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看不懂怎麼辦?


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那其實是一門外語。


謝邀。

雖然我能文言文通讀,但事實上也只能看看歷史類散文類的而已,碰上賦體啊或專業性強一點的古文,也是磕磕絆絆,最可怕的是讀《尚書》,根本讀不通。

我自己想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語感,一個是辭彙量。假如你英語不好的,那你看文言文和看英語的感覺,其實是差不多的,反正就是一知半解,能看懂部分字詞,連起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所以,想要讀懂古文,只有兩個辦法,多讀背和多寫作。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方法,目標是訓練自己能做到文言文通讀,假如你想要的其實就是一個應急方法的話,我倒不是很推薦你去查古漢語詞典,畢竟,很多詞有多個含義,你可能自己也要去猜。

不如上網直接搜譯文吧。

不能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伐開森。


這種問題有什麼好問的,看不懂學。費這麼多話。13個問題中,一個回答「看《古代漢語》四冊」的都沒有,知乎現在什麼水平。


謝邀。非專業人士,古史愛好,曾古文愛好。

這個真沒有捷徑。

我以前做的呆辦法。先硬著頭皮通讀兩三遍;再花功夫,查字典和釋義,弄懂每個字詞段落的字面意思;再反覆通讀,直到明悟;如果實在不通,放個一段時間,回頭再查再讀。不說笑。

還有更狠更呆的做法。

首先查字典等,弄懂每個字的意思。

然後背誦全文,並手工抄七遍。七錄齋就是這麼來的。稍加溫習,可以保證一輩子不忘。這個太苦,自己畏難未嘗試。


在紙張發明和簡化以前,著書和保存尤其不易,所以古聖賢對每個字都極其講究,爭取能表達出更多的意思,而現代人呢,辭彙量相當豐富,寫東西和保存作品也方便,能盡量把意思用最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

正因為這古今差異,所以閱讀古文,首先最好了解作者所在的時代背景,人文環境,社會地位等等,這才能準確把握作者的一些用意和表達的角度

其次,最好逐字逐句,慢慢領會,多多誦讀,讀書萬遍,其義自現。

當然,在暫時摸不著頭腦的情況下,可以先借鑒別人的注釋或者翻譯,但是不要輕信,只把被人的注釋當參考,最終還是要有自己的見解。

學習古文用語習慣,學習古文寫作的習慣,多看多讀,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用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出的,或者發給我我幫你翻譯


個人認為

你需要去了解作者的一些觀點和立場以及時代背景。一般來說某一個作者在生命長河的某一個時期,身上所代表的精神特質是相對穩定的,這樣就可以大致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和表達手段。比如說辛棄疾希望報國的晚年時期,或是王勃的狂妄青年時期----來體會作者的心境感受。接下來就越來越容易理解了,一些修辭手法和句式手法也可以迎刃而解。

不過這是一種較高水平的「將心比心」方式,需要一定的培養和訓練。

以上


古文當中的常用詞的意思要記准哦~平時多看一些古裝劇培養興趣,和感覺 多讀一讀文言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我覺得你可能是高中語文,尤其是文言文沒學好。沒打好基礎。更嚴重的事,根本對古文沒興趣。


看不懂就要多看啊!!!你上小學的時候、剛開始也不會寫作文啊、但是寫個十幾年、寫著寫著不就會了么?古文同理。。。

課文中的好多通假字、詞類活用什麼的其實都有反覆出現。上課的話老師講重點、注意了!!!一定要划下來記住啊!!!

不知道適不適合你、總之我就是這麼做的!


古文看不懂,說明自己的古文知識積累太少啦!可以先看些淺顯易懂的,比如《笑林廣記》,看的多了就好了,即使有些字句不明白,上下一順也就差不多了。


把資治通鑒看一遍,你就無敵了


古文確實需要積累的,有些表達習慣跟現在大不一樣,尤其其中含有大量倒裝

只能一步步培養,讀多了,句式一出你就知道該按照什麼順序翻譯了。


瀉藥。我也很少看此類過於深奧的古文。一般來說,建議從譯文先讀一遍,再與原文對照,再查古漢語詞典,循序漸進。

學習學習,就是由淺入深來的。


學啊........

我是中國人—我是漢語小能手—我看古文沒問題—我去,這是什麼之乎者也?—看不懂古文怎麼辦?


謝邀。找權威的譯註本,如中華書局,上海古籍的。


硬著頭皮讀,那些特別深奧的古文(比如國文研究類、醫學專業類等)除非你是研究學者以外你就別去讀了,一般古文比如歷史類(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容齋隨筆等)、國文類(除去研究型體例)、小說類大抵都不是很難讀懂,對於一些不影響前後文內容的古文 字不要去深究,可以跳過或者使用聯想法,通常都能大概推測出意思來。其實九年義務教育學的古文知識讀我上面列舉的古文其實是可以的,至少讀懂是沒問題的。


謝邀

想偷懶就直接去網上找譯文。許多經典篇目都有譯文。

不想靠譯文的話就用字典多查。

前期會很累,這個沒辦法,只有靠多看。看得多了就不難懂了。


沒有考試目的的話,要麼查字典,要麼吃現成的翻譯。

至於古代漢語的學習,那就是又一個話題了。


古文不就一個字一個字的查么,我看易經的時候注釋寫了不知道多少。


推薦閱讀:

古人平時是怎樣用古漢語對話的?
古代人日常說話是說文言文嗎?
「出王游,衍昊天」是什麼意思?
《口技》這篇文章裡面的內容是真的么?
柳宗元的「譚中魚可百許頭」是病句嗎?

TAG:閱讀 | 中國歷史 | 文言文 | 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