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綜藝節目,嘉賓或演員跳舞時,鏡頭閃來閃去,幾乎沒有長鏡頭,好好的舞蹈欣賞不了?

現在一些綜藝節目,當嘉賓或演員跳舞時,攝像機鏡頭閃來閃去,幾乎沒有長鏡頭,好好的舞蹈欣賞不了,尤其是當嘉賓展現腿部動作時,鏡頭卻切到了上半身。而當嘉賓展現上身動作時,鏡頭卻切到臉部。不知是攝影師水平不夠,還是因為什麼特殊原因。


如果不是專業舞蹈學校出身的演員或者嘉賓,給長鏡頭還不如殺了他們,正面長鏡頭一鏡到底是最容易暴露各種缺陷的。萬一給他們伴舞的還是科班出身的,那嘉賓們的舞蹈就更難看了,你會想,這跳得是什麼玩意?!

生活學習中,如果你在班級里舞蹈好到算是前百分之十的,學習舞蹈中有錄像的話會發現你在一群人裡面跳得挺好看的,你的那些中上水平的那些同學們跳得也還不錯。但是如果讓你自己單獨跳一下,長鏡頭一給,就會發現自己跳舞時那些老師說過你做的不好看的動作到底有多不好看了,自己都能找出跳得過程中哪些地方動作沒做到位。萬一不幸你和老師同框,兩個人一起跳,那錄出來的你就像一隻醜小鴨,同樣的動作,哪怕老師覺得你練習時做到位了,一個呼吸感覺沒跟上,又廢了……

長鏡頭的手法拍整體效果或者靜態景物是很有意境的,但是拍單個人或者兩三個人的時候,被拍攝者的功力要到一定程度才行,不止是舞蹈方面,拍電影的時候長鏡頭也是很多演員不願意麵對的,功夫不夠深,駕馭不了。來會切鏡頭會讓人覺得眼花繚亂,看的暈自然發現缺點的概率也小很多。

其實個人很喜歡看長鏡頭拍的舞蹈視頻,也覺得舞蹈類綜藝節目應該這樣拍,但是能做到長鏡頭下看不出來毛病的舞者不算多,更別提那些玩票客串的嘉賓了……

話說央視三套的舞蹈世界裡拍舞蹈的攝像還挺好的(不是導播,不是導播,不是導播……),所以人家不是不知道怎麼拍,就看錶演者有沒有功力是讓攝像師拍好了。


我個人的欣賞觀點,類似小品,舞蹈這類的電視節目,就應該一鏡到底,或以此為基礎個別給特寫。這樣才能和真實的舞台接近。而電視的功能在於傳遞信息,這樣傳遞的信息才最客觀,觀眾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有人說電視有通過剪輯再創作的功能,那得有本子啊,你一現場直播,就靠導播現場切,能出什麼好東西?即使是錄播,你確定你比演員更了解作品嗎?誰給你胡亂剪切的勇氣?梁靜茹嗎?

以前看過一個韓國綜藝,是一個很前衛的燈光效果的舞蹈,然後被剪輯師剪了個稀碎。完全不知道人家跳了什麼。

其實韓國電視套路我是最詬病的,主要就是「假」,電視台權力太大,迷之自信,對於節目指手畫腳,美其名曰符合電視規律。說白了就是粉絲經濟,明星效應,所以的剪輯跟隨這個邏輯突出個人,忽視節目,不能,不願,不屑了解節目。而中國目前整個電視界從思想到方法都是韓流移植過來,其剪輯也就自然如此了。

本質上,就是電視台在藝術上的話語權壟斷,不尊重其他藝術類型。


最直接的原因:因為導播不是學舞蹈的。

我們有時候採用高清直播,信號是現場導播切的,我們負責解說。導播切成什麼樣的畫面,我們只能看著。我們也沒辦法,這不是一句兩句能溝通清楚的事情。

就比如說某賽,為了國標舞比賽現場效果,主辦方請了專業的韓國樂隊來現場演奏,氣氛特別好。導播可能也聽說了請韓國樂隊來,不容易,每支曲子都給樂隊幾個正面半身的鏡頭。

但!是!場上比賽的有國際級的選手,放著世界前幾名的選手不看,去看一個不知名的樂隊……也是沒辦法。

站在不懂舞蹈的角度,什麼熱鬧看什麼。導播有可能業務有很高的水平,但是不經常做舞蹈的項目。就算表演的人是專業的,360無死角不怕長鏡頭不怕一鏡到底,奈何圈外人不懂這個。

舞蹈普及任重道遠。


只要表演的歌手綵排的時候願意去自己把控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見,完全可以和攝像老師導播老師完美配合。只不過是大部分人都是表演完了事,不珍惜每一個舞台。沒有這個意識罷了。


1.舞者本身功底不夠,使得舞本身並沒有多大看點

2.攝像不熟悉這支舞,不知道重點在那兒

3.攝像炫技,想通過拍攝手法的多樣性體現舞蹈的動態感

4.後期編輯追求娛樂效果或畫面效果

我能想到的就這麼點了,畢竟不像舞室拍課堂視頻或作品視頻一樣以舞蹈為主,大部分綜藝或舞台是以明星為主,以節目娛樂性為主,主次不同,專業性不同,也就不能要求別人綜藝的拍攝和後期能把舞蹈拍的像舞室作品一樣了。

不過我也真的是很不喜歡我愛豆跳舞的時候畫面飛來飛去,忘攝影大哥後期大觸們周知


推薦閱讀:

桃源戀歌是否如號稱那般為「中國風」?以及它是否會攜極樂凈土的熱度再次血洗b站?
現代舞和當代舞的區別是什麼?
如何評價世界著名芭蕾舞劇《胡桃夾子》里的中國舞?
跳舞零基礎的人想學宅舞的話該怎麼練呢?
什麼群舞適合兩個男生和25個女生跳?

TAG:攝影師 | 綜藝節目 | 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