最大程度減少武器生產過程中的浪費能否贏得戰爭?
※一款現代武器的研發流程是怎樣的?
※蛙人炸毀軍艦靠譜嗎?
※在古代中國戰爭中,刀是否比劍更有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