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問大家都是怎麼找套磁對象的?

就是直接在每個department的Faculty頁面找嗎? 以及怎麼找合適的paper,快速讀paper呢? 感覺今年申請來不及了,有點慌~


謝邀~~

關於套磁,其實蠻多學生都來問過問題的,總結起來,主要是兩個方面:

  1. 不知道怎麼找合適的套磁對象
  2. 找到合適的對象不知道怎麼開撩

先說下怎麼找合適的套磁對象?

「套磁」是北京方言,意為套近乎、拉攏關係。在留學申請過程中,套磁是指申請者通過email和對方學校教授聯繫,創造並維繫私人關係,從而提高自己被錄取的可能性甚至爭取獎學金。

在套磁對象的選擇上,一般以教授為主,學校里的教授分為以下幾種:

  • Professor(教授):

Faculty中的Senior,一般「工齡」10年以上,培育過大量學生,也必定收到過大量的套磁信,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招生習慣。如果Professor對學生感興趣,很快就會回信,如果遲遲不回,極有可能沒戲。

  •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

Faculty中已經拿到Tenure但還沒有到達教授Level的人,處事靈活,要求也高,招生時非常謹慎,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科研經費,Funding好時可能好幾個項目並行,Paper產出率 極為可觀,但也可能遭遇經費問題導致無力招生。

  •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

幾乎所有的Faculty進入Academia後都會經歷5年以上的AP時期,這段時間不是終身教職,因此AP們科研壓力都很大。但是他們一般都有啟動資金(可能多達$3,000,000),加上課題組規模小又時間短,沒有形成固定招生習慣,因此套磁回復率相對較高。

  • Research/Lecturer Assistant Professor:

非Tenure Track,嚴格來說類似Postdoc,可能有長期或者短期Contract。

  • XXXX(奇怪title) Professor:

譬如Coca Cola Professor這種就是超級大牛,類似於院士。

  • Adjunct Professor:

一般是掛在該院系的教授,但是沒有決策權。

一般而言,Assistant Professor 急於搭建自己的實驗室,招兵買馬,所以對學生的需求可能更大。另一方面,系裡可能都會考慮到AP一開始沒有學生,所以在一開始都會給AP招幾個學生。至於Professor,無論是實驗室運轉還是招生數量都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情況,很可能都是一兩年才招1個新學生。具體取決於實驗室目前是否飽和,是否有項目更新等客觀問題。Asso Professor 則介於兩者之間。申請季套磁時,建議排序為:招過本校學生的Professor&>AP&>Professor&>Asso Professor,另外可以優先考慮華人教授(偏好招中國學生)和負責當年項目招生的教授(這個很難知道誰在 Committee Board里,可以通過別的渠道打聽)。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雖然 Adjunct Professor 也可以套,但是其給的口頭 offer 不甚可靠。之前就有小夥伴被Adjunct Professor給了口頭Offer,然後他就只申請了那一個學校。最後等了3個月申請季過去了,卻是Offer變拒信。

有了對title的認知,接下來就說下怎麼找信息吧。當你對專業領域有一定的認識,且知道自己今後可能的科研興趣所在的時候,就可以儘早開始找套磁對象了。

舉例:

我們這裡假設有一個18fall申請的學生小A,想申Harvard的生物工程的Ph.D.。

首先,小A打開Bioengineering的Faculty主頁,逐一點進各個教授的Profile Page看他們的學術生涯經歷簡介和研究興趣,關於課題組正在進行的項目可以在Lab主頁的Research下看到,另外組裡的成員也可以從Group Members里看到。有的教授也會把自己的招生需求放在Positions或News下,小A應該留意關注一下該課題組是否有Ph.D. students的招生需求。

當小A認真地看完了教授們的研究主頁,對於整個Department的科研也有了一個粗略的了解,並且能篩選出自己很有興趣的3~5個老闆(注意:當看完一個Department所有Faculty的實驗室主頁後,如果有意向的老闆只有2個以下,應當考慮把該校設為備選甚至放棄,因為這種情況下申請者的選擇餘地很小,即便 拿到錄取能進心儀實驗室的概率也不大)。

在這些小A有興趣的導師中,結合我們之前推薦的順序(注意僅做參考,而非絕對的優先套磁順序),小A選擇1~2個進行套磁(建議不要同時套磁兩個導師,不過可以同時進行調研準備,如果第一個導師遲遲不回郵件,可以嘗試一下第二個導師)。

怎麼寫出撩人/個性化的套磁信?

其實一直鼓勵小夥伴們套磁,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一旦套成功的話確實對錄取幫助很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套磁本身就對你的申請之路很有幫助。因為在與導師的聯繫過程中,你對自己也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定位,逐漸找到自己真正的科研興趣所在,意識到與自己實力匹配的學校檔次;並且在科研套的過程中,你也是一直在學習,逐漸搭建對Program乃至專業的認知框架。

下面就說下找好了對象之後,科研套要如何下手吧。

首先,在給心儀導師發出套磁信之前,應該多多研究導師最近發的Paper和實驗室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查文獻途徑是Google Scholar,輸入導師的名字後,如果新頁面首行出現User Profiles,說明你搜索的導師已經通過院校的官方郵箱進行了學術認證(大多數教授都會建立自己的Profile)。點擊進入導師的Profile主頁,就可以從引用率「Cited by」和發表時間「Year」按序排列,從而很清楚地看到導師在其學術生涯發表的所有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最近一兩年的文章並沒有在導師的主頁出現,因為可能這些文章處於Accepted但是還沒有正式出版的狀態,因此在谷歌學術主頁上沒有更新;

另外就是右側的Citation Indices可以量化教授在學術界的科研實力和文章影響力,引用率Citation高固然表示文章被引次數多,質量高,但也存在著一個組裡反覆引用自己文章以提高引用率的小概率事件,多讀幾篇就能發現是否存在這類問題。h指數是指一個人在其所有學術文章中有N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N次,這個N即為他的h指數,例如美國耶魯大學免疫學佳理查德?弗萊沃發表的900篇文章中,有107篇被引用了107次以上,他的H指數就是107;而i10指數則是指被引用超過10次的文章數目,這兩個指標常被用來評價導師學術文章質量的高低(都是越高越好)。

照上面的方法,我們找到了論文,那麼然後呢?

接著舉例,引用前文小A的人設:

這裡小A鎖定了該導師去年發在PNAS一篇文章,並下載了準備好好拜讀一下,以準備後續的套磁。拿到一篇學術論文,最值得關注的是論文的題目、摘要和發表期刊的類別及影響因子。

例如這裡的PNAS期刊,全稱為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內容涉及生物、物理和社會科學等多方面,首先我們查詢一下它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常用的兩種方式,最直接粗暴的是直接Google「PNAS Impact Factor」,在首欄就能看到2015年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9.423(這裡大家奇怪了,為什麼不是最新的影響的因子呢?別急我們換另一種方法);或者我們登陸MedSci網查詢,在這個網站上可以看到十分詳細的IF解讀,還包括年文章數、投稿參考等,IF越高的期刊,其刊登的文章質量往往更高,有的專業像CS等,學科更新進展較快,因此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的文章往往被認為是質量很高的paper。

當paper的題目、摘要等都符合我們的閱讀興趣,且期刊質量較高時,說明這是一篇有必要閱讀下去的科研好文,那麼接下來該如何進行呢?

一般來說,一篇健全的文章大多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 Introduction:What problem was studied?
  • Methods and Material:How was the problem studied?
  • Results.:What were the findings?
  •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What do these findings mean?

我建議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入手:

1. 看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是我們在未下載之前最先且免費看到的內容,在這裡它會說明研究的目的性,簡要介紹下研究方法及結果,顯示出結論,此時看完摘要,我們就會對該篇文章的框架及研究意義,是否為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已有定論。

2. 看結論:閱讀了摘要,接下來我們暫不看方法和材料,直奔結果,這裡包括了圖、表、圖例,根據注釋和說明初步對實驗結果有了判定,並猜想一下作者意圖和結論,帶著這些問題再回過頭詳細閱讀,看看能否與作者共鳴,有沒有思想偏異。

3. 看討論:討論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這可謂思想的彙集,腦洞大開的關鍵處,把握全局、總結了最新科研動向,明確熱點與盲區,對他人今後的實驗指導意義重大。作為一個Ph.D.申請者,如果能從討論部分激起興趣或引起共鳴,也能作為後期套磁的基礎。

4. 看實驗方法和設計細節:作為一個學生,小A很可能對文章中涉及的實驗方法都不熟悉,但這並不影響小A學習這個Project中的科研方法,遇到陌生的實驗技術名詞,可以跳出文章進行查閱學習,實驗設計上存在質疑可以與現有的導師討論,甚至可以發Email「騷擾」文章的第一作者。

5. 閱讀更多的相似文章,進行總結和知識框架的搭建。

【一些可以參考的源】:

  1. 給新人的一點文獻調研經驗
  2. 如何快速略讀大量paper?
  3. 如何快速研究透一篇 Paper 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 讀論文如何高效做筆記?
  5. 看paper用什麼方式做筆記最有效率?
  6. 如何高效閱讀文獻?我們詢問了Science主編和9位國外大咖學霸

當小A閱讀了3~5篇目標教授近期發表的paper,並對其科研方向有了一個大概的把握後,就可以開始考慮發出誠意滿滿的套磁信了。

在發出這封套磁信前,小A需要想清楚的問題有:

  • 我喜歡這位教授的科研方向嗎?
  • 我對他的科研方向了解多少?
  • 我之前的科研背景和他的科研方向有聯繫嗎(Match與否)?如果沒有,可以建立聯繫嗎?
  • 在他這個科研方向,我想要在哪些科學問題上深入?這些工作和我的興趣是否相符?

如果在閱讀了相關文獻,自學了解了導師的科研課題,並能夠自答以上問題,認為自己應該努力試試套磁這位老闆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寫套磁信了。

一般的套磁信結構如下:

  • 自我介紹:姓名,申請背景學校學位or導師(如果是業內大牛,對方有可能認識的話應該提),想申請的Program
  • 表示自己對教授Research方向的興趣,為什麼感興趣,讀了哪些Paper,希望自己加入到課題組後繼續研究的方向(表明寫套磁信的目的)
  • 描述一下自己的科研背景,展示優勢(推銷自己),通過Experience展示為什麼自己是一個Qualified的候選人,是否和教授的工作相Match
  • 問教授是否有招生意願?請問是否可以當導師?
  • 最後可以附上自己的CV

誤區:

在進行學術套磁時,需要走出的誤區是:時刻要牢記教授已經在領域內研究了很多年,而我們只是略懂皮毛,因此千萬不要為了「問問題」而問一些膚淺甚至明顯錯誤的學術問題,更不要隨意對教授的工作提出質疑。套磁前我們讀paper不是為了去質疑教授的學術嚴謹,而是為了加深自己對該領域的理解,從而在發出套磁信時更有針對性和底氣。

在發出套磁信後,耐心等待3天(有的教授非常忙,不一定能及時查看未知來源的郵件),看是否能得到回復。一般來說,套磁的回復率在10%~20%是正常的,是否能得到回復(不論是積極回復還是拒絕)也與教授的習慣有關,有的教授能做到有問必回,而有的教授可能陌生髮件人的郵件從來不回。因此如果教授遲遲不回復套磁信,也不必過於沮喪,申請季是漫長的,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便是了。如果能取得教授的積極回復,就是最好的了,這時我們也需要針對教授回復的具體內容迅速回應。


謝邀。

直接再faculty頁面里找,每個教授都有 Research field 這一項,找你感興趣的方向,直接寫郵件過去。人家的文章有時間可以讀一下,沒時間就不要讀了,性價比太低。具體怎麼操作,可以看這篇回答。

騰衝:申請國外PhD的時候如何與教授套磁?


找對象也需要套磁的嗎?建議交給紅娘大媽們發揮


邀請我兩次?Anyways, 現在開始套瓷肯定是比較晚了。

首先弄清楚什麼不要做:不要讓套瓷信變成模版化的垃圾郵件,也就是說你也許把相同的郵件群發給1000 個教授。看到這樣的郵件,教授憑什麼回復呢?更別說看你的簡歷了。有的學生甚至連標題都懶得改一下,統一規格「dear professor」,郵件裡面也沒提及教授的研究和目前從事的項目。這樣的郵件,哪怕你在信中表達多麼想和教授一起工作,多麼想跟他學習,自己能夠多麼

勤奮,多麼能熬夜,教授根本不會鳥這樣的套瓷信。善良的教授看到這樣的信也許會回一個學校網站,說有問題去查網站信息。但是,問題是,如果你發了這樣一封 信之後再去查這個教授做了什麼也來不及了,因為在這個教授眼中你已經是個loser。

下面來說應該做什麼。如果你真的很想和某位教授套瓷,首先去查這位教授的研究領域:他/她做過什麼研究,目前正在做什麼研究。細節越多越好。然後,如果你在該領域沒有什麼經驗,get

some。讀一些目標教授的期刊論文以及其他教授相關的論文,自己先想一想,研究研究,思考一下自己能夠在這個領域做什麼,能夠為這位教授做什麼,以及你能從中收穫什麼。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後,就可以開始給教授寫信了。

寫信的時候要注意,Keep it short and sweet.但是如果你寫的東西類似於"I"m a student in my X year of Y university. I"m interested in your work on X (be specific) and would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it. Can you suggest the best way to do that?" 教授會把它扔進垃圾箱去。因為這樣的信教授收的太多了。你最起碼要問一到兩個具體的問題。這樣做首先顯得你確實做了功課,其次教授也有的回。否則這種「希望您能給點建議」的問題實在太寬泛了,教授無從下手。

至於是否要附帶簡歷和cover letter,這個看情況。因為有些學校的郵箱系統會自動把帶有附件的不明發件人郵件定為垃圾郵件,這樣你的郵件可能永遠不會被教授看到。

教授是否回信取決於以下幾種情況:教授有多忙,你有多優秀,你的英語表達能力,你有多麼想為這個教授工作。關於套瓷的時間線,建議越早開始越好。這樣你就有更多時間和教授熟絡起來,教授對你的印象更深。如果申請旺季開始,所有人都開始套瓷,你就會消失在茫茫套瓷大軍中。最後切記:套瓷並不能保證錄取。哪怕教授很喜歡你,如果她/他當時沒有項目資金再多雇一個人,或者出現了更好的候選人,你就沒戲了。但是,就算沒跟這個教授,最起碼交了一個業內的朋友,也許他/她能推薦你到其他教授那裡,也許日後能幫上你也說不定。


學校里的教授分為以下幾種:

1.Professor 教授:年紀一般比較大,經歷的套辭信也是多如牛毛,而且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招生習慣,一般如果他對你感興趣的話,一天之類就會回信,在這種情況下,你希望很大。如果他遲遲不回的話,就代表你基本沒有戲了,乾脆的很。

2.Associate

Professor 副教授:處世靈活,要求又高,當然這類型的教授水平也是很高的,自我表現得宜是關鍵。

3.Assistant

Professor 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一般都有啟動資金,需要人幹活,而且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招生習慣,所以套助理教授成功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

4.Affiliated

Professor:這一類型的教授是已經轉到別的學校去了,但學生沒畢業又不跟著走,因此只是掛個名,不招生。

5.Emeritus

Professor 名譽教授:已退休,不招生。

剔除4和5之後,建議套辭排序:招過本校學生的教授&>助理教授 &>老教授&>副教授

通過查找教授論文來進行套磁

套磁目的,就是要說服教授:我的研究背景和你很相關,我對你的項目有一些見解,我的成績、英語以及各方面條件什麼的也都不錯,如果你明年招人,我是你很合適的人選。

論文是最能反映一個教授研究動態的東西之一。誠然教授的主頁上會列出自己的recent

publication、research

projects,好一些的會更新至16年,甚至直接寫明什麼項目有opening。但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很多教授的主頁看起來都n年沒更新了,組員照片還是15年的,最新的論文還是15年的。但這是不是就說明此人已經封刀挂帥退隱江湖了呢?未必。資料庫里一查才發現,2個月前還剛有一篇paper

available online呢,還很符合自己的口味。於是感嘆一聲:多好的教授,差點溜了。

還要說明一點的是教授主頁上的方向可能會和論文有偏差,這大概也是實效性的問題。Things

change, people change,沒準哪天教授對某個方向失去了興趣和耐心,就轉而研究其它的方向,這時候就不要傻傻的對教授已經扔下三四年的東西「感興趣」了。當然前後的變化一般也不會是180度大轉彎,總會有些相關性的。


北京人一臉懵逼


面壁思考一下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方向,畢竟接下來好幾年都要在這個方向里不慎重一點接下來很難過的。然後看看老闆最近招不招人,招的人都什麼樣的,學生是不是都能正常畢業等等...你就會發現其實一個學校也沒幾個人可以選了


謝邀。

申請博士的話套磁還是比較重要的環節,因為它可以讓你在申請前對學校、學院、項目以及教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並且也對你是否可以申請這個項目跟這個教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是自己申請的話,那也只有去官網上面一個個找了,首先要選中你的major,然後一般都會有PHD這一項,然後再進去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找,要看具體的description,看看教授研究的方向是不是你所學或者所感興趣的,如果是的就都統一記下來,然後每個發郵件過去問。

至於如何發套磁信那就要分成幾個大方面,一是說明來意,一定要謙虛謹慎,同時也要言簡意賅,不要大段冗長地去介紹自己或者介紹自己的成就,突出重點地簡單介紹自己即可。二是對教授表達敬仰,更重要的是要表達了解。你必須要對這個教授有一個了解才行,至少要讀過他發表過的一篇文章,最好也可以就這個文章中的一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想。最後大概就是自我推銷部分了,畢竟博士這個既研究學習,也算是在工作,所以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你要表明你可以為教授做些什麼,或者你能對他所研究的領域貢獻什麼,還有就是你的工作態度會是如何。總之就是不要太多廢話,盡量精簡就能把自己的意思都表達清楚,這也是一種能力。

大概就是這些,希望有幫到你。


推薦閱讀:

從中國的普通二本大學轉學到美國讀大學有什麼利弊 人生會有一個質的提升嗎?
申請美國大學時,怎樣的課外活動經歷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會比較出彩?
三本留德學醫?
去美國讀MBA,如果未來打算留美的話,學校排名有多重要?50外、100外的學校有讀的必要嗎?

TAG:留學申請 | 留學美國 | 套磁 | 北美P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