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樂視賈躍亭發文停止燒錢擴張和自願領取 1 元年薪?
樂視控股 CEO 賈躍亭今日發布全員信,反思公司節奏過快,稱近幾個月供應鏈壓力驟增,加上一貫伴隨 LeEco 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同時,賈躍亭稱樂視準備停止燒錢擴張,並願意領取 1 元年薪。(相關:賈躍亭全員信反思節奏過快:告別燒錢擴張 自願領 1 元年薪[ 來源IT思維網 ])。
怎麼看待賈躍亭做出的這個決定,以及對樂視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樂視的「生態化反」模式遇到了什麼問題?最終命運會如何?
賈總的信寫的很長,特別長。總結一下:
1,外界說我們沒錢了,拖欠供應商貨款,這個是真的。
2,燒錢砸用戶數的做法我們做不動了,全面叫停。
3,樂視還是很牛的棒棒噠,電視很厲害手機也很厲害樂視網也很厲害你們一定要相信。
4,樂視汽車我以後不投錢了。
5,樂視網股價暴跌讓我很頭疼,我宣布以後我賈總會親政樂視網上市公司,計劃將樂視影業注入樂視網,還有好多利好舉措啊,請股民們一定要看好樂視網的股票快買啊!
6,說了這麼多,我宣布組織結構要重新調整,什麼?你問是不是要裁員?調整,怎麼能說成是裁員呢,這是進化,是組織結構生態化反!樂視什麼問題多看看知乎幾乎都明白了。
順便說一句,今年樂視半年報有一筆32億的收入,收入來源是樂視今年3月成立的新關聯公司,這公司就在樂視總部的9層,以前是樂視一個部門。但是這部門32億的支出根據規定並不用出現在財報上,也就是說總表賬面上莫名其妙多了32億收入。我懷疑是不是財報數字不好馬上拆一個部門變成公司給總公司送錢。
樂視也是作死,國內公關做得好被人罵也不當回事兒,覺得自己牛了跑到美國開發布會,結果讓美國媒體唱空了,人家不吃這一套。爽了吧現在。
別的不說了,祝樂視改革順利。
哎呀我好怕,公關來公關我怎麼辦啊,要多少錢合適?(。?`ω′?)我要匿名謝邀。
在中國,外行砸一大筆錢做手機勉強還算是正經生意,但是砸一大筆錢做電動車一定是收智商稅。中國基本上具備了做手機的產業鏈上大部分技能點,重金挖人不難。
但是中國整明白了怎麼造汽車了么?汽車不是外行可以玩的。樂視做車,說白了就是個龐氏騙局,俗稱傳銷,
二級市場定向增發的錢很好騙的。你們還記得巴鐵么?樂視的車和巴鐵沒什麼區別。
這種廠,早死早投胎。幾點看法:關於樂視資金鏈斷裂危機
文/秋源俊二
1、目前樂視牆還未倒,各路媒體人已經磨刀霍霍了,吃瓜觀眾也是擺好了凳子,準備看戲。眾人齊推,似乎只差最後一根稻草。樂視微博上,偽造的雷軍聊天截圖瘋傳和改編,更加印證了這股「風聲鶴唳」的市場跡象。2、大眾對樂視的認識,更多停留在盲目擴張、多元化、缺乏穩點利潤點的印象中。一句話,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了。而賈躍亭是一個學財務出身的人,一邊在資本市場上長歌袖舞,一邊也是打各種政策插邊球,對大眾媒體的利用,也是遊刃有餘。說他沒有意識到現金流危機,只知道all-in 投入,紅了眼的賭徒,不是很恰當。
3、賈躍亭的自信,或者說盲目,來自於錯誤的理念。他在昨天的反思中談到:「我一直認為資金不是問題,只要你把戰略足夠地前瞻、足夠的領先,產品足夠顛覆,有足夠的用戶價值,只要你的組織能力足夠強,只要能把事做出來,資金自然會追隨而來的。」
他認為資金會追隨著戰略,這種思維方式,不能直接說錯。回過頭,我們看看當年德隆那一套「產業整合」理念、陳天橋那套「網路迪斯尼」理論,今天實現的他們當初夢想的是郭廣昌的復星、王健林的萬達。這其實就說明一個問題,戰略的先進性和可實現性,是兩碼事。
4、具體談一下業務本身。我們看到復星實現了當年德隆「產業整合」的想法,是因為郭廣昌深耕大陸市場多年,起家投資的是鋼鐵和房地產以及醫藥。前兩者,伴隨著房地產行業,在2000——2014年黃金十五年,復星是站在風口上。
萬達目前布局電影文化產業,買遍全球,那是建立在萬達地產的底子上,每年200億元房地產租金收入上,收購電影公司、組建文化產業,客觀形成「迪斯尼」的雛形,這是各方面條件到位了,才水到渠成的一個事。反觀樂視,缺乏穩定現金流(樂視網處在盈虧平衡邊緣)、基業稚嫩(各板塊每一個是行業第一的),積累匱乏(造車技術空白),即便戰略何等優秀,何等前瞻,四面出擊,有多少死多少。5、在我們這個國度,從來不缺乏戰略高手,有資格談論生態的就兩家。即便馬雲、馬化騰這樣人物,也遵循者最基本的事物發展邏輯。
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支付寶——螞蟻金服——DT雲;騰訊走的是QQ——QQ增值業務——遊戲——微信——連接一切;生態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隨著業務形態的開展,逐漸顯露出來的。一開始就謀求生態、尋求化反、刻意閉環,最後只能是適得其反。6、樂視的問題,和90年代的巨人,較為相似。
史玉柱當年疲於應付資金拆借,將腦黃金、漢卡等項目的錢,閃轉騰落到造72層巨人大廈。隨著保健品行業的競逐漸激烈競爭,迅速衰敗,最後敗走麥城。
樂視造手機,本來資金沒什麼問題。但爆出「欠供應商款項」,應該是把樂視手機的短期營運資金,挪用到了造汽車上這種長期投資的研發上。財務裡面有一個概念叫「短貸長投」必死,那麼這裡樂視就是「短期營運資金」挪用於「長期項目研發」,拆東牆補西牆,手機供應鏈資金必定會爆發。營運資金這筆錢,動不得,不能用於長期投資。巨人當年的坑,賈躍亭又一從新走了一遍。7、樂視還遠沒到最困難的時候,資金鏈問題,砍掉業務板塊,及時止損退出即可。蘋果都放棄了造電動車,樂視有何不可?
對於樂視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這麼一個強勢自信的創始人,打心底承認自己在樂視汽車上的錯誤。這是一道魔鬼,估計沒有幾個創始人趟得過去。樂視汽車項目,或許直接賣掉,換點現金,把資金鏈窟窿補上就可以了。問題就怕是創始人不服輸,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掉淚。8、樂視和德隆,不具可比性。
德隆沒有熬過那一輪漫漫熊市,死於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資之間的金融風險傳染。(據我一位大學老師,曾出任德隆系子公司的財務總監,說有一定政治因素。德隆發家於新疆,和疆獨立分子有染,去哈薩克,總統親自迎接)樂視不一樣,項目本身風險,不具有直接傳染性。排除汽車項目,樂視基本面還談不上非常差(但卻是屬於高風險的公司)。除非賈躍亭繼續東拆西借,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財務混亂,導致最後風險擴散。對於樂視,不是很看好,也沒有多喜歡,但遠不至於「樓塌了」。
想閱讀更多財經TMT分析,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號QYJEQYJE《亮劍》里筱冢義男接到山本請求增援平安縣城的電報後說:「馬上照山本大佐的要求做,這是個從不知危險的傢伙,一旦示弱,情況比他提到的可能更糟。」
他家搞的幾個領域都有強大的世界級領頭羊,比如汽車,手機等等,幾百億是否燒出來我覺得玄乎,領頭羊不是光靠錢,還有長期的技術積澱
另外歷史上還未有一家能在多領域長期開花結果,ge勉強算一個,所以樂視沒成,很正常,成了是奇蹟,現如今的經濟環境下,比較難
他家財務處理也比較激進,所以前期有多少水份都不好說,投資人還會繼續幫他燒多遠,也不好說,畢竟他自己都把100億套現從公司股權轉成公司債權
所以,我們不用看他怎麼說,只需要看他怎麼做,再結合歷史做大概率判斷就行了,要賭也不是這個位置這個價位去賭了
創業板很多公司的故事一講好些年,賈總這個信就告訴大家,咱們這個事真的只是個故事……資本市場最怕的不是公司基本面不好,而是老闆告訴投資人故事無法兌現,那麼預期消失,夢醒時分,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奪路出逃的資金會把股價往下帶
為什麼茅台這麼些年一直很堅挺,因為茅台從來不講故事,前些時發現香港談業務都有開始喝茅台的趨勢了,我承認茅台的股價有時候貴,有時候便宜,但這個公司總體是靠譜的,但咱們大a股,靠譜的公司並不多……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是個大忽悠。這似乎已經沒有人會質疑。但是「忽悠」是不是一定是純負面的呢?並不盡然。我覺得對賈躍亭這個人,可以多視角去看。
當一個人的抱負遠遠超越他當前能力,而他又等不及,那往往會做出激進的事情
在中國三十多年的商業史中,這些人,大部分都失敗了,少部分人封神了,其實國外也一樣
作為一個80後,看到樂視賈躍亭這幾年的行為,會想到另外兩個人。一個是10多年前德隆的唐萬新,另一個是美國的當紅炸子雞 埃隆馬斯克。
先說德隆唐萬新。樂視和當年的德隆有很大的相似度。同樣是通過不斷的股權質押、複雜的資本運作,以較小的自有資本控制巨大的資產,股價在其中起了非常核心的作用,「合金股份」、「湘火炬」、「新疆屯河」這三駕馬車一路拉伸,漲幅讓人驚掉下巴,幾年時間都超過了20倍。股票暴漲帶來的是德隆說控制股份的價值暴漲,然後德隆再將這些股票質押,把獲得的錢再次投入去購買優質資產、做產業整合,以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環」。沒有人知道這個辦法到底是否可行,但如果真的成功了,今天的中國首富就不是王健林或者馬雲了。但事實是,在2002年後,中國股權越來越明顯的下行,支撐股價越來越難,所需的資金極大的吞噬著德隆系的現金流。唐萬新一不做二不休,拚死一搏,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控制各類金融機構,包括信託、證券甚至商業銀行,挪用客戶理財資金,跨越了紅線。2003年開始,政府開始更加嚴格的控制銀根,並對違規資金進入股市給予專門的重視。最終,到了2004年德隆系終於無法支撐股價,一瀉千里,最終崩潰,一個金融帝國毀於一旦。
德隆系唐萬新本身怎麼評價?首先,唐萬新的做法肯定是違法違規了,最後還害了大量的股民,這是沒有異議的;其次,非科班出生的唐萬新的視野和方法是領先於時代的,對企業的整合、併購,各類金融渠道的應用,那是比那些科班投行男們高了不知道多少去了,更不要提當時上市國企的土鱉領導了。一直到德隆崩潰後多年,他們做的產業整合,效率猶在。最後,唐萬新本人的悲劇是有時代性的,此人的事業夢想太大,而實力還不夠。而當時根本不像現在股權投資滿天飛,無法對外股權融資,只能靠自己去弄來錢投資,所以才走上了不斷股權質押融資,甚至挪用違規資金的邪路。如果放在今天,可以引入大量PE巨頭來投資,德隆還真不一定會資金鏈斷裂。即使這樣,唐萬新本人的性質,和A股市場上的小騙子,和那些貪腐官員,還是完全不一樣的。要說享受生活,10個億和1000個億沒有太大區別,唐萬新兄弟早就有錢了,卻還是狠狠投入,希望把事情做到無限大,也沒有在把轉移資產到國外上投入精力。這點來說,賭的太狠,但精神還是在的。
然後再說埃隆馬斯克。樂視和馬斯克的帝國也是有一定相似度的。和樂視、德隆不一樣,馬斯克沒有通過太複雜的資本運作來提升股價,也沒有搞金融實業的混業經營,這是因為美國的資本市場非常透明,且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市場都非常發達,所以馬斯克可以選擇不一樣的做法。但一樣的是,馬斯克也同樣背負了巨額的債務,時刻面臨換不上本息,現金流斷裂的結果。SpaceX,Tesla和Solarcity,這三家公司都是花錢大戶,不斷地吞咽著資金。馬斯克需要和時間賽跑,只要現金流能接的上,就不會死;如果接不上,那就崩潰了。這位PayPal的聯合創始人心太大了,普通人能在一個領域成功就是王了,他卻同時三面出擊,如果最終現金流接上了,3個公司中有一個可以穩定盈利併產生可觀的正向現金流了,那馬斯克必將封神,而且是科技創業史上第一大神。
賈躍亭呢?樂視呢?
賈躍亭是唐萬新和馬斯克的混合體,樂視是中國式資本運作加美國式科技創業的混合體1. 賈躍亭多面出擊,每個領域單獨融資的玩法是馬斯克式的
在賈躍亭之前,A股市場還沒有這樣玩的。在馬斯克以前,其實美國資本市場也沒有這麼玩的。馬斯克的神話應該是刺激了很多人的,包括中國這邊的賈躍亭。你們還別說,賈躍亭的戰略判斷能力是極強的,樂視網最初的成功算是一例,後續投入的幾個領域,比如智能電視、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娛樂內容、體育內容、雲計算等,本身都沒有錯,確實適合打資本去運作,在中國未來也是發展空間廣闊。而且賈躍亭和馬斯克一樣,忽悠能力是非常強,居然還真能在各個領域忽悠來重量級的人擔任CEO,真是非常不容易的。整合各類資源,應該是賈躍亭最擅長的,他太懂中國了。2. 賈躍亭一邊融資一邊投資,做一盤混業大棋的玩法是唐萬新式的
雖然賈躍亭學了馬斯克不少東西,但有一點不可否認,賈躍亭本人的背景不像馬斯克這樣光鮮,說服力也是缺不少。他本身不是什麼科技天才,也沒有實業創業,「改變世界」的經歷,先前還存在各種負面傳聞。即使穿上黑色T恤,本質上也沒人會把他真的看成矽谷精英。另外還有一點問題是,中國的資本市場缺乏長期的錢,出資人都比較短期,外部股權投資者不願意承受風險又大流動性又差這樣的項目,雖然聽你忽悠了半天,但要從口袋裡掏錢還是比較難的,即使是債權也不容易。這時候,賈躍亭開始發揮中國式資本運作的威力了 - 最終還得自己控制的最靠譜啊。所以,拉升股價-股權質押 -繼續拉伸 -質押獲得更多錢,形成循環,然後自己個人借錢給公司,還作為外部股權融資的擔保人,可以說,這個玩法,本質上是和唐萬新當年類似的。還有類似的是,編織了一個複雜的大局,各種控股參股公司幾百個,互相借錢,都是關聯。就是給你看個架構圖,你都看不懂那種,倒騰各種資金流,這種模式是完全中國式的,百試不爽。正好,中國的散戶股民最喜歡炒題材,聽故事了,這披著馬斯克外衣的唐萬新,基本是給中國股票量身定做的。3. 賈躍亭未來是成是敗,還未可知,關鍵主要看現金流能否接得上
當然,上面這句基本是廢話。一旦你選擇了做這麼大一個局,那基本結果就只有兩種:身敗名裂,或者走上神壇。當然,大部分人都是會成為前面一種。即使是馬斯克,如果未來現金流跟不上,也一樣會完蛋,只是說這種完蛋是美國式的完蛋,還比較清楚,就是公司破產。而中國式的完蛋不一樣,在中國你搞這麼大一個局,不可避免會涉及太多的政商關係,也很難沒有任何違規的地方,所以最終如果現金流接不上,可能就是要坐牢,或者消失了。其實中國所有叫「XX系」的東西,都玩現金流的資本運作帝國,都是負債率極高、架構極其複雜,外人甚至不知道其凈資產到底是正是負的公司,因為名字敏感,我就不說了。這些XX系還活著,就一個原因,現金流玩得好,總是能接的上。樂視要現金流接上,就兩種可能,一是有更多的業務能帶領實實在在的盈利,二是不斷能融到更多的外部資金。最後,說一下我個人怎麼看賈躍亭
我覺得賈躍亭是明星科技創業家裡產品能力最差的,卻也是中國那些XX系資本玩家裡面人品最好的,目前有危險但還不是最危險1. 關於產品能力最差
這個很容易理解,賈躍亭本身在科技產品上的背景確實太弱了。畢業於山西某財經大專的他,從來沒做過什麼程序員、產品經理之類的職務,也沒自己做過什麼耀眼的產品。不但和矽谷沒什麼交集,甚至和中關村都沒有什麼交集。他的成功,是靠超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戰略判斷能力,但你要他和馬斯克一樣,自己去鑽研火箭產品,和電動車工程師交流技術,這就太勉為其難了。所以,樂視的各個板塊一定需要各種強人來經營。如果說電視還不錯,那麼手機、電動車之類現在看來不樂觀。2. 關於XX系人品最好
有人說樂視網是個純忽悠,就是為了騙錢,沒有給社會創造什麼價值,這點我不完全同意。要說騙錢,賈躍亭在樂視網上市後就財務十分自由了(事實上據我所知上市前他就財務很自由),根本沒必要弄這麼一個大局,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放進去來騙錢。要說騙錢,他做的樂視網、樂視電商,還是很受歡迎,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忽悠來的錢,還真是全部投到實業項目里去了,甚至自己套現的錢也又投進去了。更為重要的一點,他做的一切都是公開的,都是市場化的科技創業項目,老百姓們都能看到他在台上使勁忽悠。而中國其他那些XX系呢?他們的創始人是如此低調,甚至老百姓都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他們進入的領域,更多是行政壟斷領域,通過和壟斷權力之間的灰色交互,低價獲得各種牌照,在壟斷的保護下獲得暴利。他們在金融、地產、礦業等領域悄悄行進,他們是超級富豪,但也是見光死,一旦保護傘在政治鬥爭中失去位置,他們也會瞬間完蛋。和這些人相比,現在的賈躍亭要好不少。3. 目前有危險但還不是最危險
以我本人對XX系的歷史研究,這種資本運作集團初級玩的是股價,但越來越危險的時候,一定會進入到金融領域,用違規手段來補充自己的現金流來續命。看看今天那些xx系,控制了多少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好吧,你們不一定查得到)。而樂視帝國,現在看來,在金融上還涉獵不多,沒有發現控制了太多基金、信託、證券、銀行,以及融資租賃、典當等。這說明危險程度還沒有到最高。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樂視不斷的在參股控股金融機構,那說明是真要玩,趕緊拋。-----------------------------------
好,大概今天就說這點吧。利益不相關,不持有任何樂視股票看了一下評論,又看到一批「只論立場,不論事實」的。這些人不具備多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思維模式基本就是非黑即白了。如果哪天賈躍亭真的忽悠成功了,立馬奉為英雄去抱臭腳的同樣是這幫人感謝知乎日報11月9日推薦。
——————————跟了樂視股價幾年了。幾句話總結,樂視在戰略層面和西方學的很好,並且有很多自己的突破但是在戰術層面總想走大步子,彎道超車甚至平地超車在運作層面,更是無暇兼顧,兼有了中國企業的諸多問題。是典型的西方人大局觀和東方人經營觀的結合體。當你的戰術層面和運作層面跟不上戰略思維的時候,缺錢是理所應當的
當你的戰略層面跟不上戰術和東方人的運作層面的時候,具體例子如百度和某些互聯網公司。1 樂視燒錢對不對?
我的回答是:沒錯。資本世界就是這麼玩的,也沒什麼不認可。但可惜的是這樣宏大的戰略需要燒太多太多錢。好比一個貧苦人家出來的孩子要自費出國一樣。很累。IPO,定增,質押,換股,收購,拉長資金周期,公司繼續融資等等,樂視這些年為了資金可謂是嘔心瀝血。讓人看得心疼。2 錢會永遠燒下去么?
當然不會。經濟體系自然也要遵循守恆規律,你擠出來的錢必然是從另一個流向中取出的。私募割韭菜,公募割小韭菜,蓄水池調節匯率,投資人投到各行各業的錢最終燒到各行各業的關聯行業中最後反哺金融。沒有平白無故來的錢。樂視的供應鏈的斷裂,其實是可以預見的。無論公司自我是否盈利,是否虧損,現金流永遠是制約企業的命脈,因為現金流是關係到你的合作夥伴的。關上門的問題都好說,一旦出門了,你要面對供應商,上下游合作夥伴,那就不是好解決的了。這次估價跳水也緣與此。
這麼多生態組件,翻來覆去,也只有樂視網一個盈利的。錢燒的速度遠遠大於了生態構建的速度。
當然不可能永遠燒下去。(所以之前微博撕逼的什麼雷軍說樂視資金鏈有問題的事情,我覺得即使是真的無可厚非,雷總只不過是說出了實話而已——在脆弱資金鏈上的企業,燒再多錢也是飲鴆止渴)3 樂視的生態化反到底是不是對的?
我不知道。當今世界也沒幾個人知道。樂視在學習西方的路子上,加入了很多新奇和不一樣的思維。這一點,我佩服老賈。其中很多生態組件的交融,確確實實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思維。內容(版權,影視,IP),硬體(VR,汽車,手機,單車,電視等),軟體(系統,架構),生態(金融和一系列收購公司)等等,其實每個模塊的化學反應是遠遠超出了一般公司所能理解的範圍。 當年樂視改變了硬體的盈利方式的時候,傳統硬體廠商還沒有思考到這種化學反應(即通過硬體獲取軟體系統生態,進而提供系統性的其他方面的支撐)。後來自然可以看到,硬體廠商才慢慢開始學習這樣的套路。舉一反三,其他模塊的化反,想必老賈想的比我們深入。甚至有超出預期的表現。但並不意味著這就是對的。三星也沒有這麼激進過。美國的公司也很少有如此大範圍的生態搭建。即使是很激進的amazon。
4 如何看待老賈的1元錢和他的人?
1元錢不過是給媒體一個宣洩出口罷了。1元錢拿的人還少么?只不過廣大群眾覺得1元這個字眼舒服罷了。劉強東不也是1元么。外國就更多了。什麼google聯合創始人啊,小扎啊,甲骨文那個兄弟啊之類的。到這個地位靠的根本不是工資大家都懂得。能抬點估價也行了,能給公關和媒體一個出口也行了。說到賈躍亭。我十分敬佩。人無完人,但這裡我沒資格說老賈什麼。他整體的戰略思維確實和別人不一樣,而且他帶來的效果我在我這個思維層面上是無法預測的。有思維,又有執行力去做,是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然而,老賈畢竟也是一個人。如此宏大的戰略,一個人累到死也是無法實現的。偉大的路,要有堅持的戰術和底層運營。並不是閉著眼睛燒著錢往前走就行的,殊不知下面多少新人感覺像是走長征。
5 下一步的思路?
首先,不說股價漲跌,免得被樂視公關發私信,(反正我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呵呵)。先說賈躍亭的思路,我覺得是對的。上市公司all the benefit for shareholders,股價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現代商業社會上市公司的基本玩法。先給大家信心,慢慢來。調整現有生態,進行整合重組:當然,戰略方向沒問題你戰術層面發現問題了,當然是要調整現有的組件了。難不成我要調整戰略?那我的公司前幾年算J毛?抓緊化反,提高盈利,做深市場:現有生態組件全部奔著盈利去,爭取能脫離資金枷鎖。個人覺得是靠譜的道路,說不定反應反應著就出了新的生態組件。水和氧氣還有雙氧水呢。調整組織能力: 說白了就是得重視運營層面了。你的人達不到你的戰略思維層面,那就要讓他好好的運營起來。這麼多年大招擴招,在公司最年輕最多變的時候卻產生了大公司病,你還怎麼奔跑,還怎麼「升騰的火焰」?
在我看來,下一步的思路就如同我前面說的:戰略不錯,戰術有問題,運作太中國化。那就改中部,改底層。讓機器繼續運轉起來。即使我慢慢走路,我也要先讓我的身體串聯起來。而不是用病態的身體抽著煙拖著愛因斯坦的大腦往前跑。
能支撐大夢想的,不只要有大心臟。
賈總能寫出這篇長文,相比也是深思熟慮和反思了很久,有了問題就用行動力去改正他,這是能人之思維。在這裡,雖然說了樂視這個不好,那個有問題,但是我依舊希望樂視可以藉此機會,將公司的問題都梳理完,更好的去實現自己的生態,誠心祝福樂視,捱得到,新天地。期待見到那一天的到來。以及,我個人覺得未來十年沒戲。就這樣。
————————————————————果然不出所料,樂視汽車獲賈躍亭同學6億美元財務投資_億歐_產業創新服務平台
最新消息,證實了以下當初的原答案判斷~你猜對了嗎?融資我服賈老闆~另外,明年我也去讀個商學院算了以下為消息出來當天的原答案說點不一樣的吧:- 這封信不只是給市場看的,給輿論看的,更加也是給投資人看的;盤子到了這麼大的規模,投資人不救樂視,等於前期投入全部沉沒;追加呢,還有扳回一局的可能。我這麼有誠意,只拿1元工資了,那麼你可以試著信任我(不信就等著虧死),我再搏一把。輿論呢,你就不用扒了,我自插一刀,承認樂視的問題,而且先發言,佔個輿論先機,避免了各種不利的猜測的蔓延和擴大,化被動為主動;至於吃瓜群眾,你們看戲就好。
- 樂視走到今天是遲早的事,賈有很好的戰略思維,但是低估了戰略執行的難度。但是賈是個奇人。去年年中的時候,去樂視總部談事,對方是某事業部老總,談完事硬是拉著我,打開他們的ppt給我講了他們的整個生態布局(包括當時尚未大力pr的海外的電動車布局),我聽完覺得好厲害,不管做得成做不成,至少戰略規劃那是深入內部人心。
- 估值那種東西,聽聽也就算了。都是機構和媒體吹出來的,每次樂視估值又拉新高,基本是因為需要錢了。而且,總有些人吹完小米吹樂視,還不是因為吹牛不上稅。賈用ppt講故事,不過是必備技能罷了,不需要帶入道德審判。
倒是現在,我覺得看賈是否能絕地逢生,才是好戲開場。比之前的吹泡泡好多了。
就因為做了個爵跡,賠成這樣……
無論願不願意承認,激進的樂視正在玩一個金融遊戲,賈總此番緊急剎車,或許也是發現了樂視現有的資源不足以支撐繼續金融化的危險,實際上,公開信的核心主旨正在於此。
有些朋友在評論區里說樂視不是旁氏騙局,我再次聲明,原文中我只是認為:「樂視的公開信事件與去年這個時候爆發醜聞的e租寶有些共同之處」,稍有閱讀能力的人都知道,有共同之處並不等於二者一樣,我跟奧巴馬還有共同之處呢……所以是你在誤讀我的意思,請自重。
金融遊戲的本質是資源流動與錯配,現在樂視最引以為傲的內容與超級電視,不足以錯配「用上市公司A股高位套現+A股增發+A股質押,變現——&>借給上市公司+投入其他生態子公司+撬動生態子公司的融資——&>生態子公司通過「生態關聯業務」,把利潤作進上市公司推高股價,虧損做進生態子公司——&>推高股價,繼續A股增發+A股套現+A股質押融資——&>借給上市公司+投入其他生態子公司+撬動生態子公司的融資——&>以此循環……」
這個循環不是我原創的,是這兩天一篇很火的文章《趙何娟:樂視會像當年德隆一樣大崩盤嗎?》里說的,由此更能說明這個業務現狀的真相。
有興趣的可以去翻一下那篇文章。
================================
以下原文:
去年的這個時候,傳出醜聞的企業是當時如日中天的e租寶。
今年的這個時候,換成了樂視。區別在於,e租寶是成立僅兩年就干到近千億的金融詐騙,樂視是成立多年的上市公司,但他們又有一些共同之處:1.故事足夠簡單。e租寶之所以迅速做大,拋開互金風口,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故事足夠簡單,而且能自圓其說。樂視也是如此,雖然生態聽上去複雜一些,但本質上並不複雜,人們都知道通過這些軟硬體結合,樂視要打造一種未來的生活場景,雖然現在想像不出,但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未來的特點。觀眾不需要現成的東西,只需要看到火焰。
2.融資來的容易。e租寶花錢大方到了收款方都有點不好意思,樂視的投入比之更甚,挖人、砸錢、土豪,為啥花錢不吝嗇?因為不是自己的血汗錢嘛,是投資人的錢嘛。e租寶拿著普通人的理財金瞎造,樂視拿著投資方的錢瞎造,但大家心照不宣,只有泡沫破裂的時候才會翻臉,你不花錢都不答應,你不花錢意味著沒人接著往裡砸錢,那我之前砸進去的錢就回不來了。
3.蛋糕不斷發酵。e租寶在爆出醜聞的時候其實已經「布局」了十幾個領域了,而且也在做手機……樂視就更不用說了,做視頻網站的公司,你就說現在它啥不做吧,它還有地產業務呢你知道不……
4.風起於青萍末。e租寶的垮塌正是去年這個節點,先爆出深圳警方嚴查其線下理財門店,又過了一個月全面收網。而在此期間,這個旁氏遊戲還在順利地進行,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深圳門店的醜聞就是導火索……樂視的這封公開信,大多數人也意識不到它的嚴重性,也許不會是一個瞬間坍縮的引子,畢竟樂視已經在某種意義上「闖關」成功了,它已經是上市企業了……華為和小米做出點成就就沾沾自喜。
一點也不像樂視。。。。。。。樂視啥玩意也沒做出來,也沾沾自喜有一次和一個知名的投資人聊天,他說投資就要投樂視這樣的公司,因為樂視象瘋了一樣,每次都是all in,這樣的公司一定有人接盤的。
這我相信。用那位投資人的話說,「要敢於相信」。我認為,布局錯誤,手機、電視、汽車、自行車都不應該做,這幾個沒有一個能做好的,行業的水深,需要深耕,不是樂視能幹的,不太靠譜。玩點虛的,不是挺好嗎。巧的是,樂視面臨兩次重大轉折時,都選擇了騰訊科技來做獨家專訪。
上一次還是2014年十月,當時賈躍亭遊走在美國好萊塢、矽谷和歐洲數月後,再次回歸樂視。(有興趣請點:樂視CEO賈躍亭:我沒有紅色背景)
這一次,賈躍亭再次面對我們,整整談了2萬多字。關於題目中的問題,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來回答。我們從中提煉了你可能最關注的十個問題,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實錄請點:獨家專訪賈躍亭:樂視要剎車檢修,但戰略絕不會改變)
——————————————————————————
樂視的問題是什麼?
首先外在表現最明顯的徵兆還是集中在資金方面。在資金問題背後,發現我們的組織和管理都有問題。戰略節奏過快也是問題,實在是太快了,快到連自己的能力都跟不上。
如果按傳統的方法論來看,汽車廠商要做到年產銷300萬輛的規模需要1000億到1500億的投資。即使是用樂視的新模式來做至少也得400億到500億,這個數字在當時幾乎就是天文數字。
資金問題上,樂視在這麼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資金從來沒有充足過,永遠都是資金的能力遠遠小於戰略的需求。
那麼造車的這四五百億資金到底怎麼來?我們其實是分節奏來做的,我們用很新的模式,也沒有投入太多的錢,就產生了很好的正向現金流。
為什麼會缺錢?
樂視的資本結構分成三部分。
一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非常良性的,因為上市公司獨立運作,它是封閉運作的。上市公司的核心業務是視頻、雲和電視。雖然我們電視在虧錢,但是現金流很好。所以,上市公司這塊沒有問題。
二是LeEco Global,就是樂視的非上市公司體系。
三是汽車。因為汽車是一個獨立的子生態。所以整個樂視分成這三大部分。
樂視的LeEco Global,也就是樂視的非上市公司體系和汽車的資金有一定的關聯性。前期都是我個人投資,因為我的理念一直是不倡導過早融資,也不倡導過度融資,所有的業務都是前期我個人的錢先投,投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去融資。
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保護我們的團隊利益;第二,如果過早地融資,戰略方向就不在我們手裡掌控了,可能逐步又回歸到平庸的公司。
所以,這兩個原因導致了我們在融資上總是動手很晚。
另外一個客觀原因是大部分的資本都是比較短視的,沒有資本願意跟你綁到一起做殊死一搏,資本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你好的時候我給你投,不好的時候避之不及。所以這個客觀狀況也導致我們的融資能力偏弱。
樂視汽車資金夠用嗎?
樂視汽車資金比較緊張,我個人在汽車生態內投了100多億,都是我個人的錢,包括這次融資的錢,加起來已經一百五六十億。汽車資金需求最大的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發。樂視在美國1000多人的研發隊伍,每個月整個的人工成本在2000萬美金左右,一年的研發有兩三億美金。第二部分是整個設備的採購和零部件的採購,BetaCar需要大量的設備。第三部分是工廠的資金。這三塊資金加起來需求量非常大,只不過樂視的模式只需要傳統模式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錢就夠用,因為我們都是提前預售的,不像傳統的車都是造出來之後才鋪下去。
所以,的確在汽車當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如果把汽車生態里投入的100多億拿一半放到LeEco Global都不會出現今天的這種狀況。我經常向管理團隊說,福布斯排行榜每次出來似乎我的排名都還不錯,但我其實是最窮的人。2014年我們大磨難時,大家為什麼能留下來呢?因為大家也知道樂視就是我的生命,樂視死了我要那財富也沒有任何意義,我活著也沒有任何意義。大家都很不明白,包括家人也不明白,但是時間待的長了也就明白了,應該和公司真正地成為命運共同體。
汽車我們還沒有啟動下一輪的融資。這兩塊資金都是我個人投的錢,我個人投的錢其實是可以調整的,有些投到LeEco Global而有些投到汽車,哪邊緊張的時候就把這塊的錢抽出來,除了上市公司封閉之外,這兩個非上市體系的資金一定程度是打通的。
現在汽車資金緊張、LeEco Global資金也緊張。汽車的資金問題現在正在全力解決當中,當越來越多的人去美國看完之後,就會願意為這個夢想買單。所以,樂視汽車的資金問題應該很快能解決。另外,LeEco Global的供應鏈資金也在快速解決當中。
包括樂視手機供應鏈在內的資金問題,有沒有應對措施?
現在從幾個方向解決。
第一,我們把非上市公司內部的資金要儘快籌集起來解決供應鏈的資金問題,能解決一部分。
第二,我們正在外部推進一些融資,因為還是有一些人非常看好這種模式。
第三,最根本的是我們會宣布一個大的組織變革,明天還會宣布一個最重要的戰略節奏調整,就是樂視生態會提前進入第二階段,最起碼比我的預期當中要提前半年到九個月的時間。
樂視的第一階段是完成生態布局,首先是各自獨立蒙眼狂奔,所以有很多割裂的情況,但同時我們有一定的生態化反,更多的是靠頂層組織推動它們實現化反。
第二個階段有幾個重大變化,第一是在戰略節奏上,我們要發生調整,要快速實現大規模的正向現金流,第二是整個的組織要全面的平台化,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銷售型組織。接下來的變革是要成立一個真正的生態型的銷售平台,把所有的銷售打通,放到一個平台上。電視我們做的非常徹底,完全自營;但手機走的是傳統+生態的模式,還是更多地把傳統和自有模式結合起來,利益給了第三方渠道了,更多的其實是側重於傳統模式,生態模式為輔了,這也是導致出現現在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次變革之後,我們將變成完全以自營O2O為核心的全渠道的立體銷售體系。這次在手機銷售上會有非常大的變革和反轉,完全把電視銷售的模式借鑒過來。
對於整個樂視生態的正向現金流何時產生,生態各自的節奏都是這麼一個過程,只不過有的早,有的晚,有時間差而已。現在,我認為很多的生態都會在明後年,一到兩年時間就可以實現,像電視生態一兩年之內會全面盈利,手機生態會儘快打平。
樂視生態要停止擴張嗎?
在下一階段也不會擴展了,因為我們七大子生態已經布局完成了,現在唯一剩下的就是AI。人工智慧不是一個垂直的生態,它不是一個業務,我們把AI作為一個能力,貫穿到七大子生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部分,所以AI生態化或者生態AI化是我們未來發力的重點之一,但是這個不需要投入太大的資金,這個更多是技術上、研發上的投入而已。所以,在下一個階段絕不擴張任何生態,就把這七個子生態真正地做深、做透,然後讓它產生強烈的化反。
對外融資策略上有沒有一些改變?
國內我們沒有一個資本方面負責人,沒有一個資本VP,甚至沒有資本總監。這也是我們這次的反思點,我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找到資本高手,把融資組織能力打造起來。
在融資對象上,如果大公司不影響到我們大戰略決策也可以考慮。但是其實現在已經比較難了。可以看到,騰訊應該不會進入硬體,有些公司也開始複製樂視的模式了,從內容到雲平台到硬體到互聯網應用,樂視的模式好像和BAT合作的可能性相對小一些,大家看法還是不太一樣。
樂視在美國的策略如何?
我們85寸電視是在美國首發的,85寸電視僅LeRewards的預約量有5000多台,這是什麼概念?美國85寸電視一年的銷量也就幾千台而已。
第二,這證明美國是個高價值市場,美國用戶不是看性價比,主要是看你的東西是不是不一樣,你能創造新價值這很重要。
在美國的模式我們是不會做大規模補貼的,因為我們希望把更多的錢花在研發上,更多的資本投入到人員上,而不是投到燒錢擴充市場方面。所以,美國我們不會急,一步一步來,不像中國一年賣1000多萬台手機,美國必須得穩紮穩打。
對於將來,如果樂視生態成功了,下一步應該往什麼方向走?
汽車未來的核心能力是計算,動力只是汽車的一個基礎能力,基礎能力必須做到極致,這是樂視的理念。電視也是一樣的道理,電視原來的核心能力是播放,但現在的核心能力是計算,然後才是播放。
如果方向對了,樂視恰恰又已經具備打造世界上其他公司沒打造出來的這種能力,對一些傳統的汽車行業大牛們而言,這反而更容易打動他們,因為計算能力他們怎麼做都做不起來,他們不具備那些基因,其實和這個事也是密切相關。
生態的開放性,就是我們樂視生態整合資源,絕不僅僅是在內部整合資源,實際上未來逐步要把生態開放給全社會,要和全社會實現共享。
另外,我們在美國的OpenEco模式,完全是開放的模式,把能力開放出去,賦能力給我們的合作夥伴,反之,我們的合作夥伴也賦能力到我們的生態,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資金化,才能把全社會的資源調度到一個生態當中。
一路狂奔的公司在互聯網行業之前也有一些案例,比如凡客和拉手網,這次不剎車樂視有可能會崩盤嗎?
首先樂視和這些公司有本質的不同。為什麼有本質的不同呢?因為它們並沒有真正創造核心價值,更多的還是一種價值的遷移而已。第二,不知道他們狂奔的目的是什麼。第三,它們也值得我們借鑒。
樂視在過去的兩年創造了很多奇蹟,但是也犯下了很多的錯誤,就是三個節奏失衡。
第一個問題,戰略實施的節奏失衡了。七大子生態布局走的太快,完全可以節奏再放緩一些,自身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還有戰略燒錢的幅度也有點過大,不應該燒那麼多的錢。
第二個問題,全球化擴張的步伐也太快。我們同時進入四個區域,美國、印度、亞太和俄羅斯,同時進入而且是全生態進入,它對資源的消耗可想而知。
第三個問題,人員擴張節奏失衡。樂視2015年總共6000多人,到現在已經是15000人左右,在9個月的時間內人員翻了一倍還多,這對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裁員是否在既定計劃中?
樂視不會裁員。我們更需要的是末位淘汰。每年我們末位淘汰定的指標都是8-10%左右,但其實根本沒有做到,我們今年底要進行全面的價值評估、績效評估,一定要堅決地來做這件事。
想獲取更多樂視和賈躍亭一手信息,關注騰訊科技微信公眾號「qqtech」
瀉藥。1、早在今年1月份,我就在知乎提問諮詢過樂視的資金問題。當時自己正在研究樂視的生態模式,並看到了樂視種種「驚人」舉動,這些動作無一不是用巨大的資金所壘砌,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的投入,即便是BAT這種量級的公司,面對規模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也會非常有壓力,更何況樂視?這正是我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樂視哪來的資金支撐其無底洞式的燒錢舉動? - 樂視網2、一個最普通的吃瓜群眾都能看出樂視激進步伐後面隱藏的風險,賈躍亭會看不到嗎?他當然知道。賈平常給人的表現,是一個非常溫和的人,但他的舉動卻像一個紅了眼的賭徒。原因只有一個,他認為自己的想法與理念足夠的先進,而資本會自動追逐那些先進的理念和想法,因為只有它們才會帶來最大可能。但是他沒有去做好足夠的風險評估。就像造車,他清楚的知道,傳統的造車,年銷300萬輛的話,資金投入需要1000-1500億,他認為以樂視的方式,500億的資金就足夠了。但是,他忘了自己涉足的是電動車這個非常新興的領域,研發所需的費用就遠遠超過傳統汽車,而他的研發基地在美國,讓費用變得更加高昂。如今一百多億的資金已經燒完了,樂視汽車卻才剛剛進入樣車階段,連工廠都沒有建成,銷售網路、服務與維修網路等完全是一片空白,更不要說從樣車到量產車中間本身還隔著漫長的距離,初步估算樂視至少還需要一千億規模的投入。這個車能否被市場接受還是一個未知數,哪怕它真的像賈說的那樣出色,後面需要的資金該如何填補?有哪些風險投資機構會共同拿出數百億甚至上千億來為你的夢想買單?3、誰都沒有想到,樂視的資金鏈,竟然會被手機供應鏈所引爆。要知道,手機作為大眾消費品,和電視這種黑色家電一樣,本應是現金流最為充沛的。一台手機銷售出去,都是直接變現的,像樂視這種線上銷售模式,很多甚至都是消費者先花錢預購,跟TM房地產商賣期房是一個套路了。房地產商資金斷裂多是因為房子賣不出去,沒有聽說過誰房子全賣光了供不應求然後地產商付不了工程款倒閉的,如果有的話,原因只有一個:錢被挪用了。在樂視手機的銷量完全不成問題的情況下,拖欠供應商的款項,可見樂視內部資金的拆借多麼頻繁,資金鏈多麼的緊張。4、賈躍亭是一個有夢想的人,這是值得尊敬的。他本可以躺在視頻、影視和電視上數錢,這些錢足以讓他高枕無憂的橫踞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但他卻選擇押上自己全部的財富與身家,孤注一擲造汽車,這種雄心和勇氣,比起當年的李書福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接受騰訊專訪的時候他說了這樣一段話:「的確在汽車當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如果把汽車生態里投入的100多億拿一半放到LeEco Global都不會出現今天的這種狀況。我經常向管理團隊說,福布斯排行榜每次出來似乎我的排名都還不錯,但我其實是最窮的人。2014年我們大磨難時,大家為什麼能留下來呢?因為大家也知道樂視就是我的生命,樂視死了我要那財富也沒有任何意義,我活著也沒有任何意義。」獨家專訪賈躍亭:樂視要剎車檢修,但戰略絕不會改變5、希望賈躍亭和他的樂視好運,這個時代既豐富又貧乏,我們需要這樣的攪局者和夢想家。
因為之前寫過幾篇關於樂視的文章,還算比較中立並被知乎日報推薦,所以這次賈躍亭發全員信以及自認1元年薪事件出來之後,不少人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騙局」要破滅了嗎?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騙局。個人認為不是騙局。其實這次事件,公眾反饋基本都是一邊倒的,對賈躍亭和樂視或多或少抱有幸災樂禍的情緒:誰叫你利用A股市場的不完善玩得這麼high還玩得這麼轉呢,靠幾大籮筐PPT和不間斷的產品發布會就搞得如此風生水起。讓我們這些埋頭苦幹的人情何以堪。不過我倒不完全這麼看:因為預測別人的失敗是最輕鬆也最容易成功的事情,所以屁股決定腦袋,大家也就更容易喜聞樂見他人的失敗。我倒是很同意 @青銳吳斌的許多觀點,之前寫的不少關於樂視的文章與他的觀點也很類似,用簡單的話總結就是:
- 樂視及賈躍亭是新時代的狂人或者妄人,資本加產業夢想合體的「怪物」。(「怪物」,此處為中性詞;其實仔細想想,VC/PE吹大的企業哪個不是怪物,不都是以增長為唯一的目的,而脫離商業的本質不考慮盈利嗎?)
- 當前這個階段的賈躍亭,可以說是還沒證明自己的Elon Musk或者在第一次出道時候即將山窮水盡的史玉柱。
- 到底是狂人還是妄人,還不可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結果才是檢驗賊與侯的標準。
(細節參考知乎專欄文章)
不少吃瓜群眾認為樂視是龐氏騙局,這次喜聞樂見並預期樂視的泡泡很快就破滅。但是,大家不用太著急,先看看下面轉帖過來的文章:首先,了解什麼是龐氏騙局,以及做了龐氏騙局的人拿到錢之後會怎麼玩兒;其次,了解樂視到底怎麼起家,以及吹出了哪些泡泡。龐氏騙局往往有兩大特徵:- 第一,自身沒有賺錢的業務或者資產。如果嚴格按照這個定義,大部分巨額融資但沒有盈利的獨角獸,都可以劃歸到龐氏騙局的範疇,因為它們自身往往也沒有賺錢的業務或者資產。然而獨角獸們或者曾經的獨角獸們為啥不是龐氏騙局呢?這裡唯一的區別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成功是檢驗扯淡與否的唯一標準。然而什麼又是成功:盈利,還是上市,還是上市後保持盈利?
- 第二,通過讓小部分投資人獲益而製造口碑,從而圈來更多投資人的錢,並讓大部分投資人最終賠錢。這個標準也很高,讓所有人投資人都賺錢的買賣是不存在的:(上市盈利要退市也被人罵的,多了去。如果這個標準成立,大部分獨角獸也滿足龐氏騙局的定義,因為它們利用新一輪投資人的資本直接或間接讓老投資人獲得回報,無論是紙面溢價去忽悠LP還是直接套現;而如果獨角獸失敗,絕大多數投資人都血本無歸。
1)可轉債。2016年4月,坊間與樂視相關的融資方案,標的物是各個樂視分拆的子公司(下圖展現的是樂視汽車),是作為高凈值客戶的理財方案。大體是包裝成可轉債的形式,保證10-15%的年收益率,由賈個人作為回購擔保,並可以獲得下一輪融資估值的八折價格來轉股。簡言之,只要公司的估值一直再漲,這個不斷升高的債台就是安全的。
2)IPO及增發。其中IPO發生在2010年,募集資金為6.8億人民幣;而定增的規模也在100億人民幣級別,而且隨著樂視的影響力增大,定增將成為常規的融資渠道,根據市場行情向證監會申請並發行。
3)賣老股。CEO賈躍亭賣過老股,然後以無息貸款的形式借給樂視母公司,規模在100億人民幣級別。這種賣老股的方式絕對創新,後續可能衍生出無數金融方案對接資本市場。4)股權質押向民間金融機構或者正規銀行借款,之前看到新聞樂視從招行獲得100億人民幣的貸款
5)拆分子公司的過程中賣老股(此處純屬猜測)。樂視已經拆分了樂視體育等公司,每次都是高估值,拆分過程中完全有機會通過賣老股來向母公司輸血。比如:
- 2015年5月,樂視體育獲萬達、雲峰8億融資
- 2014年9月,樂視影業完成3.4億元的B輪融資,包括恆泰資本等多家投資方參與投資。融資完成後,樂視影業估值達48億元,PE值超30倍。
- 2015年11月,樂視移動融資5.3億美金
- 其餘獨立的子公司還有樂視流媒體廣告有限公司、樂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樂視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樂視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樂視致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樂視雲計算有限公司。
6)私募及PIPE。樂視在上市前獲得過深創投5200萬人民幣的投資,但是這個階段已
經過去了。7)大力降低資金流出的周轉速度,比如:延緩對供應商的付款速度以及對被投企業的投資款等等。這恰恰是本次熱點中的焦點。樂視的解法這次賈躍亭的解法是公開信和1元年薪。然而,自願領取1元年薪純粹是噱頭和姿態,無數頂級創業者也是這麼來明志的,不算獨樹一幟或者高風亮節。這個五毛+五毛的名單包括: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梁穩根、劉強東、Oracle的Larry Ellison以及Google二少等等。況且賈躍亭做到這個地步,別說是操盤當前的樂視了,即使在創辦樂視前已經財務自由(於2007年把一家公司倒騰到新加坡上市),早已不貪圖這點年薪。1元年薪以及發信自省,只是給外界一個強硬的信號:公司從上到下已經充分重視現金流的問題,並身體力行去解決。要說更好的解法,目前想到三個。第一個是進一步融資或者增發。融資今天從樂視傳來消息:長江校友投資6億美元,先期到賬3億美元。可見商學院校友還是很靠譜的,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也佐證了賈躍亭之前的公開信其實也是答應了股東的某些要求或者勸誡。但是樂視網(A股上市公司)目前增發的難度不小,一來股價受傳言暴跌,整體行業也艱難;二來之前增發的口碑並不好,反覆調整增發價格讓散戶們「好尷尬」。樂視已經完美實施了前兩個,就差第三個了。所以樂視的執行能力也不可小覷。
第二個是高管增持(已經在11.11實施)。但坦白說,之前樂視高管的增持缺乏誠意,下圖是樂視高管增持的匯總。然而仔細分析高管增持計劃則發現,高管增持基本是名利雙收而沒完全兌現之前的承諾。所以要想把高管增持的正面影響力擴大,核心還是要儘快落實增持計劃,且無論價格高低都要堅決執行。想來想去最好的解法還是第三個,照搬當年賈躍亭的金融創舉——賣老股然後無息貸款給公司,因為賈躍亭堅持的時間點實在是把握得非常好。(所有和股市相關的數據及信息分析來源於http://www.joudou.com,九斗數據,詳細及專業的股市數據分析。部分觀點采自公眾號,「騎行夜幕的統計客」)...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的主頁2014/8/8,預案增發45億,復權後增發價約15.8元;2015/5/26,撤銷了之前方案融資75億元,把價格直接提了5倍至復權後約74.5元;2015/8/31股災後,無奈第二次調價至復權後約33.5元,融資額改為48億;2016/8/4,終於完成募集資金48億,增發價45.01元。
謝邀。答:樂視的問題不過是盤子過大,底子不厚,步子不穩,導致今日戰略收縮。
如果單看賈先生願領一元年薪的決定,對樂視不過縮減一點點開支,這杯水車薪,就算賈先生年薪一億,這一億對樂視沒多大幫助。樂視以視頻起家,在視頻行業版權意識發展過程中完成積累。繼而上市,獲得了來自市場得到資金,於是樂視影業、超級電視、超級汽車、智能手機、樂視體育、樂視投資、樂視智能家居、樂視雲計算都來了,這是樂視擴展業務圈,構建樂視生態系統。而樂視手機在智能手機行業井噴時按捺不住進場,可此時中國智能手機已經不是小米時期的藍海,早已殺成一片血紅,但這也是樂視自己企圖構建的生態系統的一環。樂視汽車花了那麼多錢又是在一個自己並沒有積累的情況下進場,而這兩個最燒錢。於是今天我們看到這封信,賈先生反思自己步子邁大了,扯到蛋了。
接下來的事無非是募資、裁員、收縮商業半徑、不搞大動作、拆分業務出售,搞大新聞忽悠股民砸錢。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樂視想死也沒這麼容易,不過他的生態系統夢可能就暫時要清醒下了。看你還舉報快播!還不做好自己的薯片?
麻痹,股市上面套現了幾十億,領一元工資,我也可以。
國內的互聯網不知從何時開始,進入了一大批投機倒把分子,藉助一些互聯網的新概念去圈錢,如去年的e租寶,靠著互聯網理財的概念外殼,裝上傳銷的內核,成功的捲走了幾百億,皮包公司成功上位!最後轟然倒下....
互聯網公司是來不得半點虛的,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壁壘,往外圍擴展才有可能,我一直認為樂視他鋪的面積確實很大,但仔細看看卻沒有一塊核心壁壘區域,看下樂視所做的業務:
1、視頻在國內在線視頻行業,進不了行業前三;2、手機一年也只有1700萬的銷售量,跟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量6億相差不是一點點;3、樂視超級電視,還不到1000萬的總銷量;4、汽車還處於概念中,沒有實際生產出來;所以個人覺得樂視鋪的面很大,想做的事情很美好,但前提是缺少一塊核心壁壘區域,BAT為什麼牛?不會被輕易打到,因為他們都有自己一塊核心壁壘區域,阿里巴巴的B端商家、騰訊的社交圈、百度的內容,他們都是經過漫長的累計佔國內絕大多數的份額。所以個人覺得樂視如果真的想有所建樹,必須把自己最擅長的地方建立起強大的壁壘區域,有了自己壁壘區域才能再向周圍擴張。推薦閱讀:
※怎樣區別盲目和果斷?
※在3、4線城市開私家烘焙有市場嗎?
※在國內辦一個高端遊戲網吧,提供正版遊戲和頂級配置的機器,這個想法靠譜嗎?
※初創公司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應該找財務顧問(FA)?
※如何看待「實業已死」的說法?
TAG:互聯網 | 創業 | 互聯網創業 |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賈躍亭 |