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方面,日本是不是比美國更強?
比如學術科研儀器,工業用零部件,日常生活消費品等。
歡迎業內人士分享見聞。另外......沉默是金,各路吹子,明白否?
匠人精神幾乎是太君國民性的一部分,所以你會發現太君的工業優勢,大多都是建立在匠人精神能發揮作用的領域。
匠人精神的實質,就是永無休止的做量變性質的改善,但很難做質變性質的革新。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在那些可以用死鑽牛角尖方式來追求精益求精的工業領域,地球人幾乎都不是太君的對手。
太君所擅長生產的產品,在基礎技術層面很少有自己原創的,但太君憑著原材料純度更高或配比更優,或者結構更優化,或者加工精度更高,或者工藝控制更精確等量變改善措施,最終就獲得了產品競爭優勢。
舉一些例子,很多國家能生產汽車,但沒有哪個國家對車的質量控制能追上豐田。鎳氫充電電池的原理結構都很簡單,很多國家也都能生產,但日本三洋電池才是其中的王者。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能生產碳纖維,但日本生產的才是性能最高質量最好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匠人精神成就了日本的競爭優勢,同樣也限制了日本的競爭優勢。比如說日本最先搞出了高清彩電制式,已經完全實用化了,並想要稱霸全世界彩電市場,但這個高清彩電制式和老模擬彩電制式沒有什麼質的變化,也是模擬信號傳輸的。悲劇的是美帝後發制人,搞出了顛覆性的數字高清制式。現在年輕人恐怕都不知道日本的模擬制式高清,只知道美帝搞出的1080P。
所以太君最不怕哪些國家?那些沒有顛覆性科技創新能力的小國,想和太君拼鑽牛角尖的能力?他們還嫩得很。太君最怕哪些國家?那些有顛覆性創新能力的大國,自己鑽牛角尖鑽出來的精品,可能一下子就被對方的顛覆式創新給廢掉了。
綜上所述,太君和美帝的工業實力對比,如果在相對成熟的行業,太君會讓美帝吃癟,比如美國的三大汽車廠中的通用汽車就差點被太君逼破產。但前沿性的領域,美帝那就遙遙領先了。製造業大體上算是相對成熟的行業吧,所以日本相對佔優但也不絕對。美帝如果又搞出什麼黑科技來,就不好說了。
但匠人精神只能在和平年代發揮優勢,在戰爭年代發揮不了優勢。原因是戰爭年代裡不光武器裝備是消耗品,連重要的工廠和工匠也都是消耗品。用匠人精神造出來的武器裝備,肯定不如粗糙一點的武器裝備更容易爆產能。另外過於精密的生產設施和匠人本身,一旦損失了幾乎沒法迅速補充,更不要談快速複製。我相信日本人經歷過二戰後,也明白匠人精神是自身戰爭潛力的主要瓶頸之一,所以沒心氣再發動一次太平洋戰爭了。
有種說法:美帝是高科技,德國日本只是中科技。中國呢,大概是高低科技混合體。
日本能造f22嗎?能造登月艙嗎?能造量子計算機嗎?日本人的日用品做的不錯,美國爸爸用的很爽
日本人很擅長精細化製造和管理。
但是不太擅長研發,而且在營銷和人才管理上沒有美國靈活。
所以製造業跟美帝還是差多了。
一等品美國造。
x37b太空梭,b2隱形轟炸機,德爾塔重型運載火箭,f135、f119發動機,朱姆沃爾特驅逐艦,俄亥俄級核潛艇,三叉戟潛射導彈。機遇號,勇氣號,好奇號火星車,幾個月的設計壽命,一跑十幾年還在正常工作。以上的東西,幾乎都是美國獨有的。
波音客機,哈勃望遠鏡,最牛叉的五代機,量子計算機,世界上最多最早的超級計算機,intel/IBM/cisco/nvidia/apple這些無與倫比的高技術公司。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tencor。知道的不多。大家補充。美國被黑慘了,其實現在的世界格局是美帝第一,中英法德意日互有短長排第二梯隊,其它的就算了
就目前來說,美國吊打全世界,日本在製造業的某些方面比較強。但這個強是因為美國不需要在這方面投入精力,不代表製造能力弱,有現成的為什不買呢。在高精尖領域,如空間探索,互聯網,生物工程,新能源方面美國還是領先。不過日本的機器人比美國強。
謝邀,我從自身從業行業角度來說下吧,也算拋磚引玉。本人從事第三方食品檢測,實驗室的幾乎所有大型的檢測設備幾乎全是美國產的。一台大型儀器最起碼300萬(個頭挺小的設備),幾乎處於壟斷地位。現在國家重視食品安全,很多食品國家標準,儀器公司都扮演者重要角色,國家部門同樣也是採購老美儀器。錢真是賺的不要太容易。據說人家業務員出差不允許坐速度慢的車,直接打車。而日本在這種高精尖儀器設備上總體上還是距離老美有差距的,老美的矽谷高科技信息產業那是需要強大技術支撐的,一大批的高通,英特爾,德州儀器等等,這些都是實打實需要金錢以及時間來燒的,遠非造好幾代汽車可比。做個比喻的話就是日本是個理科的課代表,美國就是各科都很吊的班長,只不過近期班長忙裡班級事務有些簡單的作業懶的做罷了!
結論:各有所長
1二戰前,日本的製造業是落後於美國的,二者的製造水平和規模也不是一個檔次的。
2二戰後後,日本在美國扶持下製造業得以恢復,美國也將部分製造業遷移到日本,並轉讓相關技術和管理經驗(泰勒管理學,催生日後精益管理),得益於日本二戰後經濟復甦,民眾消費能力回升,刺激製造業,船舶、汽車、微電子、機械等製造業發展,日本民族特性+先進管理技術+美國產業轉移扶持+低勞動成本等因素,製造業開始騰飛,60年代開始進軍美國市場(典型代表索尼電子)。從70年代開始,日本的製造業開始進入輝煌階段,在民用電子產品、汽車、船舶等製造業領域先後趕超或持平美國,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在航空航天製造領域、高端機械設備領域是遠強於日本的,總結下雙方的特點:
美國:民用領域製造業大部分衰退,尤其是集中在中低端製造業領域,但高端的航空航天領域、微電子等領域製造業,仍然保持著很強大的水平。
日本:民用領域製造業突飛猛進,部分開始強於美國,微電子、機械、汽車、船舶等製造業開始,而且日本的製造業有個很大特點,就是製造業和銀行緊密結合,製造企業的生產設備等資金來源都來自於銀行貸款。
3 90年代後,美國的信息技術革命開啟,高端微電子製造業開始迅
美帝是地球上製造業最強一哥,比德日強的不是一點點。
推薦閱讀:
※國產家電品牌的真正實力怎麼樣?
※如何看待日本鋼企神戶制鋼長期造假事件?
※有些十萬左右的車都號稱真皮座椅,想問一下這個真的是真皮嗎。感覺這個價位的不太可能用真皮。?
※採礦業在國外屬於第一產業,在國內屬於第二產業,為何我國三大產業的劃分和國外不同?
※這些年國家一直在說技工荒,實際情況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